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一个经济人的文学观察
一个经济人的文学观察


一个经济人的文学观察

作  者:龚曙光 著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10806206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文化  文化随笔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企业家龚曙光的文学随笔集。

    作者从经济、社会、文化的角度,与张炜、韩少功、残雪、余秋雨、王跃文、阎真、李修文七位著名作家、文化名人进行了深度对谈,探讨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文化传播者的当代使命、文化人的宿命与抗争,并对当代文学进行了独到思考,对韩少功、残雪等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是一部兼具思想性、文学性的上佳人文读物。


TOP作者简介

    龚曙光,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企业家,央视年度经济人物。

    于评论家身份,张炜希望其成为“中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于企业家身份,他自白“愿做高尔基笔下的丹柯”。在文学与文化产业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成绩斐然,为中国的出版乃至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担任《理论与创作》杂志执行主编。2001年,创办《潇湘晨报》;2008年,出任湖南出版控股投资集团董事长;2009年起,担任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先后获评全国十大创新传媒人物、全国十大报业领军人物、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1年......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文化传媒行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TOP目录

第一部分对话

003对话张炜:近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041对话韩少功: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生态与精神重构

069 对话残雪:暗影与光亮

085对话余秋雨:文化传播者的当代使命

103 对话王跃文:文化人的宿命与抗争

133对话阎真:纠结与孤愤——谈当代知识分子的心路

147 对话李修文:远方和人们,都与我有关


第二部分评论

163寂寞心态下的印象世界——何立伟小说文体论

179面对一种新文体的困惑——对残雪小说艺术的一种读解

195 生命的告白——读蔡测海小说的感受

205 邈邈玄思耿耿孤心——说聂鑫森的文化寻根小说

213 西西弗的悲剧——评韩少功近作《火宅》

219 穿过世纪之门——作为诗人的托马斯?哈代素描

233 “湘军”:一支缺乏修炼的队伍

239 创作批评的个体与群落

247 创作的徘徊与作家的换代

253 印象与随想——1995年《芙蓉》杂志浏览

273 评论——回评论家

281 “小说家言”与新时期小说史——《新时期作家创作艺术新探》读后

287 语言在文学中的躁动——论部分青年小说家的语言探索

303 先锋欲何往——论近年小说语言实验的文化指向

317 叙述的意义——对实验小说时空结构的理论描述

339 跋一?旧梦依稀念逝川 |刘原

345 跋二关于长沙那场流动的盛宴,我应该对他说一声“谢谢” |袁复生

353 致谢


TOP书摘

2011年 12月 18日,湖南长沙

对话张炜:近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二十五年后。两张在 1986年的《古船》研讨会上开始惺惺相惜的年轻面孔,再一次因为文学生动坦诚。2011年 12月 18日,张炜、龚曙光,长沙倾谈。这一年,当年的青年作家张炜,获得了对于他来说有些迟的“茅盾文学奖”。……这二十五年里,飞速的时代撞击着膨胀的人欲,迟疑的灵魂打量着令人眩晕的世界。文学与世界,此岸与彼岸,永恒与刹那—浓缩着彼此生命经验的对谈,自此开始。

    从文学能力上,应该说,现在的中国作家超过了 2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初期的作家,但他们的精气神,我觉得越来越散。

    龚曙光:我跟张炜是好朋友,但是我对他的尊重不是因为朋友关系,而是因为我对文学的评价尺度。今天,我跟张炜的对谈,不仅仅是重叙友情,更是希望从各自已经不同的身份和站位来看这二十年中国经济对文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文学对中国经济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文学和经济两个角度,去看在这二十年中,中国社会的哪些因素发生了深刻变动。

    我和张炜是在 1986年我刚刚上研究生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古船》刚刚出版,我参加山东师范大学为《古船》开的第一次研讨会,在那个会议上,我有一个很短的发言,张炜引为知音,从此我们二人成为好朋友。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彼此关注,彼此认同,也许就是一对终生的朋友了。

    从《古船》到《你在高原》,二十多年过去了,张炜一直坚守在文学这块土地上。而我从文学这块土地走向了服务文学的文化经济领域,我很想知道从《古船》到《你在高原》的这些年中,你觉得中国的当代文学发生了变化没有?如果发生了,你个人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

    张炜:我和曙光是在文学院的时候认识的,他比我要小四五岁的样子。我在那个座谈会第一次见到曙光,很多的人,一大屋子的人,但是他的讲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遇到了一个有才华的人。后来,我就向他导师打听他是哪里人。从那时起,我们有很多交往。

    曙光毕业以后,我特别希望他留在山东,如果那样的话该是多么好。我对他的导师几次表达了这个意思,但后来他还是离开了。很惋惜。离开了也不要紧,他做的还是文学的事情。因为出于对文学的那种挚爱,我觉得只要他留在文学的领域里,我们就离得很近。

    而后来,他慢慢又离开评论界,做了刚才他说的为文学和文化服务的一些事情,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这不仅是团体的光荣,也是文化出版界的光荣。我非常高兴,还有一点自豪:有这么一个奇人,文学做得好,商业、经济、文化事业都做得好。

    回答曙光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是近二十多年来,就是 1986年到现在,我个人眼里,文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古船》的时候,我眼里的文学界比现在单纯,它最关注的还是文学事业本身,大家的精力没有分散出去。……至于说作家对文化事业、文学事业这些东西,文学的历练如何,个人的文学水准从技术层面到其他层面到底能达到怎样的一个水准,那是另外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延伸,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开放,文化上很开放,大量的文学舶来品来袭,各种各样的文化、五花八门的文化产品、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打开窗口流入中国,作家们的视野也打开了,阅读也越来越宽泛。从文学能力上,应该说,现在的中国作家超过了 20世纪 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作家,但他们的精气神,我觉得越来越散,不像一开始那么集中在一个点上 —这是一个大的变化。

    商品意识的觉醒,我觉得对于作家来说,负面的作用多于正面的作用 —他们的心更多地脱离了文学本身,他们想的可能更多了一些(经济利益)。这也不完全是负面的作用,我是说负面的作用大于正面的作用,就文学的写作而言,精力涣散了,这个一涣散,在他的作品里就能够看得比较清楚。品种很多,方向趋于多样,但读者都觉得他们作品的震撼力量在降低,文学的纯度比较低,这是我看到的一些不好的方面,发生的根本变化应该就在这个地方。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作家还处于一种恍惚、不能立足、不能稳固个人立场的时候,就像要往外面投掷一样,肯定推不远也推不高,这个时候就暂时处于这种恍惚的、紊乱的文学时期。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68页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25.5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