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军师联盟之刘伯温诸葛亮(全2册)
军师联盟之刘伯温诸葛亮(全2册)


军师联盟之刘伯温诸葛亮(全2册)

作  者:朱真,张晓珉

出 版 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定  价:96.00

I S B N :978751681781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古籍整理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纵观整个三国历史,可谓英雄辈出、豪杰遍地,有勇力无匹的吕布,有文武双全的曹操,有能屈能伸的刘备,有善于权术的孙权。其他如关羽、张飞、周瑜、鲁肃、郭嘉、司马懿等人物都分外耀眼。然而,若要问三国中哪一颗明星*亮?九成人的回答可能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被称为“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yi人”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文章自不必多说,连陆游都曾感慨的“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出师表》,以及被无数后世人挂在墙上作为家训的《诫子书》都是出自诸葛亮之手。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书法和绘画也是诸葛亮的长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极为突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只表现在战略、战术层面,还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其《南征》《北伐》《北出》等军事著作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颇大。此外,诸葛亮还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如连弩、八阵图、木牛流马……

他的过人之处实在太多,在此难以一一道尽。还是让我们翻开本书,看看那个还未成神的、活生生的诸葛亮都做出过哪些神奇的事迹吧!

在中国 5000年的历史中,出现了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出现了很多的圣人、贤人,虽然这些人数不胜数,但唯独一类人却并不常见,甚至是这个世界上*稀有的品种。这类人,我们称之为神人。
何为神人?通晓天机,拥有像神一样本事的人,这种本事就是:洞彻天机、经天纬地、神机妙算、未卜先知…… 而刘伯温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真实的历史中,刘伯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到底会不会法术,有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呢?
对于这个问题,真相只有一个。可惜的是,绝不是你想象的那一个。
翻看刘伯温一生,自幼聪明、少年得志,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刘伯温,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他到底是一个“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的智者,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被命运垂青的“庸人”呢?
也许,等阅读完这本书,知道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伯温后,你就会知道这个答案了。

TOP作者简介

朱真,湖南岳阳人,爱好阅读历史图书,活跃于各大史学论坛,在《历史教学》等国家ji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

张晓珉,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多年来在《今古传奇》《看历史》等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作品有《曾国藩成功的秘密》《胡雪岩经商的智慧》《宋朝果然很有料》《别笑,这是另一半大清史》等,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TOP目录

第一章 乱世少年
 
一只能报时的公鸡
生于乱世之秋
祖上也有狠角色
一场由养老引发的血案
诸葛亮一家的尴尬
刘表:我一直都“以情感人”

第二章 隆中岁月

叔叔诸葛玄的努力
逍遥的隆中生活
形象包装很重要
打开人际交往的圈子
与黄月英的政治婚姻
营销自己是一门艺术
出山?咱不着急

第三章 三顾茅庐

刘备在荆州的新生活
马跃檀溪
谁上刘备这条小船
诸葛亮“躲猫猫”
“隆中对”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

第四章 曹操得荆州

襄阳城内乱纷纷
投降来得太快
刀剑下的紧急会议
长坂坡:英雄、美女,还有传奇
张飞好声音,怒吼断桥
哥哥原来在东吴
曹操:实现梦想只差一厘米

第五章 赤壁之战

要命还是要面子
诸葛亮给孙权下套
刘备 “望穿秋水”
诸葛亮随后就回
曹操:俺也玩玩“水军”
长江上的情报战
诸葛亮谋取荆州
二十七岁大战五十四岁

第六章 立足荆州

诸葛亮的安排
诸葛亮、鲁肃化解危机
诸葛亮经营三郡
刘备:和亲,年龄不是问题
周瑜的“隆中对”

第七章 进军益州

孙权:刘备,咱们一起取益州
俩丑男成了刘备的大救星
刘璋的困惑
诸葛亮的建议  
刘备:我需要的是借口  
刘备:孔明,速来
马超,极品官二代降临

第八章 初定益州

快来,分蛋糕啦
诸葛亮着手化解矛盾
诸葛亮:刘巴,你也在这里
妙用货币政策
谁得了“红眼病”

