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走进贫困的教育 : 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走进贫困的教育 : 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走进贫困的教育 : 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作  者:史志乐

出 版 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519605384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目前摆脱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之一,成为脱贫的根本之策。本书主要围绕贫困、“贫困陷阱”以及教育与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发现:
  第1,贫困家庭脱贫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教育类型下呈现出不同特点取得不同效果。从纵向时间发展来看,我国教育脱贫经历了五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普及工农教育阶段、以制度性变革进行教育帮扶阶段、以开发式扶贫普及初等教育阶段、以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义务教阶段和以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阶段。从横向教育类型来看,我国教育脱贫的形式主要有以普及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和追求个人发展的高等教育,各类教育形式满足了不同贫困家庭的需求,对贫困家庭脱贫意义重大。
  第二,由于社会的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价值和家庭的效用函数不同,不同的家庭要形成代际教育投入增加和福利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所需要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也即可能需要满足一个很低的条件。而由于家庭初始财富的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贫困家庭难以从信贷市场获取足够资金,以提高未来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很可能导致家庭达不到实现代际教育投入增加和福利水平提高所需要的很低条件,从而陷入“贫困陷阱”。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可以通过对贫困家庭进行教育资助和为贫困家庭的教育融资进行担保等办法,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陷阱”。
  第三,从陷贫家庭来看,贫困家庭的教育投资面临诸多困境,背负较重的教育成本。表现在:第1社会层面,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第二个体层面,贫困家庭承受过重的教育费用;第三机会成本层面,表现为劳动力市场不均衡造成的贫困家庭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较高。处于贫困陷阱之中的贫困家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表现出收入水平低、家庭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学生辍学率高等特征,这些因素影响了贫困家庭脱贫的教育投资行为,造成教育投入不足,难以脱离贫困陷阱。
  第四,对于贫困家庭而言其自身资本具有稀缺性,需要政府提供教育资助。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资助体系,资助效应正逐渐释放。首先,贫困家庭走出贫困陷阱需要政府提供免费、强制教育,我国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脱贫成效主要体现在从收费到免费、从失学到强制、从普及到公平等方面。其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政府资助保障其拥有一技之长,“雨露计划”的实施使得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对象通过技能技术培训提高了收入。再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政府提供信贷支持,在教育方面我国主要实施的是助学贷款政策,我国贫困信贷得到快速发展,为贫困家庭脱贫提供了资金支持。
  本书综合发展经济学、教育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统一的逻辑框架中,从贫困家庭教育的视角,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教育脱贫的机理与策略,为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理论和政策参考。

TOP作者简介

史志乐,女,江苏徐州人,经济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反贫困。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   3项,参与国*级及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TOP目录

序 言…   …………………………………………………………………………… 1
序 / 001
第一章 走进贫困的教育 / 001
1.1 扶贫开发——没有硝烟的战场 / 003
1.2 贫困的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 / 006
1.3 艰难的攻坚——摆脱困境的出路 / 008
第二章 从贫穷到贫困:世界难题 / 011
2.1 贫困问题 / 013
2.2 贫困陷阱 / 021
2.3 贫困与教育投资 / 031
2.4 小结 / 044
第三章 我国教育脱贫历程:沧桑巨变 / 047
3.1 教育的反贫困功能 / 049
3.2 我国教育脱贫历程及成效 / 052
3.3 我国教育脱贫类型及特征 / 064
3.4 教育脱贫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 067
第四章 教育与贫困陷阱:理论构建 / 071
4.1 基本思想与假设前提 / 073
4.2 效用大化 / 075
4.3 稳态 / 082
4.4 模型拓展 / 092
第五章 家庭教育投资与贫困陷阱:父母之望 / 095
5.1 贫困家庭的教育投资背景 / 097
5.2 陷贫家庭的教育投资特征 / 104
5.3 家庭教育投资与陷贫脱贫的实证检验 / 111
5.4 小结 / 126
第六章 政府教育资助与脱离贫困陷阱:政府之责 / 129
6.1 我国教育资助整体情况 / 131
6.2 各类教育资助情况及其脱贫成效 / 138
6.3 政府教育资助与脱贫的实证检验 / 153
6.4 小结 / 162
第七章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结论与建议 / 165
7.1 主要结论 / 167
7.2 政策建议 / 168
参考文献 / 175
后记 / 185

TOP书摘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摆脱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标。贫困问题既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摆脱贫困的过程本身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从微观经济层面来说,解决贫困问题就是解决贫困家庭福利水平低下问题。微观层面的家庭贫困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物质贫困或是暂时贫困,贫困对象往往低于某一划定的贫困线;从根源上来看,贫困其实是一种可行能力的剥夺,是一种长期的、持续性的福利水平低下的状态,贫困对象往往处于贫困陷阱之中难以自拔。
  不可否认,我国在划定的贫困标准下取得了巨大的扶贫脱贫成绩,但是当前我国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仍然存在内生动力不足、返贫率高、可持续脱贫能力弱等现象,这些因素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我国扶贫脱贫的节奏和步伐,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这部分贫困主体深陷持续性贫困之中,主观脱贫意愿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弱,难以保证扶贫脱贫的稳定性、有效性和持久性。教育作为一项施加于个体之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于贫困人口脱贫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教育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贫困主体的脱贫意愿,提升贫困群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在脱贫过程中认清贫困人口的主体特性、家庭特性、教育特性,对于贫困人口顺利实现脱贫意义重大。
  ……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2.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