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荷尔蒙战争
荷尔蒙战争


荷尔蒙战争

作  者:[澳]科迪莉亚·法恩

译  者:万垚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定  价:69.90

I S B N :978721812741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心灵疗愈  >  心理百科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颠覆性别认知、重塑人生自信的科普经典。

  科迪莉亚·法恩在基于已被同行们认可的科学研究结果上,指出男性和女性同时拥有睾酮(雄性激素),而且睾酮并不是造成男女行为差异化的原因;根据文化和社会标准,人类的性别划分不仅是男性和女性,且数量远多于我们已知的6种,并且研究结果早已证明男女共性远多于差异性。

  作者用风趣而犀利的口吻将人们对于性别的普遍偏见一一破解:我们并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其他人思,故我在”的被动印象控制下的社会产物。男女两性的脑部活动差异,并不影响心智养成,反而是基于文化和社会的偏见左右了大脑发育进程。有别于其他同类书,本书不仅有社会学讨论、心理学咨询案例故事的分析,作者还用自己的一套逻辑理论体系,将被大众知晓了的研究成果贯穿起来,切入视角耳目一新。

 

TOP作者简介

  [澳]科迪莉亚·法恩(作者)

  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学士、剑桥大学犯罪心理学硕士、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现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被《泰晤士报》赞赏为“拥有高度幽默感的认知神经科学家”。2017年凭《荷尔蒙战争》,荣获第30届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其著作相继售出14国版权。

 

  万垚(译者)

  大学英语讲师,专业级翻译,曾出任重庆市官方涉外商业项目交替传译。

 

TOP目录

导语?“睾酮是王道吗”

“阉狗”所引发的话题

怎么判定一个人是男还是女

21世纪的人类拥有的却是石器时代的大脑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睾酮:性、权力和必胜的意志

性别平等“违背了人类的生物性和天性”吗

“睾酮是王道吗”

PART ONE | 过去?性科学史

第一章  果蝇的畅想——为什么是雄性竞争,雌性选择

为什么是雄性竞争,雌性选择 

在生殖选择中,一个或多个性伴侣对雌性来说没差别 

所有雄性都是花花公子吗 

事实上,“父亲比母亲更多” 

无论是滥交还是竞争,都不是雄性繁衍成功的保障 

鸟类和鱼类更容易出现“超级奶爸” 

交配策略会“因时空、生态学和社会学的影响而灵活变化”

第二章 探索人类性进化史——男人一年内也能生 100 个孩子吗

任何男人都能在一年内生 100 个孩子吗 

女性在排卵期不性感吗 

男人和女人都会遇到是走肾还是走心的问题  

为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才是众望所归 

特殊研究:“今晚,你愿意和我上床吗?” 

娶一个“好女人”,暧昧多数“坏女人” 

“一妻多夫制”也许一直贯穿着整个人类进化史 

求爱的方式是多样的,父母的角色也是多样的 

第三章 性的新角色——突破“性”的认知

我们的“性”是有文化的 

滚床单有 237 个理由,除了生孩子 

男人做家务=做爱 

以浪漫开始,以失落结束的“露水姻缘”

男人和女人谁更看脸  

夫妻特质越相似,婚姻质量往往越高 

性福的双赢  

PART TWO | 现在 是谁定义了男人和女人

第四章 女人需要更像男人一点儿吗

Y 染色体绝不是男性的专属  

为什么女人不能更像男人  

你的大脑性别是男还是女 

环境塑造大脑

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是雌雄同体的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生存会颠覆传统性别角色 

即使是反性别角色也可以快速融合 

所谓的男性气概并不是男人的专利 

大多数性别差异都很小 

性不会创造男人和女人的天性 

第五章 冒险是男性专属特质吗

冒险能为雄性带来巨大的生殖收益吗

男性 = 冒险,女性 = 谨慎?

