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字雨词风
字雨词风


字雨词风

作  者:郝铭鉴 著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54448533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目前正是我国汉语生活的快速发展期,信息发布交流渠道大增,不同方言、语言人群交往频繁,我们也正处于“第三次语文混乱期”,产生了诸多语言现象和问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和传承载体——汉语,面临极大危机。正当世界其他国家兴起学习汉语的热潮时,在中国,大多数青少年身上出现了汉语能力下滑的趋势。很快,中国人掌握汉语的优越地位将不再显现。

  在此背景下,《字词风雨》一书的编辑出版,既是作者对品牌刊物《咬文嚼字》23年来工作成果的总结,也是对社会责任、历史责任的一种自觉承担。

TOP作者简介

  郝铭鉴,曾任《咬文嚼字》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咬文嚼字公司总经理,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TOP目录

一、观言篇

做一个汉字传人

城市的语言景观

论语言的“俯卧撑”现象

“贾君鹏”的前世今生

你被人“亲”了吗

“天气预报”的语言

别闹了,赵 C

名字:向左走?向右走?

说说“语言过敏症”

“必也正名乎!”

当心你的“钥匙”

从“梦游城”说起

天哪,又是“创意”!

此处不该称“驴友”

 

二、论语篇

汉字礼赞

字典中的“鸡”

遣词造句要有民生意识

语言的柔韧性

贵在别出心裁

劝君莫学孔乙己

漫说“潜台词”

从“非典”说到缩略语

横看成岭,侧看呢?

“颠三倒四”面面观

从《读城记》谈起

“站着写”和“做减法”

一“点”之妙

 

三、说事篇

从“王蒙喊冤”说起

有位作家叫“莫言”

一声长叹:“好尴尬!”

附:《书市散记》

朱军遭遇“家父门”

从“董卿误读”想到的

惹祸的白背心

恨也“情人”,爱也“情人”

导演的任性和标点的离谱

吴宗宪的“博君一灿”

向字典鞠躬

考官要有恻隐之心

归来兮,四角号码!

三个错字,两条教训

 

四、聊天篇

巧用“姓名”例话

一个标点引发的“冤案”

小心“路上有根桩”

别把标点不当回事

“碰头”变“砸头”

此“鉴”和彼“鑑”

闲话“唠叨”

从电报说到征婚

书名是怎样“炼”成的

周总理和《知识就是力量》

闲话改名

唧唧,什么声音?

《荷花淀》的两处删改

黄胄以名立志

 

五、解字篇

千万别折腾汉字

网民的语言智慧

问君可识夏丏尊

谁是歌手“庾澄庆”

瞧,“潜伏”的别字

知否,知否,应是“青 之末”

孙俪姓啥

雪啊,雪!

“位”字三忌

小心“震撼”

彧:一个让法官挨罚的字

 

六、探词篇

摆摆“乌龙”

何谓“风马牛”

“军令状”面面观

“拖油瓶”辨误

“亲爱的”,你闯祸啦!

替“埋单”算命

毛泽东和“九嶷山”

“七年之痒”是个“外来词”

遭遇“火星词语”

从“鸳鸯火锅”说到“人肉搜索”

“战天斗地”的“黄牌警告”

补说“美轮美奂”

《无间道》迷了“道”

“九州”的来历

 

七、辨似篇

说“决”道“绝”

此“混”和彼“浑”

解开“繁”“烦”的疙瘩

该用“璧”时莫用“壁”

“意”“义”的意义

“练”“炼”的辨诀

“洒”“撒”何处见不同

“钞”“抄”本是一家子

“赝”“膺”切莫等闲看

于细微处说“查”“察”

“勾”“钩”的来龙去脉

 

八、释疑篇

你拥有的是“权力”还是“权利”

“势不可当”为何用“当”

“象牙筷”上扳的是“雀丝”吗

“志哀”和“致哀”怎么区分

“化妆”与“化装”的异同

“同人”耶?“同仁”耶?

“井冈山”可以写成“井岗山”吗

蔓延·漫延·曼延

说灯谜,话谜语

“纽扣”能否写成“钮扣”

 

关于本书答客问(代后记)


TOP书摘

关于本书答客问

  问: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答:一本语文随笔集。2006 年 8 月,本人曾出过一本《文字的味道》,收有一百篇语文随笔。本书可视为《文字的味道》的姊妹篇。书中大部分文字见于《咬文嚼字》,也有一部分散见于其他语文报刊。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这是为了便于读者检索提供的一个粗略分类,并没有太严格的逻辑依据。

  问:书名中的“字雨词风”有特殊寓意吗?

  答:刚开始办《咬文嚼字》的时候,我曾给编辑部同仁提出要求,要把刊物办成语言生活的气象站。在我看来,一个字的崛起,一个词的风行,肯定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而是特定时期的语言气象的标志,在它背后隐藏着的是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的心理状态。捕捉和观察“字雨词风”,正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能有“气象报告”的特点。

  问:全书有预定的写作计划吗?

  答:没有,这个真的没有。我不是一个善于作计划的人。大部分的情况是,根据刊物的版面需要写作的。编《咬文嚼字》时我一直强调,刊物要有自己的声音,所以曾开设过《百家论语》《语林漫步》等栏目,一旦遭遇到某种语言现象却没有合适的来稿时,自己会“赤膊上阵”。也有时候,是某些语言材料引起了自己浓厚的兴趣,情不自禁地写下一些想法。这样的文字,虽说卑之无甚高论,但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即取材于现实的语言生活,相信至少有一定的语料价值。

  问:那么,书中有贯串的主题吗?

  答:这个难说。全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很难说有贯串的主题。但我认为,没有贯串的主题,却有贯串的态度,这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敬畏。我平生向往的职业是教师,实际从事的职业是编辑。这两种职业都是要和文字打交道的。正因为此,每当接触一篇文字材料,我总有钻研教材一样的冲动,总有加工稿件一样的兴奋。这种“钻研”和“加工”,正是以敬畏文字为前提的。文字乃社会之公器。所谓敬畏文字,说到底是对人类智慧的敬重,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我觉得这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文化意识。

  问:对读者抱有什么期待呢?

  答:我曾多次说过,作品的生命在于读者之中。读者是最高的裁判官。已经出版的几本书,曾受到读者的厚爱,我一直铭记在心。我期待本书也能有这样的好运,特别期待书中存在的文字错讹,能得到读者的指正,能遇到更多的一字师、一词师!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56

加载页面用时:46.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