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光影的来处
光影的来处


光影的来处

作  者:卢玮銮,熊志琴

出 版 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200150070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源于卢玮銮教授2002年开设的“香港文学专题:文学与影像比读”一课。该课程取已有影像成品的文学作品,作为研读对象,包含《霸王别姬》《胭脂扣》《倾城之恋》《半生缘》《阿飞正传》《花样年华》等脍炙人口且经久不衰的作品,目的在于强调对香港现代文学的精读与细察,借此探索无处不在的影像与文字的关系。卢玮銮邀请作者、演员、导演来到学校,围绕研读的作品,给同学演讲及解答问题,演讲者包括演员张国荣、作者伍淑贤、刘以鬯和导演许鞍华。本书即四次演讲的文字记录合辑,十分珍贵

TOP作者简介

卢玮銮,笔名小思、明川、卢颿,1939年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番禺。香港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家,师承现代思想家、哲学家唐君毅。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1978年任香港大学中文系助教,1981年获香港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1979年起返回母校香港中文大学任教。2002年退休后改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誉研究员,并义务担任中大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为该中心顾问及东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曾获2000年度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模范教学奖,2003年度香港教育学院“杰出教育家奖”,2009年度香港艺术发展奖之“杰出艺术贡献奖”。2011年,卢玮銮教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衔。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彤云笺》《丰子恺漫画选绎》《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编纂《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与人合编有《茅盾香港文辑》,研究论文集有《香港文纵》。作品《蝉》现已编入2013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


熊志琴,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参与“口述历史:香港文学与文化”等研究计划。


TOP目录

前言 卢玮銮

关于“香港文学专题: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


张国荣:

如何演绎

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


伍淑贤:

从影像到文字


许鞍华:

改编与怀旧

——由《倾城之恋》谈起


刘以鬯:

谈《酒徒》及《对倒》


后记 熊志琴


附录1

附录2


TOP书摘

张国荣:

在《胭脂扣》中,

我如何演绎十二少这个角色?


《胭脂扣》中十二少的角色最初选角是郑少秋,后郑因沈殿霞(按:郑少秋前妻)怀孕而辞演,故由我接手。最初接到《胭脂扣》的剧本,我的戏份只有三页纸,对白的总数不过是十多句而已,工作量只有十天左右。

事实上,在《胭脂扣》原著中,十二少这角色的重要性远远不及如花,但我接手此戏,到往试造型——一袭长衫,如此风度翩翩,直教人觉得,这角色根本是为我度身订造的。碧华为我的魅力所打动,于是特别为我增写戏份,而导演关锦鹏也把我的拍摄期增至二十多天,电影最后以两个不同年代的双线形式发展。

这也许说明了,我是一个有魅力的演员,对一个作者而言,或从商业的角度而言,我对观众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跟叫座力,这正是市场的基本需求。

基于上述原因,故在电影版《胭脂扣》中,十二少这个角色的着墨远较原著为浓,因此这套戏更令我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而在我所演过的角色当中,个人最喜欢的是《胭脂扣》中十二少的角色,当时导演关锦鹏的拍摄很开放,角色情感的表达绝对是义无反顾、毫无保留的,就这点而言,我觉得是关锦鹏导演对我的重视与提升。

对于《胭脂扣》这套戏,有人觉得关锦鹏放大了女性的执着,而我的看法是:碧华的原著故事本如此,人物本如此。

至于十二少这角色,实在是相当复杂也是相当简单的,他舍得为如花放弃丰厚的身家,但在生死抉择之时,又表现得极其懦弱无力,乃至逃避。基本上,我觉得十二少是一个“色鬼”,也是一个“无胆鬼”,演这样的角色是一项挑战,因为在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性”与“爱”的张力!

而李碧华的《胭脂扣》最能吸引人的一点,是她能写出人物那种醉生梦死和为爱倾尽所有的感觉,又能引领读者进入她精心经营的情调和氛围中,使读者可以不断follow(跟进)故事的情节。前些日子小思曾介绍我看一篇李碧华的新作—《吞噬》,也是一篇写得十分出色的作品。所以碧华的作品,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演绎她笔下的角色前,就先对角色有了好感。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8.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