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画在手上的表没有动,却带走了我们最好的时光。长大后才明白,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简单二字。但生活就是由各种琐事组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追赶不上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么复杂,简单甚好。
本书共分5章,分别选取老舍先生儿时和梦想中的欢乐场景、对成年生活不易的慨叹、对逝去的时光和人的怀念、游记、生活中的温暖幸福。整本书体现了老舍先生历经生活磨难后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情怀,引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逝去的纯真美好,不被眼前的琐碎、困顿打败。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语言大师,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66年,自沉于北京西城区太平湖。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茶馆》等。
第一章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北京的春节/ 002
贺年/ 008
买彩票/ 013
当幽默变成油抹/ 016
考而不死是为神/ 022
“住”的梦/ 025
抬头见喜/ 029
自传难写/ 034
我的理想家庭/ 037
她那么看过我/ 041
第二章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有了小孩之后/ 046
有钱最好/ 053
梦想的文艺/ 057
文牛/ 060
夏之一周间/ 065
搬家/ 069
婆婆话/ 073
番表—在火车上/ 081
生日/ 087
割盲肠记/ 091
第三章往事如风,用回忆纪念
想北平/ 100
还想着它/ 104
东方学院—留英回忆之三/ 115
怀友/ 123
我的母亲/ 126
敬悼许地山先生/ 134
哭白涤洲/ 144
梅兰芳同志千古/ 148
向王礼锡先生遗像致敬/ 152
宗月大师/ 155
第四章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草原/ 162
林海/ 165
我热爱新北京/ 168
到了济南/ 173
大明湖之春/ 183
春来忆广州/ 187
可爱的成都/ 190
青蓉略记/ 195
五月的青岛/ 205
第五章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养花/ 210
读书/ 213
可喜的寂寞/ 218
又是一年芳草绿/ 222
落花生/ 228
在乡下/ 232
习惯/ 234
我的“话”/ 238
文艺副产品—孩子们的事情/ 245
搬家
一提议说搬家,我就知道麻烦又来了。住着平安,不吵不闹,谁也不愿搬动。又不是光棍一条,搬起来也省事。既然称得起“家”,这至少起码是夫妇两个,往往彼此意见不合,先得开几次联席会议,结果大家的主张不得不折中。谁去找房,这个说,等我找到得几时,我又得教书,编讲义,写文章,而且专等星期去找;况且我男人家又粗心又马虎,还是你去吧。那个说,一个女人家东家进,西家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都得看仔细,打听明白,就是看妥了,和房东办交涉也是不善, 全权通交在一人身上,这个责任,确是不轻。
没有法子,只得第二天就去实行,一路上什么也引不起注意,就看布告牌上的招租帖,墙角上,热闹口上通都留神,这还不算。有的好房就不贴条子,也不请银行信托部来管,这可不好办。一来二去地自己有了点发现,凡是窗户上没有窗帘子,你就可拍门去问,虽然看不中意,但是比较起所看的房确是强得多。
住惯北平的房子,老希望能找到一个大院子。所以离开北平之后,无论到天津、济南、汉口、上海,以至青岛,能找到房子带个大院子,真是少有。特别是在青岛,你能找到独门独院,只花很少的租价,就简直可说没有。除非你真有腰包,可以大大的租上座全楼。
我就不喜欢一个楼,分楼上一家,楼下一家,或是楼分四家住。这样住在楼上的人多少总是占便宜的。楼下的可就倒霉。遇见清净孩子少的还好,遇见好热闹,有嗜好的,孩子多的,那才叫活糟。而且还注意同楼是不是好养狗。这是经验告诉我,一条狗得看是新养的,还是旧有的。青岛的狗种,可属全世界的了,三更半夜,嚎出的声真能吓得你半夜不能安睡。有了狗群,更不得安生,决斗声,求爱声,乳狗声,比什么声音都复杂热闹。这个可不敢领教了!
其次看同楼邻居如何;人口,年龄,籍贯,职业,都得在
看房之际顺口答音的探听清楚。比如说吧,这家是南方人,老太太是湖北的,少奶奶是四川的,少爷是在港务局做事,孩子大小三个;这所楼我虽看的还合适,房间大,阳光充足,四壁厕所厨房都干净,可是一看这家邻居,心就凉爽了。第一,老太太是南方的我先怕。这并不是说对于南方的老太太有什么仇恨,而是对于她们生活习惯都合不来。也不管什么日子,黑天白日,黄钱白钱—纸钱—足烧一气,口中念念有词,我确是看不下去。再有是在门前买东西,为了一分钱、一棵菜,决不善罢甘休买成功,必得为少一两分量吵嚷半天,小贩们脸红脖子粗地走开。少奶奶管孩子,少爷吊嗓子,你能管得着么?碰巧还架上廉价无线电,吵得你“姑子不得睡,和尚不得安”。所以趁早不用找麻烦。
论到职业上,确是重大问题。如果同楼邻居是同行,当然不必每天见面,“今天天气,哈哈哈”,或者不至于遭人白眼,扭头不屑于理“你个穷酸教书匠”,大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气概。有时还特别显示点大爷就是这股子劲,看着不顺眼,搬哪!于是乎下班之后约些朋友打小牌。越是更深人静,红中、白板叫得越响,碰巧就继续到天亮,叫车送客忙了一大阵,这且不提。
你遇见这样对头最好忍受。你若一干涉,好,事情更来得重,没事先拉拉胡琴,约个人唱两出。久而久之,来个“坐打二簧”,锣鼓一齐响,你不搬家还等什么?想用功到时候了,人家却是该玩的时候;你说明天第一堂有课,人家十时多才上班;你想着票友散了,先睡一觉,人家楼上孩子全起来,玩橄榄球,拉凳子,打铁壶又跟上了。心中老害怕薄薄一层楼板, 早晚是全军覆没,盖上木头被褥,那才高兴呢!
一封客客气气的劝告信,满希望等楼上的先生下了班,送了过去,发生点效力。一会儿楼上老妈子推门进来说,我们太太不识字,老爷不在家,太太说不收这封信。好吧,接过来, 整个丢进字纸篓里。自愧没做公安局长。
页 数:272
开 本:32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