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历史的慧眼:今天我们怎样读历史
历史的慧眼:今天我们怎样读历史


历史的慧眼:今天我们怎样读历史

作  者:于沛 著

出 版 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定  价:49.80

I S B N :978755612105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并要求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于沛教授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三十多年,是我国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杰出学者。《历史的慧眼》是于沛先生对历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于一体,深入浅出地讲述“什么是历史”“历史研究的方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繁荣和发展”“从历史到世界史”等带有普及性质的历史知识,是适合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大学学子学习历史,尤其是学习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通俗理论读物。 

 

TOP作者简介

  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世界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材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工程重点课题“史学概论”“世界现代史”首席专家。

  近年出版的专著有《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历史认识概论》《当代中国世界历史学研究》《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等,主编有《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6卷本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撰文百余篇。

 

TOP目录

前 言_ 001

一、什么是历史 _ 001

1.自然史和人类史 _ 001 / 2.客观发生的历史 _ 006 / 3.史家编纂的历史 _ 010 / 4.历史学和历史观 _ 014 / 5.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_ 018

二、唯物史观:唯一的科学历史观 _ 022

1.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_ 022 / 2.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_ 027 / 3.唯物史观使人类历史研究成为科学 _ 032 / 4.必须用唯物史观重新研究全部历史 _ 036

三、唯物史观和历史研究 _ 041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_ 041 / 2.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_ 045 / 3.阶级、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_ 048 / 4.社会历史规律和社会形态 _ 053 / 5.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_ 058

四、历史是发展的充满着矛盾的运动 _ 063

1.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_ 063 / 2.历史的发展按螺旋式前进 _ 067 / 3.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_ 070 / 4.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_ 074

五、研究历史的方法 _ 078

1.详尽地占有史料 _ 078 / 2.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 _ 082 / 3.阶级分析 _ 086 / 4.逻辑分析 _ 091

六、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_ 095

1.重视修史 _ 095 / 2.求真求实 _ 101 / 3.经世致用 _ 105

七、中国世界史研究萌生_ 114

1.睁眼看世界 _ 114 / 2.开启世界史编纂的新时代 _ 119 / 3.“看世界”和救亡图存 _ 124

八、中国革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_ 130

1.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 _ 130 / 2.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时代使命 _ 135 / 3.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斗争中发展 _ 142

九、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繁荣发展 _ 149

1.唯物史观指导地位的确立 _ 149 / 2.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 _ 155

3.改革开放和当代中国历史科学 _ 163

十、跟毛泽东同志学读史 _ 171

1.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_ 171 / 2.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_ 177 3.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 _ 182

十一、从“历史”到“世界史” _ 189

1.生产力革命 _ 189 / 2.交往革命 _ 194 / 3.“历史”何以成为“世界史” _ 199

十二、西方新史学和二战后史学新趋势 _ 205

1. 20世纪欧洲和美国史学思潮 _ 205 / 2.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_ 210 / 3.历史学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_ 215

十三、全球史和民族历史记忆 _ 221

1.全球性是当代史学的基本特征 _ 221 / 2.全球化和全球史 _ 229 /

3.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 _ 235

结束语: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_ 240

 

TOP书摘

一、什么是历史

  什么是历史?这是学习历史之前必须要了解的。那么,什么是历史呢?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如果说“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这只回答了其中的一部分含义,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历史”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历史是人类社会客观的历史过程;其二,历史是人们历史认识的成果;其三,历史指历史学或历史科学。

  1.自然史和人类史

  自然,也称“大自然”,引申为宇宙万物。因此,自然史的内容十分宽泛,可以说包括了人类史之外的宇宙万物的历史,除天体外,地球上一切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历史也都包括在内,如天文、地理、地质、地貌、海洋、江河、气候、物种等的历史。近代以来,人们在地球史、气候史、植物史、动物史和矿物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这个呈蓝色的星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只是其中之一。人类究竟起源于何时?历来争论很多,至今仍然是一个歧见颇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考古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人类诞生已经有600多万年了。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史。人类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史前史”和“文明史”两部分。史前史是从人类诞生,到有确切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存在于考古发现之中,而非典籍文献之中。文明史则是人类有确切记载以来的历史,即人类结束“史前”,走向文明,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历史。与地球的历史相比,人类的历史是很短暂的。人类最早的古代文明,如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的诞生,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文明史存在的形式除典籍文献之外,还存在遗址、遗存、铭器、典章制度、社会风俗等诸多的形式。

  自然史与人类史是统一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这不仅强调了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不研究某一特定对象的历史发展过程,阐明了历史丰富的具体的内容,而且也揭示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关系。他们还强调:“我们所需要研究的是人类史,因为几乎整个意识形态不是曲解人类史,也是完全撇开人类史。”因此,“历史”的一般意义,通常是指人类史,即以人类的历史为研究对象。

  无论是自然史还是人类史,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过去”“现实”和“未来”的时间长河中,同属“过去”。此外,都有一去不返的“一过”性质,即在任何条件下,或任何环境中,都不可能再生或重演。这是自然史和人类史共有的属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两者可以相提并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对立的统一和斗争,决定了它们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自然史和人类史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历史,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不是所谓“精神”的产物。

