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
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


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

作  者:[日]吴座勇一

译  者:姬晓鹏 后浪

出 版 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5702301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历史  日本史  世界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能寺之变有幕后黑手?关原合战是德川家康精心策划的阴谋?室町幕府*代将军足利尊氏是阴谋家?有“战神”美誉的源义经是阴谋的牺牲者?日本新锐历史学者吴座勇一从史料出发,结合*学术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了日本中世*精彩、*重要的事件,如源平合战、本能寺之变、关原合战等的来龙去脉,并利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抽丝剥茧,正本清源,深入批判了与这些事件相关的种种阴谋论。本书既可以被当作日本中世史的入门读物,也可以作为思维训练书,帮助读者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


TOP作者简介

吴座勇一,1980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博士,日本中世史专业,现任职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要著作有《日本中世战争史》《一揆的原理》《应仁之乱》《日本中世的邀请》等,《日本中世战争史》获第12届角川财团学艺奖,《应仁之乱》获第52届书店新风奖特别奖。

 

译者简介

姬晓鹏,日语译者,译有《生与死的断片:小泉八云的异想世界》等。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诞生于贵族阴谋与军事力量的中世?   ?  

保元之乱

平治之乱

第二章? 以阴谋为中心重读《平家物语》   ?

平氏一门与反平家势力之争

源义经是阴谋的牺牲者吗

第三章? 阴谋不断的镰仓幕府史

第一节? 源氏将军家绝后

第二节? 北条得宗家与阴谋  

第四章? 足利尊氏是阴谋家吗

第一节? 推翻镰仓幕府的阴谋

第二节? 观应扰乱?  

第五章? 日野富子是恶女吗?   ?  

第一节? 应仁之乱与日野富子

第二节? 富子恶人说起源于《应仁记》

第六章? 本能寺之变有黑幕吗

第一节? 单独行动说的介绍

第二节? 黑幕说的介绍

第三节? 黑幕说是阴谋论

第七章? 德川家康陷害了石田三成吗

第一节? 秀次事件

第二节? 七将袭击事件

第三节? 通向关原之路?

终  章   阴谋论为什么受欢迎

第一节? 阴谋论的特征

第二节? 人为什么会相信阴谋论?   ?

参考文献?   ?  

后?  记?   ?  

出版后记?   ?  


TOP书摘

我们都喜欢阴谋。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喜欢想象阴谋正飘荡在某个时空,喜欢琢磨阴谋的究竟。肯尼迪暗杀就是个好例子。故人逝去已经半个世纪,而人们对此事仍津津乐道。我们在书店里能找到各种各样有关阴谋的杂志和书籍。将阴谋的来龙去脉剖析得异彩纷呈的书,更是被誉为“如同优秀的推理小说一般”。

日本中世史上首屈一指的阴谋要算“本能寺之变”了吧。探究其真相的书不胜枚举。从已出版的书的数量来看,本能寺之变堪称日本中世史最大的课题。

但对于日本中世史学界而言,本能寺之变不过是一种社会流行而已。说起日本中世史专业的大学教授出版的以本能寺之变为题材的专著,我只能想到藤田达生的《解密本能寺之变》(讲谈社现代新书,2003 年)。虽说在书店与图书馆里,号称破解了本能寺之变谜团的书随处可见,不过这些书的作者实际上并不是日本史学界的研究人员,他们要么是历史小说家,要么是民间历史研究者。

这里需要澄清一下,我并不是说“只有学院派的著作可靠,而其余不值一提”,高水平的民间历史研究者确实不少。我想强调的是,学院派从未将本能寺之变等阴谋当作研究重点。

说得极端一点,大部分学院派都将研究阴谋视为低级研究。因为大家都觉得只有门外汉才整天对阴谋念念不忘,专业人士应将精力用在更为高尚的课题上。日本史专业的学生准备毕业论文 时,若想写“织田信长的乐市政策”,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而若想写“本能寺之变的幕后黑手”,则基本上只有挨指导老师骂的份了。如果要找一个例子证明学院派与民间的兴趣差异之大,怕是再也没有比阴谋更显著的了。

