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精装纪念版)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精装纪念版)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精装纪念版)

作  者:夏志清 编注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定  价:69.00

I S B N :9787201157535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张爱玲能和简·奥斯汀一样地涉笔成趣,一样地笔中带刺;但是刮破她滑稽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大悲”。她早年的生活并不快乐,现世的家常人生,从来无缘享受。但她把祝福与希望寄托给了夏家人。鱼雁往返,见字如面,阅读、创作、生活、病痛、情感、体悟……书信中的一字一句,一笔一画,皆是故事背后的真实的她。

全书包括:

(1)陈子善撰文,2020年精装新版序言一篇

(2)编注者夏志清《自序》一篇

(3)张爱玲与夏志清的通信(张爱玲43-74岁间)

时间:1963年至1994年

 

地点:

华盛顿,一九六三年五月~一九六六年九月;

俄亥俄州牛津,一九六六年十月~一九六七年三月;

曼哈顿,一九六七年四月~六月;

麻州康桥,一九六七年六月~一九六九年六月;

加州柏克莱,一九六九年七月~一九七二年十月;

洛杉矶,一九七二年十月~一九九四年五月。

 

数量:

一九六三~一九六九年计四十六封;

一九七○~一九七九年计四十九封;

一九八○~一九八九年计十七封;

一九九○~一九九四年计六封,

共一百一十八封。

(4)夏志清按语:

通常在每封信后面有夏志清所写的按语,对信里所载之事实及其背景做注解和说明,第一○三封以后的信,按语为其妻王洞所加。

(5)夏志清给张爱玲的回信17封

(6)夏志清与张爱玲通信及信封、贺卡、书影等影印件共68张

(7)王德威代跋一篇《“信”的伦理学》

 

TOP作者简介

夏志清(1921—2013)

中国知名文学评论家,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文学的前途》等多部中英文著作。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文学,并发掘出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

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

1942年自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

1946年随长兄夏济安至北大担任助教

1947年赴美读书

1951年在耶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1961年用英文出版《中国现代小说史》

1969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

1991年荣休,任哥大名誉教授

 

张爱玲(1920—1995)

中国现代女作家。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此后又陆续了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文学作品。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

 

TOP目录

新版序言◎陈子善

自序◎夏志清

一 华盛顿,一九六三年五月~一九六六年九月

   第1 ~ 19 封信—— 002 

二 俄亥俄州牛津,一九六六年十月~一九六七年三月

   第20 ~ 30 封信—— 050 

三 曼哈顿,一九六七年四月~六月

   第31 ~ 32 封信—— 080 

四 麻州康桥,一九六七年六月~一九六九年六月

   第33 ~ 37 封信—— 088 

   第H1 封信—— 101 

   第38 ~ 43 封信—— 110 

五 加州柏克莱,一九六九年七月~一九七二年十月

   第44 ~ 58 封信—— 136 

 

六 洛杉矶,一九七二年十月~一九九四年五月

   第59~107封信——184

   第H2~H6封信——307

   第108封信——317

   第H7封信——320

   第109封信——324

   第H8封信——326

   第110~112封信——327

   第H9封信——333

   第113封信——335

   第H10封信——337

   第114~115封信——339

   第H11~H12封信——343

   第116封——349

   第H13~H14封信——351

   第117封信——357

   第H15~H16封信——359

   第118封信——362

   第H17封信——364

【代跋】“信”的伦理学◎王德威——366 

 

TOP书摘

张爱玲为了生活不得不做她不喜欢的事,教书、做研究非其所长。她不与人接触,只能写她熟悉的事,她改写《怨女》《半生缘》都是说的老上海,揭露中国人的丑陋,不合美国人的胃口,得不到出版商的青睐。除了皇冠的稿费没有固定的收入,耽误了看好医生,将皮肤痒当作跳蚤侵蚀,屡次搬家,影响了她的创作力。真为她惋惜。(夏志清,自序P04)

 

