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明朝的拐点——永乐皇帝和他的子孙
明朝的拐点——永乐皇帝和他的子孙


明朝的拐点——永乐皇帝和他的子孙

作  者:赵中男

出 版 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定  价:98.00

I S B N :978754731607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外国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祖孙三代,因其稳健且大胆的制度变革成为明代历史,甚至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永乐帝朱棣大刀阔斧地改变了朱元璋的若干政策;而其子仁宗朱高炽、其孙宣宗朱瞻基又审时度势,改变了朱棣种种好大喜功、耗费国力的做法,并且力挽狂澜在政治制度、施政理念上进行了彻底的扭转,力图使大明帝国在常态中平稳发展。

全书史料详实,图片丰富,然删繁就简,笔调轻松,让读者能够感受明初复杂的政治风云。


TOP作者简介

赵中男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故宫博物院《故宫学刊》执行主编,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在故宫博物院发起并主持明代宫廷史研究项目,个人研究侧重明清宫廷政治史、财政史及文化生活史。应邀参加大英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学术交流活动,在“百家讲坛”等栏目讲述宫廷史专题。撰写《宣德皇帝大传》、《明朝的拐点》等多部专著,策划并主编 “明代帝王系列传记”、“明代宫廷史研究丛书”及“清代宫廷史丛书”等大型学术丛书。


TOP目录

导言

一、立储之争

二、监国风波

三、再入漩涡

四、解缙之死

五、太孙崛起

六、汉王被贬 

七、太子浮沉

八、此消彼长

九、浩大工程

十、君臣分歧

十一、迁都之争

十二、改变疑团

十三、一意孤行

十四、协力应变

十五、遗诏之谜

十六、破例登极

十七、转折新政

十八、停下西洋

十九、新旧之争

二十、巩固权势

二十一、叔侄较量

二十二、宣宗亲征

二十三、釜底抽薪

二十四、折中求稳

二十五、国事整顿

二十六、稳定局势

二十七、司法转折

二十八 宣宗办案

二十九、危机暗伏

三十、脱颖而出

三十一、谁主沉浮

三十二、决策转型

三十三、宦官分权

三十四、特殊巡游

三十五、改立皇后

三十六、促织天子

三十七、不废正业

三十八、完成转折

后记


TOP书摘

九  浩大工程

迁都北京前后,朱棣的心腹开始向太子靠拢,因而太子势力有所上升。朱高煦失去一批支持者,势力下降,但朱棣对太子限制和打击的政策并未根本改变。而朱棣同大臣关于开创与守成的矛盾又逐渐突显出来,主要涉及营建北京、南征北讨等活动和工程。

与营建北京相关的工程还有长陵的营建和大运河的开通,还包括武当山和南京大报恩寺的兴建,加上南征北讨和下西洋,虽说南征北讨和下西洋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工程,但是其中运输和供应几十万远征军的粮饷,采集各种物资修造和维护庞大的远航船队,也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并且除了浚通大运河,其他七项工程都包括大规模地筹集和运输各种物资,因此,上述八项活动的每一项都是消耗惊人、规模空前的,百姓和国家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一) 营建北京和天寿山长陵

1. 北京皇宫和都城的营建,直接参加者即超过百万

朱棣武力夺位后,在永乐四年(1406年)就下令营建北京,这是明代开国以来继营建南京、凤阳之后最为浩大的一次全国性工程,所耗用的财力、人力、物力可想而知。首先“命工部征天下诸色匠作,在京诸卫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布政司、直隶、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安庆、徐州、海州选民丁,期明年五月俱赴京听役”。就范围来讲这种征集是全国性的,就工种来讲也是无所不包,凡“百工技艺”只要营建需要,随时都可向各地征调。朝廷在当时集中了全国著名的工匠大约有十多万人,同时大量征调各地民工和卫所军人,就连监狱里的一些犯人也被押解出来,为营建工程提供劳役。

这个时期为了营建都城,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南拓,并完成北京城墙的修建,确定整个皇宫的规模,初步规划完成了皇城的布局。前一阶段自永乐四年下诏时起,主要是准备各种材料;后一阶段自永乐十五年(1417年)起,之后营建工作全面铺开,工程量最大也最集中。永乐时期营建皇宫耗用了多少人力和财力,很难统计出来一个可靠的数字。但从一些零星记载中可以看到所投入的人力之多, 耗费之大。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殿建成后遭到火灾,翰林侍讲邹缉上书说营建北京“工作之夫动以百万”,即包括整个北京工程所用人力的大致数量。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82.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