第九章 经营益州

诸葛亮的“法治”思想
诸葛亮立威
刘备、诸葛亮巡游
春风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穷人经济学”
诸葛亮:经济建设很重要
诸葛亮:紧抓“精神建设”

第十章 汉中王诞生记

刘备:带上法正,带上祝愿,到汉中看看
诸葛亮:打汉中与我无关
夏侯渊,一味往前冲的悲剧
曹操应该出现了
汉中王诞生
官位大派送

第十一章 荆州之失

蜀汉的“老朋友”去世
吴下阿蒙成长记
关羽:拔“钉子户”
繁华和落寞只在一瞬间
“失荆州”总结大会

第十二章 猇亭之败

为关羽报仇
刘备称帝
进攻老婆他哥
孙权:面试陆逊
陆逊“零战事”,刘备束手无策
诸葛亮:要是法正在,就好了
在成都,诸葛亮很忙
刀光剑影中的温暖故事
第十三章 白帝城托孤
愁云惨雾中的蜀汉
诸葛亮来白帝城
刘备托孤
悬案,还是悬案

第十四章 蜀汉新页

诸葛亮:刘备治丧委员会副主任
终于有了丞相办公厅
诸葛亮的干部会议
廖立:在刘备棺材旁玩刀

第十五章 重结东吴

冯熙:孙权伸过来的橄榄枝
总有一个人先敲门
孙权想起了卓文君
来而不往非礼也
“走亲戚”

第十六章 计定夷越

暗潮汹涌
写信,继续写信
南征蛮夷的战略
攻心为上,兵战为下
一个字:乱

第十七章 南中对策

本可以结束的故事
七擒孟获
民族政策之争论
民族政策取得的成效
民族工作先进工作者
做最坏的打算

第十八章 出师表

诸葛亮:孙权的感受很重要
曹丕去世
成功,需要和小人打交道
李严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北伐将领名单
《出师表》:另一种形势的新闻发布会
先将曹魏一顿骂

第十九章 挥泪斩马谡

北伐的战略路线图
孟达:蜀汉秘密战线上不靠谱的同志
诸葛亮劝架
占领凉州
“驻京办主任”降蜀记
挥泪斩马谡

第二十章 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

曹休跟陆逊打起来了
又写《出师表》
陈仓故事多
蜀汉人民需要一场胜利
孙权称帝,蜀汉很纠结
老天也姓“刘”
木牛流马:三国前沿科技

第二十一章 李严疯了

第四次北伐:咱又去凉州
司马懿上阵
李严不想指挥木牛了
李严和诸葛亮,谁的问题

第二十二章 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第五次北伐
孙权:孔明,你先上,我在后面掩护你
进军五丈原
司马懿:深呼吸,沉住气

第二十三章 诸葛病逝

安排接班人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魏延反,马岱斩
第一章 书香世家

故里南田,是个好地方
横空出世
刘伯温的祖先们
感动青田的五世祖
刘伯温出生,需要的是传说

第二章 初出茅庐

神童,还是书呆子
刘伯温名字的由来
石门书院
小试牛刀
难不倒的考生
元朝大都城

第三章 初入仕途

三年时间会发生什么
高安上任,心情不错
高安的第一案  
年轻就要付出代价

第四章 天下大乱

权力的诱惑  
大元帝国最后的岁月
离开南昌
刘伯温的深度之旅

第五章 二次出山

干谒之旅
脱脱的改革
最后的一搏
新的工作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第六章 重新出山