一个领域的冒险精神并不会延伸到其他领域 

女性抱有和男性类似的冒险态度

懂得越多,越不敢冒险

女性更能感知到高风险

冒险倾向更多的是主观认知上的差异而不是性别

男性冒险,女性获益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女性有更大的竞争力

女性和男性一样渴望冒险 

第六章 荷尔蒙战争:我们的文化性战胜了生物性

睾酮是万能的吗

睾丸是一个社会架构——社会事件调节性腺活动 

是什么使得“男孩有男孩样儿”

荷尔蒙通过改变身体特征从而影响行为

睾酮也有生物同盟军

女性也有雄性激素

荷尔蒙与性能力无关 

先改变外部世界,进而改变你的大脑

具备奶爸素养的男人,睾酮水平会降低

行使权力的女人,睾酮水平升高

强势的睾酮是卓越的人类特质 

PART THREE | 未来?你所不知道的性别密码

第七章 雷曼姐妹的神话——女性进入金融领域,可预防金融危机?

如果雷曼兄弟成了雷曼姐妹,还会有信用危机吗 

证实偏见——研究员倾向找出并印证社会已有的观点

女人比男人在金融冒险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临巨额资金风险时,性别差异就消失了

男人干不来女人活值得炫耀,男人干得来女人活更容易成高管?

男性的冒险性——关乎面子,再大代价也值得 

华尔街上的人需要更多的睾酮吗 

“雷曼姐妹”神话的破灭 

第八章 男孩不一定男孩样儿,女孩也不一定女孩样儿

性别化的玩具是好还是不好 

孩子的想像力不应该被老套的性别歧视束缚 

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表明,婴幼儿在玩具选择上有性别差异

为什么儿童期玩具性别差异会变得明显 

成长环境的变化会消除生物进化而来的适应性

所谓的性别特征和规范,不过是社会刻板印象的杰作

后记   王者已逝——别了,睾酮是王道 

致谢 

 

TOP书摘

“睾酮是王道吗”

  1.“阉狗”所引发的话题

  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晚餐时,我提议该给新收养的狗狗做绝育了。说这话时有个前提:我的大儿子喜好制作动物标本,痴迷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年龄限制。自打这只活泼可爱的狗狗进门,他就一直处处维护它,甚至畅想狗狗死后,不仅要让它继续活在我们心里,更要让它栩栩如生地伫立在客厅中。所以,可想而知,对我的大儿子来说,我的提议正好给了他把尚停留在想像阶段的念头付诸实践的可能。我话音一落,他兴奋地扔掉餐具,大声嚷道:“手术后,我们还可以用它的睾丸做成钥匙扣!”

  这个奇思妙想拉开了我们家庭头脑风暴的序幕。

  我之所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幸福家庭生活的私房故事,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基于我的大儿子的提议,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舆论前提:女权主义者普遍认为,拿着挂了一对大型动物睾丸的钥匙串,在上班时打开办公室门,简直没有比这更令人激动和振奋的了,他们甚至会因此而维持打鸡血状态一整天!然而我的观点却截然相反,因此我毫不客气地否决了大儿子的提议。

  其次,这里还有一个深藏的隐喻——挂着一对大睾丸的钥匙扣绝对是引人侧目,遐想无限。“你用那玩意儿做钥匙扣啊!”这话人们虽然说得委婉,但在某种程度上,言外之意是你这德行也不是个正经人。而那些没这么特立独行的人,哪怕你们其实在个性、品行上没什么差别也被无视了——此时的你,就因为挂了一对睾丸当装饰的钥匙扣而被定性、定义了。

  2.怎么判定一个人是男还是女

  生物学意义上的性/ 性别,抓人眼球的方式大同小异。我们乐此不疲,性这个话题也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看起来合情合理是吗?然而,基于你是有女性还是男性外生殖器的性别划分,显然是以生殖繁衍为判断基础,而这也是区分人类社会的一个主要方式。

  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我们首要关心的通常是其性别。同样,在最新人口统计信息里,你绝不会忘记这个人是男还是女。或许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我们通常会认为生物学意义的性本能,是人类繁衍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推动力,它不仅创造出了两种繁殖系统,还创造出了两种人类。