从发表《怨女》到改写《十八春》,从自译《金锁记》到“改译”《浪淘沙》,从翻译《海上花》到“考证”《红楼梦》,从创作《小团圆》到“搁开”《同学少年都不贱》,还有自评《创世纪》《浮花浪蕊》等作品,张爱玲在信中不断向夏先生通报,与夏先生切磋,甚至反复再三,甚至具体到字、词、句的探讨。这些信札对研究张爱玲后期创作历程,无不都是极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陈子善,新版序,P10)

 

赖雅身体越来越坏,每月只领到社会福利金五十二元,连付房租都不够。爱玲在改写小说期间,电影剧本也不写了,只好靠翻译工作来维持生活。(夏志清,按语P006)

 

我对翻译很有兴趣,预备在Joint Publications Research Service领点政治性的东西来译,但是他们根据学位给钱,而我连大学都没读完。(张爱玲,信2,P002)

我喜欢翻译也是因为是机械化的工作,不妨碍写作。(张爱玲,信6,P013)

 

各人口味不同,我自己也爱看有些并没什么好的书,或是毫不相干的,例如考古与人种学,我看了好些,作为一种逃避,尤其是关于亚洲大陆出来的人种。这种东西没有学位毫无用处,不过是好癖,而这些有兴趣的东西我写信从来没工夫说,所以看了你们兄弟的信特别过瘾似的。(张爱玲,信10,P023)

 

 

在寄往台北的几封信上,我们看到了爱玲心头的焦虑和不安。不明说的主要原因当然是赖雅卧病在床,身体一天一天坏下去。爱玲没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去伺候他,心情当然不会转好。宋淇夫妇消息全无,他们究竟怎么样了?自己还在修改《怨女》,而此书的旧稿竟会先后连载于《星岛日报》《皇冠》!假如旧稿先出了单行本,那真是糟透了。爱玲在生活上充满了恐惧感,因为连家里自藏的《传奇》《流言》《短篇小说集》也会失踪的。(夏志清,按语,P048)

 

星期六中午我没睡醒,忘了在电话上告诉你,脚一好一只眼睛就出血,在华盛顿看医生的,说不要紧,隔二小时滴次眼药,这两天已经快好了。下午赶出去买件wash-&-wear黑衣服,前几天打电话定下来的,全城只有这一件够小。星期一、二都约好去看医生,以后还要去许多次。天天从下午忙到天亮,虽然想听唱片,也想到府上见你太太,都只好搁下来,自己朋友,想你不会生气的。千万不要买笔给我,你已经给了我这么多,我对不知己的朋友总是千恩万谢,对你就不提了,因为你知道我多么感激。(张爱玲,信32,P82)

 

此次爱玲来纽约住两个月,我想主要是看病。看样子她并无长期的医药保险,每有病痛必要到公家医院去找医生治疗,花费的时间特别多。因此她在第二封信上对我说,“星期一、二约好去看医生,以后还要去许多次”,情形已同后来在洛杉矶的那几年相仿:不断为了去医院、上诊所而浪费时间、消耗体力,身上那些病痛也就跟着变得更顽劣难治了。(夏志清,按语,P84)

 

我本来不过是写《怨女》序提到《红楼梦》,因为兴趣关系,越写越长,喧宾夺主,结果只好光只写它,完全是个奢侈品,浪费无数的时间,叫苦不迭。(张爱玲,信38,P110)

《怨女》中英本皆无作者序,想不到因为要在该书序里“提到《红楼梦》”,才“越写越长”,终于写出一部《红楼梦魇》来。(夏志清,按语,P111)

 

我这次到北加州后总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患感冒,去冬起更是一发一个多星期,好了三四天又发,一直维他命C与肉类吃得不能再多。每次都是天一暖和马上霍然而愈。户内暖没有用,所以终于决定不能搬到旧金山,要暖和的地带,考虑了很久Phoenix,能长期不发,希望break the cycle。但是这比搬到旧金山费事,一直因为感冒耽搁,在家里工作倒还可以,不过好的时候少,乘这时候总是忙得昏天黑地。你下月到Stanford,我多半在卧病。时间这样消耗下去,需要做的事一件件明摆在面前,坐着说话也心里着急,你不提我也reminded,还是不谈的好,我想你一定谅解。(张爱玲,信55,P172)

