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单身力:能一个人精彩,也能与全世界相爱
单身力:能一个人精彩,也能与全世界相爱


单身力:能一个人精彩,也能与全世界相爱

作  者:李清浅

出 版 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定  价:49.00

I S B N :978751708785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人生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帮助女性读者摆脱过分依赖、重塑完美自我的励志书。本书以新兴热词“单身力”为主题,以经济、思想、情感等多方面为切入点,重点归纳帮助女性摆脱过度依赖、提高内心独立性的具体方法,力求使广大女性练就一种从容淡定的能力、一种能对糟糕人生重新洗牌的能力,最终获得高效的自我成长。


TOP作者简介

李清浅,畅销书作家,200万女性粉丝的知心姐姐。其创作的文章被“今日头条”“人民日报”“十点读书”“有书”等平台疯狂转载1000余篇,网络点击量累计达18亿。已出版畅销书《愿你独立,愿你强大,愿你貌美如花》《所有美好,都值得用心等待》等。


TOP目录

第一章?活得清醒的女人,又美又酷

结婚还是单身?哪个舒服选哪个

自己的人生,用不着外人指手画脚

趁身体还算健康,立一份遗嘱

理性购物,是舒适生活的源头

脸皮厚一点儿,越活越舒坦

遇到倒霉事,一定要冷静

工作的意义,不该只是为了赚钱

别让你的眼界,仅仅局限于一部手机

你为什么一定要尽早学会开车

拥有几分自律,便拥有几分自由

人生越是艰难,越要心中有光

第二章?任何时候,脱贫都比脱单更重要

女人没有买房的必要?别开玩笑了

我拼命赚钱,就是不想在乎对方的经济条件

不想在婚姻里忍气吞声?那就置顶你赚钱的能力

开源和节流并进,日子才能越过越富

合理理财,是抵御风险的第一步

别再为商家制造的噱头狂买单了

会赚钱的人,都有过人之处

会花钱,钱才更有价值

经济要脱贫,精神更要“脱贫”

第三章?爱得恰到好处,幸福才会无懈可击

对孩子的爱,要有度

比富养孩子更重要的,是富养妈妈

拼命折腾孩子,不如多多关注自己

面对家暴,要有敢于离开的勇气

关于节日礼物,别对伴侣抱有过多幻想

你要的安全感,只有自己能给

不尊重女人的男人,请尽早远离

决定离婚前,你需要想清楚这几件事

心胸开阔点儿,婆媳关系自然越来越和谐

第四章?单身力,让你散发别具一格的魅力

相亲不是宰客,别因为一顿饭失了气度

别在最好的年纪,以最差的形象示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拒绝成长

再忙再累,也要懂得享受一个人的小美好

远离产后抑郁,心态最重要

好好吃饭,才能元气满满

永远不要肆意批判别人的人生

坚持读书,才能拥有永不过时的美丽

辛苦无须抱怨,默默努力就好

学会善待时间,方能此生无憾

第五章?好姑娘,能一个人精彩,也能与全世界相爱

每天做一件让自己心情变好的事情

不随便麻烦别人,是一种美德

别让离职时的表现,拉低你的人品

对亲情绑架说“不”

永远不要让你的情绪失控

减肥这件事,其实并不难

机会,是给敢拼的人准备的

努力提高自身含金量,前途就长上了翅膀

不放弃反抗,就不会被打败

愿你我都能坚强而勇敢,仁慈而善良


TOP书摘

第一章  活得清醒的女人,又美又酷结婚还是单身?哪个舒服选哪个

01

带娃儿在楼下遛弯儿,有两位阿姨一边看孩子一边扯闲篇。

一个阿姨说,朋友家女儿楠楠在北京工作,月收入好几万,但是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阿姨们讲八卦,可不是这么平平淡淡的,而是绘声绘色、眉飞色舞的。

“上次我和老姐妹去她家玩儿,赶上楠楠在家,那姐妹随口问:‘你一个人回来的啊?你老公呢?’我就赶紧给她使眼色,说:‘人家楠楠还没结婚呢。’

“老姐妹特别没眼力见儿,还在那儿说:‘不是都30多岁了吗?怎么还没结婚呀,没结婚,那男朋友总该有了吧?’楠楠不自在地说:‘还没有呢。’

“她还不自觉,继续唠叨:‘不是一个月挣好几万吗,怎么连个男朋友都没有?’

