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
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


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

作  者:穆罕默德·瓦利乌拉·汗 著 陆水林 译

译  者:陆水林

出 版 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定  价:190.00

I S B N :978750853419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为穆罕默德·瓦利乌拉·汗先生晚年所著,是关于犍陀罗的一本乌尔都文著作,由国家民间与传统遗产研究所出版,出版时间为1988年或1989年。著者曾在犍陀罗地区工作14年之久,在物质条件极为贫乏的漫长岁月里,主要靠步行进行实地考察,故全书除征引大量文献资料外,还能结合著者本人长期考察所得,对犍陀罗的地理沿革、历史兴衰、社会变迁,以及各种宗教和建筑艺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使读者对犍陀罗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TOP目录





TOP书摘

犍陀罗艺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而且常谈常新。从19世纪中叶发现犍陀罗佛像至今一百多年来,关于犍陀罗艺术的历史、成因与流变,特别是关于佛像的起源问题,仍存在诸多疑点、未知因素和不解之谜,这引发了东西方各国学者的探讨、猜想和争论,迄今难以达成共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话题极其复杂、神秘,更容易唤起人们寻踪探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犍陀罗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谷地。而犍陀罗艺术分布的范围更为广泛,大体相当于今巴基斯坦西北与毗连的阿富汗东部地区,既包括印度河西侧的白沙瓦谷地,也包括印度河东侧的咀叉始罗(今译塔克西拉),北到斯瓦特河谷,西至阿富汗喀布尔河流域上游的哈达、贝格拉姆等地。犍陀罗相传为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沦为波斯帝国的行省,公元前326年又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公元前305年,孔雀王朝的开国皇帝旃陀罗笈多从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手中夺回犍陀罗。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第三代皇帝阿育王曾派遣印度传教使节末阐提到这里传播佛教。约公元前190年,巴克特里亚(大夏)希腊人又征服了犍陀罗,按照希腊城邦的模式重建了咀叉始罗的西尔卡普新城。传说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国王米南德(弥兰陀)曾与印度高僧那先比丘讨论佛教教义,这段对话后来被编纂成佛教名著《弥兰陀问经》(汉译《那先比丘经》)。约公元前85年,中亚的游牧民族塞卡人(塞种人)入侵犍陀罗。约公元25年,犍陀罗又被伊朗北方帕提亚(安息)王国的帕提亚人占领。塞卡人与帕提亚人都信奉波斯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并仰慕希腊文化,也接受了印度文化。咀叉始罗的西尔卡普城址的双头鹰窣堵波,建筑结构呈现希腊化因素、印度因素与中亚因素混合文化的特征。有些学者便根据塞卡一帕提亚时代的文物,探索犍陀罗艺术的发端。

  贵霜王朝时代(公元1世纪-3世纪中叶)是犍陀罗艺术的繁荣时期。贵霜人原系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一带的游牧民族月氏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月氏受匈奴逼迫西迁,约公元前130年占据巴克特里亚。公元1世纪初叶,月氏五部翕侯之一贵霜翕侯库朱拉·伽德庇塞斯(丘就却),在喀布尔河流域建立贵霜王朝,中国史籍称之为大月氏。约公元60年,库朱拉之子维马·伽德庇塞斯(阎膏珍),征服了犍陀罗和北印度马图拉地区。贵霜王朝第三代国王迦腻色伽(约公元78-144年在位)又征服了东印度恒河流域中游,把贵霜统治中心从中亚移至犍陀罗,定都布路沙布逻(今白沙瓦)。迦腻色伽治下的贵霜帝国与中国、罗马、帕提亚并列为当时世界的四大强国。犍陀罗是中国与罗马之间通商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贵霜帝国与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尤其密切。迦腻色伽信奉波斯拜火教,也赞助印度佛教,被誉为“阿育王第二”。传说迦腻色伽曾把印度大乘佛教哲学家马史鸣罗致到贵霜宫廷,马鸣的长诗《佛所行赞》详细叙述了佛陀从诞生到涅槃的生平传说。迦腻色伽时代,在克什米尔举行了佛教经典的第四次结集,在犍陀罗地区建造了大批佛塔寺院,可能是希腊人后裔的宫廷建筑师阿吉西勒斯设计了白沙瓦近郊的迦腻色伽大塔。1908年在大塔遗址出土的青铜舍利容器上铸有佛陀坐像。同址出土的“迦腻色伽金币”正面有迦腻色伽肖像,背面有佛陀立像,佛像旁镌刻着希腊字母铭文“佛陀”。迦腻色伽之后有瓦西什卡、迦腻色伽二世、胡维什卡、婆苏提婆等贵霜诸王。约公元241年,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公元224-652年)沙普尔一世攻陷白沙瓦,贵霜帝国瓦解。公元4世纪末,寄多罗贵霜人(约公元390-465年)复兴了贵霜残余势力。约公元465年,嚈哒人(白匈奴)入侵犍陀罗,毁坏了大批佛塔寺院。犍陀罗佛像也逐渐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土之下。

  犍陀罗艺术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佛像。佛像的出现与公元1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兴起有关。印度巴尔胡特、桑奇等地的早期佛教雕刻,从未出现人形的佛像,仅以菩提树、台座、法轮、足迹等象征物暗示佛陀的存在。贵霜时代正处巴基斯坦学者穆罕默德·瓦利乌拉·汗先生所著《犍陀罗》一书的汉译本《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由五洲传播出版社付梓出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犍陀罗佛教雕塑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对我国佛教文化及艺术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是,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我们对犍陀罗及其佛教雕塑艺术的介绍却很不够。译者十多年前翻译本书时能获得的参考书,不过五六种而已。这些著作于犍陀罗佛教艺术介绍甚详,但对犍陀罗本身的地理、历史、文化,涉及很少或无暇涉及。而穆罕默德·瓦利乌拉·汗先生所著的这本书,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犍陀罗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材料。

  穆罕默德·瓦利乌拉·汗是巴基斯坦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和考古学家,毕生致力于巴基斯坦古迹的保护与研究,足迹遍布巴基斯坦各地。他于1905年9月10日出生于印度北方邦密拉特县默瓦纳镇一个帕坦人世家。其祖先原居今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斯瓦比县玛奈里附近的苏尔赫泰里村,约于17世纪初移居印度,家族中有多人担任过莫卧儿王朝的官员。穆罕默德·瓦利乌拉·汗于1927年毕业于罗尔基的托马森建筑工程学院,1928年8月末开始在印度政府考古局供职,从事古迹保护工作。从那时起,今巴基斯坦境内各种重要古迹的保护和维修工作都是在他的参与下或是在他的影响下进行的,若干博物馆的兴建也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他不仅以科学的方法维护各种古迹和文物,还与各种工匠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深入了解并掌握他们的技艺,使一些失传多年的古建筑工艺得以复兴。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16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39.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