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石竹花开
石竹花开


石竹花开

作  者:侯健飞

出 版 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  价:65.00

I S B N :9787536092136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闽宁镇,这个当年由*书记亲自命名的扶贫移民区,已从一个“天上无飞雀,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荒芜之地,发展成为常住居民6万余人的特色小镇。1997年,福建和宁夏启动了对口扶贫协作。作为起点,闽宁镇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见证了闽、宁携手从单向扶贫到互利共赢的二十多年。*书记先后三次到闽宁镇视察。2016年7月19日,*书记到闽宁镇视察时曾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闽宁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如今,曾经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农民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本书站在文学性和思想性并重的高度,通过细致的采访和具体的人物故事,讲述了中国移民*伟大的篇章。这本书主要一个特色是不实写县以上领导干部,不做面面俱到的采访,绝大多数故事是围绕女性书写。讲“扶贫首先扶志扶智”背景下西北女人的坚韧与自强。这些女性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也是勇者。

 

TOP作者简介

  侯健飞,满族,军旅作家,现任 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学创作教研室主任、教授。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散文《回鹿山》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TOP目录

序 章 西海固

第一章 闽宁镇

第二章 心手相传原隆红

第三章 她从黑眼湾走来

第四章 北纬38°

第五章 生死攸关

第六章 心大了,天就大了

第七章 石竹花开

第八章 寻找马燕

第九章 红树莓熟了

第十章 西邵小站

第十一章 写给自己的一封情书

第十二章 都过去了

第十三章 有一个女孩曾经来过

第十四章 微笑的日子

第十五章 吼一声秦腔

第十六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十七章 闽宁镇的春天

第十八章 父亲的来信

第十九章 不以山河为远

后 记

 

TOP书摘

  二十多年后,林月婵对宁夏扶贫工作的开展有着清晰的记忆:“我们给宁夏的扶贫资金不算多,为什么宁夏人老是记得福建的好?就是因为我们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我们打的是组合拳。”

  林老说,闽宁协作不久,她了解到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卫生部都会派扶贫调研队伍到宁夏后,立即在各个部委间穿梭起来。

  “我一一和他们取得联系,询问他们所派队伍的具体地点,然后让我们的挂职干部赶紧去拜访他们。”林老说,这样就将各支队伍融合在一起,彼此之间联系互动,集体的力量大了,扶贫的目标更加明确,效果也成倍地提升。

  林老在电话里举了一个例子,最早的对口扶贫,不仅是政府和企业,还有我们福建的志愿者。当地人感谢我们福建人,只要听说来理发的是志愿者,就坚决不收他们的钱。还有,有的时候志愿者到当地小面馆吃碗面,面馆老板也不收他们的钱。为什么?因为福建帮宁夏,就像兄弟姐妹间的帮扶,一个铜板都要掰成两份用,这份手足情深深感动了宁夏百姓!

  林老说,她不会想到,她工作的最后10年,竟与宁夏结下一生情缘。

  10年塞上行,一生闽宁情。从“移民吊庄”到“坡改梯田”,从“井窖建设”到“劳务输出”,从“菌草推广”到“招商引资”,从“联办医院”到“援建学校”,福建援宁的每一个项目里,都有着林月婵的心血和关注。

只要碰到难题,不管宁夏还是福建,干部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先给林月婵打电话求援。所以至今,林月婵手机中储存的号码,最多的就是宁夏的。

  具体谈到闽宁镇,林老说,习近平所说的闽宁示范和闽宁模式,与福建省内的脱贫理念一脉相承。这种模式在福建脱贫领域是探索出来的,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林老说,当年福建实施的“连家船民上岸工程”,就是要

让长年漂泊在大海上的渔民登上岸,但上岸后渔民怎么生活?把这些不宜生存的地方渔民整体搬迁到交通发达、教育资源好、发展前景好的地方去。这样,渔民本身脱贫了,子孙也受到教育改变了命运。脱贫最关键一环是要阻

止代际传播。闽宁镇周边土地沙化严重,并不适合传统庄稼生长,我们就把草蘑菇产业第一个引进来,以此拓宽困难群众的增收渠道。为什么要先引进这个技术项目?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的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技术

已经很成熟。1998年,习近平作为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批示援宁干部:“菌草为我省之优势……要做我们拿手的。”

  林老说,菌草技术输出到闽宁镇单靠一两家企业不行。企业家的责任之一是要教会、带动当地农户学会栽培技术,这样才能改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但是,科学要在一个移民吊庄推广起来谈何容易。福宁村的妇女苏玉莲

聪明能干,是全村公认的有主见的女性。她也是最早栽培的农户。但是,在一个冬天,苏玉莲种植的蘑菇棚因温度控制不好,管理失当而栽培失败。听说这种情况,林老在一天中午,亲自带着技术员来到苏玉莲家。当林老看到

连院墙都没有的这个家和旁边废弃的蘑菇棚,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为了鼓励苏玉莲打起精神,林老问她,小苏,你真想好不种蘑菇了吗?苏玉莲看到无比心痛的林老,突然面露愧色。林老趁机劝说她,技术员来了,既定的目标

不能轻易放弃。技术员现场认真勘察后,告诉苏玉莲问题出在哪里。两个多小时,林老一直陪在现场。苏玉莲想让她和技术员进屋吃个饼子,但林老没有吃。她说,那个时候,闽宁镇许多移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那有限的几个

饼子,可能是她一家两天的口粮。”

  当林老听说我就住在福宁村一家私人旅馆时,她兴奋地告诉我,4年前,她终于故地重游。回到闽宁镇那个下午,她先参观了镇史馆,然后专门来到苏玉莲家。时光荏苒,转眼15年过去,当苏玉莲看到林老时,连连叫着林妈妈,激动得不能自已。当苏玉莲看到步履蹒跚的林老如此苍老、连在沙发坐下来都很费劲时,禁不住哭了。林老环顾苏玉莲家宽敞明亮的客厅、大彩电和精美的家具,连连点头;当林老看到苏玉莲端来精美的八宝茶盖碗时,林

老说:“就像看到自己的女儿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要告辞了,林老自己却怎么也站不起来,强作笑脸的苏玉莲一边上前搀扶一边哭出声来。林老走到庭院里,在绿树遮阴的大门口,林老笑着对苏玉莲说:“你不要难过,人老了,什么毛病都来了。你现在是闽宁镇的致富能手,要精神饱满地生活,更要乐观地生活。”

  在随后的电话交谈中,林老并没有讲多少自己,却反复说起那些在宁夏挂职的福建干部。福建省妇联副主席也是一名带职干部,她告诉我,每一批援宁挂职干部都是林月婵亲自送去、再亲自接回;每一次来宁夏时,她都要

带上一些家乡土特产品,顺路去慰问挂职干部。

  是啊,二十多年间,福建省累计派出9批次共139人赴宁夏9个挂钩县(市、区)挂职,宁夏也先后选送了14批229名基层干部到福建挂职;福建省百所学校与宁夏贫困地区百所学校结为帮扶对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为宁夏培训教师7 351人次,派遣支教教师16批980人次……

  林老说,她至今还记得那一幕幕场景:每当福建挂职干部期满回乡时,朴实的宁夏乡亲将大红花系在挂职干部身上,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湛蓝的天空和花朵的鲜艳相互映衬,黄色的土地上留下了一行行深深浅浅的

足迹。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页  数:296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K

纸  张:胶版纸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9.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