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史
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史


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史

作  者:朱佳木 著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定  价:168.00

I S B N :978752034763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法学理论与研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史》为朱佳木同志近20年关于改革开放诸多问题以及中国当代政治、历史等重大问题在公开媒体发表的文章以及重要讲话。

  《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史》的汇结对于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以及中国当代史的深层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TOP作者简介

  朱佳木,男,汉族,籍贯江苏南通。中共党员。研究员。1946年6月生于黑龙江佳木斯。197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先后在农业研究单位劳动锻炼和在部队从事新闻及理论教育工作。1975年调入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在理论组工作。1977年任胡乔木秘书。1980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简报组工作。1981年任陈云秘书(1982年任陈云办公室副局级负责人)。1985年任天津港务局副局长。198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书记。1990年调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先后任室务委员兼秘书长、兼第四编研部主任。1999年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2000年12月至2012年4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同期兼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课程主讲教授、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代表著作有《陈云年谱》(主编)、《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论文集)、《论陈云》(论文集)、《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历史经验总结与中国当代史》(论文集)。


TOP目录

改革开放的起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当代史上的伟大转折
邓小平与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
陈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陈云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考
陈云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的陈云与邓小平
陈云与邓小平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系——答中共电视台记者问
胡乔木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的本质和方向
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两大依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不问姓社姓资”是一种曲解——答《人民论坛》问
政治体制改革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观察当代中国的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及其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性
共产党执政后还要不要革命以及当今时代的性质
中国道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和意义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争取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伟大胜利——为共和国光辉的50年而作
新中国60年的历史是一个光辉的整体
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认识新中国两个30年的关系
新中国的65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视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
用党的十九大精神重新认识新中国历史时期的划分

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核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把握好的三对重要关系
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陈云与改革开放的三个关键性问题
陈云的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研究陈云对外开放思想的方法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研究新中国历史经验应当注意的几个方法问题
贯通总结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
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TOP书摘

  《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史》:

  关系之三:在分歧面前以改革开放大局为重

  古今中外任何志同道合的政治家之间,都不可能完全没有分歧意见,问题在于分歧的性质和对待分歧的态度。邓小平和陈云虽然都主张改革开放,但在一些问题上同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不承认有分歧,不是唯物主义;过分夸大这种分歧,甚至把他们的关系描绘成权力斗争,更有悖历史的真实。实际情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当他们出现分歧时,要么一方放弃自己的观点,要么彼此求大同存小异。无论哪种情况,他们都把维护党的团结和改革开放大业作为最高原则。

  邓小平始终认为,在社会主义时期,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全党全民都应当把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因此,在他第三次复出后,十分重视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条件,要求加快从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之前,他约谷牧谈话,听取出访欧洲国家的汇报,强调要“下决心向外国借点钱搞建设,要抓紧时间”。但是,当后来陈云提出,现在经济比例失调情况严重,要把各方面比例先调整好,再加快发展;不能只考虑从国外引进项目,还要考虑国内提供配套资金的能力;对外债要分析,真正的自由外汇很少;现在国际市场是买方市场,只要国际关系不出大变化,这个有利条件不会失掉等等意见之后,他部分放弃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我赞成陈云同志那个分析,外资是两种,一种叫自由外汇,一种叫设备贷款。不管哪一种,我们都要利用,因为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这个条件不用太可惜了。”“问题是怎样善于利用,怎样使每个项目都能够比较快地见效,包括解决好偿付能力问题。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我认为应该坚持。”“我们引进每一个项目都要做到必须具有偿付能力。可以先干两件事再说。陈云同志的意见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研究,我赞成这个意见,应该这样来研究。”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他对这个问题,虽然保留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但从总体上是同意陈云意见的。

  同样,陈云在遇到同邓小平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也往往表示赞成邓小平的意见,起码不再公开坚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经济特区问题上。陈云曾在1981年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说过:“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市在部分地区试办经济特区(广东不是全省特区,福建也不是全省特区),现在只能有这几个,不能增多。当然,来料加工,合资经营,现在许多地方也在做,但不能再增加特区。……像江苏这样的省不能搞特区。”1982年春节,他约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几位负责人座谈,再次强调:“现在搞特区,各省都想搞,都想开口子。如果那样,外国资本家和国内投机家统统出笼,大搞投机倒把就是了,所以不能那么搞。特区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但是,当邓小平在1984年初同中央几位负责人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并请他们向陈云汇报。陈云听后,明确表示赞成邓小平的意见。接着,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召开会议,根据邓小平谈话的精神,建议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形成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委托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的谷牧向正在杭州休养的陈云汇报。陈云再次明确表示,同意开放14个沿海城市,同时也指出:现在特区还没有“拳头”产品,要它那里搞“拳头”产品有困难;外资企业产品要有一定比例内销,但对有发展前途的国内工业应当保护;特区不要搞自己的货币,如果一定要搞,发行权一定要集中到中央。显然,陈云在这件事情上总体上向邓小平的意见靠拢,但也保留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583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