石人一只眼
一生的死敌:方国珍
又下岗了
刘伯温的“觉悟”
弃官归田

第七章 最后的效忠

重新出山
处州上任
再次下岗
彻底决裂

第八章 天下大势

《郁离子》
元末起义
两路红军
南征北战

第九章 天下,仅三人而已

张士诚
徐寿辉
陈友谅
可怕的陈友谅

第十章 天下局势

霸业的开始
天下奇男子——常遇春
九字真言
计划赶不上变化
朱元璋一生最大的危机

第十一章 重新出山

三顾茅庐
应天府的岁月
反击的开始
龙湾的反击
大获全胜

第十二章 强大的陈友谅

陈友谅的对策
救援的结局
从南昌开始
血战南昌
再坚持一个月

第十三章 最强者之间的较量

鄱阳湖之战
第二天的较量
匹夫之勇
一个离奇的传说
陈友谅的失策
鄱阳湖之战的结局

第十四章 开始统一天下

两个吴王
杀尽江南百万兵
讨伐张士诚
北方的元朝

第十五章 南征

讨伐方国珍
马屁精诞生史
讨伐陈友定

第十六章 北伐,建国

开始北伐
讨伐檄文
报仇雪恨
帝国双璧
登基
建国
明朝国号的由来

第十七章 金子终于发光了

刘伯温的重要性
恢复生产
建立历法、修筑宫殿
大明首富——沈万三
屯田养兵
屯田养兵的好处

第十八章 一生最大的辉煌

制定律法
《大明律》的真正目的
绝不留情
噩梦的开始
大明最难伺候的皇帝
明朝的御史们

第十九章 失落的开始

“蜜月期”的结束
斩杀李彬
杀李彬,天必雨
失宠的真正原因
案牍是非,全凭个人
第一次下岗

第二十章 两件大事

凤阳不可取,王保保不可轻
北京到底适不适合建都
朱元璋心目中真正的首都
王保保不可轻

第二十一章 一步错,步步错

第一次返京
回京的悲惨岁月
君臣论相
最后一道考验

第二十二章 尽毁一生

第二次下岗
第二次回家
回家的“光辉”时刻
第二次回京
最后的岁月
死因谜案

TOP书摘

生于乱世之秋
诸葛亮的出生地是徐州琅邪国阳都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在阳都,诸葛亮家族算是搬迁户,他们家族本来姓葛,祖籍在诸县。搬到阳都之后,发现阳都也有很多姓葛的。为了跟本地葛姓区别,叫起来方便,聪明的老百姓们就把诸葛亮这一家族取姓“诸葛”,意思是从诸县来的姓葛的人。
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的出生都被赋予了各种传说。不是母亲生他的时候出现飞龙,就是孩子坠地之时天象异常。几乎每个杰出人物来世间报到的时候,都被祥云笼罩。那么,大家一定好奇,作为千古贤相的诸葛亮出生的时候,天地会呈现什么样的异象。就没有电闪雷鸣?就没有星光灿烂?或者没来个六月飞雪?
正史没有记载诸葛亮出生的那一天天气有什么异常。估计天气晴朗,一切正常,PM2.5也在东汉人民能够接受的范围。民间倒有一个传说,说诸葛亮出生的那一天出现了日全食,明晃晃的天一下子黑了下来,吓坏了老百姓。老百姓纷纷感叹,出现这种天象不是有大凶,就是有天才降于人世!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正忙着护理呱呱坠地的诸葛亮,当然不知道天空是因自己的儿子而黑。他只是希望天能快点亮起来,方便给孩子喂奶,那时候没有电灯,照明是个问题。顺着这个意思,诸葛珪就给儿子起了“诸葛亮”这个名字。
不管诸葛亮出生的时候天气有没有怪异的表现,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他出生的时候,真不是好时候!
181年,诸葛亮出生的这一年,正是汉灵帝刘宏在位。
汉灵帝刘宏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家伙!
早在秦始皇时代,就有了买官卖官,不过那是比较低级别和低层次的,而且卖官所得主要用于赈灾,算是情有可原。刘宏也卖官,并且将卖官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明码标价,挂牌出售!有一个叫崔烈的冀州名士,家里很有钱。本来他是不屑买官的,怕弄坏了名声。结果经不住小人劝,花了五百万买了个“大司徒”。大司徒位列三公,相当于今天总理级别。崔烈买官成功,灵帝刘宏去给他颁发证书。一看,崔烈精神状态不错,灵帝就后悔了,悔恨自己把价格定低了。他认为像崔烈这样有钱的人,不应该是收五百万,应该收二千万才行。刘宏想反悔,重新定价,多亏身边人极力劝说,讲了很多诚信做人的道理,他才罢休。
