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政治是如何营销的
政治是如何营销的


政治是如何营销的

作  者:[丹麦] 罗伯特·P.奥姆罗德(Robert P. Ormrod),[英] 斯蒂芬·C.M.亨内伯格 等著

译  者:赵可金 陈维 高欣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4322901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罗伯特·P.奥姆罗德(Robert P. Ormrod)、斯蒂芬·C.M.亨内伯格(Stephan C.M.Henneberg)、 尼古拉斯·J.奥肖内西(Nicholas J. O’Shaughnessy)三位政治营销研究领军人物所撰写的一本著作。

  政治营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而对于“政治营销”这一概念和理论的定义长期以来具有相当大的争议,甚至与管理学中的“营销”定义混淆不清,厘清相关的概念与理论是促进政治营销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三位作者即对这个问题作了相当清晰、权威的解答。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第一部分为政治营销的理论议题,分别对政治营销的定义、政治营销的理论与概念、政治交换的三元互动模型、政治营销学的批判视角、政治营销学与民主理论、政治营销学的伦理问题等相关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为政治营销的概念议题。分别对政治关系营销、战略政治态势、政治市场导向、政治营销战略与党派组织结构、政治营销中的象征手法等进行了阐释。

  作者从理论出发,紧密结合政治实践,是一本难得的理论著作与实践指南。

TOP作者简介

  罗伯特·P.奥姆罗德(Robert P. Ormrod):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管理学副教授,其研究及教学领域包括政治营销学、利益相关者管理以及危机管理。

  斯蒂芬·C.M.亨内伯格(Stephan C.M. Henneberg):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商业管理学院营销及策略学讲席教授,同时也是商业生态体系研究主任。他的研究涉及商务关系与网络、组织间策略、服务融合以及政治营销。

  尼古拉斯·J.奥肖内西(Nicholas J. O’Shaughnessy):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传播学教授,营销与传播系前主任,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客座教授(2016年至今),同时也是英国剑桥大学休斯学院荣誉学者。著有Key Readings In Propaganda,Selling Hitler: Propaganda and the Nazi Brand,以及Marketing The Third Reich: Persuasion, Packaging and Propaganda等书,并发表过多篇学术期刊论文。

  尼古拉斯·J.奥肖内西(Nicholas J. O’Shaughnessy),英国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传播学教授。他分别在英国伦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学位。尼古拉斯的研究方向涉及政治营销学及政治宣传,并曾经以独著及合著身份发表多篇学术期刊论文。现时担任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Marketing的资深编辑。尼古拉斯出过两本经典的政治营销学著作: 《政治市场学的非凡现象》(The Phenomenon of Political Marketing)及《政治与政治宣传: 群众诱惑的武器》(Politics and Propaganda: Weapons of Mass Seduction)。尼古拉斯为英国剑桥大学休斯学院的学者,同时亦是英国皇家艺术学会(Royal Society of Arts)的成员。


TOP目录

第1章 导言

政治营销学的理论和概念

第一部分 政治营销的理论议题

第2章 定义政治营销

简介

狭义和广义上的政治营销学

政治营销学中的交换

政治关系营销学

政治营销学中的利益相关者

定义政治营销学

结论、局限和意义

第3章 政治营销的理论与概念

简介

政治营销学的基本概况

政治营销的广义和狭义阐释

政治营销学的关键主题

结论

第4章 政治交换的三元互动模型

简介

营销理论中的交换概念

政治营销学研究中的交换概念

选举、议会和政府互动

政治营销交换和政治营销研究与实践

对政治营销学研究的意义

结论

第5章 关于政治营销学的批判视角

简介

政治营销和政治营销管理的分类

关于政治营销和政治营销管理的批评

研究:政治营销(管理)的理论

那么现在如何呢?——结论和命题研究

第6章 政治营销学与民主理论

不安的伙伴:政治营销学和政治

政治营销学概念

民主的概念

政治营销学与民主的关系

小结、结论和意义

第7章 政治营销学的伦理问题

简介

道义伦理(康德主义)法

后果主义传统

伦理的契约观

共产主义和美德伦理

顺从的动机

客观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结论


第二部分 政治营销的概念议题

第8章 政治关系营销

简介

关系营销:政治营销的崭新视角?

