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人对抗自己:自杀心理研究
人对抗自己:自杀心理研究


人对抗自己:自杀心理研究

作  者:〔美〕卡尔·门林格尔

译  者:冯川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定  价:59.80

I S B N :978751925363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心灵疗愈  >  人格心理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类自我毁灭倾向研究的里程碑。卡尔·门林格尔在书中开创性地探讨了生死本能与人类疾病、绝望甚至自杀行为的关系,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做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性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的。这种冲动其本质是由于受到生本能的误导,为了自我保护而形成的一种向内的攻击。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他呼吁人类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我们必须熟悉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相应的努力,将自尊和理解带入人类自身的心理战争之中,来保护我们的生命。


TOP作者简介

卡尔?门林格尔,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曾任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会长、美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并曾于1981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对人死亡本能、自杀冲动、犯罪心理和儿童心理做过深入透辟的研究,这使他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领域自成一家。

 

译者简介

冯川,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德国波恩大学特邀研究员。冯川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比较文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开设的课程有:文学理论、文学与心理学、英语文献的阅读与翻译、荣格研究等。


TOP目录

第一部分 破坏

第一章 爱与死

第二部分 自杀

第二章 禁忌

第三章 动机

第四章 论点

第三部分 慢性自杀

第五章 禁欲与殉道

第六章 神经症疾病

第七章 酒精瘾

第八章 反社会行为

第九章 精神病

第四部分 局部自杀

第十章 定义

第十一章 自我伤害

第十二章 装病

第十三章 多次外科手术

第十四章 有意造成的事故

第十五章 性无能与性冷淡

第五部分 器质性自杀

第十六章 医学中的整体观

第十七章 器质性疾病中的心理因素

第十八章 选择较小的损害

第六部分 重建

第十九章 重建的临床技巧

第二十章 重建的社会技巧


TOP书摘

为什么人们不愿接受存在自杀这一事实呢?

 

有些问题,我们往往以开玩笑的方式来谈论,仿佛要事先阻止 自己对它们做严肃认真的讨论。自杀就是这些问题之一。人们对自 杀的禁忌如此强烈,以致有些人根本不提这个词,有些报纸也对此 加以避讳,甚至许多科学家也把它视为研究的禁区。

因此无怪乎我的一位朋友兼顾问对本书手稿建议采用的若干书 名大为惊讶。所有这些书名都涉及这一阴暗的主题,而这一主题势 必吓退读者,使他们不能欣赏最后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我已经暗示 过,我们终将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生存意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战胜 死亡愿望,自我毁灭倾向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被分散转移。但是, 在我们能够这样做之前,我们必须考察人杀死自己这一阴暗的事 实,采取鸵鸟战术丝毫无助于改变这一现实。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四分钟内,在美国的某个地方有一个人自杀 了。这种事每天发生六十次,一年要发生近二万二千次。这还仅仅是在美国,在欧洲某些国家,其数目往往高达这一数字的两倍。无 论在什么地方,自杀总是多于凶杀。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原以为社会对这个问题会有广泛的兴趣, 关于这个问题的许多研究会日益取得进展,我们的医学杂志会登载 这方面的文章,我们的图书馆会容纳这方面的书刊,但事实并非如 此。我们固然有大量小说、剧本、传奇描写了自杀——想象中的自 杀,然而涉及这个问题的科学文献惊人得少。我认为,这不过是再 一次证明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禁忌,这种禁忌与一种受到强烈压抑 的情绪有关。人们不喜欢严肃地、如实地思考自杀问题。

事实上,我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始于对这个禁忌在病人家 属方面所起作用的惊讶和好奇。事情是这样的:那些暂时处于极度 抑郁状态中的病人威胁说要自杀,他们被交给我们照料后,情况会 开始好转,这时病人亲属就坚决要求带他们回家,尽管我们一再警 告说现在回家还为时过早,自杀的危险仍然存在。这些家属往往嘲 笑并否认这种可能由家属造成的想法,坚持认为病人不过是在恐吓 或只是一时的绝望,他并不是真的要自杀,也绝不会自杀,等等。 于是,几天或几周后,报纸就会登载出我们的病人上吊、溺水、开 枪自杀的声明。我有一大本卷宗贴着这样的剪报,每一张剪报上都 附有我先前对性急的亲属所做的文字警告。