从刘宏的所作所为来看,生活在他统治的时代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刘宏领导下,朝廷内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党锢之祸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更坏的影响。正是党锢之祸,加速了东汉的灭亡,才有了后来的三国,才有了诸葛亮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党锢之祸的发生还要从汉灵帝刘宏的叔叔汉桓帝刘志说起。在东汉后期,外戚专权,梁姓完全把控了朝政。梁姓家族为所欲为,即使皇帝都敢怒不敢言!这当中,最为猖狂的是大将军梁冀。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梁冀这位大将军的狂妄。汉桓帝之前,是汉质帝刘缵当政,这孩子当政的时候才9岁。一次,他开玩笑似的对梁冀说了一句:“你可是一个跋扈将军啊。”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刘缵就被梁冀给毒死了。之后,梁姓外戚辅佐刘志做皇帝。为了控制刘志,梁冀将妹妹梁女莹嫁给汉桓帝刘志做皇后。这个梁女莹基本上就是女版的梁冀。
汉桓帝刘志哪是做皇帝啊,分明是做囚犯,皇宫就是偌大的监狱。他白天受大将军梁冀这帮外戚的气,晚上还得受皇后梁女莹的罪,梁女莹仗着权势对刘志挖苦嘲讽,汉桓帝刘志敢怒不敢言。我估计汉桓帝恐怕一听到“梁”这个字眼就快疯掉了。
和平元年,公元160年,是彻底改变东汉历史的一年,也是彻底改变许多人命运的一年!这一年汉桓帝28岁了,皇后梁女莹也已经去世。汉桓帝决定不再忍,他要反击。对于朝中满是梁姓爪牙的现状,汉桓帝本能地或者唯一可能的就是找宦官帮忙。因为宦官跟皇帝朝夕相处,刘志对他们比较有信任感。
汉桓帝刘志找到宦官唐衡等五人,商量诛杀大将军梁冀,并铲除外戚之事。汉桓帝咬破了宦官唐衡的肩膀,歃血为盟,可见汉桓帝刘志对梁冀之恨。
按理说,一群宦官,就算组织起来,顶多一两千人,而大将军梁冀可是手握重兵,两者的力量对比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但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皇帝和宦官们早有准备,而梁冀飞扬跋扈惯了,完全没有准备,当刘志的人包围了大将军府的时候,梁冀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没准儿,他以为这是恶作剧呢。不过,宦官宣布他罪状,把他五花大绑的时候,他才知道,一切都完了,他低估了刘志!大将军梁冀自杀,汉桓帝将梁冀的九族全部诛灭。他杀了个痛快,十几年的恶气一扫而空!
汉桓帝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自己也是荒淫无度。剿灭了外戚,汉桓帝对在这次剿灭行动中有功的宦官们进行了赏赐和封官。新的问题出现了:外戚走了,宦官来了!走了一只虎,来了五匹狼!宦官专权甚至比外戚专权还要残酷和黑暗。东汉陷入了恶性循环。为了剿灭外戚,借重宦官力量;为了剿灭宦官,借重外戚力量。
公元168年,汉桓帝死了。由于汉桓帝没有儿子,帝位由他的侄子刘宏继承。为所欲为的宦官们诬告秉公执法的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别相署号,共为党部,图危社稷”。于是大肆逮捕开始,天下人人自危。《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豪杰及儒学有行义者,宦官一切指为党人!” 172年,宦官又一次逮捕了支持清流派的太学生一千多名。176年,宦官们又发布命令,凡是跟清流派有关的人,一律不得做官,即使做了官的,也立即免职!在宦官横行无忌的这个时期,整个东汉笼罩着极其恐怖的气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公元184年,诸葛亮3岁,东汉的历史又一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次变化,基本形成了军阀割据的态势,为以后的争霸战争埋下了伏笔。
这就是黄巾军起义!
黄巾军起义的领导人张角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人物。