这也不是全无道理。本能寺之变的历史意义在于丰臣秀吉借着织田信长意外过世与讨伐明智光秀的机会崛起。也就是说,事件的结果是最重要的,而明智光秀的动机则意义不大。即使某人的黑手操纵了明智光秀,对后世来说,这只黑手是谁压根无关紧要。讨论明智光秀是单独起事抑或与人同谋,作为解谜游戏来说或许很有趣,但是在学术上没有太大意义。前文提及的藤田达生的《解密本能寺之变》,同样将着眼点放在应该如何看待织田信长的权力,而非单纯出于对此事件的好奇心。

可是既然日本史上的阴谋引起了众人的兴趣,那么学界直截了当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似乎也未尝不可。如前文所述,民间确实有高水平的历史研究者,但所谓劣币驱逐良币,事实上那些自称“历史研究者”的人,大部分不过是在胡言乱语些自己的想象。如果读者读了这些滥竽 充数之作就误以为窥探到了历史真相的话,那就可谓遗患无穷了。

同时,我也知道,有这么一种意见认为找出“阴谋”的“真正犯人”不过是一种游戏, 不值得小题大做。此话也有些道理。本能寺之变的黑手到底是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对活在当代的我们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大问题。

但正像开头所述,我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阴谋论包围着。例如,关于东日本大地震曾流传着这样的传言:这次地震是由美国的地震武器引起的。相信这个蹩脚的阴谋论的人自然不多,可更为巧妙的阴谋论也不少,而且常常有人上当受骗。即使只为了不上当,也有必要培养可以分辨阴谋与否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本书在参考既有研究成果的同时,使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客观、实证地分析了日本中世史上的种种阴谋或谋略。此外,本书选取的阴谋或谋略还包含了一些并非家喻户晓 的事例。

我的用意在于,将尽可能多的阴谋摊开在桌上,希冀从中找出规律。要想弄清本能寺之变,只关注其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历史上的其他阴谋做比较。

就先写这么多,接下来让我带领各位一探充满了阴谋旋涡的中世日本吧。      

 

 第一章 诞生于贵族阴谋与军事力量的中世

 

保元之乱的政治背景

 

保元之乱与平治之乱作为象征着武士时代到来的战乱而名声大噪,在教科书中占据相当篇幅。凭着在这两次战乱中的胜利,平清盛急速崛起,最终建立了平氏政权。但相较于真刀真枪的战场厮杀,阴谋占的分量更重。

简单来说,所谓保元之乱就是王家(天皇家)与摄关家的权力之争。一般的说法认为,无奈退位的崇德上皇与藤原赖长联手发起叛乱,最后被镇压了下去。本来王家与摄关家的权力争斗并不稀奇,保元之乱的划时代性在于使用了武力。

首先来简单看看崇德上皇与藤原赖长最初是如何失势的吧。崇德是鸟羽天皇的长子,生于元永二年(1119)。保安四年(1123),鸟羽将天皇位让给崇德。这并非鸟羽本意,而是当时的最高权力者白河法皇(鸟羽的祖父)的意思。

大治四年(1129),白河法皇去世,二十七岁的鸟羽上皇开始了院政。保延五年(1139),鸟羽院宠爱的藤原得子(后封为美福门院)产下皇子(即体仁亲王),鸟羽立刻将其立为皇太子。永治元年(1141),鸟羽逼崇德让位,于是体仁亲王即位为近卫天皇。

此时的崇德已是二十三岁的成人了,但实权掌握在鸟羽上皇之手,他不过是个摆设而已。不仅如此,现在还被逼让位,他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不过,当鸟羽提议让崇德收近卫为养子时,无计可施的崇德还是妥协了。至少这意味着,鸟羽承诺崇德将来可作为近卫的养父实行院政。

不承想,让位的宣命中写的却是让位给“皇弟”。能够实行院政的只限于天皇的直系长辈,也就是只有父亲或祖父才有这种权力。让位给皇弟意味着崇德根本无法实行院政。至此,崇德才算明白被鸟羽骗了,由此怨恨益深。

鸟羽对自己的儿子崇德如此刻薄,据说是因为怀疑其来历不明。据镰仓初期的故事集《古事谈》记载,鸟羽的中宫待贤门院璋子与白河院私通后有了崇德,鸟羽甚至将崇德称为“叔父儿子”(表面上是儿子,实际上是叔父),一直与其相当生分。可是崇德一直惦记着重新掌握权力。他将长子重仁亲王过继给美福门院。这样一来,若是近卫天皇未有子嗣就去世的话,重仁便可即位。而一旦重仁登基,崇德作为他的亲生父亲就可实行院政。

