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三声楼读记(精装)
三声楼读记(精装)


三声楼读记(精装)

作  者:虞云国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定  价:39.00

I S B N :978721812712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整理工程  >  古籍整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虞云国的一本文史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读史札记、杂感、怀人与书评等文字。本书以著者书斋命名,典出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时评、小品、书话等形式表达了作者“读书,读史,读人,读世”之感及其人文情怀。

 

TOP作者简介

虞云国,浙江慈溪人,1948年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从陈桥到厓山》《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编撰《程应镠先生编年事辑》,主编《宋代文化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等宋元古籍十余种。有论文集《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文史随笔《敬畏历史》《放言有忌》《水浒乱弹》等。

 

TOP目录

 从书斋名说起(代序)/1

 

第一辑 帝阙斜影

· 皇帝与皇权:中国历史的沉重遗产 /2

· “祖龙魂死秦犹在”/22

· 从《黄鸟》说人殉/34

· 纠正对后妃史的误读/41

· 离散天下之子女/45

· 后宫缠足考/56

· 也说后宫殉葬/64

· 三释后妃梦/71

 

第二辑 前贤遗籁

· 荀彧的无奈/88

· 王羲之,离真名士还差一截/102

· 一吊田横一断魂/110

· 《遣悲怀》文本的正背面/119

· 千古伤心钗头凤/131

 

第三辑 学人謦欬

· 大师三癖/144

· 随同华纳西行的陈万里/155

· 鼎革之初姚鹓雏与柳亚子的交往/163

· 钱春绮的十四行诗/174

· 呕心剩有遗书在/188

· 流金的书与人/193

· 沈渭滨先生与细说体/209

· 治史羊城号重镇/213

 

第四辑 涛声隔岸

· 静嘉堂随想/222

· 皕宋楼藏书去国百年祭/233

· 《燕山楚水》:一个中国通的处女游/243

· 顾廷龙笔下的中国书法家首访东瀛/250

· 《朝日新闻》的图书广告/262

· 福冈访古/267

· 传统天下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纠结/276

 

第五辑 书味会心

· 私人阅读的两个三十年/284

· 放言为何有忌/291

· 当《资治通鉴》纳入“应用史学”的视域/295

· 打捞碎片拼缀实相/304

· 也说晚清民国学术及其他/309

· 写在《吕思勉全集》梓行之际/314

· 学刊的圈养与散养/324

· 猴年打油诗话/328


TOP书摘

皇帝与皇权:中国历史的沉重遗产

当下,怀旧上世纪八十年代仿佛成为风气。那时,十年浩劫噩梦乍醒,改革开放大闸初启,万物复苏、人心思治,诸多愿景似乎都有望实现。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及十年浩劫的历史原因时指出:“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与制止‘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和发展”。《决议》为清算“文革”教训、批判专制遗毒敲定了基调。于是,在思想领域,有关于思想解放的讨论,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关于民主、人权的讨论;在史学领域有关于农民战争与皇权主义的讨论,关于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讨论;在文学领域有“伤痕文学”的讨论,都构成了当时主流思潮的镗鎝之声。

记得当年曾有《万岁考》这样的名文,考证“万岁” 何以成为御用称呼,以杂文笔法抨击了封建专制;也曾再版过民国前期的《帝王春秋》,旨在借助易白沙的旧著, “举吾国数千年残贼百姓之元凶大恶,表而出之,探其病源”。然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其后历史证明,当年这场批判还是浮皮潦草的,人们很快忘情于凯歌行进的大好形势,懈怠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深入批判。

在八十年代行将收场那年,作为元史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周良霄先生痛感于现实的刺戟,慨然表示,元史研究无关乎当下国计民生。他有感于“把皇帝和皇权作为一种制度来研究,在国内却还是很少见”,转而从事这一课题。十年磨一剑,1999年,贡献了治学转向后的重要成果——《皇帝与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 以下略称《皇权》)。七年以后,再出增订版;这次续作增补,推出第三版。这是一部用世之书,《前言》自道作意说:

只要它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兴趣,推动清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批判传统流毒,使我们的民族在现代化的伟业中能够清除积垢,轻装前进,在民主、进步的坦途上迈进,我的愿望也就可以充分满足了。

