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微观中国经济之变
微观中国经济之变


微观中国经济之变

作  者:符永康,姚毅婧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  价:89.00

I S B N :978730028527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中国经济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转型。经济转型的主体是企业,因此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企业将转型和升级作为根本目标,从而推动和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银行业:行业在“改革”与“开放”中实现发展,银行需要积极适应监管要求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革。
  -房地产业:行业面临转型之痛和机遇,房企应通过提高审慎稳健的经营能力和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实力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奶粉行业:行业实现了从“凭票供应”到“黄金十年”的发展。奶粉企业既要将产品做到极致,又要多元化发展,以保证长远发展。
  -能源行业: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企业应积极调整战略,勇于应对能源安全、能源效率和能源需求等变化的直接影响。
  -旅游业:行业新一轮变革蓄势待发,企业应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
  -网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技术“弯道超车”,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开源软件和5G技术或将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互联网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互联网企业应相互合作,以实现相关产业的充分竞争和效率提升。
  -金融科技:经济转型和金融业升级的必经之路。金融科技企业应强化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对于金融活动的正效应。
  -饮食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增长动力强劲,对饮食消费行业带来巨大机遇。
  -家电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并迎来了更多挑战。家电企业应积极实现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和服务升级。
  -汽车工业:行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相关车企应在危中求机,而实现创新发展是当务之急。

TOP作者简介

       符永康,男,现任中新经纬总裁、中国新闻网副总编,专注于财经新闻报道及媒体运营管理。曾常驻尼泊尔、泰国,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参与编著《香港回归十年志》《华侨华人蓝皮书(2012)》《世界华文传媒年鉴(2009)》等。
  姚毅婧,女,现任中新经纬副总裁,专注于打造媒体型财经智库以及智库运营管理工作。曾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发的人大新闻奖一等奖,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二、三等奖,被评选为中国金融风云榜“中国杰出青年创业家”。

  中新经纬是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财经新媒体,以手机客户端(APP)等为基础传播平台,以“权威、前瞻、专业、亲和”为特色宗旨。旗下中新经纬研究院向企业提供定制化综合服务,致力于打造精英的财经资讯平台。

TOP目录

第一部分 “压舱石”转型
第1章 银行业的“变”与“不变”
银行业的发展之路:以开放促改革
案例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探索者
第2章 房地产业划时代变革
中国房地产发展70 年:改革与调控
增量和存量的转型:房企角色在悄然转变
案例 碧桂园:地产“黑马”在蜕变
案例 链家:一个刚及格的行业领跑者
案例 巨头之变:恒大从矿泉水到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布局
第3章 奶粉行业变局
中国奶粉行业70 年变迁与企业发展策略
案例 伊利:开启中国液态奶时代
案例 蒙牛:从“草原牛”到“世界牛”的变身
案例 飞鹤:打造受人尊重的中国乳企品牌
案例 贝因美:回归初心,调整脚步再出发
第4章 中国能源之道
中国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
可再生能源的中国路
案例 新奥集团:聚焦清洁能源和生命健康两大领域
案例 宁德时代:走出政策“温床”,直面巨头环伺
案例 新潮能源:坚守主业,踏准页岩油田出海之路
第5章 旅游业的转型
做好旅游要赋能旅游消费
案例 同程集团:后上市时代的两个1000 亿目标
案例 凯撒集团:聚合旅游全要素,三次转型打造旅游生态链

 

第二部分 新经济崛起

第6章 网信的发展
中国网信的机遇与挑战
案例 360 集团:打造大安全生态赋能者
案例 小米:激进裂变
案例 同盾科技:一道科技“防风林”的成长之路
第7章 互联网经济的大跨越
中国互联网经济:天时地利人和
案例 拼多多:把购物车开进五环内
案例 美团:做“长期有耐心”的服务电商平台
案例 平安好医生:未来五年服务1000 万家庭
案例 蘑菇街:赋能人的初心未变
案例 公益的阿里
第8章 金融科技的下一个路口
金融科技的变革与挑战
案例 中国支付通:赋能B 端车道的支付巨无霸
案例 中民投:卸担瘦身,转型聚焦“投资+ 平台”轻资产模式
案例 京东数科:在下一个路口等别人,而不是跟风
案例 小赢科技:数字金融创变者

