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

作  者:叶永烈

出 版 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51535084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杰出学者  >  科学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钱学森的故事》由著名作家叶永烈根据青少年人生成长需要与阅读兴趣特点,精选钱学森精彩人生片段,倾情讲述钱学森:一位昂扬自信的多面手学霸,与美特工斗智斗勇的爱国勇士、归国拓荒的“火箭大王”、光辉熠熠的科技*星——“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传奇人生故事;生动展现钱学森卓越的人生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与非凡的科学成就,为广大青少年爱国家爱科学,素描了一位可亲、可敬、可学的超级偶像。读《钱学森的故事》,做新时代有为青少年。

TOP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教授 。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1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20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采访记录。此外,还有《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走近钱学森》《历史的绝笔》等。《叶永烈科普全集》28卷、1400万字在2017年7月出版。 “叶永烈看世界”丛书22卷、共500万字,包括《美国!美国!》《我在美国的生活》《三探俄罗斯》《漫步欧洲》《米字旗下的国度》《真实的朝鲜》《樱花下的日本》《大陆脚 游台湾》《叩开台湾名人之门》等。新著135万字长篇小说“上海三部曲”——《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邂逅美丽》。

TOP目录


前言
在钱学森麾下拍电影 1
首长批准,叶永烈可以进入“21”基地 5
1开头的故事 9
从一辆天蓝色的轿车说起 10
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 12
2早年的故事 17
钱学森名字的来历 18
坐“洋包车”到“蒙养院” 22
手帕胡同里的飞镖 23
名师出高徒 27
“豆腐乳卤加稀饭” 32
绘画和音乐的“发烧友” 34
请求老师扣分 38
“进京赶考” 41
幸遇“培养大师的大师” 43
3留学的故事 47
“人比人,你们谁敢和我比?” 48
冯?卡门的“铁杆粉丝” 50
加盟“自杀俱乐部” 56
投进英国大使馆信箱的情报 61
好友汇聚在钱学森身旁 66
跨进门卫森严的五角大楼 69
追捕“回形针” 72
美军上校钱学森飞赴德国 76
一张历史性的照片 80
提审德国“火箭之王” 82
36岁那年双喜临门 87
青梅竹马“燕双飞” 90
蒋家有女初长成 94
科学与艺术喜结良缘 97
4抗争的故事 103
美国温馨的三口之家 104
来自延安的“红色”挚友 106
“应该回祖国去” 112
半路杀出“程咬金” 114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119
特工细细“研究”钱学森行李 122
牢狱之灾突然降临 125
监控的眼睛紧紧盯着 128
甩掉特工寄出至关重要的信 132
“火箭专家返回红色中国” 138
5归来的故事 143
终于跨过罗湖桥 144
陈赓大将乘专机赶来 147
密谈中国导弹计划 151
北京刮起“钱学森旋风” 154
毛泽东称钱学森为“火箭王” 157
出任“导弹研究院”院长 158
女秘书眼中的“国宝” 161
“中将”军衔的传说 165
手心上的神机妙算 170
6 两弹一星的故事 175
入党的时刻 176
主动要求降为副职 177
身边多了一个军人 178
姓钱不爱钱 182
“争气弹”首战告捷 185
“失败为成功之母” 190
钱学森“失踪”了 193
穷途末路的“黑寡妇” 196
“邱小姐”跟导弹结合 201
中国卫星跃上太空 207
力荐逆向思维的年轻人 212
7 最后的故事 217
一生的三次激动 218
剪报的故事 221
“铁杆”广播迷 224
科普高手 227
写信的故事 231
小青年PK钱学森 233
跟茅以升“商榷” 235
学问的来历 237
丰硕的人生秋天 240
“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246
最后的岁月 249
万众送别科学巨星 252

TOP书摘

穷途末路的“黑寡妇”