走近政治关系营销

政治关系营销的宏观、微观角度

政治关系营销:政治的灵丹妙药?

结论、含义以及今后的研究

第9章 战略性政治姿态

简介

政党和市场营销战略

政治战略姿态

不同姿态的特征

结论

第10章 政治市场导向

简介

政治市场导向:商业起源

总结

第11章 政治营销战略和政党组织结构

简介

静态及动态PMO规划

网状结构政党的PMO规划

结论

第12章 政治营销中的标识化手法

简介

标识政府:一个新的政治概念?

标识政府的概念

修辞手法

修辞愿景

抬轿和政策的展示

标识化手法

标识化政府的执行

标识化政府的各种后果

贩卖战争:英国在伊拉克

结论:标识政府的未来?

第13章 结论: 政治营销的研究纲领与政治营销管理学

简介

政治营销的研究纲领

政治营销管理的研究纲领

总结


TOP书摘

导读:政治营销的智慧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政治营销研究在学界声誉鹊起,尤其是在竞选领域被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各国政党和政治人物谋求竞选胜利的利器。然而,长期以来,政治营销存在着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尽管在很多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行业,但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政治是如何营销的》(Political Marketing: Theory and Concepts)是由SAGE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一部具有影响力的政治营销专著,它是对政治营销理论体系构建的一种重要努力。

  该书的作者罗伯特·P.奥姆罗德(Robert P. Ormrod)、斯蒂芬·C.M.亨内伯格(Stephan C.M.Henneberg)和尼古拉斯?J.奥肖内西(Nicholas J. O’Shaughnessy)都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政治营销专家,发表了众多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奥姆罗德是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管理学副教授,2009年在奥胡斯大学获得政治营销方向的博士学位,专注于政治学和营销学的研究,关注战略政治管理,即政治市场导向如何被整合进政党的组织结构、意识形态以及行动工具,是《政治营销期刊》等杂志的编委,是政治营销领域十分活跃的后起之秀。亨内伯格则是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商学院的营销与战略学讲席教授,毕业于剑桥大学,是政治营销界泰山北斗式的领军人物,主要集中于组织间战略、商业关系与网络以及政治营销的研究,作为主席组织了一个政治营销的网络和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在政治营销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奥肖内西是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传播学教授,也是一位多产的学者,他的研究集中于政治营销和宣传等领域,已经出版了《政治营销现象》(The Phenomenon of Political Marketing)和《政治与宣传:大规模诱惑性武器》(Politics and Propaganda: Weapons of Mass Seduction),在学界也有着很高的声誉。

  三位学者联袂合作出版了这本理论分量极重的政治营销著作,从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两个维度为政治营销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知识体系,是对政治营销学的重大贡献,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理论体系缺失的空白。该书为读者理解政治营销的智慧、理论和知识打开了一扇窗口,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尤其是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民主化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政治营销的智慧对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赵可金,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贩卖战争:英国在伊拉克

  工党充分发挥标识政府各个方面的功能体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之中。在宣布战争的预备阶段,媒体频频抱怨收到的工党政府发布的情报是假的。2002年3月22日这天,政府向媒体作了简要报告,在阿富汗发现了生物武器实验室,而在巴格达的伊拉克政府向基地组织提供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国防部质疑了这些说法的准确性,但是,就在报纸头条马上要被打印出来的时刻,另一边,英国皇家海军SBS(特别舟艇中队,Special Boat Service,SBS)截获了一艘从萨塞克斯海岸出发的货船,怀疑其载有炭疽或炸药材料。虽然新闻报道的头条都是类似“恐怖的舰队”(Armada of Terror)这样的,以及不断地宣称阴谋已经被挫败,但是找到的只有糖而已(Independent, 31 March 2002)。