 

第三部分 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

第9章 饮食消费新趋势:品质与健康
中国消费市场增长动力强劲,可持续半个世纪
案例 汤臣倍健:领军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一路向“C”
案例 味多美:一块面包的商业创举
第10章 电器消费新趋势
中国家电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案例 苏宁:智慧零售时代的变革之势
案例 国美:逆势中抓住新的零售模型,让家与生活更具内涵
第11章 汽车消费转型升级之路
汽车工业70 年的跨越式发展
案例 比亚迪:巨头玩家“守垒”的技术创新王牌
案例 优信:成交100 000 台二手车的“路遥知马力”

 

后 记

TOP书摘

推荐序 中国经济的转型规律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
  70余年砥砺奋进,我国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这离不开经济转型。
  经济转型的主体是企业,因此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企业将转型和升级作为根本目标,从而推动和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一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整体经济环境,其发展战略也离不开对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把握。因此,回顾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对于把握各行各业以及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宏观上的一些转变其实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也都有所体现。本文主要从制度之变、结构之变和人才之变来进行宏观分析,相信读者也能在其中看到各行各业在这些方面转型求“变”的影子。
  制度之变
  40年来,我国从一个贫困国家发展到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国家,经济总量从367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827 100亿元人民币(增长220多倍),GDP平均增速9.5%……为什么能走到今天?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本质是制度变迁,具体来说就是对市场认识的不断升华以及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回首过去40余年,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在各项制度上的变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为我国的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在农村,解散人民公社和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在城市,改革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改革开放40年是一个对市场认识不断深化和使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
  展望未来,改革开放再出发,在经济上最重要的任务是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坚持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绿色的、开放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将取得比前40年更为辉煌的成就。
  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看起来损人利己,但实际也是对实施国的自身伤害。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在世界互联互通的状态下,贸易保护主义是对整个世界发展的一种制约,世界各国应该达成经济全球化的共识。
  结构之变
  1978年,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占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工业是第二产业。从2015年开始,我国整个的经济结构变成三二一,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产业顺序从最初的一二三、二三一到现在三二一,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根本性成就。现在,航空航天、机器人制造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增长速度是整个工业增长和投资速度的一倍以上,正是一种转型的力量在推动它,而这种转型又会使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过去的高速增长依靠的是什么驱动力呢?答案是靠三个大量投入,即大量的资本投入、大量的资源投入和大量的劳动力投入,都是靠要素投入。而现在的高质量增长靠的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而只能是大而不强。强大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政策和创新机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所以,在这个历史时期提出大力发展新经济至关重要。
  第二,高质量发展应该是绿色发展。不要单纯地把绿水青山当成生态概念,它不仅是生态概念,更是我们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源泉和规范。新经济首先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新经济。
  第三,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推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第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当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标。判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老百姓的获得感。
  人才之变
  1949年,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整体不高。2019年一年,全国就有大学本科毕业生834 万人,研究生毕业生50万人,这是了不得的成就。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矛盾,中央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领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改革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改革。人才资源的培养非常关键。
  我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而且一定要实现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的转变。目前,人口数量红利在我国基本已经完成消化,唯有打造人口质量红利才是治本之策。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大力培养一大批具有相当文化水准的高素质人才外,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工匠精神,让精益求精成为每个生产环节、每个管理监督层面上的每个人的工作精神、劳动态度、质量意识、服务观念和职业道德,真正培养出大国工匠。
  近几年,各地已经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出台人才落户政策的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要有活力,人才要素的自由流动很重要,不断吸纳人才是城市发展向好的关键。对于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城市而言,未来应更多地吸引人才,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背景下,企业应考虑的是如何认清和把握“转变”的机遇,更好地借助国家经济政策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各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12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9.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