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与领导干部谈历史
与领导干部谈历史


与领导干部谈历史

作  者:卜宪群 著

出 版 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0355994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从“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中国古代吏治及其当代启示”“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等六个方面,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系统归纳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多层次、多角度回顾和总结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揭示中国历史的独特发展道路与规律,弘扬中华文化的政治智慧,从历史的角度阐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本书既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历史思辨能力、提升自身知识素养,更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从历史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TOP作者简介

  卜宪群,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所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所学位委员会主任,院历史学部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地名遗产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职。

  出版有《秦汉官僚制度》、《中国魏晋南北朝教育史》(合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主持)、《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主持)、《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主编)等书,并担任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及五卷本《中国通史》总撰稿。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TOP目录

第一章  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历史观

新中国70年的史学发展道路

史学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维度

深入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

习近平的历史借鉴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兼评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琐谈

第二章  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与民族关系

古代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一般关系——以中国历史为中心的探讨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建设问题的一点思考

秦王朝社会建设思想初探

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第三章  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

论史学遗产与爱国精神

说盛世

再看“秦亡汉兴”

创业与守成——?论西汉“文景之治”

腐败与历代王朝的衰亡

敬惜历史文化资源——有关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

第四章  中国古代吏治及其当代启示

我国历史上的吏治经验和启示

中国历史上的三种吏治观

中国古代官吏的廉政教育及其影响

吏与秦汉官僚行政管理

以史为鉴,选贤任能

第五章  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发展道路与历史价值

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看待腐败问题的历史、哲学和文化思考

中国历史上的“六廉”思想

第六章  汲取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

中国古代“治理”探义

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与措施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起源及评析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显著特点

汉代监察体制的完善及其意义

后记

 

TOP书摘

我国历史上腐败的表现形式

  1.权钱交易

  金钱崇拜导致价值观的扭曲,始终是统治阶级巨大的腐蚀剂,也是许多王朝腐败加剧的罪魁祸首。《列子·说符》中讲了一个“齐人攫金”的故事。有一个齐国人非常喜欢金子,早晨起来直奔黄金市场,看见金子抢了就走。官吏把他抓住问:“这么多人都在这儿,你怎么敢把金子拿走呢?”此人回答:“我拿金子时只看到了金子,根本没看到人。”这是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但是可以看到,在那个时期,“不见人,徒见金”的金钱崇拜所导致的价值观扭曲就已经很严重了。

  为什么喜欢钱?因为钱可以换来权力,权力又可以换来钱,权钱交易自古以来随处可见。春秋大商人范蠡,他的儿子在楚国犯了法,他认为有钱就可以逃脱法律制裁,所以他就派大儿子带着钱去楚国贿赂官吏。春秋时期社会上有一句谚语:“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意思是家有千金的人,他的孩子是不会在刑场上被杀头的,因为金钱可以买通执法之吏,换来生命。

  秦灭六国,主要靠的是武力,但是秦灭六国的过程中,也用金钱去收买各国的重臣。这些重臣手里拿着秦国给予的重金,迎来的却是国家的灭亡。

  钱可以买官晋爵。东汉后期是我国历史上腐朽黑暗的买官卖官盛行的一个时期,梁冀掌权时“吏人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甚至皇帝也公开标价卖官,上自公卿,下至县丞、县尉,各有价格,“公千万,卿五百万”。据《后汉书·崔烈传》记载,东汉晚期的崔烈通过关系花500万钱买了司徒一官,司徒在东汉属于三公,相当于丞相位置。因为司徒官位很高,汉灵帝要亲自给他授官,汉灵帝在授官时懊悔:“哎呀,我卖便宜了!至少应该卖千万!”崔烈当上司徒后,问他的儿子崔钧:“我花500万钱买了这个官,你听到社会上对我有什么评价?”崔钧说,过去社会上对你的评价不错,认为你很有才能,凭借自己的才能也能登上三公的位置,但是自从你花钱买了这个官以后,社会上对你的评价非常差,认为你的身上有铜臭。“铜臭”这个词也是从这里来的。上行下效,东汉后期,“其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而后倍输”,大家都在买官的道路上奔跑,这样的王朝何能不亡!

  纳财进官,以财用人,历朝虽然名称不同,但很多时候都存在,或者是公开的,或者是私下的,当然,更多的是私下交易。用国家的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又用买来的公共权力敛财,对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权钱交易的目的是获取利益,权权交易的背后也是获取私利。例如,李斯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很有才能,曾为秦的统一和秦王朝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有才能的人,在秦始皇死后的关键时候,为了个人的私利被赵高说服,和赵高私下勾结,权权交易。众所周知,秦始皇去世前打算把皇位传给他的长子扶苏,但是秦始皇死后,赵高秘不发丧。他对李斯说:“你能和蒙恬比吗?”李斯说:“我不能比。”赵高进一步说:“如果按照秦始皇遗诏执行的话,那么你丞相的位置必定不保。”李斯听了以后默然,同意了赵高的意见,篡改诏书,秦王朝的道路由此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由扶苏继位、蒙恬任丞相,秦王朝恐怕不至于二世而亡。胡亥的继位,导致秦王朝政治生态走向极端黑暗。对此,李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家权力可以用金钱买到,会导致什么样的价值观?会形成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当然是金钱崇拜的价值观,不思进取的社会风气。钱和权怎么才能结合?当然是见不得阳光的私下交易。那些用金钱买来权力的人,根本不会用手中的权力来为社会服务。明朝崇祯皇帝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但他面对明代晚期买官卖官的现象也很不满和无奈。他说:“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明代的吏部尚书王恕也说过:“既以财进身, 岂能以廉律己?欲他日不贪财害命,何由而得乎?”非常深刻!

  2.用人不公

  用人不公是最大的腐败,是历史上各种腐败的集中表现。中国历史上用人不公的主要表现是,用人重亲友、重门生、重朋党、重同乡,核心是用人出于个人爱憎、私利,而不是出于公心。具体表现如下。

权门请托。汉代吏治腐败时,“选举不实”“权门请托”。上自高级官吏,下到郡县人员,一旦到选官用人的时候,就会收到各种请托书信。《后汉书·陈寔列传》载:“(寔)家贫,复为郡西门亭长,寻转功曹。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尽管陈寔知道用非其人,但为了太守,也迫于侯览的权势,不得不给这个人安排了个官职。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44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8.3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