久寿二年(1155),近卫天皇驾崩,年仅十七岁。由于近卫没有子嗣,继任者只能通过会议决定。本来重仁是最有力的候补,但是会议以美福门院的另一养子守仁(后为二条天皇)将来继任天皇为前提,最终决定由守仁的父亲,同时也是崇德弟弟的雅仁亲王即位。于是雅仁亲王成了后白河天皇。一般认为影响此决定的是美福门院和信西等人,美福门院担心崇德实行院政会影响她的势力,而信西则是自幼抚养雅仁的乳父(负责养育的人)。信西,俗名藤原通宪,本家是藤原氏南家末裔,由于父亲早逝,被过继给了高阶经敏,之后服侍鸟羽法皇。由于本家和养父家都门第不显,他早早就对在朝廷内的前途不抱希望,官拜少纳言后就出家了,法号信西。不过,他凭借才学得到鸟羽法皇赏识,由此慢慢有了些人前显贵的味道。信西大概觉得,如果拥立了后白河,自己就能在朝廷的政务中一展身手吧。

就这样,崇德又一次在政治上受挫。

藤原赖长失势

此时,与已退位的崇德同样离开了权力中心的还有藤原赖长。没有子嗣的摄关家家主藤原忠通收比自己小二十三岁的藤原赖长为养子。不料在这之后,藤原忠通接二连三生了好几个儿子,于是就想让亲生儿子继承家业,不愿让位给藤原赖长了。

藤原赖长想让养女多子成为近卫天皇的皇后,藤原忠通马上针锋相对地推荐了养女呈子。久安六年(1150),鸟羽法皇为避免卷入冲突,提出折中方案,立多子为皇后,呈子为中宫。

藤原忠通干预藤原赖长送养女入后宫的行为,激怒了另一个大人物,此人正是藤原忠通和藤原赖长的父亲—“大殿”(隐居的摄政、关白)藤原忠实。藤原忠实断绝了与藤原忠通的父子关系,收回了已经让给藤原忠通的藤氏长者的地位和家产,将其转给藤原赖长。对于摄关家的纷争,鸟羽法皇没有明确表态,他一方面保留了藤原忠通关白的官职,一方面任命藤原赖长为内览。

所谓内览,是负责事先审阅呈给天皇的奏折及天皇颁布的谕旨的职役,有摄政、关白的时候,一般会下旨由摄关负责内览。关白是辅佐天皇的职役,内览与其并存,这种状况并非常态,从中可以看出鸟羽的苦恼。

实际主导政务的虽然是以博闻强记见长的内览藤原赖长,不过他的政治姿势保守,而且为人严苛,引起鸟羽院侧近的反感。藤原忠通推荐后宫人选时,把呈子过继给美福门院做养女,由此,美福门院也站在藤原忠通这边。结果藤原赖长失去了鸟羽院的信任,越来越孤立。

近卫天皇死后召开的决定继任者的会议上,有人提议排挤正为死去的妻子服丧而未能出席的藤原赖长。坊间又盛传,近卫天皇之死是因为藤原忠实、藤原赖长父子的诅咒,于是后白河天皇即位时,没有下旨任命藤原赖长为内览。至此,藤原赖长大势已去。

崇德与藤原赖长本无谋反之意

    保元元年(1156)六月,鸟羽法皇病危。信西立即命令源义朝(源赖朝的父亲)、源义康(足利氏的先祖)守卫后白河天皇的临时居所高松殿(现京都市中京区姊小路通新町西入津轻町),又

命令源光保、平盛兼守护鸟羽法皇住所鸟羽离宫(现京都市南区上鸟羽、伏见区下鸟羽、竹田、中岛)。七月二日,鸟羽法皇辞世。他临终前,崇德上皇来探望,但是未被允许见面。于是,父子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和解的机会。葬礼于当天举行。

七月五日,后白河天皇下令禁止都城内的武士活动,同时招来身为检非违使(负责京都治安的官员)的平基盛(平清盛的次男)、平惟繁、源义康等人。当时辅佐藤原忠通的公家平信笵在日记《兵笵记》里记载道:“有流言说因为鸟羽院驾崩,所以崇德上皇与藤原赖长将联手举兵叛乱,(后白河天皇的举动)大概是为了防范他们吧。”描写保元之乱来龙去脉的军记物语《保元物语》也写了崇德与藤原赖长的谋议。

