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三期)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三期)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三期)

作  者:宋晓刚 等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 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定  价:138.00

I S B N :9787111656753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工业技术  >  机械/仪表工业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从工业机器人概念和内涵出发,概述了工业机器人在全球主要国家及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详述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现状、市场竞争情况及发展环境,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目标、路径、方向、保障措施以及发展路线图。
本书适合从事工业机器人产业相关工作或对工业机器人领域感兴趣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教育和
研究机构等各界人士阅读。

TOP作者简介

  宋晓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任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执行理事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执行委员会委员,国家机器人标准总体组副组长、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长期从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研究分析、发展规划、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机器人产业推进等方面工作。

TOP目录

第1 章 概述
1.1 工业机器人的概念
1.2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1.2.1 执行机构
1.2.2 驱动与传动系统
1.2.3 控制系统
1.2.4 智能系统
1.3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1.3.1 按应用领域分类
1.3.2 按机械结构分类
1.3.3 其他分类方式

第2 章 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2.1 全球产业发展历程
2.2 全球产业发展现状
2.2.1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2.2.2 重点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情况
2.2.3 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情况
2.2.4 全球工业机器人主要厂商
2.3 全球产业发展趋势
2.3.1 市场规模预测
2.3.2 技术发展趋势
2.4 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及发展路线图
2.4.1 欧洲
2.4.2 美国
2.4.3 日本
2.4.4 韩国
2.5 发展启示与经验借鉴

第3 章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3.1 产业发展历程
3.1.1 技术准备阶段
3.1.2 产业孕育阶段
3.1.3 产业形成阶段
3.2 产业发展现状
3.2.1 市场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3.2.2 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3.2.3 国产整机向中高端转型
3.2.4 关键部件研制取得进展
3.2.5 行业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3.2.6 示范应用工程已见成效
3.2.7 行业发展秩序日趋规范
3.3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机器人企业“小而散
3.3.2 核心技术尚存差距
3.3.3 地方发展缺乏理性
3.3.4 行业市场亟须规范
3.3.5 各类专业人才短缺
3.3.6 推广应用仍存障碍

第4 章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4.1 关键零部件发展情况
4.1.1 发展现状
4.1.2 制约因素
4.1.3 发展趋势
4.2 工业机器人应用情况
4.2.1 总体应用情况
4.2.2 典型行业应用情况
4.2.3 应用趋势
4.2.4 应用产生的影响

第5 章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情况
5.1 市场竞争概况
5.2 重点区域发展情况
5.3 国内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5.3.1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5.3.2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5.3.3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5.3.4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5.3.5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3.6 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5.3.7 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
5.3.8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5.3.9 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5.3.10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5.3.11 唐山开元集团
5.3.12 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
5.3.13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5.3.14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5.4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5.4.1 ABB
5.4.2 发那科(FANUC)
5.4.3 安川电机(YASKAWA)
5.4.4 库卡(KUKA)
5.4.5 川崎重工(KAWASAKI)
5.4.6 那智不二越(NACHI)
5.4.7 柯马(COMAU)
5.4.8 欧地希(OTC)
5.4.9 纳博特斯克(Nabtesco)
5.4.10 哈默纳科(Harmonic Drive)

第6 章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6.1 政策环境分析
6.2 市场需求分析
6.2.1 “制造强国”的实现需要工业机器人提供力量
6.2.2 劳动力短缺需要工业机器人“代岗”
6.2.3 “两化融合”的加速需要工业机器人的推动
6.3 技术环境分析
6.3.1 技术水平进步显著
6.3.2 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
6.3.3 重大科技专项引领行业发展
6.4 标准认证体系
6.4.1 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6.4.2 检测认证体系

第7 章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及目标
7.1 发展思路
7.2 战略目标
7.3 发展路径
7.3.1 创新引领,加大竞争前技术研发投入
7.3.2 关注细分,满足量大面广制造业市场
7.3.3 协同发展,“一条龙”推进部件自主化
7.3.4 加强示范,拓展产品应用广度和深度
7.3.5 加快集聚,打造龙头企业和特色园区
7.4 发展方向
7.5 保障措施
7.5.1 重视政策指引
7.5.2 加大财税支持
7.5.3 强化金融支撑
7.5.4 完善标准体系
7.5.5 推进检测认证
7.5.6 规范市场秩序
7.5.7 加强国际合作
7.5.8 重视人才培养

第8 章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路线图
8.1 发展重点
8.2 应用示范工程
8.3 保障条件
8.4 产业发展路线图

附录
附录A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附录B 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附录C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
附录D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
附录E 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附录F 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附录G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机器人相关标准
附录H 关于推进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的意见
附录I 中国工业机器人CR 认证证书发布情况

参考文献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97.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