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作  者:单霁翔 著

出 版 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丛 书: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故事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2020829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整理工程  >  古籍整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中国大运河的故事。中国大运河开凿近2500年,全长约3200千米。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那么大运河就是我们民族流动的血脉。作者从线性遗产、活态遗产的专业视角,以不同层面的运河景观为逻辑顺序展开叙述,浑厚大气、娓娓道来,在为读者勾画中国大运河古今风貌的同时,也将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融入文字之中。


TOP作者简介

  单霁翔,工学博士,研究馆员、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作者多年来为中国大运河积极奔走,通过组织联名政协提案、参与保护规划编制、促成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等多种方式,为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贡献。 同时,作者是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推荐的“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


TOP目录

前言 民族流动的血脉

壹 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青砖来自临清

“金砖”产自太湖

“神木”汇集通州

珍宝的“北漂”

大运河小百科:明清制砖

贰 千里地无山

邗沟:最古老的运河

隋代大运河的贯通

洛阳: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运河通京杭

维系国运的运河

大运河小百科:近代以后的京杭大运河

叁 岸边凝固的时光

绍兴:八字桥历史街区

开封:《清明上河图》里的古运河

无锡:“运河佳绝处,放眼清名桥”

湖州:“十字港”上的南浔古镇

沿河景观,因“运”而生

大运河小百科:《清明上河图》

肆 智者的河流

沈括、宋用臣:分段筑堰,导洛通汴

郭守敬:寻找白浮泉

宋礼、白英:南旺分水枢纽

潘季驯、靳辅:清口枢纽

至今千里赖通波

大运河小百科:智者小传

伍 飞阁流丹

苏州:山塘街

聊城:山陕会馆

济宁:运河总督署衙、荩园

淮安:总督漕运公署

宁波:三江口会馆

大运河小百科:会馆

陆 黄金水道

大运河的贯通与隋唐漕运

天下粮仓

运河钞关

盐船载来的文化

黄金水道,古今一揆

大运河小百科:漕运

柒 依河而居

北京:胡同与运河

沿河“漂”来竹竿巷

沧州:“镖不喊沧”

运河上的美食

追溯城市记忆,防止“千城一面”

大运河小百科:北京烤鸭与运河

捌 精神的航道

水路即戏路

天津:从“方言岛”到杨柳青年画

宗教传播与民间信仰

运河与明清小说

流淌的史诗

《马德里共识》与“文化线路”

大运河小百科:“运河”申遗

后记: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为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什么


TOP书摘

民族流动的血脉

  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3000多千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作为人类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一项壮举,大运河流经30多座城市,是构成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的水利大动脉,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对中国古代的全国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大运河涉及长江与黄河这两个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夏文化、商文化、楚文化、燕文化、齐鲁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是古代人类生活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可以说,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河,而且是一个涉及交通、水利、地理、历史、生态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廊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20年来,文化界的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在为大运河的保护奔走。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对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起文化遗产的保护,我经常想起与袁隆平院士的一段交往:2009年的时候,袁隆平院士给国务院领导写了一封信,提到他做了37年杂交水稻的那片水稻田能不能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我很犹豫。因为在过去,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万里长城这些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司空见惯,但一片农田是否能列入文物保护的范畴?带着这个问题,我去了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的安江农校。这个地方在湘西,挺远的,过了洪江还要往前走。最终我亲眼看到了这片杂交水稻田和他们工作的一些装备、设备、建筑,保留非常完整。更加令人感动的是,我去看了袁隆平院士当年住过的房间。院士就是在一个非常简朴的房间里面,一张很普通的木板床上,思考着一些未来人们生活生存的问题,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于是回来以后,我们给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建议把这一片水稻田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了国务院的特别批准。一年以后,我们又去了安江农校,我有幸与袁隆平院士一起为安江农校纪念园揭牌。在会议发言的时候,我说,袁隆平院士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解决了我们粮食的问题。我过去务过农,过去亩产四五百斤就已经很高了,今天超过了一千斤。民以食为天嘛!但是一位哲人说过一句话:当人们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他只有一个烦恼;吃饱肚子以后,他会产生出无数的烦恼。也就是说,袁隆平院士能解决人们生存的问题,却不能解决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什么能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呢?我认为是文化。通过杂交水稻田成功列入保护项目,我们得到了重要的启示,即不但要保护“静态的”文化遗址,还应该关注那些“活态的”文化遗产。

  现在的大运河,尽管仍然具有重要的运输功能,在江南地区仍然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更宽广的视角看,大运河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文化上的意义。这条纵贯中华大地的人工河流,哺育了两岸人民,是亿万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那么大运河就是我们民族流动的血脉。在这一撇一捺大写“人”字的两侧,西侧有陆地丝绸古道,东侧则有海上丝绸之路,像腰间的彩带飘展开去。正是这样一个脊梁坚挺、血脉流畅、交流开放的“人”,生动地体现出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交流与对话的文明历史。

  就我个人而言,首次在全国政协会上发起大运河保护提案是2003年,当时我还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与我刚开始关注大运河、接触大运河的资料、为大运河申遗奔走时相比,现在人们对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运河沿线的许多城市,都陆续把运河遗产当成宝贵的文化资源,予以研究、保护和利用。运河两岸的城市,经济活跃,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最值得珍惜的一个城市群落,我个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我也一贯坚持文化遗产保护要实现三个目标:要使我们保护的文化遗产拥有尊严;要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使保护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特别是当地的民众。

  很高兴能够再次把大运河的故事讲给更多的读者听,也期待有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能够把目光投向大运河;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投身大运河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中。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3.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