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动物的错觉(日本著名动物行为学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高敏隆为你讲述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
动物的错觉(日本著名动物行为学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高敏隆为你讲述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


动物的错觉(日本著名动物行为学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高敏隆为你讲述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

作  者:[日],日高敏隆

译  者:殷娟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定  价:39.00

I S B N :9787020148646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外国随笔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曾经在狼的攻击下都可以全身而退的刺猬为什么频繁丧生于公路?在猫的眼中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蝴蝶为什么只贴着树飞?对于动物来讲,什么样的光线、气味、声音以及动作是有意义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错觉,是打开认知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们看到了动物行为的表现,而在本书中,动物行为学家日高敏隆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分析,将向读者展现动物认知世界的视角与模式。

TOP作者简介

日高敏隆

日本著名动物行为学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TOP书摘

解说

村上阳一郎

 

我在为即将登上最高职位的企业家而编写的培训讲座教材中,采用了乌克斯库尔《生物看到的世界》中的一节,那里写了蜱虫的故事。蜱虫长时间待在树上,专心地等待着哺乳动物的经过。蜱虫没有眼睛,所以,仅仅依靠路过的动物皮肤发出的酪酸气味,以此为目标从树上落下,然后通过感知温度的皮肤感觉的引导,移动到皮肤毛发稀少的部位,并在那里吸血,这样才算找到食物。这件事似乎给许多这个讲座的研修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然,蜱虫生活史上的特异性也是一个冲击。但是更具刺激性的是,对蜱虫来说,“世界”仅是由酪酸气味和少许温度差的感觉所构成的这一论点。该论点同时关系到如何看待对人类来说的“世界”。乌克斯库尔断言人类也是如此,但同时指出人类通过使用各种人为的方法,拓展感觉的界限,在某种程度上学会了扩大自己的“世界”。我在参考文献的开头,举出了乌克斯库尔的翻译者之一,日高先生的这本书。该年度研修者的同窗会被命名为“蜱虫之会”。顺便说一下,本书第2章的开头,提及了乌克斯库尔对蜱虫的探讨。

本书的题目是“动物的错觉”。作为动物行为学家的日高先生,力图逐个搞明白每种动物如何认知“世界”,这是极为自然的事情。当然人类不可能变为蜱虫,也不可能变为猫,变为菜粉蝶。所以,无法将蜱虫的世界、猫的世界、菜粉蝶的世界,原封不动地当作自己的世界来认知。但是,日高先生说,通过仔细观察它们的“行为”,大概可以较准确地推测出它们的世界。在此日高先生也引出了,人类的世界应该也是如此这一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非常大胆的见解。我将在后面力图说明说他大胆的理由。先讲一讲动物,乌克斯库尔将对于某种动物来说的“世界”用德语称作“Umwelt”。“Um”的英语是“Around”也就是“周围的”意思,“Welt”的英语相当于“World”的意思,所以一般理解为将自己“围绕着的世界”这个意思,通常翻译为“环境世界”〔日高先生以他自己独特的视角,建议翻译为“环境界(日文为环世界)”,详情请参照本书第56页〕。其意思虽接近“环境”这个词,但却有决定性的不同。环境这个词,指的是个人或社会集团所处的整体状况,特别关注科学上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性要素以及森林、海洋、城市的沥青等自然性·人为性要素。而这些要素基本上不受个人或社会集团的存在的约束。这就是所谓的“客观性”环境。

但是,由乌克斯库尔提出的,日高先生又以巧妙笔触在本书中所描绘的“环境”,正如你已经读过的,是对存在于那里的动物来说的“环境”,它分明是“相对性”的环境。蜱虫的“环境界”与猫的“环境界”完全不同。

在这一点上本书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以日高先生多年来的研究对象菜粉蝶为例的第6章。那是一个关于菜粉蝶这一物种的“环境界”会随着状况的不同而变化的颇有意思的研究。在这里,与其听我不擅长的描述,不如享受正文中的日高先生的描述。而人类既然是动物的一种,该研究也应该适用于人类。虽然也许是这样,但我们总是不自觉地认为人类的“环境界”才是最广阔、最充实的,在此基础上,也如乌克斯库尔所承认的那样,人类既然开发了各种扩充感觉的手段,就往往容易认为那才是“客观的”世界,其他动物的“环境界”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日高先生明确指出这是错误的认识。比如人们一般认为狗的嗅觉所展现的“环境界”超过人类的“环境界”,从这点即可明显地看出人类的“环境界”大于动物的“环境界”这一观点并不正确。

但是,日高先生的论点,更深入到了根本性问题。本书的一个关键词是“错觉”。据说受岸田秀先生“唯幻论”的启发而使用“错觉”这个词,是为了指代我们无意识使用的“现实”世界。现实即是“错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谅我突然转变话题,在哲学的世界中,有个观点叫做相对主义认识论。当然并非所有哲学家都同意这个观点,甚至于“正统”的哲学家对此评价极差。总而言之,相对主义认识论是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认知的“世界”,绝不是普遍的、客观的,更不是绝对的。这种观点也渗透到部分科学世界中,例如库恩的“范式理论”等,作为引入并普及相对主义科学观的代表,受到了一部分哲学家和大部分科学家的批评(有时是谩骂)。我作为相对主义科学观的一派,似乎在网络空间里也受到许多批评(说“似乎”是因为在网络上我完全没有阅读涉及自己内容的习惯)。

关于动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环境界”理论的乌克斯库尔,当时同样也是极不受欢迎的,日高先生在书中写到他“没有能够成为大学的正式教授”。但是,人类的“环境界”绝不是绝对普遍、共通的一块巨石,无论怎么思考,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如同菜粉蝶的环境界上午和下午不同一样,对下雪有50多种不同说法的因纽特人的环境界,与至多只会说鹅毛大雪、粒雪、细雪的我们的环境界,绝对不同,而通过牛顿力学的框架所看的环境界,和通过热力学框架所看的环境界,也一定有细微的不同。由此来看,比起“相对主义”,或许称作“复数主义”或“多元主义”更合适。人类的“环境界”,根据这个人是什么人,而存在许多不同的“复数”,这样想难道不更为自然吗?也就是说,环境界的定义,既然是存在于那里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干涉而构建的,那么作为主体的有机体如果变化了,理所当然其环境界也将发生改变。

日高先生作为科学家,在本书中明确论述了该观点。但是该观点对于一般哲学家,以及更加重视“客观性”的科学家来说似乎难以接受。这也是我说他“大胆”的理由。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