过去的研究一般都基于《兵笵记》与《保元物语》讨论保元之乱爆发的经过。研究认为,受政治压迫的崇德上皇与藤原赖长企图通过武力夺回权力,而事先觉察此动向的后白河天皇采取了防御措施。

可是,若上述说法属实,那么崇德上皇等人的军事政变计划实在如儿戏一般。正如下一节将提到的平治之乱所示,军事政变若想成功,就必须在无人知晓之时迅速行动。后白河方面在鸟羽死前就纠集兵力开始备战,崇德在对方已经有所防备的情况下起兵,根本无法取胜。而且当时在宇治禁足的藤原赖长与在鸟羽离宫的崇德之间不大可能有什么密谈。

实际上崇德并没有仓促举兵的动机。与王室嫡系的崇德不同,崇德的弟弟后白河并未被周围人视为皇位继承人。后白河本人也心知肚明。他热衷当时流行的歌谣“今样”,鸟羽法皇和公家对他的这个爱好很不以为然,在这点上可以说他与擅长和歌的崇德形成了鲜明对照。虽然美福门院和信西等人相当强硬地拥立后白河,但公家们认为缺乏教养、只是过渡天皇的后白河没有王者应有的威严,并不看好他。

近卫和鸟羽死后,中级贵族出身、身份本就不怎么高的美福门院很难维持以往的权威。藤原忠通虽说仗着鸟羽的支持得任关白,可是家族财产与私兵尽归弟弟藤原赖长。因失去了靠山,鸟羽的亲信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有势力了。后白河、美福门院、藤原忠通等本来是朝廷的当权派,因鸟羽的驾崩一下子陷入了窘境。

正如丰臣秀吉死后,石田三成等五奉行逐渐失势一样,失去鸟羽这个后盾的后白河等人迟早会失去权力,崇德与藤原赖长根本无须如此心急。他们只须抓住后白河失政的机会就可以东山再起。正如元木泰雄指出的那样,一旦正统皇位继承者守仁亲王出点什么意外,那么重仁亲王即位后,重仁的父亲崇德上皇就可以实行院政。

按上述思路,后白河反而比崇德更有发动政变的动机。桥本义彦认为,后白河阵营动员了武士之后,又放话崇德、藤原赖长有谋反之意,意在逼迫他们起兵。现在学界基本上按照桥本义彦的思路理解保元之乱。也就是说,策动保元之乱的不是崇德等人,而是手握国家权力的后白河一方。

研究阴谋的基本方法就是“寻找加害者(攻击方)与被害者(防御方)的立场实际上有没有颠倒的可能性”。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如果滥用,就会失去说服力,如同经常可以看到被逮捕或被起诉的人声称“我被检察官和警察陷害了”“这是国家权力的阴谋”,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谎言一样。这世界上,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归结于阴谋。

 

信西对崇德和藤原赖长穷追不舍

 

保元之乱中平清盛的立场如何,还真不好说。一方面他得到鸟羽法皇重用,另一方面他的继母池禅尼又是重仁亲王的乳母,因此他并没有表现出鲜明的立场。此外,鸟羽弥留之际,平氏一族没有参与守卫鸟羽法皇的住所及宫殿。

平清盛坐拥当时最强的武力,毫不夸张地说,他这个武士的举动,绝对可以左右政变的结果。后白河阵营很早就开始敌视崇德与藤原赖长,但起初并未有大动作,一个原因大概是不想在鸟羽去世到葬礼这段时间有大的军事行动,另一个原因恐怕就是还不清楚平清盛究竟支持哪一方。

无论如何,平清盛最终还是加入了后白河阵营。七月五日,平清盛的次男平基盛加入后白河一方,此举足以表明平清盛的意思。有了绝对优势的后白河阵营开始赤裸裸地挑衅崇德和藤原赖长。第二天,七月六日,平基盛等人在东山法住寺附近逮捕了藤原赖长麾下的武士源亲治(大和源氏)。

同月八日,后白河下令诸国的国司阻止藤原忠实、藤原赖长父子从全国的摄关家庄园动员武士。当天,源义朝等武士强行搜查了藤原赖长平时居住的东三条殿,不仅查抄了大量证据,还封了整座宅子。藤原赖长就这样被正式认定为谋反。这一连串挑衅行为大概是后白河的心腹信西的主意。