  一个耳熟能详的进化论故事恰好揭示了这种认知方式的核心。(埃克塞特大学的科学哲学家约翰? 杜普雷是位严厉的评论家,他恰如其分地称之为“生物大图谱”。)众所周知,每一个人类婴儿的双亲都会感恩这个生命的奇迹所带来的恩赐。

  据我初步统计,所谓母亲,即意味着一生当中多多少少有段时间是在为当初贡献出的那个漂亮、丰满的卵子而毫不犹豫、心怀感恩地付出。40 周左右的孕期,数小时的辛苦分娩,以及数月的哺乳期。然则对父亲而言,直到婴儿出生那一刻,他所做的顶多也就是提供了一个精子。而孩子落地,他矜持飞快地表示感激地点一下头,似乎就已经足够了。

  源于这种性别根本差异,(父母)在婴儿身上所作出的生物学上的投资,也意味着至少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先祖过去是需要不同的生命分支来完成繁衍的使命的。这甚至是一条底线—仅此一条的底线—出于进化进程的考量。

  男性在孕育婴儿时微乎其微的投资,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与许多女性发生关系,以攫取巨大的生殖红利,年轻、丰满的女性尤其会被视作首选。而女性则截然不同,对于她们来说,特别大的限制因素,就是如何获取资源以帮助她们照料其生物学意义上花费高昂的后代。

  由此,有一种自然选择被称为性别决定论,对这种观点的各种解读至今仍然甚嚣尘上——在实现了生殖繁衍的性事中,一些个体受享多于其他个体,此时便产生了界限——也借此形成了性别差异的本质。男性会进化出滥交、爱冒险和争强好胜的秉性。而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利于他们积累物质财富和社会资源,吸引女性,最终的回馈是把性趣转变为生殖力。固然也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好男人,但这些家伙就只能与生殖繁衍的特别大的红利失之交臂了。

  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女性来说,(男性)这种贪得无厌地占有的行径让女性付出的代价远超其所谓的获益。

  3.21 世纪的人类拥有的却是石器时代的大脑

  有些学者提出一个进化后的女性机会策略,指女性可以在月经周期的绝佳受孕阶段与具备优质基因的男性发生关系,以获取遗传了优质基因的后代。然而,那些经常成功遗传拷贝了自己基因的女性先祖们,在心理上倾向于玩安全保险的游戏,在现实当中则更看重的是抚育她们珍视的后代,而不是在追求更多的情人、财富和荣耀的事情上消耗精力。

  这一切显得冷酷、冷漠,貌似是无可辩驳的进化逻辑。女权主义者可以怒斥男权主导的社会,可以晃着她们喜欢的以睾丸当装饰的钥匙扣来示威:但这既不会改变生殖繁衍的根本事实,也不会改变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所造成的一连串后果。我们所知道的与之相关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的祖先早已无法想像。比如,科学实验室里所做的细胞培养物实验、坐在安装着轮子的金属管里高速行驶等。

  我们再举个例子,格拉斯哥大学心理学家吉斯伯特?斯图特是怎样解释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里那些由来已久的性别差异的?

  人们通常会被无意识的欲望驱动。石器时代,男人打猎,女人照顾婴儿,这种分工很实用,自然也帮忙把某些技能编码输入到我们的大脑硬盘中。直至今日,这些编码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

  我不得不说,那些我所知晓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会采用那种能令人联想到一个山顶洞人拿着长矛狩猎野猪的场景的方式去搞研究,但是很显然,事情到了格拉斯哥(英国第三大城市,这里有全球非常古老的十所大学之一的格拉斯哥大学,号称“英国常春藤”),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做法了。

  《F1 赛车》杂志的撰稿人提出,过去和现在的不平等中存在着相似联结:

  21 世纪的人类有着石器时代的大脑。

  石器时代的人绝无可能参加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但是生存和顺利繁衍(的欲望)植根于男性的大脑,由此所带来的馈赠则必定会刺激男性大脑,使其为捕猎、攻击和冒险获益而做出改变。

  这个结论和今天对男性驾车模式的研究结果非常契合。在驾车行驶时,男性会比女性制造更多的致命事故。而同时期,女性则要为抚育和保护自己的后代而努力。当然,这听起来难免有性别歧视过甚之嫌,但却是结合了历史事实和当前科学研究之后的结论。

  既然报道的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科学结论,又怎么会是性别歧视呢?是不是恰好有人意识到,进化压力只是为了帮助我们的祖先能够生存和成功繁衍,从而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和天性,但它并没有考虑到后来的女性也要参加F1 或者加入公司董事会?

