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杨雨讲诗词故事(全5册)
杨雨讲诗词故事(全5册)


杨雨讲诗词故事(全5册)

作  者:杨雨 著,周敏,郭雄 绘

出 版 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定  价:149.00

I S B N :12319465

所属分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百家讲坛杨雨教授历时三年倾心之作

聆听诗词故事,领略名人志士的智慧和情怀

穿越历史长河,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与美好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 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

此套丛书由“ 百家讲坛”主讲杨雨教授倾心创作,从弘扬家国情怀、中华智慧、中国精神,培养青少年独立、自强、坚韧、乐观、感恩等优秀品质出发,从先秦到清代的古典诗词中提炼出“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 五大主题, 从时代特色、历史背景、诗人身世、创作经历等角度,为青少年讲述蕴藏在古典诗词背后或伟大、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 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内涵、精神与品格。


TOP作者简介

杨雨,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方向为唐宋词研究及批评。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主任。

湖南省政协委员。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南大学升华学者育英计划、中南大学首届杰出青年人才。

2011年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心事有谁知”“端午时节话屈原”“诗歌爱情”“杨雨话中秋”“诗歌里的春天”“诗歌话清明”等多个系列。担任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汉语桥全球华人汉语大会》 等节目点评专家,担任《见字如面》《中华好诗词》《少年国学派》等卫视节目点评专家等。

已出版《宋词的女性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网络诗歌论》《纳兰性德诗词》《问世间情是何物——杨雨讲述经典爱情诗歌》《落花时节又逢君——诗词中的人间冷暖》等著作20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获多项省级、校级科研、教学奖励。2018年1月在喜马拉雅FM上线首部音频课《杨雨品历代名家词》。2018年3月携新书《杨雨讲诗词故事》亮相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出席“在美丽的中国文化中遇见——中国文化走出去中西对谈”。


TOP目录

《杨雨讲诗词故事.品格卷》

《杨雨讲诗词故事.自然卷》

《杨雨讲诗词故事.智慧卷》

《杨雨讲诗词故事.情谊卷》

《杨雨讲诗词故事.珍惜卷》


TOP书摘

前言

这是一套被约请的丛书,与往常被约书稿时的迟疑不同,这次接到出版社约请,我几乎是满口应承了。这除了与“诗词”的主题有关,也与我一直想为青少年诗词爱好者写点东西的心愿有关。对于我来说,洋洋洒洒写下这五卷四十多万字的诗词解析,倒不是为迎合当下的诗词热,而是作为诗词中人,普及传播中国的优秀诗词,我一直引以为自己的天职。我很清楚,所有的“热”都有一定的时效性,都会有降温的时候,从而变成僻置一旁的“冷”。而中国作为诗的国度,忽冷忽热的情形都不是诗词应有的常态,诗词就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一股暖流,舒缓、优雅而有力地呵护着我们的人生。

诗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也许答案各不相同,但我深信,长期浸染诗词的人,诗词回馈的一定是丰厚而优质的生命质量。辛弃疾曾惊讶地发现他与自然之间,时常有着互相深情而神奇的眷顾之心,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种怎样温润而浪漫的情怀和情景,又有谁能拒绝这样心物交融后纯净而纯美的时刻呢?而人文中的诗词与自然中的“青山”,其与“我”的关系正是神韵相似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走近诗词,尤其希望青少年多品读诗词,多感受一流诗人笔下曾经的风景和情怀,从而让自己的世界更丰盈、更有姿态、更有内涵。

为了便于读者在主题上把握古典诗词的类型,我将这套书分为品格、智慧、自然、情谊、珍惜五卷。每卷之下再细分若干专题,如品格卷下分爱国、战争、气节三篇;自然卷下分羁旅行役、赠友送别、追忆梦境、隐居临泉四篇;智慧卷下分人生哲理、豁达胸襟、讽刺劝谏三篇,等等。就像所有的比喻都是蹩脚的一样,所有的分卷分篇也只具备相对的意义,其中交错夹杂的情况难免存在,所以严格来说,这个主题及主题之下的细目只是从大概的意义上来划分的。但我也深知,古典诗词所反映的世界如此繁复变幻,如果混沌无序地把这些诗词随置一处,可能更让读者有茫然无措之感了。

我选择的这150首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到近代的龚自珍,基本上涵括了整个古代的诗歌发展史,显然带着尽力展示诗史源流的用意。这些诗歌更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影响的作品,目的当然是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之外,拓展他们的诗词视野,加深他们对诗史源流的整体性理解和接受。

诗词虽然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结晶,但其背后往往有着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现实背景。我的解析注重知人论世,原因亦在此。如我在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用了一半多的篇幅叙说南宋与金朝之间称“臣”称“侄”的屈辱历史,并最终形成以“主和”为核心的南宋偏安政治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陈亮与辛弃疾的“鹅湖之会”,剧谈“恢复之事”,简直可以视为是一场民间“英雄会”。以此来看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数句,辛弃疾的内心该深藏着何等的苍凉与悲愤!

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特点,我在讲解中还非常注重故事性的场景还原,以使读者能形象而便捷地切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李白的《赠汪伦》本身就是写一个诗坛巨星与粉丝之间的有趣故事。汪伦以一封夸奖泾川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信件,引发了李白的兴趣。但这背后实际上是汪伦的“狡狯”之心。面对并无桃花的“桃花潭”和只有一家“万”姓人开的“万家酒店”,不用说,李白与汪伦的见面一定充满着戏剧性。还原这一戏剧性的场景,想来读者可以对当年那“历史性”的场面心追神想了。

一等的诗歌当然也具有一等的艺术性,所以对诗词的艺术分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书稿中分析《山鬼》用风云变幻的景物变化来写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而汉乐府《妇病行》是如何体现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特点,等等。这些也都在讲解中会涉及。情感的熏陶与艺术的感染,是我讲解时并重的两翼。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总有人担忧诗词的边缘化。而以我粗浅的了解,至少在中国人的心中,这是一种过虑了。诗词可以不张扬在生活的表象,独自徘徊;但也必然会盘踞在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诗歌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这种诗性早已沉淀在血脉里,是一种与生命同在的存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这首诗是写给琴师董大的,如果我们把“君”换作“诗”,我觉得这完全就是诗词的自信了。

诗词,天下谁人不识君!诗词,何愁前路无知己!

杨雨

2018年2月10日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86.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