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国家纪念日与现代中国(1912—1949)
国家纪念日与现代中国(1912—1949)


国家纪念日与现代中国(1912—1949)

作  者:郭辉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定  价:98.00

I S B N :978752013800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国家纪念日与现代中国(1912-1949)》在继承历史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借鉴了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与理论,将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相结合,多维立体解析现代中国国家纪念日。国家纪念日是民国北京政府、国民党宣传政治理念、动员广大民众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政治文化作用于社会民众的重要媒介。通过回答国家纪念日如何为政权建设服务,揭示其功能的复杂多面,分析国家政权是如何通过国家纪念日对社会民众施加影响,解释国家纪念日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与意义。

TOP作者简介

郭辉,男,1983年生,湖南益阳人。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校聘教授、历史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中国纪念仪式史、思想文化史。2012年7月入职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12月破格评为副教授;2016年4月破格评为校聘教授。2006年河南大学历史学本科毕业;2009年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师从郑大华教授;2012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毕业,师从罗福惠教授;2015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合作导师为于化民教授。
博士论文《民国国家仪式研究》获得湖北省2013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获得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2015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现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正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国庆纪念日与民国政治文化研究”等。
出版专著《民国前期国家仪式研究(1912—193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合著《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诠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安徽史学》、《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澳门研究》(澳门)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其中CSSCI刊物二十余篇。

TOP目录

导 论/001

第一编 国家纪念日与合法性的建构
第一章 “共和”观念:北京政府的国庆纪念日/027
  一 制度设计:国庆日的生成/028
  二 象征表达:国庆日欢庆纪念活动的操办/032
  三 话语控制:“共和国庆日”的完成/039
第二章 “革命”记忆:国民党的黄花岗起义纪念/046
  一 “烈士”与“国民”:民元的纪念/047
  二 从黄花岗纪念日到革命先烈纪念日/052
  三 纪念仪式的场景化书写/058
  四 革命记忆的塑造/061
第三章 党国政治:国民党的国庆纪念日/065
  一 夺取:“在野”立场的体现/065
  二 整合:党国一体的塑造/074
  三 运用:政治诉求的表达/086
第四章 消费政治:商家的国庆纪念日/100
  一 “双十节”符号的运用与商品促销/101
  二 “双十节”语言的运用与商品促销/111
  三 余论:背后的故事/121
第五章 异化政治:国民党的抗战胜利纪念日/125
  一 抗战胜利庆祝与纪念日的出现/125
  二 庆祝与哀悼:纪念活动的开展/130
  三 纪念话语的表达/134

第二编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动员
第六章 御侮救国的宣扬:“九一八”纪念/141
  一 纪念活动的进行/141
  二 关注东北以纪念国耻/148
  三 宣传国耻以凝聚精神/154
  四 振奋精神以御侮救国/160
  五 纪念活动的历史价值与功能/166
第七章 传统文化的发明:孔子诞辰纪念日/170
  一 孔子诞辰纪念日的创制/170
  二 纪念仪式的举行/177
  三 教师节的植入与意义诠释/183
  四 孔子思想的时代阐释/191
第八章 民族精神的建构:民族扫墓节/203
  一 民族扫墓节的发明/203
  二 民族扫墓典礼一:祭黄陵/209
  三 民族扫墓典礼二:祭孝陵/217
  四 民族精神的凝聚/221
  五 知识精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229
  六 社会民众对民族精神的承接/235
第九章 领袖崇拜的制作:“抗战建国纪念日”/243
  一 纪念日的制定/243
  二 纪念活动的举办/247
  三 抗战动员:言论主调的确定/255
  四 领袖崇拜:言论主调的辐射/270
结语/284
参考文献/301
后记/318

TOP书摘

  1916年后,人们原本有的对民国前途的信心破灭,国人认为民国政局的发展一年不如一年,这当然是这个社会时代的大环境,正是因为对政府的失望,其政权的统治面临合法性危机,这才使国民党的宣传有了市场和正当性。国民党作为“在野”性质的政治势力,要建立起自身的统治地位,不得不挑战现存政权。1918年国庆日,邵力子发表文章借助国庆日批评民国北京政府,称“今岁之双十节在国民多抱悲观,以伪总统亦于今日登台,乱法叛国,祸尚未知所届”。其中所谓“伪总统”即徐世昌,他于是年国庆日举行总统就职典礼,宣布就任民国大总统,邵力子否认“总统”,认为其是“窃位”。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民国存亡权实操于国民”,然而政府官员“仇视民权”,并对“民主政治有所怀疑”。③如此不重视国民与民权者,则不再受民国缔造者、维护者——国民的支持,政权也就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合法性。不管国民党人邵力子发表了什么样的言论,假如将其作为一种出于政治利益的宣传,一切就迎刃而解。

  有人则从第三方的立场对国庆日中的南北对立表达了不同的观感。《大公报》有文章认为“时局破裂,人民涂炭,对此国庆日之创造,试问将何以自解。况天灾迭降,水旱交至,辗转沟壑,流亡相属,嗷嗷待哺,伤心惨目,尤不免令人别增怅触”,对于“天灾固非人所能抗”,但是“时局安危,则在于人之自为,且国非民不立,民非国不存,国庆即为人民造其庆幸之基,南北当局果能知国庆纪念之可贵乎”。所以希望“一面力求南北统一,一面亟谋灾民今后之安全,则国庆不惟纪念已往,且以促起对国对民之责任心,国庆纪念之价值,诚有足多,而吾人纪念国庆之兴味,亦益见增进,则今岁虽灾害并兴,此后之希望仍无穷也,敢以是为国庆日祝”。希望不再是南北之间的争斗,而是能够促成南北的统一,即国家的统一,那才是真正的国庆。其实,较少涉及政治利益的第三方意见,最能代表普通民众的想法,他们不希望人祸天灾连年不断,只求能够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为生活提供起码的保障,那就是幸福,那就是希望。

  国民党不仅借助国庆日进行政治宣传,到1923年,则因为曹锟当选,南方表示“国将不国,何有于贺”,各机关“一律停止庆祝”,甚至有“下半旗志哀者”。这直接涉及国庆纪念活动是否举行。国民党机关报总结南北当局国庆纪念心理之不同点,称“南方政府之庆祝双十节,仍本武昌起义革命之精神,以与北方军阀奋斗为目的,幸而胜也。烈士在天之灵,实式凭之。此南方民众对于十二年双十节之庆祝,公也非私也”。而“北方军阀,窃国大憝,贿买议员,强夺大宝,双十节前选出之声浪,愈演愈真,曹锟双十节人京就职之讯传来,必成事实,是北方强盗,借双十节为篡位窃国之好日子。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21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