 

 

记得你说过以前还陪审过一次,是盗窃公款案?是谋杀案就好了!这次的也已经够有兴趣的。大概不需要住旅馆与外界隔绝?(张爱玲,信68,P210)

来纽约后,我每隔两三年总给传票到一个法庭去值差(常去的共有三个),碰巧会有当陪审员的可能。但我教育程度太高,不能为律师所说动,通常刑事犯的律师不会选上我。譬如说,六○年代黑豹党(Black Panthers)犯法的人很多,那些为黑豹(当然是黑人)辩护的律师,只要你曾听到过“黑豹”这个名词,就不要你陪审。因之来纽约以后,从四十一岁到六十五岁,我值差了好多次,只当过一次民事案的,一次刑事案的陪审员。一九七五年那次刑事案,案情实在太简单,那个刑事犯一定判罪,所以连我这样的教授陪审也无所谓了。某日上午,一家保险公司的副经理如厕,用的是大楼某一层的公用厕所。他坐在马桶上,有人从小间隔墙爬进来,把他打昏,抢走了他的钱包。我在信上可能案情也没说明,爱玲却大感兴趣。(夏志清,按语,P210)

 

物价涨,但是我跟你们情形不同,又等于从来没有过固定收入,习惯拿到点钱就留着过日子,也不怎么省,就是不会撑场面。

三十年不见,大家都老了——胡兰成会把我说成他的妾之一,大概是报复,因为写过许多信来我没回信。

(张爱玲,信69,P212)

 

我还是虚弱得非常厉害,多吃维他命B&C也会吃不下饭,只能每天一颗。(张爱玲,信88,P252)

在她们早期的文章里,爱玲同炎樱都谈到过《战争与和平》,我想这两位好友一定约好,要把这部巨著差不多同时看完的。爱玲来美国后,生活一直不安定,可能连看完一部千页文艺巨著的豪兴也不再提得起来。她是爱书之人,但想起搬家之麻烦,也就不想有什么藏书。因之来美后很早就养成了去公共图书馆借书看的习惯。(夏志清,按语,P254)

 

我这几年一直住在郊区,近两年在valleys。天天搬家,带不了多少东西,今年一月扔掉贺年片,先抽出来看看,才发现郑绪雷的一张上附有“圣诞信”,介绍医生。去看这医生,是UCLA教授,诊出是皮肤过度敏感,敷了特效药马上好了。大概fleas两三年前我以为变小得几乎看不见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

我搬到这里很好,稍微安定下来一点就去看牙齿。因为一直住得太远,交通不便,延宕至今。统统坏得特别棘手,往往去一次回来躺两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得完。明知不能耽搁而耽搁了,也是因为实在劳累,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远道上城,有时候回来已经过午夜了,最后一段公交车停驶,要叫汽车。剩下的时间只够吃睡,才有收信不拆看的荒唐行径。直到昨天才看了你’85年以来的信,相信你不会见怪,除了怪我糊涂,没更努力去找好医生,白糟塌(蹋)了两年光阴which I can no longer afford —— not that I could before.(张爱玲,信108,P317)

 

就传统观念而言,夏先生对张爱玲有“知遇之恩”;没有夏的登高一呼,张爱玲神话不会有如此精彩的开始。张对夏的尊敬和信任,不难从她的信中看出。但张爱玲毕竟是张爱玲,她写信的姿态是矜持的,就算谈自己的作品和充满灾难的生活,也带有一种客观语调,并不轻易露出底线。在这一点上,她其实对所有的通信者一视同仁;任何想从张、夏通信中找出秘辛八卦的尝试可能并不容易。即便如此,细读这些信件,我们还是可以了解一九六三年以后张爱玲的行止,她的创作关怀,还有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汩汩温情。(王德威,跋,P367)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92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