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
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


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

作  者:刘捷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30819090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管理  >  管理读物  >  企业管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时代洪流中,如何做到即便行业遇冷,淘汰谁也轮不到你?在个人品牌崛起的时代,你需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

企业面对不景气的外部环境,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调整策略、组织应对。职场人同样要考虑:如何及时判断职业发展轨迹是否将遭遇“凛冬”?无论是企业外部因素还是自身原因,要从哪些方面为这个“冬天”做准备?以及,对未来要有怎样的规划?

如果当下的你恰好是一名那焦虑到无所适从的职场人,那么就翻开本书,跨出第一步——从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开始。祝你好运!

 

TOP作者简介

刘捷,

职业经理人、企业战略与组织顾问、顶层管理关系专家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本科毕业,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硕士研究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 汇智中国合伙人、润天资本董事。曾任证大集团投资总监、喜马拉雅网络科技董事。

· 上海财大MBA创业导师、上海金融学院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特聘讲师,多家境内及香港上市公司战略顾问。

· 个人公众号:艺墅常识评论

 

TOP目录

第 1 章 先有一份职业规划 001
准备一份自我认知单
职业规划之 9 要素
9 要素之于“凛冬”的意义
第 2 章 抬头看大环境 055
宏观世界之于微观世界的影响
为什么说冬天来了?
凛冬中的三条出路
第 3 章 分析你的小环境 081
重新定义行业

评估你的行当
给所在企业做个尽职调查
给你的职业内容评分
第 4 章 跳槽 115
关于跳槽这件事
关于降薪和裁员
第 5 章 留下 145
管好个人职业周期
行动起来才有出路
不同岗位的过冬准备
第 6 章 职场理财——冬天里的一把火 185
股市、楼市、汇市
没财可理,怎么办?
日常薪资管理

后 记 209 

 

TOP书摘

总之,职业规划是你面对任何变故时做出判断和选择的基准线。 

  清晰的 5 年左右的职业规划,是职场人行动的依据和标准。有了规划,当职场发生任何变故时,你都有了做出判断和选择的基准线。而没有规划的人,目光和思考只停留在眼前,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困难甚至一时的情绪左右而做出冲动的决定,过了很久以后再回首当时,开始感到后悔,就像前面说到的那位在压力和不满之下匆忙辞职的 IT 主管。 

  我想说说我自己的三次职业规划,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其中有主动的调整,也有过冬时的应对。 

  1995 年,作为一枚学霸,我顺利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系毕业,进入非常热门的改革前沿国企,我对自己的判断是:有事业感和表现欲,很有自信地认为自己具备超越旁人的学习能力和思考广度;没有什么背景,愿意踏实细致地做事,所在企业也有着很强的改革优势和社会关注度。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去尽可能多地做事,并尽可能地做好,不局限于财务岗位,从与财务相关的各个方面去延展职业能力,从而在 5 年之内成为企业综合管理性的中层干部。我没有家庭背景和政治优势,中层干部已经是我当时能看到的相当不错的目标结果。 

  三年半后,我成了办公室主任助理、进入了中层序列;四年半后,我成了董事会秘书,在当时全国所有上市公司中,我是最年轻的董秘。等以后证监会要求董秘必须由上市公司副总经理以上级别领导担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半只脚踏进了上市公司高管行列。 

  在随后的好几年里,我尽职尽责地做好董事会秘书兼行政部经理和证券部经理的本职工作,同时我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首先我得承认我有些小小的自我膨胀,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国企的发展路径有些制约自己想要的发展速度;其次我发现僵化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管控政策让很多设想无从实现,例如我写了最早版本的可转换债券计划,结果却不了了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喜欢从事投资工作的特性。 

  因此我逐渐调整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发挥自己在既往工作中积累的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具体项目的培育和管理,跟随新项目的快速发展和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快速实现,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这个规划没有时间限制,一家企业要成长到很高的高度,花费 5 年、10 年甚至更久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我也认为这是一项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成就了一家企业之后还可以成就另一家;甚至当自己能力更强的时候,同时成就几家企业也不是不可能。 

  一两年后,我遇到东方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助理,得到协助处理投资和公关事务这样一份工作,启动了新的职业规划。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处理过复杂的大型投资案,也处理过非常质朴的矿业和工业项目;有过不成功的项目经历,也操作过现在已经有 200 多亿元估值的独角兽企业“喜马拉雅”的天使投资;管理过六七个人的投资团队,也做过千人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CEO……我觉得自己已经基本实现了职业规划。而在 2011 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又开始了新的思考。那时,证监会暂停了所有拟上市公司的 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很多投资人都被套在了“堰塞湖”里,进退不得。虽然我在此之前已经幸运地停止了 Pre-IPO(上市前)的投资,但是我在想:真正成功的、有价值的事情,是上市,还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被最广大的人群所认可?上市,究竟是手段还是目的?而我一直追求的成就自己,是不是一定要以跟随上市为目标?虽然后来上市进程恢复了,资本市场又活跃起来,陆续兴起过 O2O、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智能硬件等许多投资潮流,但是我内心的那个疑问一直存在着。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6.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