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数字货币蓝皮书(2020)
数字货币蓝皮书(2020)


数字货币蓝皮书(2020)

作  者:朱嘉明,李晓

出 版 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00874980

所属分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从数字货币的概念、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机构数字货币、数字监管以及数字货币相关词汇进行解析,解释了当下经济社会炙手可热的数字货币的现状及发展,能让读者既能从宏观上了解数字货币的行业情况,也能从中观上了解数字货币的几种概念及特点,还能从微观上了解具体的数字货币的发展及影响。

 


TOP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朱嘉明,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院长,中国投资协会数字资产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曾任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综合组、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国际研究所、西部研究中心、北京青年经济学会、中国改革与开放基金会负责人,《走向未来》丛书编委和《中青年经济论坛》主编。自 2010 年以来关注并深入研究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发展。担任“两岸区块链联盟”荣誉主席,澳门产业区块链协会会长,同时也是致力于未来研究的“阳明山未来学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国民经济学浅说》、《从自由到垄断:中国货币经济两千年》、《书话集》、《未来决定现在》等。 
李晓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特聘教授,吉林省首批“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首批“学科领军教授”,珠海市横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长。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吉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TOP目录

导言数字货币——从边缘到中心

数字货币是不同于传统货币生态的新物种 / 1

数字货币的内在性演进 / 4

数字货币的外延性演变 / 6

数字货币实现从边缘到中心的基本原因 / 10

数字货币对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 17

对于数字货币的历史总结 / 20

 

第一章数字货币总论

第一节常见数字货币的分类 /

第二节数字货币发展历程 /

第三节全球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领域的投融资情况 /

 

第二章去中心化数字货币

第一节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市场的规模 /

第二节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市场产业链条 /

第三节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四节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

 

第三章机构数字货币

第一节机构数字货币兴起的原因 /

第二节机构数字货币发展的关键节点 /

第三节机构数字货币的主要应用场景 /

第四节机构数字货币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四章法定数字货币

第一节全球各国对法定数字货币的态度及研发进展 /

第二节为何选择法定数字货币?七项优势及五大挑战 /

第三节常见的法定数字货币设计模式 /

第四节法定数字货币对现有货币经济体系的影响 /

 

第五章数字货币的监管之路

第一节全球面临的数字货币监管难题 /

第二节各国的数字货币监管模式 /

第三节全球主要国家监管内容和动态梳理 /

 

第六章开放金融DeFi

第一节DeFi相关基本概念 /

第二节DeFi发展现状 /

第三节当前DeFi面临的挑战 /

第四节DeFi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关联 /

 

第七章Libra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Libra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Libra对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影响 /

第三节Libra对全球监管的挑战 /

第四节Libra对中国的影响与应对 /

 

第八章中国法定数字货币

第一节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定义 /

第二节为什么要推出法定数字货币? /

第三节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历程 /

第四节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与运营体系 /

第五节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 /

 

第九章数字货币的宏观影响

第一节数字货币对全球货币经济体系的影响 /

第二节数字货币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

 

第十章数字货币未来预测和展望

第一节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未来展望 /

第二节机构数字货币的未来展望 /

第三节法定数字货币的未来展望 /

 

第十一章数字货币市场发展建议

第一节用户端:树立正确认知,避免投机盲从,提升风险

防范意识 /

第二节产业端:加强技术创新,寻求合规路径,推动行业

自律 /

第三节学术端:深入理论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加强人才

培养 /

第四节监管端:维持金融稳定,借鉴先进经验,寻求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

 

附录: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展望

探讨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思路—朱嘉明 /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对数字货币发展的影响—李晓 /

数字货币与中央银行的金融治理—王倩 /

数字货币作用于经济生活的三个层次—何平 /

数字化要素市场的十大特点—孟岩 /


TOP书摘

数字货币实现从边缘到中心的基本原因

 

 

推动数字货币从边缘向中心演进因素很多,有数字货币本身的原因,也有数字货币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

 

1传统金融货币体系全面解构。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黄金具有国际储备地位,规定了美元的含金量,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会议还有两个重要成果:创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IMF治理制度基于 “特别提款权” 机制(SDR),通过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目标。WB以实现成员国经济复苏和发展为目标,基本手段是向成员国提供中长期信贷。