七月九日半夜,崇德上皇逃出鸟羽的田中御所(鸟羽离宫中的一间宅邸),去了白河北殿 a。重仁亲王就这样被留在敌人手里,由此可见这应该不是有计划的行动。大概是看到藤原赖长被认定谋反,崇德也嗅到了危险的气味吧。于此,崇德立即开始点兵唤将。十日晚间,从宇治赶来的藤原赖长与崇德会合。平忠正(平清盛的叔父)、源赖宪率兵前来支援藤原赖长。后来,藤原忠通的儿子慈圆在史书《愚管抄》中说崇德和藤原赖长仿若事先就已经商量好了似的,但若是如此,那藤原赖长来得就有点太晚了。正如河内祥辅指出的那样,藤原赖长事先应该不知道崇德的行动。

实际上,藤原赖长与崇德本来并没有那么亲近。甚至在后白河即位并以守仁为皇太子后,藤原赖长还曾主动提出辅佐守仁(但遭到鸟羽法皇拒绝)。更接近实情的解释是,两人遭遇后白河阵营的阴谋,政治生命岌岌可危,所以崇德与藤原赖长才迅速站到了一起。他们的行动是自卫性质的。但是,崇德与藤原赖长在白河北殿集结兵力,反而坐实了后白河阵营早就开始散布的“崇德与藤原赖长谋反”的流言。

保元之乱与其说是战场厮杀,不如说是一场阴谋

 

虽然平家弘等常年支持崇德的武士依旧参加了崇德的行动,但是这些武士无力挽回局势。崇德方面的主力是源为义(源义朝之父)、源赖贤(源为义四男)、源为朝(源为义八男)等人。源为义一族之所以加入崇德阵营,是因为他们长年为藤原赖长效力。

不过由于此次时间紧迫,崇德一方没有招来多少兵力。《愚管抄》描写了藤原赖长对己方缺兵少将的失望。为了克服兵力不足的劣势,源为朝在军事会议上主张夜袭,但藤原赖长拒绝了此提议,采取了等待大和国(现奈良县)援兵的策略。

另一方面,早早就开始备战的后白河阵营已经成功集结了大量兵力,主力是平清盛和源义朝。崇德一方只能以摄关家的私兵为主,而后白河这边却可以利用国家权力大范围动员武士,因而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后白河这边也召开了军事会议。信西、源义朝主张立刻开战,关白藤原忠通却迟疑不决。河内推测,藤原忠通看到集结的大军之后可能开始觉得,无需真刀真枪就能使崇德、藤原赖长屈服。作为最上层的贵族,藤原忠通会抵触进攻上皇这一粗暴行为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大多数公家既无意前往崇德的白河北殿,也无意前往后白河的高松殿,而是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态度。这些公家根本就没有跟后白河一起进攻崇德的念头。公家社会的这种“舆论”使藤原忠通犹豫不决。不过,藤原忠通最终还是同意了信西等人的意见,决定进攻白河北殿。

十一日鸡鸣时分(凌晨两点左右),众武士护卫后白河天皇离开高松殿,进入了从藤原赖长那里接收来的东三条殿。与此同时,攻击部队也出发了。平清盛率三百骑从二条大路,源义朝率二百骑从大炊御门大路,源义康率一百骑从近卫大路,分三路向白河北殿挺进。平清盛虽然带着最多的兵马,负责正面进攻的却是源义朝。源义朝干劲十足,想立下大功在政坛出人头地。

天明时分,进攻开始了。军记物语《保元物语》花了很大篇幅描写崇德旗下战将源为朝的勇猛,但充其量不过是文学创作而已。后白河军放火烧了白河北殿隔壁的藤原家成宅邸,早晨八点左右,火势蔓延到白河北殿,崇德、藤原赖长只得仓皇出逃。开战之前,胜负大抵已定,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视保元之乱为两军对阵,不如将其视作一场“阴谋”。

藤原赖长逃跑时中流矢而亡,崇德上皇被流放到赞岐。以源为义为首的加入崇德一方的武士向源义朝自首,之后一律被处死。另一方的信西,作为从头到尾主导在政治上抹杀崇德并且引导后白河阵营取得胜利之人,乱后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09.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