  然而,正如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拉里? 卡希尔所观察到的:

  固执某种程度上——神奇的——进化观,并没有对人类大脑的容量和类型产生基于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影响;或是某种程度上这些影响——奇迹般的——对大脑的机能不能产生或只有微乎其微的效果,这个论断就相当于否认了人类大脑也经历过进化。

  4.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的确,连篇累牍的研究报道称,大脑中存在性别差异,而性别决定论又塑造出了两种人类大脑——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这种观点甚嚣尘上。那么约翰? 格雷所宣称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观点最终被证明了是正确的吗?

  有科学家已经就此展开辩论—尽管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感觉和行为方式上的平均差异可能相差无几,但累积效果是深远的。 一名曼彻斯特商学院的学者总结道:“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男人和女人几乎是不同的物种。”

  同样,拉里? 卡希尔解释道:“这种累积的影响就像沃尔沃和克尔维特(美国的第一款跑车)的很多细微差异一样—这款车在刹车上略微不同,那款车在活塞上有些差异,诸如此类,合计起来便是完全不同的两款汽车了。也许这并不是巧合,一辆是精致安全的家庭用车,后备箱有足够的空间放置食品和杂物;另一款则从设计上彰显了动力和地位。

  毫无疑问,在处事方式和谈话上,我们通常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化的期待:男人应该这样,女人应该那样。在玩具店里,根据性别分设男女通道的做法(真实的或虚拟的)已经预设了小孩子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就是一个很好的向导,它能帮助他们(经营者)来区分出他/ 她感兴趣的玩具。据说,在人类进化史上,按照性别决定论,男孩儿的玩具鼓励他们变得强壮,有竞争力,去统治和创造;与此同时,粉色通道那边则放有温柔的玩具娃娃、家用品玩具和美容套装等,强化了传统女性的两大特征:养育后代和美容修饰。

  有些学校鼓吹男女教室分开,理由是教学需要根据生理性别而进行有效分类。例如,我身边有一个男校的广告标语——“我们懂男孩子”。这不禁让人产生联想,如果某天一个女孩儿突然到那所学校,势必会让人惘然无措。可以想见那儿的老师会抓狂咆哮:但是我们懂的是男孩子啊!

  除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之外,还有很多书都在强化这一观点。而且这些书的书名还尝试作进一步的解释:《为什么男人像华夫饼——女人像意大利面》《为什么男人想要性,女人需要爱》《为什么男人不听、女人不看地图》《为什么男人不是铁打的》,更有《为什么男人喜欢直线,女人喜欢波点》。(我发现,直线相当不受欢迎。)

  5.睾酮:性、权力和必胜的意志

  一谈到职场,很多坚信“性别差异”的咨询顾问,便理所当然地认为,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定义,在雇员融入组织架构的技能设置上给出了一种适用代言,为了增加高层女性代表的人数,他们建议雇主要“充分利用男人和女人的独特特质。”这种观点认为,男性担任高级管理岗位的人数比重过大,就好比扫地,原本只需要一把扫帚一个簸箕就行,却用了一把扫帚九个簸箕。

  《福布斯》和《经济学人》 曾高度评价《与我一起工作:男女之间在商务上的八大盲点》一书。在书中,作者芭芭拉? 安妮丝和约翰? 格雷指出,雇员需要培养一种“性别智慧”——意即能更好地了解因男女性别不同而带来的观点和需求差异,从而真正懂得运用女性与生俱来的天赋——团结、合作、直觉和同理心,与男性天性中所具备的好胜心强、目标明确等天赋达到完美平衡,还可以弥补男性在社交上偶尔出现的反应迟钝。