这不奇怪,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很多农民起义都通过“装神弄鬼”来赋予自己的行为以合法性,以便能更快捷地聚集老百姓。而以前的老百姓大多比较迷信,吃这一套。比如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也是如此,他们找人偷偷在鱼肚子里塞了一块破布,上书 “陈胜王”。老百姓以为这是上天的启示,就自觉地听从陈胜指挥;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更离谱,他把自己说成是耶稣的弟弟,创立拜上帝教,结果很多老百姓信以为真!
张角是巨鹿(在今河南省南部)人,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民间密医,他用宗教医术,给苦难的乡亲们治病,至于效果如何,无法考证。不过,方法倒是很特别:他先让病人自我忏悔,然后,画一咒符泡在水里,让病人喝下去!
病人喝了这水,病没好,咋办?很简单,张角会说病人忏悔的时候不认真,没有真正忏悔。忏悔这种心理活动没法量化,这就给扯犊子提供了空间。
很显然,张角将医术和宗教结合在了一起。医生给人信任感,宗教给人神秘感,对于生活在东汉未年黑暗中的苦难的人们来说,这是一种慰藉。
张角不是一般的角色,他是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首先他培养了很多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到全国各地去行医。很快,信仰张角的人数急速膨胀,他将自己的这一套医术也好,宗教活动也罢,统称为“太平道”。概念的深化和提炼,为其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
除了完成太平道的理论建设之外,张角还做了很重要的两件事:第一是神化自己,说自己在深山修道的时候,得到仙人的帮助,仙人要他传播太平道以拯救世人;第二是和朝中掌权的宦官太常侍张让建立良好关系。前面我们讲了,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的关系、党锢之祸,显示了宦官极其庞大的影响力。张角和张让为什么会搭上关系?恐怕不只是因为他们都姓张。《后汉书》记载了他俩的关系,但是原因语焉不详。不过这层关系对张角非常重要。朝廷中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傻,那么容易被骗,有一些人是清醒的,他们知道,张角那一套不是什么仙人指引,治病用的也不是什么神仙水,他那就是封建迷信,用来蛊惑老百姓,这样下去对朝廷十分危险。于是,他们屡次上奏,要求汉灵帝取缔太平道,但每一次都被张让挡了下来。
朝中对于是否取缔太平道的争论让张角紧张了起来,他意识到必须强化组织,并尽快起义,否则夜长梦多。于是,张角对组织进行了改组。他自称“天公将军”,称二弟张宝为“地公将军”,称三弟张梁为“人公将军”。天、地、人,齐了。起义军总共三十六万人马,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所有的太平道信徒,均以黄色头巾为标志,这也就是黄巾军的由来。
公元184年3月5日,这是张角定的全国起义的日子。不过,关键的时刻,总有掉链子的人,这一回是一个叫马元义的人。他的任务重大,负责攻打洛阳,结果,这人喝多了酒,把起义的事情泄露出去了。汉灵帝刘宏虽然荒淫无度,不过,再荒唐的人得到这样的情报都会先浑身发冷,然后立刻清醒过来。汉灵帝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除了处死马元义和其他信徒一千多人外,立即下令逮捕张角。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角只有硬着头皮宣布提前起义。黄巾军起义爆发了!
虽然张角他们有太平道理论支持,寄托着苦难老百姓的期望,但是他们过于迷信,缺乏良好的纪律和军事常识,也缺少长远的政治谋略,面临我们教科书上常说的“农民阶级局限性问题”,最终,黄巾军还是失败了。灵帝中平元年8月,张角病死,后来,起义的队伍陆陆续续被剿灭。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朝廷。它带来了一个直接的后果:朝廷为了对付黄巾军,不得不强化地方首长的军事权和行政权,这为后面的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这也是我们研究三国,了解诸葛亮必须要知道的背景。
公元188年,诸葛亮7岁那一年,有一个叫刘焉的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扩大动乱地区刺史的权力,并改称“牧”。这进一步为地方割据提供了政策依据。

