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宋人丘壑(宋代绘画思想史)/高木森著作系列
宋人丘壑(宋代绘画思想史)/高木森著作系列


宋人丘壑(宋代绘画思想史)/高木森著作系列

作  者:高木森

出 版 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定  价:168.00

I S B N :9787534071058

所属分类: 艺术  >  美术  >  摄影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宋人丘壑:宋代绘画思想史》一书将五代、两宋联结,阐明彼时绘画发展的经纬脉络。五代、两宋在中国绘画史上是黄金时代,当时的画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转型机遇下创造了绘画的新时代。新的艺术哲学、美学,新的题材和笔墨技法,为其后一千多年的绘画发展立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前六章即分论五代,北宋前期、中期、晚期,南宋前期、后期。最后一章“附录—古画鉴赏专题”收录五篇论文。第1,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时代、人物情节、构图安排等。第2,解析《早春图》是否经裱画师改造。第3,从笔法和布局风格探讨《风竹图》的创作年代。第4,仔细分析《清明上河图》,包括创作年代、所画的内容与时节,重要的是对所绘地点做深入分析探讨。第5,关于《明妃出塞图》与《文姬归汉图》的解读,因为这两幅画的人物、布局只有极小的差异,但一是“出塞”,一是“归汉”,有许多神秘议题待解。


TOP作者简介

  高木森,台湾彰化市人,1942年生。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硕士、哲士、博士。先后任教于美国堪萨斯艺术学院、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加州圣何塞大学。2001年自美国加州圣何塞大学退休,为荣誉教授。著有《中国绘画思想史》《艺术印度概论》《西周青铜彝器汇考》《五代北宋的绘画》《自说自画I》《自说自画II》《古意今情》《亚洲艺术》等中文书,及The Life and Art of Li Kan, Art of Aisa, East Meets West in Art等英文著作。另有学术论文一百八十余篇,绘画作品曾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多国展出。


TOP目录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五代(907-960)——宋人丘壑前绪
第一节 人物画——转型与创新
第二节 禽鸟花卉画——新自然主义先驱
第三节 山水画——崇山峻岭如神佛

第二章 北宋前期(960一1022)——承先启后
第一节 山水画——荆关派之承与变
第二节 花鸟与人物画——徐黄画派之承与变
第三节 辽、夏的绘画——崇山细竹伴往生

第三章 北宋中期(1022-1100)——龙气与墨气争辉
第一节 山水画——风水龙脉吉祥气
第二节 山兽禽鸟画——万物互动吉祥意
第三节 士人画——文士翰墨创新章

第四章 北宋晚期(1100-1126)——道教之极峰
第一节 道教与徽宗的生活——神霄帝君,道术治国
第二节 道教与徽宗的建筑——艮岳秋光想象间
第三节 徽宗的画院与书画——踏花归去马蹄香

第五章 南宋前期(1126-1194)——重见古人图画意
第一节 崇高院体画——图画尧民大朴存
第二节 清秀院体画——衣冠兼得见高门
第三节 士人画有新章——眼中阁烟雨,胸次有丘壑

第六章 南宋后期(1194-1276)——海洋文化美学一线闪光
第一节 院体画——逻辑思考,理性下笔
第二节 文人画与禅画——断雁叫西风,听雨僧庐下

第七章 附录——古画鉴赏专题
第一节 传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情色无边,问号无穷
第二节 郭熙《早春图》——有一半是徒工伪造的劣迹吗
第三节 传李颇《风竹图》——竹气如龙,墨气如风
第四节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
第五节 《明妃出塞图》与《文姬归汉图》——出塞、归汉情有异
注释

TOP书摘

中国画历史悠久,绘画思想的主流经过多次转变,五代、两宋从转型到奠定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从公元 907 年唐亡到 1279 年宋亡,这三百七十多年间出了很多杰出的画家,留下不少历史名作,因此特别受到史学家的重视。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五代、两宋绘画史的著作,包括古人收集编制的画家生平数据、今人编辑的画册和个别画家或画派的专著,现在又加上网站的数据等,似乎没有太多让我们着墨的空间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艺术史的研究、资料的搜集、个别画家的介绍是一回事,对每一个时代的研究、论述又是另一回事。本人三十多年前已经有此感触,于是撰写了《五代北宋的绘画》和《宋画思想探微》。但在过去这段漫长的时光中,还不断有新的想法和发现出现。

今重撰此书,旨在将五代、两宋联结,阐明这段绘画发展的经纬脉络。本书特别注重画迹的分析和比较,在分析时也尽量兼顾主题、风格、思想和情感的时代意义,其中牵涉到生活、宗教、政治、文化、教育等议题。

一、宋朝绘画思想的主轴

10 至 13 世纪,世界正处于宗教分立的高峰期。中亚有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之争,局势日渐恶化,最后演变成十字军东征。印度有印度教、佛教之争,但冲突不是很激烈,最终佛教没落,失去大部分印度地盘。中国有儒、释、道之争,但终归于互相包容,进入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

在这宗教竞争中,影响中国文化最大的是伊斯兰教占领中亚、游牧民族(尤其是突厥人)占领中国西北以及部分中亚地区,他们阻断了丝路,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加上佛教失去活力,让中国走向本土化,回归大自然,结合传统儒、释、道产生新的“天人合一” 文化。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人性与自然的冥合无间,《易经》早已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但在体察“天人合一”的道理时也要经过社会生活的考验,所以从孔子时代以迄于五代,对这一理想的体认正逐渐地改变。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本土化的禅宗佛教也盛行开来。