  当我们从互补的角度来看待男女两性特质时,直觉上便会去寻找造成性别差异的强大诱因。如果第一时间,你脑海里蹦出的是一个以T 打头的某种激素的单词,英雄所见略同。迄今为止,一旦涉及要对性别差异做出解释,这个以T 打头的激素——睾酮(Testosterone)就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剑桥大学神经系统学家乔? 赫伯特在其新书《睾酮:性、权力和必胜的意志》中,就使读者毫不费力地搞懂了它的威力:

  在所有关于睾酮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广度、强度和复杂度的讨论进入尾声时,请不要忽略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没有睾酮,可能就没有人类,也就更无所谓历史了。

  如今,这个论断可以为睾丸(不再是钥匙扣上彰显另类个性的饰品了)赢回了它应得的尊重,或者说至少等到你意识到雌性激素、碳元素,甚至特别不活跃的氮元素同样如此。但是唯独睾酮有性、权力和必胜的意志!正如乔? 赫伯特的解释:我们在进化进程中所获得的智慧,正是男性成功繁衍所必备的男性特质。在繁衍时期,男性体内激增的睾酮对提高男性生殖能力至关重要。人类青春期,男性的睾酮含量持续增长,产生精子,并出现第二性征,如肌肉变得发达,长出胡须和肩膀变宽。当然,睾酮能让男人变得阳刚的假设并不能令人信服,因为由此会引起心理上的反感:凭什么男人体内的睾酮可以使其更MAN,而女人体内也含有睾酮,哪怕就只有那么一点点,为什么就不发挥作用?

  作为男性荷尔蒙中特别重要的成员——睾酮,能使性欲、权力控制欲和求胜欲在其求偶时变得更为强烈,这让他们在进化史中受益良多。

  男性体内睾酮平均水平比女性高很多,有鉴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职场上所谓的性别平等意味着什么了。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男性有着更广泛的生殖可能性,这意味着“与女性相比,男性整体人生策略是风险更高的投机”。如果睾酮点燃了他们积极冒险的欲望,那么两性平等又带来了什么呢?当然我们也应该珍视女性倾向于安稳、低风险生活方式的天性所带来的独特品质,这是毋庸置疑的。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世界经济从中挣扎着复苏时,评论员们都发出这样的考问:华尔街是否产生了“太多的睾酮”?并呼吁应该让更多的女性高管进入金融领域。因为在女性的血液中,毕竟流淌的只有微不足道的几滴睾酮。而且次级抵押贷款和复杂的信用衍生品对她们而言,并不具备无可抗拒的吸引力。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多亏了进化之手和睾酮的推动。如果一类性别在生物学意义上有更多的预设前提——想要冒险、争强好胜,于是就很容易理解,这类性别更渴望承担创业的风险,更渴望参加F1 比赛,或者更渴望获得权势和地位,从而每天都能让他肆无忌惮地吼出诸如“琼斯——你被解雇了!”的话语。

  正如约翰? 杜普雷对此做出的解释:

  如果热衷于获取权势和地位的特性,被当成是男性实现成功繁殖的伴生属性,那么我们终于找到了女性只能获得极低地位的生物学解释。既然这样,那就任由男人去放手追求权势和地位,让女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永葆青春这项人生大业当中去吧。

  6.性别平等“违背了人类的生物性和天性”吗

  原则上来说,我们通常不会认为是科学真相的性质决定了万事万物应如何表现。只不过是因为某位科学家曾说过,有些东西是“自然而然生就的”——好比男性具有侵略性或掠夺性的特点,很明显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宽恕、支持或者为它诊治开方,也并不是说科学就对社会学科的辩论和愿景毫无贡献。

  尽管科学解释没有告诉我们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但那是我们的价值观的事儿,它们能给到我们关于如何实践那些价值观以及什么才是可行性计划的强烈的暗示。正如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哲学家珍妮特? 肯尼特所指出的:如果一个平等社会不是“为和我们一样的生物提供真正的可能,……那么,在‘应该意即可能’的基本前提下,就意味着为平等所做的努力和理想设计都是白费力”。