1959年10月7日9时,一架美制RB57D型高空侦察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以19500米的高度进入中国大陆。像往常一样,这架美制RB57D型高空侦察机大摇大摆,毫无顾忌,深信在那样的高度毫无敌手,肆无忌惮地直扑北京。
美国和台湾方面万万没有想到,12时4分,这架高空侦察机失去了联系。残骸坠落在通县(今通州区)东南18公里的田野上,上尉飞行员王英钦当场毙命。
翌日新华社低调地报道这一胜利,只是说在华北上空击落美制RB57D型高空侦察机一架,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是用什么新式武器打下的。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一头雾水。起初以为是RB57D型高空侦察机自身突然发生故障而坠落。后来才吃惊地获知,大陆是用地对空导弹把它击落的。
这次战斗,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因为虽然当时美、苏、英、法等国都研制了地对空导弹并装备了部队,但是从未用于实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用“萨姆2”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成为世界上在实战中地对空导弹击落敌机的第一例。原来,在钱学森的领导下,中国的科学家在研制地对地导弹的同时,也着手研制地对空导弹。
自从RB57D型高空侦察机被大陆击落之后,大陆的天空清净了整整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
然而,到了1962年初,一种外号叫做“黑寡妇”的美制新式高空侦察机,又从台湾起飞,开始光临中国大陆上空,甚至长驱直入进到中国大陆腹地罗布泊上空,拍摄那里的21基地——核基地。
“黑寡妇”又像往日的美制RB57D型高空侦察机那样无所顾忌,是因为飞行高度达2.2万米,是当时美国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可长途飞行9个小时。
这位“黑寡妇”,就是U-2高空侦察机。U-2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开发,首飞时间为1955年8月4日。
U-2的特点是机身很轻,机翼很长,机长15.11米,翼展达24.38米,适合于高空长时间飞行。由于飞行高度很高,飞行员甚至要穿上宇航服驾驶飞机。
美国用U-2武装台湾空军。台湾为此专门成立了空军第三十五独立中队,专门执行U-2任务。这个中队以黑猫为标志,人称“黑猫中队”。美国特意让台湾的驾驶员驾驶U-2深入中国大陆侦察,为的是万一被击落,遭到俘获的不是美国飞行员,可以避免引起国际纠纷。
有一次,当蒋介石在看U-2侦察机拍摄的照片时,随口问道,有没有浙江奉化他老家的照片?于是,“黑猫中队”特地让U-2飞机在奉化上空拍摄,结果在照片上蒋介石母亲的坟墓清清楚楚,使蒋介石大为惊讶。
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不再向中国出口“萨姆2”导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地对空导弹“543”部队只能用所剩不多的“萨姆2”导弹对付“黑寡妇”。
地对空导弹部队原本驻守在北京附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对付U-2的办法,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
“543”部队以“打井队”的名义,从北京悄然南下,埋伏在江西向塘军用机场附近。1962年9月7日,解放军的大批轰炸机从南京飞往向塘,降落在向塘军用机场。这一军事动向果然引起台湾方面的高度关注。
翌日——9月8日,一架U-2由“黑猫中队”杨世驹驾驶,果真越过了台湾海峡,原计划先飞往昆明,然后再转往南京、桂林,转了一圈之后,直扑南昌。然而,这架U-2在桂林上空出了一点故障,杨世驹就径直飞回台湾桃园机场,没有进入圈套。
9月9日7点32分,又一架U-2由“黑猫中队”陈怀(又名陈怀生)驾驶,再度进入大陆,飞过福州、南平,朝南昌飞来。忽然,转悠到九江上空。8点24分,U-2从九江掉头,直扑向塘军用机场。这一回,U-2中了解放军地对空导弹部队设下的圈套。两颗“萨姆2”导弹腾空而起,U-2拖着长长的黑烟倒栽葱!飞行员陈怀来不及跳伞,当场身亡。
在指挥所坐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见到U-2从雷达荧光屏上消失,兴高采烈地大喊道:“有茅台酒没有呀?快拿茅台酒来!”
这一新闻见报后,中国大陆万众欢腾,天安门广场举行万人大会庆贺胜利。
击落敌机的“543”部队2营营长岳振华带着U-2飞机碎片前往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的接见。