例如,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在抑郁症发作时入院,由我们照 料,但半夜却被一位亲属唤醒,从床上扶起来带出医院。病人对这 位亲属怀有敌意,但又不得不服从她。我们警告这位亲属,说她把 病人带出院是极不明智的,在极度抑郁的状态中,他很可能自杀。

病人本人也不愿离开医院并恳求让他留下,但他还是被这位亲属从 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最后被带回家去由她好心照料,以期恢 复健康。此后不久,他自杀了。他一度是一位科学家,一个人才, 一个很有前途的人。

我经常看见这种事情发生,所以很想知道:为什么人们不愿接 受其亲属想自杀这一事实呢?而阻止自杀究竟又是谁的责任呢?我 们医生既然竭尽全力地抢救那些有时似乎并不值得抢救的生命,自 然也有责任抢救这些常常是前程似锦的生命。这些生命之所以遭到 毁灭,可以说往往是出自一瞬间的冲动和错误判断,出自一瞬间阴 差阳错的误会,就像罗密欧发现沉睡的朱丽叶而认为她已死去时那 样。但是单靠我们医生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竭力争取病人亲属 的合作以防止潜在的自杀倾向被付诸实现,而病人亲属也应该—— 如果他们有人性的话——认真对待这种警告并采取相应的行为。 但事实仍然是:自杀问题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仍未引起人们足够的 注意。

由于这个问题太大,不可能在一本书中广泛地展开,故我不打 算涉及自杀问题的历史学、统计学、社会学和临床治疗学等方面, 而仅仅把重点放在考察种种无意识心理因素上(因为是无意识的, 所以往往被人们忽略)。《大英百科全书》《哈斯丁宗教与伦理百 科全书》以及其他类似的参考书,对自杀的各种技巧、心态、后果 和解释都有许多有趣的说明。其中许多随时代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或因国家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统计学研究已吸引了许多作者,特 别是人寿保险的权威。尽管大多数统计数字都承认自己可能有极大的误差,但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些数字还是表明:在文明人 中,尽管女性比男性更经常想到自杀,但实施自杀的男性还是比女 性多得多。在男人身上,自杀率与年龄成正比,四十岁男人的自杀 率是二十多岁男人自杀率的两倍;在女性中则没有这种变化。自杀 在春季比在其他季节更为普遍,在单身者中比在已婚者中更为普 遍,在城市比在乡村更为普遍,在和平时期比在战争年代更为普 遍,在新教徒中比在天主教徒中更为普遍。

路易斯·达布林(Louis I. Dublin)和贝西·邦泽尔(Bessie Bunzel)在这个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概览,其中包括一 些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统计学资料。对自杀问题的临床考察 迄今极少,而且总的说来很不令人满意。鲁思·卡万(Ruth Shonle Cavan)写过一本最早的现代心理学研究。偶尔医学杂志上也会出 现这样的文章,如《自杀类型的鉴别诊断》《自杀与精神病》《自 杀——通过早期发现某些危险征象来加以防止的可能性》。然而总 的说来,自杀极少吸引医生们的注意。

人们或许会以为,精神分析学家既然深知心理压抑的力量, 并由此对禁忌产生了兴趣,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提供某些东西。但即 使是精神分析学家也对此贡献甚少。不过平心而论,我们不能不承 认,尽管精神分析学家并未对自杀行为本身做彻底的研究,但自杀 的意向早已是弗洛伊德、亚伯拉罕、亚历山大和其他人做过许多研 究的课题。在下一章中,我们将追随他们的引导,打破掩盖这一问 题的禁忌以及甚至更为强有力的压抑,这种压抑保护了那些迫使人 们采取自杀行动的隐秘动机。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90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纯质纸

加载页面用时:48.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