听说,他还有多部中国当代史的资料与著述在海外付梓。披读之下,顿感某些自鸣得意的人文关怀,都只是吞吞吐吐的犬儒嗫嚅而已。话扯远了,还是回到《皇帝与皇权》。

《皇权》上编专论皇帝,下编专论皇权。皇帝称呼的来龙去脉,皇帝还有哪些叫法,何以回避皇帝的名讳, 皇帝的尊号、谥号、庙号、陵号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历朝皇帝开国,怎样择地建都与营造皇宫?以皇帝为中心的符玺、服饰、仪仗、车驾、宫禁、卫戍等有何规定,侍奉皇帝的后妃制与宦官制内幕如何?皇帝如何主持政务, 作为皇帝行政秘书的翰林制度与学习辅导的经筵制度有何功能?皇帝是怎样确立、培养储君的,又如何规定其他皇子的分封与爵禄,一般宗室与公主的待遇?皇帝制度赖以维系的内宫财政如何运转?最后,皇帝的丧葬礼仪与陵寝形制有哪些繁文缛节?对皇帝制度的基本方面,上编兼顾理论批判与细节考述,系统扼要地进行了梳理分析,不啻是深入浅出的中华帝制小百科。例如,皇帝上朝并非历代都以宫女侍从,宫人随驾上朝起于晋朝而迄于晚唐,入宋以后再也未见宫女侍朝的情况;女主临朝听政,从宋朝起才因强调男女大防而开始垂帘;内官“悉用阉人,不调他士”则起于东汉和帝时;诸如此类交代,也足为当下宫廷影视剧的编导们提供必要常识(135页)。

当然,上编对皇帝制度的批判更是鞭辟入里。第一章“即位称尊”撩起了“怎样才能当上皇帝”的黑恶帷幕。皇帝即位虽有不同叫法与相关仪式,但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倘以新朝取代胜国论,靠的是武装与实力,禅代只是历史表象与官样文章;若以一朝一姓传承言,新帝与旧君也并非都是和平交班,更多玄武门之变式的骨肉自残与烛影斧声式的勾心斗角。第二章“神道设教”揭穿那些凭强力上位的皇帝们,为抬高自己以威服臣民,是如何编造奇征异象与谶纬图书,借助五德终始说与天人感应论,玩弄神道设教把戏的。第三章“帝道与治术”彻底扯去了历代皇帝标榜道德的遮羞布,他们口头上鼓吹“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帝道,自扮为“道德的模范与导师”(45 页),实际上只是未必躬行的障眼术与假幌子,以法家学说为核心的统治术才是看家真本事。

如果说,上编侧重于对皇帝制度作静态的细部的解剖,下编则对皇权制度作动态的总体的批判,聚焦在专制皇权的发展历史、构成基础与主要特点三方面,其批判的深度、广度、力度与高度,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专制皇权的历史大体可分三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成长发展期,隋唐两宋是成熟期,元明清是恶性发展与腐朽僵化期。秦始皇确立了君主官僚专制政体,这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变局。从此以后,即谭嗣同痛心疾首所说, “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也即批林批孔时毛泽东肯定的“百代皆行秦政法”。汉承秦制,汉武帝以独尊儒术对专制皇权的发展厥功至伟。在唐宋成熟期里,专制皇权相对完善了自我调整机制,封驳制度的形成与台谏功能的提升,都是具体表现。但历史未必总是线性前行的,尤其在专制皇权的坚壳裹胁下,外来力量与个人因素都可能使这一进程倒转逆行。作为元史专家,作者强调,蒙元统治中国,“君臣关系沦为了主奴关系,传统的君尊臣卑,在身份上蜕化为主奴分隔,皇权又有了恶性的发展”(294 页)。朱元璋灭元兴明,建制上宣称接续唐宋,实际上却继承元朝,“君尊臣奴在名义上当然已改变了,但君尊臣卑的差距却一仍元旧”(299页)。而廷杖与诛十族等酷虐刑法,锦衣卫与东西厂等特务统治,更把专制皇权推向新高度。及至明清鼎革,“历史像是在同我们这个古老而又多灾多难的民族开玩笑。就是在中国封建制度已进入僵死、腐败的时期里,却又由一个正富有活力的满族主宰了中国”。著者尽管肯定,“在君主专制的体制下,君主个人的品质、能力,对当时的政治,在一个短时期内是可以有决定影响的”;“就总体看,清朝一代的皇帝,质量普遍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高”,“自然是也可以取得一时的某些辉煌成就的”;“然而,这一切除了延续这个制度的寿命之外,终究无补于挽救其本质的腐败与必然的灭亡”(310页)。笔者更想强调,越到专制皇权后期,越是所谓事业型的明君英主,越会把专制政体的紧身衣收得让天下臣民无所逃遁而濒临窒息,雍正帝便是最好的著例。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39

开  本:32

加载页面用时:4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