  如果只在男性天性当中具有典型性(可识别性)的特点:玩特定的玩具,做特别的工种,愿意牺牲家庭,甚至为了出人头地而甘冒风险,那么这样一来,就很确切地令我们知晓对哪一类社会形态寄予希冀和渴望是合乎情理的。

  例如,吉斯伯特? 斯图特就为消除人们的质疑而煞费苦心,他得出以下结论:虽然既往的演化进程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力,但是女孩儿们会对生物学或工程学产生兴趣的事实——“确实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的女性应当继续遵循传统角色设定了。”他强调,人们应该自由地做出不囿于条条框框限制的职业选择。但是他也持有另一种观点:这种机会的发生永远不会有什么重要规律可言,而在诸如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高报酬领域内,提倡机会均等,是 “违背了人类的生物性(设定)和天性的”。

  这种(自相矛盾的)状态折射出了那些秉持此类性别观点的人背负着沉重包袱的事实:做遭人嫉恨但又弘扬真理的先驱。

  性别平等原则——任何人都不应该仅仅因为恰好被她们的内衣遮住的生殖器官而被剥夺机会——该论断在当今西方社会被合理化且根深蒂固。

  没错,这显然是绅士俱乐部的成员们打了个很长时间、睡得太沉的盹儿,而这期间社会处世观和法律法规都发生了了不起的变化;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应该明白,这一原则已经被铭刻入机会平等的法律法规中。可如果性别本质上就相异,那么机会平等(的立法)将永远不会孕育出平等的结果。

  我们被告知“如果工作场所和非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隔阂,可以被精炼为一个词来概括,那么这个词不该是‘歧视’,而应是‘睾酮’”;在风险偏好中演化而来的性别差异,是“劳动力市场中出现性别差异对待的显著原因之一”;而且我们与其担心玩具店里设置了用于隔离的粉色和蓝色通道,倒不如去尊重男孩儿和女孩儿在玩具偏好上的 “根本而深刻的差异”,也就是让“男孩有男孩样儿,女孩有女孩样儿吧”。

  7.“睾酮是王道”吗

  所谓“睾酮是王道”:一个耳熟能详、扑朔迷离、无处不在又极具影响力的关于性别和社会的故事。它把关于进化(哲学界认为‘演化’一词更准确)、大脑、荷尔蒙和行为之间相关联的观点编织在一起,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延续和貌似难以实现的性别平等问题,给出了一个干净利落、引人入胜的解释。

  此即谓“睾酮是王道”,无论何时,我们讨论性别不平等这样有价值的话题以及考虑为此能做些什么时,它就像是房子里摆着的那对硕大无朋的大象蛋蛋(想忽视、想不好奇都难)。

  我们的进化差异是什么?男性和女性大脑之间的相异点在哪里?睾酮干了什么?

  但是,再略深入些,你就会发现,拒绝“睾酮是王道”的观点并不需要否认进化、差异或者生物性。事实上,把它们纳入考量范围,才是拒绝接受该观点的前提。

  正如本书指出的,“睾酮是王道”一直被误解、误解、再误解,当代科学关于性别选择充满变数、性别对大脑和行为产生影响、睾酮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人类进化史和未来可能性的系列解读,都动摇了“睾酮是王道”的观点。

  毋庸置疑,自然选择就如同塑造我们身体那样,同时也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如果有任何女性主义神创论者在场——这似乎像是不同的世界观之间不可调和——当然,我可以证明自己并非其中的一个。但是正如本书开篇所提到的,众人所熟知的关于性别选择的“生物大图谱”的提法,现今看来,毫无疑问过时了。

  数十年来,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已然颠覆了那个重要信条——曾经以为只是普遍适用于动物世界,而其艰难性对于人类社会亦然:生殖上低投资的雄性要为腼腆、有爱、生殖上高投资的雌性竞争。性别自然选择指令导致了出人意料的多样性结果,而我们也为“性别选择说”贡献了自己绝无仅有的人类特性篇章(相较于动物界而言)。多年来,科学一直在改写进化(演化)论,以使它更加人性化,正如前三章所展示的在“睾酮是王道”的主要阐释中,并没有保留多少古老的故事。

