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次元的破壁-(——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互文性研究)
次元的破壁-(——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互文性研究)


次元的破壁-(——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互文性研究)

作  者:李磊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  价:108.00

I S B N :9787520372374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二次元”特指以ACGN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它与代表传统文化、工业文化、大众文化的三次元之间存在着代沟。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实践倾向于打破这个隔阂,改编实践即是其中之一,当下学界业界更是以“破壁”二字表达两种文化圈层在情感与价值上的互相尊重。
  在历时性地梳理了网络小说改编剧大量文本的基础上,《次元的破壁: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互文性研究》以互文性切入改编实践,通过类型化、民间化、性别叙事三个层面的分析,推论出价值共融的文化发展方向。
  《次元的破壁: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互文性研究》遵循着从亚文化中发现年轻世代的精神品质,并为大众文化寻找主流人群代沟缓解方式的思路,以此来证明语言的生命力在多个领域内正发生交叉。

TOP作者简介

李磊,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曾就职于山东广播电视台,现为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创新创业导师,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济南市哲学社科重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近年来,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飞天评论奖、山东省委宣传部刘勰奖等省部级奖项。

TOP目录

序(贾磊磊)
绪论
研究缘起:文化互通与审美调和
研究思路:从“改编一互文”到“类型一次元”
研究方法:媒介研究与文化研究

第一章 媒介的融合——传媒艺术发展与社会文化互文
第一节 互文性与影视改编理论概述
一 互文性:从理论到方法
二 改编研究的历史沿革
三 互联网时代的电视剧改编研究理论建构
四 忠实性与市场化——从传统小说改编到网络小说改编
第二节 网络小说改编剧概述
一 改编视域下的网络小说研究
二 改编剧的历史沿革
三 改编剧的媒介特质
第三节 语境变迁中的网络文艺和影视艺术
一 媒介变迁与阅读革命
二 网络文化的范式转换
三 新旧媒体的冲突地带

第二章 选题与定型——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类型互渗
第一节 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基本题材及类型研究框架
一 文类与类型——文学类型化研究
二 电视剧类型与类型电视剧——影视类型理论研究
三 网络小说影响下的电视剧类型化
第二节 都市青春改编剧:网生代的现实空间
一 职场剧:都市残酷与时代脉搏
二 总裁剧:甜宠文与霸道爱
三 家庭剧:都市物语与乡土中国
第三节 古代题材改编剧:历史时空的仿写与背离
一 穿越剧:以个人名义重读历史
二 宫廷剧:正剧式微后的历史想象
三 传奇剧:乱世江湖与家国天下
第四节 奇幻改编剧:寻找现实落点
一 幻想文化的演变
二 洪荒之力与自足的世界
三 从武侠到仙侠

第三章 现代民俗与网络民俗——网络时代的民间故事
第一节 民间叙事的新旧文化形态
一 网络时代的民间文化形态
二 网络民俗与叙事话语
三 网传与衍生——网络民间故事的新特征
第二节 主题改写与双重民间折射
一 从民间母题到叙事主题
二 “义利”主题与权谋心术
三 “爱情”主题与虐恋甜宠
四 “成长”主题与奋斗逆袭
第三节 “可写的”文本与网络民间崇拜
一 粉丝与偶像的互相建构
二 从凝望到触及:粉丝认同与流动
三 数字民间资本与时代偶像的变迁

第四章 性别叙事的重构——网络女性主义的实践与突围
第一节 女性文学与改编中的文化选择
一 网络女性主义的兴起与流变
二 网生代女性的代际焦虑与网文的情感落地
三 女性向言情网文分类
第二节 “女性向”剧:在传统与网感之间
一 女性文学改编史:文化消费中的女性自我调节
二 从“白莲花”到“大女主”:女性强者的再登场
三 “玛丽苏”与“饭圈女孩”:童话世界的女性主体建构
第三节 中性身体美与当下性别焦虑
一 雌雄难辨与游戏平权
二 “伪娘范儿”与男星定位
三 审美调和与身体的主流化

结语 次元的破壁——价值共融与网络小说改编剧的未来
跨媒介——从亚文化到主流化的加速
现实观照——从题材到创作手法
参考文献
附录 网络小说改编剧主要参考作品
后记

TOP书摘

《次元的破壁: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互文性研究》:
  与传统改编不同的是,网络小说改编是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进行的艺术实践,此时的作者、读者已经不同于精英写作时代下建立的传/受关系。首先,在网络时代,作者写作是高度自由化的,同时,在电子写作与类型书写要求下,作者往往是在相似的结构与人设中完成故事搭建,所以电子克隆所引发的小说抄袭现象比之前印刷时代更加明显,影视化所带来的利益之争使得网络小说在改编之后仍然余波不断,这种有争议的写作使互文性有了新的含义。其次,读者阅读的心理体验开始外化为行动,改编作品在动意之初就引起粉丝群的关注并导致了期待视野的变化,改编是资本方作者团队的一次文化实践,也是读者群对于阅读体验的新的审美挖掘。这关系到新的互文性究竟能为读者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想象世界?它在美学互动上是如何发生的?最后,创作对于个体是一次主体情感的投入,同时也是时代背景下的意义生产,融合文化的时代与媒体各自独立的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在新旧媒体的冲突地带搭建了一种互动的世界,借助这个世界,那些玄幻的、新都市下的影像才能附丽于这个时代的审美想象。
  (一)电子时代的克隆
  无论是类型化小说,还是类型化电视剧,都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在内容上固化某些情节设计和人物形象。在通俗阅读成为今天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的背景下,小说与电视剧都在模仿前人的成功经验并遵循有效的写作套路,这正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的互文关系。一方面,布鲁姆强调后人对于前人的抵抗式修正,从布鲁姆意义上来理解后人对于前人的借用,可以发现后人力图超越前人的尝试,比如穿越文之于红楼,仙侠文之于金庸。另一方面,在网络写作中,这种影响的焦虑更多地表现为电子时代的克隆现象,在深度上浅尝辄止和广度上的泛泛而谈带来了阅读快感,却也导致了法律及道德范围内的回击。近年来,很多高收视电视剧往往来自有抄袭嫌疑的网络小说,杂糅了多部前人作品的原著提高了改编的预期效益,但也增加了被读者指责的可能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甄嬛传》等都被网友指出存在抄袭。网友们往往列举多处细节对比,通过对比图和调色盘①进行查证。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涉嫌抄袭《桃花债》;《花千骨》涉嫌抄袭《花开不记年》《箫声咽》;更有网友指出秦简的《锦绣未央》抄袭了200多本小说,全书294章仅9章未抄袭。电子时代使得抄袭与揭露抄袭都更加方便,但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界定并做出相应处理,则难度较大。影视领域内对抄袭的确定更有难度,因为电影是没有语言系统的语言(麦茨语),镜头序列之间的模仿难以受到法律意义的保护,更多情况下,影视剧对于抄袭的确定仍是围绕文学性剧本的情节抄袭进行定论,以连带责任起诉改编制片方。因此,很多改编剧,比如《醉玲珑》,选择将问题对白全部重新配音的方式回避原著的抄袭嫌疑。近年来最著名的案例是2015年琼瑶诉于正《官锁连城》案并胜诉,但多数网络小说的侵权案却未能胜诉或立案。一方面是网络作家对抄袭行为在自媒体或个人官网上进行公布曝光,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抄袭行为难以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维权。我们在媒介的范围内检索抄袭现象,正是出于对改编中数据库元素的重视。抄袭往往集中在三大领域:“文字、情节、人物。”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86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1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