当人们崇拜大自然时,绘画主题便逐渐由人物转向花鸟、山水。并且将自然万象宗教化,相信自然界的一些吉祥象征,如紫云、龙气、龙脉、风水等。禅宗画也把人物联结到大自然。

既然画家重视大自然,美学观也就与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唐朝之后因为丝路中断,中国对外贸易转向东南亚,到南宋更是海洋文化冲击的时期,这就带来海洋文化的哲学与艺术,只是这从未被史学家重视,我想这一道中国画史上特有的闪光还是值得关注的。

本土化的另一个现象就是皇家主导绘画。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些宫廷画家,但都是从民间征召来的。宋朝则设画院培养宫廷画家,也就是让贵族及士大夫的生活理想具体呈现在绘画上,由此发展新的艺术观念,这也是我国儒家、道家、禅宗思想贵族化的成果。艺术之路总是多元的,两宋时期院体派是主流,另有士人画暗中崛起。

综观两宋时代的艺术思想,大体而言可分为三大派:院体派、经儒派、文儒派。无可讳言,在大宋体制下院体派居主导地位。经儒派倡导以朴素的形式表现儒家的内容,以达张彦远所倡导的“成教化、助人伦”之目的,然而这一派之兴只是昙花一现。文儒派则以“游于艺”为创作的动机,将绘画当作文学创作的别支,其功能是寓意,以间接方式启发人们的心胸、陶养人们的性情,虽说也是教育,但那是间接的启发,不是填鸭式的说教。士人画后称为“文人画”,它的影响力非常深远。

二、宋朝绘画史的分期与论题

上述宋画思想的主轴“自然主义”起初有一段孕育期,那是在唐末、五代这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形成的。公元10世纪前50余年(907—960)中国处在动乱的时代,有五代、十国各自为政。在中国历史上,思想活跃、绘画呈多元创造的现象,都出现在时局动荡的时候。当时又因丝路中断,无强力的外来文化冲击,因此画家以内省文化取代外摄文化,而由道教所引导的艺术思想,则从人所代表的小自然转移到以山水为代表的大自然。由于是过渡期,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布局、造型上还有不少受佛教艺术美学影响,与此同时,还有精彩的人物画。这个转型期就是“宋人丘壑”的前绪。

北宋前期(960—1022),即太祖到真宗这段时间,有五代遗留下的画家引导下一辈的画家在他们奠立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如巨然延续董源山水风格,范宽则发展荆关画派。黄居寀继承黄筌花鸟画法,武宗元则回归唐朝吴道子的人物画风格。大体而言,他们是在五代画家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以崇敬神佛的理念对待自然。此时,自然主义更趋成熟,而绘画爱好者似乎更注意山水与花鸟。

北宋中期(1022—1100),从仁宗、英宗、神宗到哲宗是北宋政局最稳定的时期,佛教进

一步消退,道教盛行,其宗教意识注入绘画哲学和美学中,画家的创作逐渐离开以前的崇高而有点僵直的形象,在构图上最明显的理念就是发挥道教的“龙脉”之美。如郭熙的山水、崔白的花鸟和文同的墨竹都有以“龙脉”为构图主干的新格局。此外还有很多与风水、吉祥有关的理念注入绘画。

当时崛起的还有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士人画。宋朝因为科举考试重视诗文,在官场出现许多文士,他们也参与绘画创作。如苏轼、王诜、文同、李公麟等都是对后世文人画之兴有贡献的人物。这些文人士大夫在空闲中玩起笔墨,掀起了文人画的新风潮。

北宋晚期(1100—1126),由徽宗统治,他是衔接北宋与南宋的重要人物,他的性格独特—沉迷声色、道教狂、喜爱书画。他任用多位道士大兴土木,建宝箓诸宫、起寿山、造艮岳。他不只大力主导画院,而且亲自参与书画创作。此时,道教的势力达到最高峰,其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建筑和一些装饰品中,但也见于徽宗和一些画院画家的作品。

当全国上下迷信道教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些反弹。画界也有一些反道教美学观的人士,他们以比较理性的心态对待事物,展现对现实生活和历史题材的关怀,重要的例子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股清流由李唐、赵伯驹、李迪、苏汉臣等名家带到南宋,而形成南宋初的主流画风。

南宋可分前、后两期。前期(1126—1194)经高宗、孝宗到光宗,起初政局不稳定,而且徽宗沉迷声色、书画、道术,导致国家衰败,也引起其子辈的警惕,注重维护法统,皇室在艺术上的投资也比较收敛,道教的铺张虚饰被儒教的朴素取代了。北宋后期重视纯朴和写实的画家也因而得势,他们主导着绘画的潮流。此期在院体派之外,也有些文士继续北宋后期的士人画。

南宋后期(1194—1276),经宁宗、理宗、度宗到恭帝,政局由盛而衰,先是进入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最后因军力和战斗毅力不敌北方的游牧民族,被蒙古人消灭了。南宋因为中原、北方、西方全被胡人占领,国土只限江南一带,但江南农产、丝绸、鱼盐、陶瓷贸易发达,在丝路不通的情况下,贸易转向东南亚,为国家带来丰厚的收入。

当时人民并不因为丰富的财力而崇尚奢华,绘画也还是以简朴为美,所以在朴素美学观上没有改变,重要的变化是航海生活带来的“海洋文化”美学。在中国,这虽然不能与日本和古希腊、古罗马相比,但也有新的思维模式出现了,那就是比较理性、具有逻辑性的思考,表现在哲学上就是理学的诞生,表现在绘画上就是用比较多的直线、锐角转折、几何形块面结构等。此多见于马远、夏圭的山水画。时势有新方向,必然也引来反向思考,在院体派之外,有些画家继承士人画和禅画,走向更为超越性的思维。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92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特种纸

加载页面用时:76.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