  “性别选择说”的普适原理,无情地导致了男女两极分化,这个假设被“历史”(上部 过去 性科学史)摧枯拉朽般扫入故纸堆,从而也为“当下”(中部 现在 是谁定义了男人和女人)做好了铺垫,刨除性别因素,继续之前的那个理论建构。

  无须多言,如今我们都认同“自然”(天性)和“培育”(理性)的双管齐下,促成了我们的发展进步。但是,从 “睾酮是王道”观点的大辩论来看,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是 “一个基本、普遍、有力且直接导致人类结局的诱因。”

  围绕着性,故事就此展开。一位男性或是女性,其生育计划就此拉开帷幕——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对于男性大脑、男性天性,或是女性大脑、女性天性来说,经验在个人成长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辅助性角色。当然差异必定是存在的——并非所有男人都是一个模子,女人亦然。但是在有关个体差异的所有“噪音”中,男性或女性的“本质”被挖掘了出来:男性身份和女性身份的特征——所谓与生俱来、不可改变、互不关联、历史悠久且跨越文化的特性是不会改变的,还有根深蒂固的生物学因素。每当我们说“男孩儿终究是男孩儿”,或者指责正在进行的“违背天性”的干涉时,我们就会援引这个假设即这样的进化趋势(所导致的)结果或者“本质”是存在的。

  但是,正如第四章和第五章所展示的,性别基因和激素必定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我们并不是性别不明的物种——有很多相互作用的因素,性别只是其中之一。当然,我们已经是适应了(物竞天择进化论)的物种,而且是非比寻常的适应。不谈生殖器,性别是令人惊奇和充满变量的,且对性别结构(种群中雌雄各自绝对数量及占比)不仅有着明显的影响,还能根据性别结构来做种群性别出生预测。性别既不会为我们的男性大脑或是女性大脑签名背书,也不会规定我们是该具有男性特质还是女性特质——即使是提及风险承担能力和竞争力,这些特质也经常被用来解释为什么男人更有可能攀至巅峰。

  哪些地方离得了睾酮啊?如果没有某个“做真男人”的途径,也没有公认的所谓男性气质内涵(做指导和参照),睾酮要如何才能塑造男子汉气概呢?我们的思维、身体和行为皆受其影响,但是,睾酮既不是国王又不是幕后大BOSS——竞争所需的强有力的荷尔蒙精华,敢于冒险的男子汉气概——如同第六章给出的解释,人们通常就会这样认为(这些恰是男子汉气概和幕后大BOSS 的特质)。所以说就是大多数的男人导致了全球金融海啸,这很有可能就是个公平提法,目前流行的观点如“都是睾酮干的好事儿” 和“激素多样化”,这类观点才能拯救我们。我们要想知道用有漏洞的“睾酮是王道”的观点去指导科学研究和解读公众辩论时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上面提到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七章有结论。

  对这个全新的、不断进化的性和社会关系的科学认知,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在本书的最后,展望“明天”(下部 未来你所不知道的性别密码),“睾酮是王道”的信条已死,科学继任者(新的性科学观点)取而代之,应该会转变我们看待社会变革前景的思维模式。不再是我们假设的,认定性别差异是 “生物学的”、“与生俱来的”、跨文化的普遍特性,或是性别选择适应性的表现了。就像最后一章解说的:我们被束缚住了。那么,我们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看来你不用怀疑“ 睾酮是王道”的理论是否会在本书中所描述的猛烈抨击中幸存下来——就像被阉割的家养狗狗那样,顽强地寿终正寝——并且继续在公众舆论和科学猜想中徜徉。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盼着它能宁死不屈,坚守阵地,或者即使被一点一点蚕食吞噬也还能留点儿蛛丝马迹吧。

  不过说真的,“睾酮是王道”的提法快完蛋了。它扭曲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误导了我们的科学研究,同时还强化了一种不平等现状。是时候对它说再见,然后大步向前了。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12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1.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