“我都服了她了,忙岔开话题:‘大城市里的年轻人,都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结婚晚,交男朋友也晚。咱们别这么八卦,人家年轻人不爱听这些。’

“事实上,老姐妹一说‘结婚’‘男朋友’啥的,人家娃儿的脸色都变了,显然不爱听这些。”

我心想这个阿姨还算开明,如果大家都像她这样自觉,不随便八卦别人的婚恋问题,大龄未婚青年的压力应该会小很多。

孰料这位阿姨突然话锋一转:“说到底,还不是楠楠太挑了?挑来挑去,把自己挑剩下了,年薪几十万又怎么样,30多了还没嫁出去,她妈都快急死了。”

成吧,看来是我想多了。

这时,在场的另一个阿姨则说:“我小姑子的女儿都34岁了也没嫁出去呢!我给介绍了几个,人家统统看不上。其中还有一位是海归,月薪好几万呢,也不知道她到底哪里不满意。凭良心说,我可都是挑着条件好的、合适的给她介绍,不知道她到底怎么想的。这不马上就35了,女人过了35,只能找二婚的了。”

我琢磨,这两位阿姨肯定没看过简·奥斯汀的小说《爱玛》,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穷,过独身生活才被大家看不起……可是有钱的单身女人总是受到尊敬的,可以同任何人一样通情达理,受人欢迎!”

人家姑娘年薪几十万,结婚不结婚,真的不重要啊。想结就结,不想结就单着,毕竟,一个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女性,完全不用仰仗谁而活。

 

02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结婚,30岁结婚还是40岁结婚,应当是一件可以自由选择的事情,做父母的应当尊重、支持,根本没必要非得把儿女赶进婚姻的围城。

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人生活,高兴一个人独处,那肯定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啊。

更不要提,当今大环境下,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婚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不如婚前一个人活得逍遥自在。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陷入泥淖,那勉强一起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作为一个年轻的妈妈,我是真不知道为什么上一代的很多人,在儿女的婚姻问题上要那么焦虑。

日剧《坡道上的家》,讲述了发生在几个女性身上的故事。

安藤水穗原本的收入比老公高,老公觉得她婚后应当做全职主妇,于是她辞职了。他们的宝宝是个高需求宝宝,爱哭、黏人,老公平时不怎么管孩子,晚上甚至不回家,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在照顾孩子。她患上了抑郁症,孤立无援,最后失手将宝宝溺死在了浴缸里……

在法院工作的女法官,她原本不想生小孩儿,老公却建议她生一个,还说会帮忙照顾孩子。生了小孩儿后,老公却并没有按照之前承诺的那样照看孩子和分担家务,老公的工作没受到什么影响,她却不得不经常耽误工作……

家庭主妇里沙子的女儿处于叛逆期,吵闹、故意挑战大人的底线,十分让人头疼。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她教育女儿的方式不但没有得到老公的支持,还被质疑她有虐待孩子的倾向……

 

03

我们小区有个年轻妈妈,平时都是一个人带两岁的宝宝,家务活儿也全是自己做,每天早上五点还要起来给老公做早饭。

有一次她跟我诉苦,我问道:“你老公难道不能帮你拖拖地、洗洗碗,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吗?”她表示指望不上。我又说:“那以后让他去外边吃早餐吧,这样你还能轻松些。”可她说:“我老公很懒,家里有东西就吃点儿,没有就直接上班去了,绝对不会把车停在路边吃早餐的。”

遇到这样的老公,如果妻子全心全意付出还能毫无怨言,那么日子尚能过下去,可若稍微有一丝怨气,那日子就很可能过得鸡飞狗跳、越来越累了。

婚姻有没有意义?当然有,不过前提是你的婚姻要幸福。而不幸的婚姻,除了消耗双方之外,我真的看不到它存在的意义。

遗憾的是,结婚之前,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婚姻。婚姻是有风险的,不止看选择,还要凭运气。有的人,把爱人变成仇敌;有的人,把爱人变成亲人;还有的人比较幸运,做了一辈子情人。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为什么要结婚呢?明明,一个人过得更好啊。

婚姻是一座围城,别随随便便就冲进去。希望每个女性都是因为自己想结婚而结婚,而不是因为年龄大了、亲友催促等任何外界因素的压力而结婚。希望你婚后的生活,一家两口也好,三口也罢,都能相亲相爱,舒服地相处。