  但是,也必须看到自然史和人类史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别。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在某些方面,是“根本不相同的”,特别是在各自领域历史矛盾运动的变化形态和规律性方面,更是如此。两者不可截然对立,也不可相互混淆。

  一是自然界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相比,自然界历史演变显得十分缓慢,以至在短时期内无法为人们所察觉。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代表作是《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他以地中海为例,用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地中海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包括半岛、岛屿、山脉、高原、平原、近海、远洋、季节、气候等,通过“地中海史”的研究,表明自然史是“一种几乎静止的历史”,“是一种缓慢流逝、缓慢演变、经常出现反复和不断重新开始的周期性历史”。了解或研究自然史的时间单位,往往不是人类社会一般的历法时间,而有其独特的历史时间概念。

  二是自然是没有意识的存在。自然史指自然界过去自发地发生的一切,而不是由人类创造的。自然界中这样或那样的规律,全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彼此作用的结果,没有任何自觉的目的或诉求。而人类史,是人类发展过程的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类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随着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发展,历史愈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可理解为是服从于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迄今有文字记载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因为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普通矛盾,往往表现出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内容,阶级斗争将是长期存在的。这表明,与自然史相比较,人类社会历史的矛盾运动就显得更加复杂。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人,有意识地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他们所从事的活动都有自觉的意图和既定的目标。

  自然史和人类史同样是有规律的,但是,对于人类的历史,必须研究社会发展,理清客观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内在联系,才能得到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这比研究自然史中矛盾运动的规律无疑要更加困难、更加复杂。

  自然史和人类史除了有共性,有各自的特殊性之外,它们还密切相联、相互制约。人与自然的统一,决定了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人并不是超自然的存在,不是纯精神性的产物,恰恰相反,其生存的根基就在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个体一样,要依靠自然提供的资源才能生活,“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不但如此,人的精神世界也离不开自然界。植物、动物、山脉、河川、空气、阳光等等,既是自然科学的对象,也是艺术的对象,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人也是自然的产物。

  人与自然相互包含,人与自然互为对象,这决定了自然史与人类史“密切相联,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例如,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布罗代尔首先以大量篇幅讨论了地中海地区自然地理状况的自然史,进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和文化生活,如城镇、乡村、水陆交通、商业贸易、内外交往,以及各地的物产、民众生活、文化教育等,最后才涉及16世纪后期该地区的政治史。

  根据上述内容,布罗代尔将历史“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层面,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历史时间,即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人时间,借此抓住过去所有不同的、彼此之间有最大差别的节奏,提出它们共存、互扰、矛盾以及多种深广丰富的内容,力求找出具有规律性的事物。通过这种方法,作者在广泛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把平凡的日常生活与伟大的历史潮流,把微观与宏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再现了所述时代地中海及相关地区人类的全貌,揭示了它的命运……”。这样的历史叙述,被人们认为开辟了新的视野,具有革命的性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也被视为“里程碑式的著作”。

  布罗代尔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能正确理解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揭示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之间密切相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尽管这种辩证关系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180多年前即已有精辟论述,但是长期以来却多被忽略,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有所改变。战后,国际史坛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历史认识的视野急剧扩大,自然史的内容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选题。近年,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加密切,“自然史—人类史”结合在一起的“大历史”研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客观发生的历史

  客观发生的历史,是指已经发生了的客观存在的历史,其基本特征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任何人对其承认与否,或做如何解释、如何评价,都不可改变它的客观存在。确确实实已经发生了的“客观性”,是其基本的属性。在现代的历史认识范畴内,作为“客观发生的历史”,往往是与“史家编纂的历史”相对而言,或者说,两者互为依存。那些没有为史家所编纂的历史是大量存在的,这些历史,无论是历史过程、历史现象,还是具体的历史事件,都是已经客观发生的历史,而纳入史家视野,成为“史家编纂的历史”仅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

  例如,历史文献关于公元前221年的记载,主要有这样四件事情:在中国,秦兵入临淄,俘齐王田建,齐亡,秦统一中国,秦王嬴政更号为皇帝;在叙利亚,与埃及的第四次叙利亚战争开始,叙利亚先获胜后最终失利,在沿海仅保存塞流西港;在马其顿,王安提哥纳斯三世死,子腓力五世嗣位;在埃及,王托勒密四世即位。这样,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公元前221年,除去中国、叙利亚、马其顿和埃及之外,是否其他的国家或地区,就没有发生其他的事情了呢?或者说,在这四个国家,值得为史家记载并为史家所编纂的历史,仅仅就是上述四件事吗?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显然不是这样。公元前221年,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即使再扩大记载有40件、400件,或4000件,所记载的与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相比,也只是九牛一毛,微乎其微。上述四件事情,与公元前221年中国和叙利亚等四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众多事情相比,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总之,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为史学家所记载、编纂的历史,与已客观发生的历史相比,都只是极少数。公元前221年以后的历史,无论中外,都是此时之后的历史的延伸。公元前221年后无数生动丰富的历史内容,不可能只与这四件事有关,只不过有些至今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到而已,但是它们都是确确实实的客观存在。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9.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