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创新成功之路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创新成功之路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创新成功之路

作  者:潘光,汪舒明 编著

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31319176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作者从6个方面阐释以色列创新成功之路:以色列创新成功的深厚文化底蕴,源于国家需求的强劲创新动力,培养积极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重在扶植、激励的政府干预和法制体系,研究机构、院校和企业的横向密切合作,以及积极活跃的国际创新合作等6个方面,深度剖析以色列著称世界创新工厂的秘诀。


TOP作者简介

  潘光,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研究员,上海政法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项目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和世界史研究,在犹太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来华犹太难民研究”首席专家。1993年获詹姆斯-弗兰德中国一一犹太研究学术奖,2004年获俄罗斯总统普京颁令授予圣彼得堡300周年荣誉勋章。2006年获奥地利政府授予奥地利大屠杀纪念奖。曾在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莱登大学、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希伯来大学等世界各著名高校和机构讲学。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与该书相关的主要著作有《犹太文明》、《犹太民族复兴之路》、《犹太人在中国》(中英法德文)、《犹太人在上海》(中英文)、《犹太人在亚洲》(中英文)、《犹太学和以色列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英文和希伯来文)、《犹太研究在中国,三十年回顾》、《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犹太人与中国:近代以来两个古老文明的交往和友谊》、《纳粹大屠杀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犹太人在美国:一个成功族群的发展和影响》、《离散与避难:犹太民族难以忘怀的历史》、《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来华犹太难民资料档案精编》等数十部。

  

  汪舒明,1974年出生于浙江富阳,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获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理论室副主任,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曾访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主要研究领域:犹太一以色列问题研究;全球记忆政治等。出版专著《大屠杀记忆与美国外交》;在《世界历史》《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世界民族》等报刊发表论文和文章数十篇。


TOP目录

第一篇 以色列创新的文化动力

第一章 以色列的创新成功之路

一、创新成功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二、源于国家安全发展需求的强劲创新动力

三、培养主动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

四、支持创新的法制体系和政府的“后台服务器”作用

五、优化创新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所、院校和企业的合作

六、推动积极活跃的国际创新合作

七、结语:一句精辟的话和诸多令人信服的数字

第二章 以色列“创新国家”崛起的社会文化动力分析

一、“硅溪”现象:以色列“创新国家”的崛起进程

二、以色列主要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三、以色列创新之路的社会文化动力


第二篇 以色列创新的机制、体制研究

第三章 国家创新体系:以色列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以色列创新竞争力分析

二、以色列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

三、以色列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章 以色列的高技术移民政策:演进、内容与效应

一、被动应对:安置苏联犹太高技术移民

二、主动谋局:吸引海外以色列人才归国服务

三、创新发展:高技术移民对以色列经济社会的积极效应

四、结论:高技术移民的“以色列模式”及启示


第三篇 中以创新合作

第五章 中以创新合作与“一带一路”策略共鸣

一、中以创新合作的由来及发展历程概述

二、从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到“创新全面伙伴关系”

三、中以经济模式的互补、认同、差异及其启示

四、“一带一路”与中以创新策略共鸣

五、结语

第六章 以色列农业发展成功之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当前以色列农业发展亮点概述

二、以色列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及中以农业合作前景

第七章 中国和以色列的水技术合作

一、以色列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节水理念

二、中以水技术合作

三、中以水技术合作的特色和发展建议

 

后记


TOP书摘

  二、从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到“创新全面伙伴关系”

  通过前述两国合作历程回顾,说明中以创新合作在其原初阶段存在一个自下而上、由市场自发的摸索和磨合过程。而随着中以创新合作的深入,特别是中国政府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并将之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两国合作层次也有提升需求。为避免重复性投资,引领双方高科技企业良性互动,同时,也为了保护双方创新科技的知识产权,双方急需一个官方的、高级别的合作机制以统筹全局。中以创新联合委员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2014年5月,在以色列进行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内塔尼亚胡总理签订了《关于成立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备忘录》:两国政府拟成立副总理级别的“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①。主要工作包括:协调两国部门及地方政府间多领域的创新合作;确定合作重大方向及项目;探索新模式;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订行动计划等。②经过7个月的紧张筹备,2015年1月29日,联委会一次会议在北京如期召开。这也标志着两个国家特别是中国首个以“创新合作”为主题的中外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会上,双方表示将继续加强前沿性、原创性联合研究,确定了12个优先合作领域。刘延东与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共同签署了《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对未来三年间的创新合作进行宏观的规划、布局。

  2016年3月,联委会二次会议在耶路撒冷召开,刘延东与内塔尼亚胡共同主持,数十个政府机构部门及两国一流大学参席。双方见证签署有关便利签证、联合科研等13项合作协议,并就中以自由贸易区开始谈判。刘延东从提升战略对接的高度、拓展务实合作的广度、增进交流互鉴的热度、加大协同攻关的力度等对中以创新合作提出四点倡议。①此倡议也反映了中以创新领域合作在多个维度都已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进人中以正式建交25周年的2017年,两国创新合作关系又迎来另一个高潮。3月19日,应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之邀,内塔尼亚胡二次访华。四位以色列内阁部长和90名商界精英随行,并参加次日在京举行的“以色列总理商业创新论坛”。席间,以色列出访史上阵容最豪华的代表团,与共襄盛会的中方企业家就洽谈甚欢。②在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上,内塔尼亚胡核心活动之一即主持联委会会议。3月21日,联委会三次会议在京召开,刘延东对联委会成立三年以来的中以创新合作做了总结,并紧扣此前一天“以色列国如何调整其战略以结合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论坛主题,发声呼吁双方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拓展合作空间,推进各项共识落地生根。内塔尼亚胡对此给予欣赏与支持。同日会后,中以双方国家领导人举行正式会晤,两国政府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以色列国关于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中以创新联合声明”)③。声明中,双方表示要继续在联委会机制下开展创新合作,探索新模式以强化民间创新合作,并努力推动中以自贸区谈判,加强在双边和国际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与沟通等。这也是联委会对推动中以关系最大的硕果之一。

  回望2015-2017年联委会三次会议议程,诚如内塔尼亚胡所言,联委会“将以色列‘创业国度’的创新精神同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是中以创新合作领域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④。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70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8.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