自己的人生,用不着外人指手画脚

01

一个朋友和父母一起去某个古镇旅行,心情舒畅的她拣了几张和父母一起拍的笑得灿烂的照片,顺手发了个朋友圈,同时还配了一句煽情的话:倏忽之间,父母就老了。看着他们开心的笑容,我暗暗决定以后要多带他们出来看看。

谁知就是这样一条原本看起来很温馨的动态,下面却出现了不和谐的评论声:怎么只带自己父母出去玩儿,却不带公公婆婆?把公婆丢在家里,自己带着父母四处吃喝玩乐,难怪人家说“儿媳外生”。

朋友看了,瞬间觉得肺都要气炸了,她怒而屏蔽了那个乱评论的朋友,免得以后她再在自己的动态底下叽叽歪歪。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人,无论你做什么,他都会跳出来挑你的毛病。

我偶尔写有关儿子的段子,也会有人评论:怎么不见你写孩子的爸爸?你家是丧偶式育儿吗?

其实,在有关儿子的段子里,我老公经常出现;另外,有关儿子的段子,本来就是记录我和儿子之间的互动,至于孩子爸爸和孩子一起做实验或者一起出去玩儿的细节,孩子爸爸自己会记录,不出现在我的段子里不是很正常吗?

还有一次,我写儿子和小锦之间的事情,说小锦是儿子的姐姐,竟然有好几个读者评论:哟,原来你还有女儿啊,怎么总见你写儿子,从来不写女儿?

这种带着质问语气的留言很让我摸不着头脑:这是在暗指我重男轻女吗?拜托,小锦是我妹妹家的孩子啊,她是我儿子的表姐,一年才来我家一两次,我当然写得少啊。

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是自己不明真相,却总觉得自己离真理最近,总觉得自己有资格去审判别人?

 

02

一个同事曾经的遭遇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

有一次同事外公住院了,她去医院看望外公,临近中午,决定和妈妈一块儿出去吃个饭。

她那段时间特别忙,好久没和妈妈一块儿吃饭了,加之外公生病妈妈一直在辛苦照料,便趁机找了个稍微高档点儿的馆子请妈妈好好吃了一顿,还特意要了两份儿热菜给外公打包回去。

她说,怪就怪自己手欠,拍了几张和妈妈吃饭的照片发了个朋友圈。

一会儿,她竟接到大舅的电话:“你外公生着病,你竟然还有心情吃吃喝喝?把外公独自丢在病房里,你到底有没有良心?知不知道什么叫‘孝心’?”

外公生病期间,一直是妈妈跑前跑后地照顾着,妈妈是最辛苦的那个人,她带妈妈去吃个饭就是不孝顺外公了?这是什么逻辑?

妈妈为了息事宁人,劝她:“你外公生着病呢,咱们还下馆子是不太合适,快删了那条朋友圈吧。”她赌气道:“外公生病,咱们是不是都得哭丧着脸,茶不思、饭不想?大舅那么孝顺,外公生病了怎么还有心情刷朋友圈?我偏不删,带妈妈吃个饭,他还要审问我一通,脑子怕不是有什么问题吧?”

同事的遭遇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尤其是大家庭中,总有人喜欢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对别人进行评判。

一个读者曾经在后台留言,说她奶奶岁数大了,轮流跟着父亲他们哥儿仨生活。因为她家条件相对差一些,大伯就总说她爸不孝顺,不肯给老人吃好的。其实,每次奶奶来家里住,自己家的伙食都比平时好得多,妈妈做饭时也都尽量顺着奶奶的心思和口味,可大伯不但不理解,还给爸爸扣了顶“不孝”的帽子,爸爸一个大男人,好几次都委屈得偷偷落泪。

其实,孝与不孝,从来不是用经济条件评判的。子曰:“色难。”真正的孝顺,是尽心尽力,无愧于心。

 

0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笑话。

一天,狼被狮子大王批评了一顿,心情很不爽,看见迎面一路蹦蹦跳跳过来的小兔子,怒火中烧,上去就打了它一巴掌:“我让你不戴帽子!”

小兔子一时间被打蒙了,从来不戴帽子的它认真反思了一下,然后去买了一顶帽子。

第二天,戴着帽子的小兔子又遇见狼,狼迎面又给了它一个大嘴巴:“我让你带帽子!”

