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颜色的故事:调色板的自然史
颜色的故事:调色板的自然史


颜色的故事:调色板的自然史

作  者:[英] 维多利亚·芬利 著

译  者:姚芸竹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丛 书:新知文库

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108029713

所属分类: 艺术  >  美术  >  艺术设计    

标  签:英国  现当代小说  作品集  小说  欧洲  外国  散文随笔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维多利亚·芬利从小痴迷色彩,自童年时代就立志探究每一种颜色的起源与变迁。她在阅读大量有关色彩的书籍之后,不辞劳苦走访世界各地,寻取色彩的第一手资料,足迹遍及南美、澳大利亚、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地,她甚至到过中国的敦煌和法门寺。沿途的发现常常让她大吃一惊:洋红原本出自南美洲仙人掌上的一种寄生虫——胭脂虫的鲜血,而昂贵的紫色则来自海蜗牛的眼泪!她在讲述每一种色彩的来龙去脉的同时,又穿插进旅途中的逸闻趣事,使得阅读本书成为一次轻松迷人、多姿多彩的色彩旅行。

TOP作者简介

作者维多利亚·芬利是一个英国人,曾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就读,具有社会人类学背景,专攻亚洲文化,曾在香港当记者和艺术编辑。

TOP目录

1 导言:亲历色彩启蒙
1 前言 彩虹的开端
11 概述 颜料盒
27 第一章 赭色
74 第二章 黑色和褐色
115 第三章 白色
145 第四章 红色
184 第五章 橙色
221 第六章 黄色
268 第七章 绿色
305 第八章 蓝色
348 第九章靛蓝
385 第十章 紫色
430 后记 彩虹的末端
434 鸣谢

TOP书摘

赭色的乱伦禁忌
提维岛(Tiwi Islands)距离达尔文只有20分钟的飞机航程,只需飞越阿普斯利海峡即可,但当你第一次步入巴瑟斯特机场的跑道时,却感觉仿佛来到另一个国度。这一点儿也不像澳大利亚,语言是提维语,孩子们几乎不说英文。16位议员代表全岛居民在提维白屋(Tiwi White}-Iouse)开会管理全岛事务。尽管他们乐于将自己区别于澳大利亚人,几年以前,提维议会还是投票同意每天接纳最多12名游客,以便让外界了解他们的文化。
表面上看,提维居民有着田园诗一般的岛国生活。充足的阳光、闪亮的衬衣,环以棕榈画满装饰的精巧房子,许多画家在明亮而宽敞的艺术中心工作,全岛都躺在无边的大海的怀抱里。但从另一个层面看,岛民们不仅必须与困扰许多土著部落的醉酒问题做斗争,他们的社会组织结构也是我所见到过的最严格的一种。
问题源于人口统计。在梅尔维尔(Melville)和巴瑟斯特(Ba.thurst)两个岛上只有1400人,很多年以来,他们曾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人种。因此他们非常严格地禁止近亲结婚。这些禁令今天仍然保存着。岛上没有实行男女混校。不是出于对某种教育理论的遵守,而是因为兄弟姐妹之间不允许见面,更不允许说话。我们的向导,理查德-通加图伦(Richard Tungatulum)--提维岛上的16位议员代表之一--提及一件逸闻,据说,有一天一个男人十分痛苦地来到岛上那座小而简陋的医院。医生恰好不在,护士却跑出去喝茶而不去帮助这位病人。“她必须这么做,”理查德解释说,“因为她是他的姐姐。”
每一个人都是四大族群中某一族的成员。你可以是太阳族、石头族、梭鱼族或是露兜树棕榈族。如果你是一个太阳族,那你就既不能与太阳族也不能与石头族的人通婚:你的丈夫或妻子必须来自于梭鱼族或是棕榈族。提维人的世界由四种象征性的赭色组成--每一种颜色代表一族:红赭是太阳族,黑赭是石头族,白赭是棕榈族,黄赭是梭鱼族。红黑只能与黄白通婚:“强”色只能与“弱”色般配。
有几个蹩脚的传教士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传播基督教,可是,提维的信仰仍然在基督教世界之外顽强地生存着。提维的“梦幻时代”故事讲的是一位怀里抱着三个孩子的盲妇人,她的身躯裂成碎片,那些碎片漂向地球各处,穿越黑暗和无主之地,塑造了今天的地理。她的女儿长大后成了太阳,并且嫁给了月亮。每天早晨,太阳都要用红赭涂遍自己的身体以取悦她的丈夫。而到了一天结束的时候,她又到达西边的地平线,用黄颜色浸染自己,这样她就能够穿越地下世界,在整个夜晚的旅程中显示出她的美丽。
过去,提维岛与澳洲大陆没有贸易往来,所有的赭石都来自于本岛或附近的岛屿。最好的白色原料来自于一棵树尖岛(one TreePoint),黄赭色来自于伏克劳角(cape Fourcray),运回这些颜料的过程--在那个还没有四轮工具的时代--可以称得上一项全方位的探险之旅。自然界有一些红色,但它们很稀少,大部分较为普遍的红颜料是通过将黄颜料炒熟后制成的。这得益于氧化铁颜料的一项卓越特性:利用煅烧过程加热黄赭可以使之变红。这种红并不是很适合用在较为神圣的仪式上(因为它的亮度不够),但对于日常用色,这种红已经足够了。在欧洲,煅烧也是很普遍的方法。有时,同一种颜色却有两个名字,就是因为煅烧的缘故。比如说,锡耶纳有一种相对更红一些的相类似色“燃烧的锡耶纳”,就是因为18世纪荷兰的颜料制作商们曾经买来法国的黄赭,通过加热的方式使之变红,并拿它充当“英国红”来贩卖。
我被介绍给四位妇女,由她们来讲解提维文化中更加独特的一面。原来,提维岛上有22种不同的舞蹈,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其中的一种。比如说,有一种鳄鱼舞和一种蚊子舞;甚至还有一种战前舞蹈。我问一位叫做多莉·提皮露拉的妇女,她跳的是哪一种?“我的大叔祖有一次看见了火车,是在大陆上,”她说,“因此我跳的是火车舞。”
除了舞蹈,每一个人根据自己所属的“梦幻”,拥有自己的面绘。她们一边在脸上画,一边向我展示面绘纹样。我很好奇地问,能用赭色在我的脸上画吗?于是鲁思·克林瑙依阿就戏谑地将她的大羊、小羊图腾画在了我的面颊和前额上--在我的眼睛上和下巴上画了糖果条纹,然后沿着我的颧骨画上细一点的小条纹。后来--当我看见自己的照片时--我才意识到,她为我画的完全是她自己脸部图案的反色画。她脸上用白色的地方,在我的脸上就涂黑:她用黄色亮彩映衬黑色皮肤,而我用红色亮彩。似乎一些线条的变化和色度的对比在设计中特别重要,需要小心着色使得色彩得以突出。无巧不成书,高加索人种恰好在提维语中被称为“红”人,而不是“白”人。我是一个莫里塔尼(moretani):一个“热红脸”,尽管他们并没有当着我的面这样称呼我。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38

印  次:1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