这个刘焉是谁?不知道刘焉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儿子刘璋。成都就是刘璋亲手交给刘备的。这是后话。

神童,还是书呆子
刘伯温是神童吗?
首先,要看咱们对神童的定义是什么。如果过目不忘也算神童的话,那么刘伯温真是神童!不过,过目不忘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独特,即使到了现在,也有很多十一二岁就上了大学的孩子。他们跟童年的刘伯温相比,很可能比刘伯温更聪明,更加“神童”。
可见,如果想成为一名神童,除了前期出生要“神秘”外,后期的“配合”更是至关重要。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假如刘伯温没有成功,没有成为朱元璋的“帝师”,没有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神童的故事就不会有了。
说白了,神童的故事是用成功作为导向的!这是传统二元文化中最典型的一个例证,一个人成功了,从他出生到死亡全都是完美的;相反,一个人失败了,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值一提。
那么,在这种作风下,刘伯温作为“神童”,“神”在何处呢?
首先是智商高。
根据古书记载,刘伯温五岁能够背唐诗,六岁能够作对联,七岁能够出口成章!
当然了,每一个风光无限的故事背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
要知道,刘伯温刚刚被父亲刘爚送进私塾学习的时候,不是那么活泼,也不爱说话,一副谁欠了他钱的样子,上课时也不喜欢跟同学交流,更别说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鉴于刘伯温的这种情况,当时的老师以为这孩子很一般,对刘伯温的印象不是很好。后来,老师要求大家背课文,同学们都大声诵读,刘伯温还是沉默着。私塾老师觉得刘伯温可能不适合读书,没有读书的天赋,想叫刘伯温父亲将孩子领回去。
殊不知,就在老师和刘爚摇头叹息时,刘伯温站了起来,他对老师说道:“老师,这篇文章,我会背了!”说完,便将文章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老师十分吃惊,要知道,这篇文章才刚刚讲完不久。就这样,在老师的一头雾水中,刘伯温成功解决了一个辍学的危机。
还有一次,私塾老师见刘伯温不太认真听讲,就决定考考六岁的刘伯温,杀杀刘伯温的“威风”。老师对刘伯温道:“我出上联,你对。如果回答不上来,你就必须认真听讲,否则我就告诉你的父母!”
刘伯温一如既往地不说话。
老师摇摇头道:“文能治国!”
这时,沉默的刘伯温开口了:“武可安邦!”
老师道:“成家立业!”
刘伯温说:“开天辟地!”
虽然这种对联很简单,但是对于六岁的小孩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后,老师出的所有对联都被刘伯温一一对上了。老师十分满意,更是惊异于刘伯温的聪颖。事后,老师找到了刘伯温的父母。这次,老师不是告状,他苦口婆心地对刘爚说:“你家孩子可是一个天才啊,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栋梁之材。得好好培养啊!”
而刘伯温除了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外,最重要的是他爱读书,嗜书如命!
据历史记载,小时候的刘伯温的口头禅是:“你家有书吗?能借给我看一下吗?”
有一回,刘伯温正在吃饭,一个长者路过刘家。刘伯温一边吃饭一边问长者:“你家有书吗?能借我看一下吗?”
长者说:“我表弟家有一本好书,你一定会喜欢!”
刘伯温听后,放下筷子,向长者问道:“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反正是一本好书!”
“你表弟住在什么地方呢 ?”
“天下村!”
听完这话,刘伯温顾不上吃饭了,他直奔天下村而去。走啊走,他一直走了整整十五里,才到了天下村!可是,天下村根本就没有长者所说的那位表弟,更没有他所说的好书!原来,这是长者跟刘伯温开的一个玩笑,考验刘伯温是不是真如传闻中说的那么爱书。看来传闻不假。
当然了,除了这种正能量的故事外,在刘伯温的身上,也不乏消极、叛逆的故事。在其中一个故事中,刘伯温就舍弃了自己“刘基”的名字,重新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664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1.9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