明白了吧?一个人想找你的碴儿,总是能找到理由的,你戴没戴帽子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他们从来不在乎我们做了什么事,而是伸着手随时打算给我们一巴掌,以证明我们不如他们做得好。

做人呢,永远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轻易地去评判别人,管好自己就很不错了。至于那些喜欢对我们的人生指手画脚的人,我们也无须急着辩解,自认问心无愧就好。

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事,一种是“关你什么事”,一种是“关我什么事”。人生还有那么多事儿要忙,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爱管闲事的闲人,咱们就不奉陪了。

 

趁身体还算健康,立一份遗嘱

01

某地的一位老师在某网站论坛上发布了一则网文,这位老师在文中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不幸经历:父亲在一次摔倒后做了脊椎手术,术后肺部感染严重,不久又做了气管切割手术。经过数十天的治疗后终于出了ICU。

本以为一切开始好转了,可是转回本地医院后,因为伤口化脓,这位老师的父亲立刻又被送进了ICU。然后很快又被医生通知,建议转到更高级别的医院进行治疗。他们只得转院去了一线城市。

遗憾的是,这位老师的父亲到了一线城市后,伤口不但没见好转,甚至还出现了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问题。医生表示,能活多久全看“造化”,“一百万花下去也不一定有用”。

“父亲多次用尽全身力气跟我说,不治了,要回家。我知道,他是觉得治疗费用太高,而且后续情况未知,他不想拖累家人。”这位网友感叹,做了那么多年老师,一向都能找出正确答案,可这一次却不知道正确答案到底是哪个:“是尽早放弃,减少治疗带来的痛苦?还是借钱、卖房,继续治下去,哪怕人财两空?”

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我们都是有父母的人,面对父母,我们也都有需要做决定的那一天,可是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没想好真到了那一刻应该如何取舍。

 

02

说到自己的身后事,我们可能会笑谈:等将来我“不行”了,我可不想去医院“扔”钱,与其让没有质量的生命苟延残喘,不如早点儿让我痛痛快快地离开。可是,如果把主角换成我们深爱的父母,如果父母“活着”还是“死亡”需要由我们选择,我们恐怕就没那么看得开了。

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他们正在忍受极大的痛苦,却依然不肯放手。除了不舍得割断那血浓于水的亲情,还牵扯到一个面子问题:放弃给父母治疗是不是不孝?会不会被亲友耻笑?

鲁迅先生曾在《父亲的病》一文中描写了父亲去世前的情景:“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当父母大限已至之时,我们做子女的看到他们那么痛苦,有时难免会产生“与其受罪,还不如去了”的想法,可是,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又会像鲁迅先生一样自责这是“大不孝”,恨不得掴自己嘴巴,但在内心深处,其实我们比谁都明白,我们爱他们,我们只是希望他们不要那么痛苦而已。

还是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先生写中西医面对绝症病人的不同:“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如鲁迅这样的思想巨匠,在面对父亲生死的那一刻仍痛苦彷徨,更何况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呢?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子女或家人当有一天不得不面临这种抉择时,做选择的压力小一些呢?我想,立遗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03

中国人对死亡向来讳莫如深。如果亲人,尤其是年长的或身体不太好的亲人和我们谈论自己的身后事,我们往往会很强硬地打断他们:“哎呀,快别胡思乱想了,您身体还好得很呢,至少能活到一百岁。”

在我印象中,我爷爷身体不好的时候,一说到自己的“将来”,就被爸爸和叔叔等人打断,大家觉得这样就能让爷爷不要多想,安心养病。

曾看过一个TED演讲,演讲者讲道:在我们健康的时候就谈论死亡,人生会变得容易得多。因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当我们太感性的时候、病入膏肓的时候,或者太筋疲力尽的时候再谈论,就太晚了——现在不正是我们掌控自己人生结局的时候吗?

人终归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我们有必要在身体尚且健康的时候,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身后事:到哪一步就不继续治疗了?器官要不要捐献?希望埋骨于哪里?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葬礼?等等。不要害怕想到死亡,更不要抵触谈论死亡,适当的讨论死亡可以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减少你所爱的人的心理压力。

我们每个人都很有必要,把生死的选择权握在自己手里。

 

理性购物,是舒适生活的源头

01

“618”购物狂欢节过后,一个朋友给我发来了她的购物清单,我真是吓到了:一大箱卫生巾、4桶洗衣液、4提卫生纸、好几桶奶粉……

我奇怪她为什么要一下子买那么多卫生纸,她的理由很简单——便宜。

“可是,一下子囤那么多,不觉得占地方吗?”我反问道。她发了个“捂脸”的表情,随后反问我都买了些啥,我的回答是:“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没买。”

“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你是怎么做到如此清心寡欲的?”

