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人类学观“茶”
人类学观“茶”


人类学观“茶”

作  者:肖坤冰

出 版 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10516075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人类学/民族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人类学观“茶”》分为上篇与下篇两部分,上篇收录了作者自2013年以来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以茶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多篇,下篇是对贵州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进行的专项田野考察内容。
  《人类学观“茶”》尝试从人类学学科出发,对“茶”这一中国社会中的特殊物质进行观察。学术界向来不乏以茶为对象的各类研究,但纵观以前的研究,集中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背景下研究茶,茶往往沦为被人支配的“工具”与“配角”,缺乏对茶本身的“物质性”进行探讨。二是对茶叶流通与传播的研究大多是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性的饮茶实践进行碎片式粘贴,缺乏对各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行阐释。三是对于区域性的茶叶贸易与传播的研究往往是历史学家的“本行”,而人类学家对茶的诸多研究大多体现在对品茶、身体感、茶艺、茶叶价值的市场建构等“微观层面”的田野深描。简言之,历史学家侧重于对商业贸易的宏观大历史的论述,而人类学者更注重于对茶的品饮艺术进行“体悟”。而笔者试图在宏观与微观间搭建一座“中观”的桥梁,探究从茶产地到都市茶馆之间的茶叶的流动、消费以及被文化的再建构。

TOP作者简介

肖坤冰,201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饮食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文化遗产研究等,尤其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的对外传播。2014年至2015年,为牛津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ISCA)访问学者;2017年至2018年,为上海纽约大学环球亚洲中心(CGA)和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ARC)联合博士后。已出版著作:《茶叶的流动:闽北山区的物质、空间与历史叙事(1644-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与《人行草木间:贵州久安古茶树历史人类学考察》(贵州人民出版社)。

TOP目录

上篇 人类学观“茶”
第一部分 生产:技术与环境
词与物:中国茶的知识考古
武夷茶的风土(terroir)与市场价值建构
传统岩茶产制过程中的”技术“与传承问题探析
闽北山区”景观“形成之历史过程分析
第二部分 贸易:族群、历史与商贸网络
茶马古道:“交换”中的价值与神性
清代云南边境的普洱茶贸易与族群互动
十九世纪中叶前武夷茶在俄罗斯的传播
第三部分 消费:中国茶的世界联系与比较
正山小种:红茶征服英国以及香气的内外演变
“高茶与低茶”中国与英国饮茶的联系与比较
十八世纪畅销海外的“Bohea”到底是什么茶?
茶叶与公正

下篇 贵州茶的历史、地理与文化考察
第一部分 黔茶总概
黔茶:华茶文明的源头之一
第二部分 黔茶各区历史与变迁
黔中茶区:茶与地方社会史
黔北茶区之一:湄潭
——中国现代茶业的“起点”
黔北茶区之二:凤冈
——老茶人与新茶业
黔东北茶区:嵌于生活中的古老茶俗
黔南茶区:从贡茶的流动理解地方社会
第三部分 访谈实录
“绿宝石”创始人牟应书访谈
都匀毛尖现代炒制工艺创始人徐全福访谈
参考文献

TOP书摘

《人类学观“茶”》:
  为了取得村民的信任,让村民看到种茶比传统种植水稻和玉米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他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一切。他通过自己的示范种植,带动弟兄、亲戚、朋友种植,进而带动周边其他村民种植。当时陈仕友面临几个大的困难,一是缺乏投资资金:二是设备简陋,加工质量不好;三是田坝的基础设施太落后,还没通电。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他将自己心爱的耕牛卖了,换回资金1200元,用这笔钱买了茶树苗。1974年,他开始种植茶叶50亩,这是田坝村发展茶叶的开始。在这之前的田坝村没人种茶,只是有一些野生茶。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在保证茶叶加工质量的同时提高茶叶加工效率,他又琢磨了一些土办法。当时没有专业的杀青机,他就把两个油桶拼接在一起,像滚筒一样,弄了一个简易的杀青机。通过手摇滚筒,起到杀青的效果,且比大锅制茶效率高了许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茶效率。这也为他的规模化制茶奠定了基础。而为了解决第三个问题,他在80年代后期自己购买了柴油机,用于发电,解决了用电问题,并开办了茶叶加工作坊。
  虽种茶条件艰苦,但陈仕友不馁不弃,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他的茶叶种植初见成效。周边的村民看到种茶比种植水稻经济效益更好,也跟着他开始学种茶,由此把整个龙江村都带动了起来。陈仕友在取得当地村民信任的同时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当地政府对他的茶园进行了考察,并鼓励村民发展茶叶,认为种茶是山区村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子,还出台了一些种茶优惠政策。特别是2000年以后,当时的凤冈县领导对发展茶叶更加重视。时任凤冈县县长王贵曾多次下到田间地头,深入茶园进行调研,并向上级领导汇报。遵义市政府,再将凤冈茶产业的发展状况汇报到省里,进而贵州省农业厅也出台了一些鼓励当地茶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03年凤冈县政府在永安镇召开了北部四乡镇茶叶发展大会,提出以永安镇为龙头,积极发展茶叶种植,由此拉开了凤冈大力发展茶叶的帷幕,也标志着凤冈茶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此外,省里还派来茶叶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对以前并不懂种植茶树的农民来说极其重要。由于专家的技术指导,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高,价格和销售也自然相应得到了提升,整个田坝村的茶叶发展开始步人了正轨。由于对凤冈茶产业所作出的贡献,陈仕友在2005年被授予“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他在总结田坝村茶叶发展时指出了四条发展经验:一是离不开党的优惠政策:二是领导的重视;三是专家的技术指导;四是老百姓的拥护、人民群众的拥护。
  1984年,陈仕友率先建起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创办了浪竹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茶厂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并采取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的模式,带动周边100多户发展有机茶业基地2000多亩。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茶叶生产加工、生态旅游、休闲茶庄于一体的庄园式现代化龙头企业,下辖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宾馆和陈氏茶庄餐饮3个子公司。在浪竹有机茶有限公司的茶园里还安装有摄像头,一方面是对茶园进行科学化管理,强化对茶园进行实时监控;另一方面是为游客和消费者放心,特别是外地的网络买家,通过视频足不出户,便可以实时了解茶园的情况,了解有机茶的茶园日常管理。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07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8.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