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在哪:费米悖论的75种解答
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在哪:费米悖论的75种解答


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在哪:费米悖论的75种解答

作  者:[英] 斯蒂芬·韦伯 著 

译  者:刘炎

出 版 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丛 书: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定  价:98.00

I S B N :9787542871282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宇宙科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我们银河系中的恒星可能多达4000亿,而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也可能有4000亿之巨。在这个拥有将近140亿年历史的宇宙中,有一个或者曾经有一个文明达到或者超过了人类文明的高度,绝不是异想天开。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任何信息,证明这些外星人的存在呢?这正是费米悖论提出的问题。

  本书结合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乃至社会学新进展总结了对费米悖论的75种解释。它们或悲观、或乐观、或有趣、或深刻,但都凝聚了人类对外星文明及自身存在的深入思考。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在哪?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探究竟吧。


TOP作者简介

  斯蒂芬·韦伯(Stephen Webb),布里斯托大学物理学学士,曼彻斯特大学理论物理博士,毕业后在英国各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他长期从事天文年鉴的编纂工作,还编写过天体测量学方面的数本研究生教材以及数本科普畅销书,如《世界之外》(Out of this World)等。


TOP目录

001 — 前言

005 — 第二版序

007 — 第一版序

001 — 第一章 他们在哪?

013 — 第二章 费米和费米悖论

014 — 第一节 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019 — 第二节 悖论

031 — 第三节 费米悖论

044 — 第三章 他们就在(或曾经在)这里

045 — 解答1 他们在这里,而且把自己叫作匈牙利人

048 — 解答2 他们在这里,而且把自己叫作政治家

051 — 解答3 他们向拉迪沃耶·拉伊克扔石头

054 — 解答4 他们正从不明飞行物上窥视着我们


TOP书摘

序言

  “我们在宇宙中孤独吗?”这是最古老而又最普遍的问题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催生了许多精彩的科幻小说——现今,还在激励着真正的科学与探索。然而我们依然缺乏证据——真的, 无论是想要说清楚外星智慧生命究竟是很可能还是不太可能存在,我们所知道的知识都还太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把所有可能收集到的争议都汇集在一起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本书可能会对所有这些正在求索的想法都有所推进的原因。

  火星上可能有着简单的有机物,或者可能有着在火星形成之初曾经生存过的某些生物的遗迹。在木卫二或土卫二冰封的海洋底下或许也可能存在生命。不过只有少数人敢在这些说法上打赌,当然更没有人敢指望在那些星球上会有复杂的生物圈了。为此我们须得仰望那些遥远的恒星——它们远在我们现今可以建造的任何探测器所能到达的区域之外。

  那里*的(探测)前景要光明得多。在最近二十年(特别是最近的五年)中,夜空变得更加有趣了,现在的探索者也比我们的先辈更加对此着迷。天文学家们发现,许多——很可能是大多数——恒星都像我们的太阳那样,被一些行星围绕着。这些行星一般不能被直接探测到,只有通过精确测量它们对母恒星的影响才能揭示出来:作轨道运动的行星的引力会引起恒星的小周期摆动;或者当行星行经恒星前方**时,遮挡了恒星的一小部分光线,而使恒星亮度周期性地略微变暗。

  特别有趣的是,还可能存在一类与我们地球十分相似的行星—— “孪生地球”。它们的大小与我们地球相近,围绕着另一些类太阳恒星运行。在它们的轨道(位置)上,温度适中,液态水既不会沸腾,也不会冰冻。“开普勒号”飞船已经发现了许多这类“孪生地球”般的行星,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极有信心地猜想,在我们银河系中可能有着数十亿颗此类行星。

  在未来的二十年内,下一代望远镜将可能对那些离我们最近的行星拍摄成像。那些行星上会有生命吗?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如何产生这个问题,可以确信我们还知之甚少。是什么原因触发了从复杂分子到拥有新陈代谢和繁殖功能的生命体的转变?这可能仅是一次极其罕见的偶然性事件,以致在整个银河系中只发生过一次。另一种极端是,在已有“适宜”的环境下,这一至关重要的转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是不知道——既不知道地球生命的以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为基础的化学架构是否为唯一的一种可能,也不知道在其他某些行星上,这种架构是否只是可以实现生命的化学基础的多种选项之一。

进而,即使简单的生命普遍存在,我们也还是无法评估它们演变成复杂生物圈的可能性。并且,即使是演化到了复杂生物圈,我们可能也无法区分其间的差别。尽管我没什么把握,但地外文明探索(SETI)计划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赌博,因为该计划的成功将会带来关于逻辑学和物理学概念(如果不是意识层面的)的新的重大信息——并非只是局限于人类脑颅硬件之中的那些信息。

  此外,关注点局限于地球型行星未免太过人类中心了。科幻作家们对生命的形式往往有其他许多设想:漂浮于类木行星浓密大气中的气球状生物、成群的智能昆虫、纳米机器人等等。生命也许可以在那些被抛入冰冻暗黑恒星际空间的行星上繁盛起来,它们的主要能源来自自身内部的放射性(就像加热地球内核的过程那样)。甚至在星际云中还可能散布着自由漂浮的生命结构体,它们在缓慢的运动中生存(也许还可能拥有智能),而且在遥远的未来它们还可能会自我完善,就像我在剑桥大学时的导师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在其同名著作中想象出来的“黑云”那样。

  当一颗类太阳母恒星变为巨星,并且已经吹散了自身的外层物质之后,它周围的行星上就没有任何生命可以生存了。这样的思路提示我们宜居世界的短暂性(以及生命最终摆脱那些宜居世界束缚的必要性)。我们还应该意识到,那些貌似人工的信号可能来自由早已灭绝的外星人所建造的超级智能(虽然不一定是有意识的)计算机。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外星人。而这本书提供的75 种解答是想说明,为什么对于地外文明的探索也许会失败,而我们地球拥有的这种错综复杂的生物圈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会让搜索者感到失望,但也会有好处:它会让我们人类在宇宙问题上不那么“谦虚”。而且,这一结果也不会使生命成为宇宙中的昙花一现。生命进化的历程可能还处于起始阶段,而不是临近终点。我们的太阳系还刚到中年,如果人类能避免自我毁灭,那么后人类的时代就正在召唤。源自地球的生命可能会在银河系中四处散播,而且其演化过程中可能达到的复杂程度,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这个小小的行星,这个在太空中飘荡着的“暗淡蓝点”*,可能成为整个银河系中最重要的场所。由地球出发的第一批星际旅行者将肩负一个引发整个银河系共鸣的使命,而且此种共鸣很可能还会波及银河系之外。

  这场争论将会持续几十年。而斯蒂芬·韦伯在这本非常有趣的书中,将众多的争论和猜测都浓缩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聚宝盆”,更增添了辩论的兴味。我们应该感谢他。

  马丁·里斯(Martin Rees)

  皇家天文学家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552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轻型纸

加载页面用时:74.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