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口罩文化史:病毒、符号与身份建构
口罩文化史:病毒、符号与身份建构


口罩文化史:病毒、符号与身份建构

作  者:周凯,高福进 著

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31323635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专业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口罩是人类在漫长进化史中与各种疾病与灾害不断斗争留下的历史注脚。14世纪的“黑死病”让欧洲人口锐减1/3,也促成了“鸟嘴面具”的诞生;19世纪后,近代医学、科学飞速进步,人类进而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口罩;到20世纪初期,我国的伍连德医生又在哈尔滨鼠疫中改良发明了“伍氏口罩”,成为后来口罩改良的蓝本。如今,口罩已不局限于医疗场域,成为普及最广的日常用品之一。

  口罩也是折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面镜子。在欧美文化中,口罩及“蒙面”让人更多联想到犯罪或恶行;对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蒙面成了宗教习俗在装束上的外化;而在亚洲,公元前6世纪的宗教文献中即出现了“口罩”鼻祖,覆面与保持神圣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蒙面”在各文明中留下的不同印记,也让口罩在这些国度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命运。纵观数千年世界文明进程:小口罩,大历史。

 

 

TOP作者简介

  周凯,香港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研究、世界政党比较研究、社交媒体与政治参与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等中英文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在新华网、求是网、上观新闻、《半月谈》《解放日报》等媒体发表文章多篇。

  高福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研究、世界政党比较研究、社交媒体与政治参与等,著有《西方文化史论》《地球与人类文化编年:文明通史》《角斗士:一段残酷历史的记忆》《欧洲文化史》等20余部作品,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世界历史》等发表各类论文百余篇。

 

 

TOP目录

导言 口罩的文化密码

第一章 口罩的中国历史

第二章 口罩的世界历史

第三章 现代口罩的诞生演变

第四章 口罩与雾霾

第五章 口罩与“新冠”战役

第六章 口罩与政治

第七章 口罩与文艺

第八章 口罩里的东西方之争

结语 口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欧洲中世纪黑死病与“鸟嘴面罩”

  人类的历史也是与病魔抗争的历史。数千年间,各个区域文明体和不同文化圈内的主要民族所经历的各种传染病,对这些文明的存续和民族的发展影响甚大。譬如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夺走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人数达 2 500 多万;近代以来欧洲列强的殖民征服往往依靠的不是枪炮这类热兵器,而是天花、麻疹这类瘟疫病菌。权威专家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其著名的《枪炮、病菌和钢铁》中指出,是传染病而非武力征服了美洲,美洲的印第安人先后遭到天花(1518—1526)、麻疹(1530—1531)、伤寒斑疹(1546)、流感(1558—1559)的传染,高达 95% 的印第安人死于这些瘟疫传染病,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欧洲人带来的瘟疫摧毁了美洲地区的印第安文明。此外,在地球上存在三千多年的天花,曾经是令全人类皆恐惧的危害最大的传染病毒,上亿人为之丧命。

  英语的quarantine“隔离”一词源自意大利语,最初的意思是对船只和船上的人员进行为期30—40天的海上逗留观察,作为预防和遏制黑死病传染的严格措施。“黑死病”(鼠疫)导致欧洲人口锐减三分之一。危机使人类对如何征服“黑死病”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努力,这场灾难也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隔离。譬如,为了控制黑死病的肆意传播,在克罗地亚著名港口城市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就建立了著名的隔离制度。此城在当时受威尼斯共和国管辖,是亚得里亚海重要的贸易港口,时名“拉古萨”(Ragusa),它在黑死病爆发后发布了“Trentina”禁令(该词是意大利语“30”,意即 :来往船只在入港前必须在海上停留30天,在等候期结束后身体健康者方可登岸)。此外,拉古萨还首次颁布了检疫法:医院在专门设立的委员会监督指导下负责治疗、呈报病情。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页  数:225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32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31.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