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作  者:王炜林

出 版 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定  价:380.00

I S B N :9787569514445

所属分类: 艺术  >  艺术史论  >  艺术理论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探索研究”“展览巡礼”“彩陶的考古发现考文献目录”三个单元,以渭河流域彩陶发展的纵向脉络、彩陶繁盛期社会的横向剖面,以及对“华夏之花”的探源溯流,展示了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第一次文化大整合的恢宏历程以及这一历程中先民创造的不朽成就。


TOP作者简介

王炜林,研究员,享受陕西“三秦人才津贴”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主持的研究项目《神木大保当——汉代城址与墓葬考古报告》《神木新华》和《华县泉护村》等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目前为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高陵杨官寨》的首席专家。


TOP目录

彩陶与史前中国的文化融合(代序)…………………………………王炜林

 

探索研究

庙底沟时代:早期中国文明的第一缕曙光…………………………陈星灿

最早的中国:黄帝部落的文化初觉…………………………………孙庆伟

为心中的神灵绽放……………………………………………………王仁湘

再论丝绸之路前的彩陶之路…………………………………………韩建业

库库特尼—特里波列文化彩陶与中国史前彩陶的相似性…………李新伟

 

展览巡礼

第一单元  艺术·源流

一、泥火幻彩

二、探源溯流

第二单元  观念·社会

一、人文初现

二、融合统一

第三单元  寻根·中国

一、鱼鸟相融

二、华夏之花

三、龙的传人

结  语

 

附录:彩陶的考古发现考文献目录

后  记


TOP书摘

   以彩陶为其鲜明特色的仰韶文化,自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正式发现以来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百年来,随着全国各地仰韶时代遗址的不断发现,考古资料的不断累积,以及历代考古学者和历史学者的孜孜求索,长期晦暗不明的中国上古史逐渐清晰起来,彩陶在中国文明起源以及早期中国文化融合与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但毋庸讳言,对彩陶的关注和重要性的共识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学术圈内。不管圈内的研讨是多么热烈,也不管取得了多少实质性的成果,对于渴望知道自己文明根脉的广大公众来说却知之甚少甚或一无所知。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作为收藏、研究、展示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在保护研究的基础上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是其应尽的社会职责。尤其是地处黄河流域彩陶文化发源地、发达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讲好彩陶故事,更是题中之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来陕视察时发表的“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以及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重要指示要求,推动学术成果创新性转化,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全国16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精选了245件(组)彩陶,共同举办了“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展览。展览通过“艺术·源流”“观念·社会”“寻根·中国”三个单元,以渭河流域彩陶发展的纵向脉络、彩陶繁盛期社会的横向剖面,以及对“华夏之花”的探源溯流,展示了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第一次文化大整合的恢宏历程以及这一历程中先民创造的不朽成就。可以说,这次迄今中国博物馆涉及彩陶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次展示,既是对几十年来彩陶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统的转化性展示,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多元一体文化传统的一种普及推广,其目的是促进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明渊源与华夏民族根脉,以此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与一般展览一样,为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传播分享文化成果,本次展览也编辑出版了这本与展览同名的《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大型图录。为了帮助有兴趣的读者深度了解彩陶文化,本书特别从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精选出五篇与本展览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章,如陈星灿先生对于庙底沟文化时代特征的全面综述,孙庆伟先生有关早期中国与传说时代关系的论证,王仁湘先生解读彩陶纹饰独到的视角,韩建业先生论及中西彩陶文化的互动交流以及李新伟先生对东西方彩陶相似性的比较。尽管这些文章不是首次公开发表,但辑录于此,有助于读者建立起理解彩陶文化的宏观背景和理论框架。在展品介绍方面,图录以展览为基础,但又不限于展览,对于一些虽未参展的文物,因考虑其重要性及影响力,不但予以收录,而且还给予相当篇幅进行解读,使得图录收录文物总数达到268件(组)。在图版上,鉴于彩陶纹饰的特殊性,针对重点文物附有线图以及纹饰展开图像,力求最大限度地再现纹饰全貌,还原彩陶纹饰的循环往复之美。此外,书中还附有彩陶相关考古发现的文献目录,希望以此满足部分读者对文物原始资料的检索查阅需求。

此次展览涉及地域之广、参展单位之多、展览规模之大、沟通协调之频繁,不但超过已经举办的彩陶展,而且也超过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已经举办的所有国内展览。其间之曲折艰辛,个中甘苦况味,不亲身经历是难以体会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昔日多情文人的著名诗句,也许就是对策展团队时常境遇和心境的真实写照。立项前期,策展组翻阅了大量的文献。2018年11月,带着初步遴选出的500余件彩陶标本资料,正式开启了展览的调研工作,踏上了茫茫的“寻彩之路”。2019年1月中旬,展览的调研工作基本结束,经过核实筛选,确定了300余件彩陶展品。回望我们的足迹,竟与司马迁《史记》所载的黄帝活动范围高度重合。这种亲身躬行,用脚丈量得来的感受使我们对那个时代文化互动融合的认识更为鲜活。这场“让材料牵着鼻子走”,跨越时空的对话,使我们以往的认识得到了升华,更加坚定了讲好彩陶故事、讲好黄河故事、讲好中华故事的信心。

值得欣慰的是,付出必有收获。历经两年多的筹备,我们不但成功推出了一个从展览选题、展示效果、推广宣传均得到各方认可的展览,而且还通过策展人制度搭建策展团队,通过展览主项目规划相关子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加强人才培养,积累了一笔丰厚的工作遗产。在陈列展览日益社会化的今天,这个收获似乎更为重要。

展览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展览的成功,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我们真诚地向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各方表达谢意:感谢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的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感谢全国36家文博单位的展品支持和资料分享,感谢徐天进、高蒙河两位先生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蔡庆良博士对展览的专业指导,感谢陈星灿等五位学者对展览图录的学术支撑,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的各位编辑细致的编校工作和精心的版式设计。

我们希望,在短短的展期之后,通过这本书,大家还能继续回味和感受彩陶辉耀的那个时代。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46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9.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