 

布雷顿森林会议所确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仅仅维系到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时代结束。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并没有因此动摇。1974年12月,美国与沙特阿拉伯货币局签署了一项协议,即原油用美元结算,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美元,成功地转化为石油美元。美联储继续维系其全球货币中心的“权力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欧洲央行等跨国货币机构成为次中心。进入21世纪之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构成继续处于中心地位,只是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中国央行等一些新的主权货币机构和区域性金融组织逐步跻身国际货币的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内的协调监督机构及各类货币的地位有所变化。

 

但是,不论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体制,还是“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体制,都存在两个制度性的垄断:(1)美元垄断地位。美元的垄断导致世界货币金融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2)央行垄断地位。各国央行对于信用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对民众财富的创造和分配形成绝对控制。

 

上述两种垄断的叠加,最终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并形成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的互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加剧了世界货币金融制度的内在矛盾和解构趋势。这样的背景,自然为数字货币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数字货币的理念。数字货币理念,首先源于密码朋克的理念。其次,数字货币的理念包括了一系列经济学家的追求,早在1976年,经济学家哈耶克(FAHayek)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中,在揭示现有主权信用货币体系的弊端之后,提出用竞争性私人货币来取代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在类似于自由市场中进行自由有效配置,可能会提供更加健全稳定的货币环境。此外,经济学家劳伦斯·怀特(Lawrence White)、尤金·怀特(Eugene White)、休·罗考夫(Hugh Rockoff)等人相继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对货币而言,竞争比垄断更有效。弗里德曼也曾提出假设:以自动化系统取代央行,从而实现以稳定速度逐年增加货币供应量,以避免通货膨胀。中本聪创造比特币的初衷,与这些理论和思想内核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契合。中本聪曾表示:“传统货币的根本问题,正是来源于维持它运转所需要的东西——信任。人们必须要相信中央银行不会有意劣化货币,可是法币的历史却充满了对这种信任的背叛。我们相信银行,银行持有并电子化地转移了我们的钱,可是银行却在部分保证金制度之下,通过一浪接一浪的信用泡沫将货币抛撒出去。”因为数字货币的理念和背后的价值观,特别是与生俱来的就是主张货币的非国家化,向民众分享铸币权,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推动了一个全球性的社会运动。

 

3数字货币的强大生命力和繁衍能力。数字货币经历了“大爆炸”过程,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数字货币出现,至今已成气候。根据数字货币行情平台CoinMarketCap数据,“截至2020年3月末,全球共有超过5200种加密数字货币,总市值高达1849亿美元。常见的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莱特币等数字货币占据着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值。其中,作为目前影响力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加密数字货币,比特币市值在加密货币市场总市值中的占比更是高达65%左右”。

 

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币货币形态,有着高昂的和无法量化的制度成本。在任何主权国家范围内,货币发行只能是政府行为,不存在复制空间。而数字货币具有强大生命力,以及复制和繁衍能力。这种能力与三个原因有直接关系:(1)技术原因。数字货币基于计算机算法,能实现以极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完成货币创造、流通和交易,准入门槛降低。(2)数字货币产业链的原因。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产业链相辅相成。数字货币的产业链主要包括挖矿、交易和存储(钱包)三个主要环节。(3)参与主体原因,包括数字货币的所有者。截至2020年3月末,根据bitinfochartscom的数据,比特币持币地址总数近3000万个,以太坊的地址数量约9200万;基于数字化产业链的具有理工科和技术背景专业人士,以及“码农”和“矿工”等群体也正在积极参与数字货币市场。就年龄而言,以“80后”为主体;就全球分布而言,没有国界限制,没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富国和穷国的界限。

 

4传统资本的进入。传统资本进入数字货币领域存在不同模式。(1)传统金融机构直接发行数字货币。例如,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瑞士联合银行等跨国银行均已获得发行数字货币的行政许可。机构数字货币应用场景集中在跨境支付和证券交易。在这两个场景中,应用数字货币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传统金融系统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的问题。(2)传统资本投资数字货币产业链,例如交易所。(3)通过市场,直接拥有比特币或者其他类型的数字货币。