毛泽东后来在跟外宾谈话时,笑称“U-2飞机被中国人民用竹竿捅了下来”。
尽管蒋军的一架U-2飞机被“萨姆2”导弹打下,但是蒋军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苏制“萨姆2”导弹很有限,依然有恃无恐,不断派U-2飞机进入中国大陆。
解放军地对空导弹部队摸到了U-2飞机的规律:在飞往中国大陆西北侦察酒泉基地、罗布泊核基地之后,返航时总是要经过陕西潼关。于是“543”部队就在潼关一带布阵。
1963年11月1日,“黑猫中队”的叶常棣驾驶U-2在中国大陆西北侦察之后,返航时进入“543”部队的“口袋”里。“543”部队2营连发三发“萨姆2”导弹,把叶常棣驾驶的U-2飞机打了下来!叶常棣跳伞后被活捉。
中国导弹专家检查发现,U-2飞机安装了“12号预警系统”。所谓“12号预警系统”,就是能够在160公里外侦测到“萨姆2”导弹搜索雷达的信号,让飞行员及时驾机逃避。
钱学森领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功研制“反电子预警1号系统”——先以假频率跟踪敌机,在U-2的距离只有40公里的时候,再改用真频率发射引导导弹。这样,U-2就躲避不及。
1964年7月9日,“黑猫中队”李南屏驾驶U-2飞机在中国南方侦察时,飞至广东汕头附近,“12号预警系统”突然发出警告,就在李南屏惊呼一声“12号高频灯亮起”的时候,他的U-2飞机已经中了导弹!
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对空导弹部队一次又一次用苏联“萨姆”导弹击落U-2飞机,在欢欣鼓舞之后,数一数苏制“萨姆2”地对空导弹已经所剩无几,中国加快了自制地对空导弹的工作进程。
在钱学森的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担负起研制地对空导弹的重任。
钱学森任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副院长为地对空导弹总设计师,这位总设计师居然也姓钱,叫钱文极。吴展、陈怀瑾、李蕴滋为副总设计师(后陈怀瑾接任总设计师)。
钱文极倒是一位“老革命”。他1916年出生于江苏太仓。同济大学肄业。1938年到延安,曾任中央军委通信局材料厂技术员、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通信局装配科科长。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太行山区装置了无线电台以接替陕北广播电台,使中共中央的声音传播到全国各地。解放后钱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器材处处长,通信部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钱文极出任地对空导弹总设计师之后,第一步工作就是仿制苏联的“萨姆2”导弹。于1963年4月完成模型弹仿制,6月进行模型弹飞行试验。仿制的导弹命名为“红旗一号”。
与此同时,从1964年1月,在“萨姆2”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研制“红旗二号”地对空导弹。1967年6月,“红旗二号”地对空导弹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开始装备部队。
1967年9月8日上午,一架U-2飞机进入浙江嘉兴地区侦察,飞行高度为2-2.05万米,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用国产“红旗二号”地对空导弹击落。
此后,中国大约生产12000枚的“红旗二号”地对空导弹,自从中国拥有大批的国产地对空导弹之后,“黑寡妇”再也不敢光顾中国大陆。
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寓所接见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三位科学家。
毛泽东问钱学森:“你搞的导弹那么厉害,有没有办法对付它呀?”
钱学森回答说:“美国搞了些试验,但不
成功。”
毛泽东说:“有矛必有盾。再厉害的东西总可以找到对付的办法嘛。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5年不行,10年不行,15年,总可以搞出来。”
毛泽东所说的,也就是研制反导弹系统。那时候,毛泽东的指示都必须照办。钱学森回去后,传达了毛泽东的话,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就成立了反导弹研究组。为了保密起见,称为“640工程”。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76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3.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