  当有人揭露,政府为了创造一个萨达姆·侯赛因的公共档案,借用了(甚至都没有把语法错误修改过来)一篇古老的博士论文却没有致谢时,这种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就很明显了。这篇文章“是与1991年的海湾战争相关的”(Daily Telegraph, 8 February 2003),“但是英国政府拿来用的时候就当成了现在发生的事,而档案剽窃了《简氏情报评论》(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然而,这个档案不仅仅是剽窃了他人,还进行了篡改(Sunday Times, 9 February 2003)。比如说,“帮助反对团体”(helping opposition groups)这个词组就改成了“支持恐怖组织”(supporting terrorist organizations),“管理外国大使馆”(monitoring foreign embassies)变成了“秘密监视外国大使馆”(spying on foreign embassies)。尽管这样,在2003年2月5日星期三,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展示中还是称赞了这篇档案。

  要想让公众支持与伊拉克开战,工党政府(以及他们的美国盟友)必须妖魔化萨达姆·侯赛因以及他的统治。据称,萨达姆·侯赛因应该从伊拉克下台,因为他对西方的安全存在威胁,不仅是因为传说中他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有他与本拉登有着不一般的关系。然而,要想人们相信这个威胁,需要让公众真的认为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无恶不作。所以,在通往战争的路上,英国外交部起草了23页的报道,十分详细的描述了在萨达姆·侯赛因的安全服务体系下采用的各种酷刑(Daily Telegraph, 3 December 2002)。在外交部公布这篇报道的媒体简要说明会上,一部描述击打和处决犯人的录像也被公开了,当然还包括了在库尔德的小村庄汽油袭击之后的那一幕著名的场景。

  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事得到了一份档案的核实,这份档案被呈送到内阁办公室的联合情报委员会(Joint Intelligence Committee),并在2002年9月24日公布。托尼·布莱尔认为,政府拥有了“最有力的证据证明萨达姆·侯赛因正在继续他的武器计划而且这个威胁真实存在,十分严重,且持续不断”(Guardian,24 September 2002)。布莱尔还说,萨达姆·侯赛因将会“对周围的国家实施攻击”。报道还说,伊拉克可以在45分钟之内部署化学和生物武器。布莱尔还用一些具体的细节“迷惑”了下议院(Guardian,30 May 2003)。在2003年4月下旬,国防大臣杰夫·胡恩(Geoff Hoon)宣称这种武器可能逃过了检测,是因为它们被分解后埋了起来(Independent on Sunday, 27 April 2003)。2003年2月,天空电视台的民意调查显示,许多英国人都开始相信这些说法是真的——79%相信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只有21%的人对这些说法保持怀疑(Sun, 6 February 200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存在成为了开战的主要理由。

  然而,媒体很快就对于是否真的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提出质疑。2003年4月27日,《星期日独立报》写了这样一个头条:《揭露:由谎言铺就的战争之路》。报纸上说,伊拉克政府所谓的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核武器甚至是禁止的导弹行动都毫无依据。从2003年6月开始,公众舆论是因为受到了欺骗才参与了伊拉克战争的说法成了英国政治界最重要的事(例如:2003年6月2日的《卫报》),也是工党政府历史上最大的危机。传播顾问阿拉斯泰尔·坎贝尔(Alastair Campbell)已经完全无法回应对于已经臭名昭著的档案其实是捏造的控告。英国公众舆论很快就开始相信,他们是被人操纵了才参与到了伊拉克战争之中(2003年8月24日ICM民调结果)。工党领导人托尼·布莱尔对伊拉克可以在45分钟之内发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法看起来越来越值得质疑。那个档案究竟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写成的,还是仅仅是一个为了找到加入战争的理由而抬轿的结果呢?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47

开  本:32

加载页面用时:75.6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