 

以风险融资为例,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在2012—2019年间,全球区块链及数字货币市场共计发生超过1500笔风险融资,公开透露的融资金额高达7822亿元。其中,2018年是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领域投融资的“爆发之年”。到2019年,投融资市场逐渐趋于理性,全年投融资数量为543笔,融资金额约2383亿元,较2018年出现小幅回落。

 

从具体领域来看,数字货币相关赛道始终最受资本市场青睐。仅2019年,就有超过35%以上的区块链及数字货币市场的投融资最终流向数字货币领域。而数字货币交易所/平台又是其中最吸金的细分赛道,融资金额占全年融资金额的16%左右。除此之外,数字货币钱包、数字货币融资、DeFi等数字货币相关领域也在投融资市场表现活跃。

 

中美两国近些年在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领域始终领跑全球,并呈现交替领先的态势。两国2019年在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领域的投融资数量合计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合计融资金额更是超过全球总量的70%。欧洲则成为近年全球区块链及数字货币市场投资增速最快的地区。

 

5Libra冲击波。2019年6月Libra白皮书发布,宣称Libra属于无国界的数字货币、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和“货币互联网”,引发了人们对数字货币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数字货币领域又一大重要事件。Libra被认为是一种超主权数字货币,由Facebook牵头联合28家初始创始机构(截至2020年2月,已有8家机构退出)共同推出,这些机构可以为Libra提供信用背书,并且提供规模巨大且覆盖全球的用户群体。创始机构需缴纳储备金。从白皮书内容来看,Libra体系具有三个主要的特点:管理模式,由独立的非营利性成员制组织Libra协会治理;核心技术,建立在安全、可扩展和可靠的区块链基础上;资产储备,由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非常短期的政府证券组成的储备金支持。Libra协会宣称,“希望Libra成为一个不受华尔街控制,也不受中央银行控制的新金融系统的基础设施”。Libra希望通过这样的基础设施,提供覆盖全球的金融交易和转账服务。按照Libra的构想,一旦真正实施,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超主权货币,从而对全球各国货币主权、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等带来不小的影响。所以,自2019年6月到现在,Libra受到了多国央行和监管部门的关注,Libra没有停止过与相关国家监管部门的沟通。与此同时,Libra协会继续完善Libra框架和技术的开发。2020年4月,Libra白皮书20版本的发布,意味着Libra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虽然至今为止Libra的发行仍存在诸多未知数,但是Libra 的影响力带动了数字货币的整体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

 

6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分为三类态度:(1)开放态度。央行积极探索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开展法定数字货币项目的试点工作。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代表。(2)保守态度。央行关注数字货币动态,并做有限的探索和研究,将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作为多种解决方案之一,专注于改善现有的支付体系和监管安排。(3)反对态度。央行不认为存在立即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需要。

 

世界各国的央行对于法定数字货币之所以不存在统一的态度,除了各国国情不同之外,还有对于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认知差异和如何衡量利弊的差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存在七项优势,同时面临五项挑战,各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利弊。七项优势是:降低现金管理成本;实现普惠金融;保证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增加市场竞争性和维护市场秩序;应对新型数字货币的挑战;支持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发展;便利货币政策实施。五大挑战是:银行中介地位被削弱;“挤兑风险”;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信贷配置问题;法定数字货币产生的国际影响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中央银行的成本和风险。 因为Libra白皮书的发布,推动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法定数字货币的战略意义,启动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行动。在法定数字货币方面,中国央行是领跑者。2019年底,中国央行已基本完成了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进入落地试点阶段。“DC”是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的缩写,“EP”是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的缩写。 中国央行为DC/EP提供100%准备金并进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即不能拒绝接受法定数字货币)。DC/EP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其定位是对流通中现金亦即M0的替代。

 

可以充分肯定,虽然央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与原生态数字货币有着某些根本性的不同,但是,确实代表了数字货币的一个新方向,直接加速数字货币从边缘到核心的进程。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20

开  本:32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