“因为我最近正在施行‘断舍离’,一些暂时用不着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买。”

其实我早就发现了,趁着这种所谓的“大促”买买买,占不了多少便宜。

很多时候,我们的“便宜”是建立在“多买”的基础上的。比如,我曾在儿子小的时候囤过不少尿不湿,平时两块钱一片的尿不湿,活动价一块八毛多一片,买上一大包才便宜了20块钱,然而,卖家并不单包卖,必须买五包以上才能占上这点儿便宜。

老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想占便宜就得多买,然而,多买的后果又常常是买多了!

记得有一次在讨论“囤货”问题的时候,至少有两个好友告诉我,自己家里的尿不湿就是在某次购物节的时候囤多了。一个朋友是因为宝宝脱离尿不湿的速度比想象中快,另一个朋友是宝宝身体长得太快,囤下的尿不湿的号码很快就不够大了……遗憾的是,那时退货已经不可能了,只能送人或白白扔掉……

此外,虽然很多东西保质期貌似很长,但实际上我们经常会高估了自己的“消耗力”。

我曾有过一次惨痛的教训。记得那次我一口气买了八箱牛奶,当时想着,保质期很久,无论如何都能喝完。然而,当我惊讶地发现它们已经过期的时候,还有四箱没拆封。原以为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谁知却因为过了保质期而导致了更大的浪费。

相信有着和我相同遭遇的人并不在少数。随便翻翻你囤的面膜、乳液等护肤品,是不是就有过期的?看看你的医药箱,有没有过期的药品?翻翻你的衣柜,有多少衣服是穿过一两次就再也不想穿的?再翻翻你曾经买的各种零零碎碎的首饰,有多少早就不稀罕了?

 

02

我一向不长于整理和收纳,有空闲时间我宁可看会儿书或者散散步,而不是做家务。有一次看到家里东西实在太多,我终于决定好好断舍离一次。

一收拾家里的东西,我真被吓到了:有一层橱柜竟然放的全是饭盒,很多是几年前买方便面的赠品,大多已经两三年没用过了;橱柜的底层也藏了很多东西,几十米的网线、原先换下的旧锁、两个放了很多年的电话座机;衣柜里也够热闹,有老公上高中时穿的一件旧西服、我好几年不穿的裙子、T恤……

思来想去,我决定把这些存了很多年,前五六年没用、后五六年很有可能也不会再用的东西扔掉。尽管它们看上去还好好的,尽管它们像是还大有用武之地,可是考虑到它们已经闲置了好多年,真的只能把它们当作垃圾来看待了。

痛定思痛,为了让家里不再被“垃圾”占满,我开始严格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少买。没什么用或者暂时用不到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买。宁可需要的时候按正常价位买,也不在不需要的时候买一大堆东西来挤占本就有限的空间。

为了贪图那微不足道的小便宜而给生活增添无尽的杂乱感,真的不值得。

 

03

说到“断舍离”,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发小小懒虫,她家收拾起来特别轻松,因为没什么用的东西她总会及时清理掉,而不是放着落灰。

她经常穿的鞋子一共有三双,其中一双是跑鞋,跑步的时候穿,另外两双日常穿。她每买一双新鞋,必扔一双旧鞋。此外,如果一件衣服一年内没穿过,她也会装进收纳袋或放进捐衣箱。

她说妈妈有句话一直印在她脑子里:“喜欢的衣服买了就赶紧穿,不喜欢的衣服多便宜也不要买,占地方。”

她妈妈还举过一个例子——有“囤物癖”的姥姥,姥姥有很多东西都舍不得扔,去世时留下了一大堆布料和各种各样的杂物,结果,她妈妈兄妹几个看着堆在屋里的小山一样的东西,全给当破烂儿清理掉了……

如果提前知道我们囤积的最终结果是被当破烂儿清理掉,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大的囤东西的劲头儿了?

再换个角度想一想,现在房价这么贵,我们却用一堆不值钱的东西来挤占有限的空间,傻不傻?

说实话,很多时候感觉家里不好收拾,就是因为没用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东西扔了可惜,放着又一时半会儿用不着,真让人为难。所以,与其每天收拾房间时发愁怎么放置和收纳,还不如最初就干脆少买。

“断舍离”是一生的功课,而解决问题的根本,不是学会收纳与扔东西,而是在开始的时候就理性购物。

从源头上节制,是杜绝浪费、节省空间的最优方法。此外,还有一个妙不可言的优点,那就是,省钱!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6.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