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过剩时代的学习
过剩时代的学习


过剩时代的学习

作  者:方柏林 著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2月

定  价:59.80

I S B N :9787567572836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学习方法    

标  签:学习方法  中小学教辅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过剩时代的学习》,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高效能学习者的六个习惯》由美国高校课程设计总监执笔,从大脑电脑轮流使用、训练学霸思维、管理学习情绪、开展高效练习、以考试助力学习、转向终身教育等六个方面,将学习这件难事剖析得水落石出。

TOP作者简介

    方柏林,著作:《知识不是力量》(入选《中国教师报》评选的“2011年度十佳教育图书”、 《教育时报》评选的“2011年度重点推荐的30本书”、 《中国教育报》评选的“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名单。此书还曾于 2011年入选中国图书商报社、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发起的大型跨年度阅读活动“阅读城市·城市阅读”首批推荐书目) 

    译著:《布鲁克林有棵树》、《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河湾》等。

TOP目录

致 谢 001 

序言:过剩时代的学习 003 

 

第一章 大脑电脑轮换使用 001 

引言 003 

治一治干货饥饿症 004 

走出布鲁姆的地下室 010 

知识有无高低贵贱? 015 

大脑电脑轮换用 018 

善用电子绩效支持 023 

数字空间的“断舍离” 028 

用设计思维摆放知识

 

第二章 训练学霸思维 041 

引言 043 

训练开放型思维 044 

训练成长心态 052 

走出习得性无助 060 

找到学习佳境 074 

寻找最优发展区间 077 

寻找流畅境界 082 

培育好奇心 089 

 

第三章 管理学习情绪 095 

引言 097 

约上自己谈一谈 098 

克服负面的对话 104 

管理我们的情绪 113 

训练心理纪律 120 

管理学习压力 123 

培育坚毅 128 

美国的正能量教育 136

 

第四章 开展高效练习 143 

引言 145 

靠谱地投入一万小时 146 

带着驱动力去练习 151 

避开认知幻觉 155 

提高练习效率 161 

技术助力学习 168 

怎样应对学生逃课 178 

 

第五章 以考试助力学习 183 

引言 185 

给测试正名 186 

大考之间多小考 190 

体检与验尸:形成性测评 196 

如何开展项目式测评 204 

评分细则表:非标准化测评的法宝 211 

机考是考试的未来 218 

好题不怕猜 223

 

第六章 寻求终身教育 227 

引言 229 

软技能也要练 230 

晚上要不要做作业? 233 

家务训练 237 

睡眠与学习 243 

打工与学习 250 

拓展学习空间 254 

户外的教育 258 

个人化学习 265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269 

教育即生活 273 

 

参考资料 279

TOP书摘

序言:过剩时代的学习

  我以前做过很多翻译,是个文学译者。大家可能看过我翻译的一些书,比如《布鲁克林有棵树》、《河湾》,还有《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文学翻译是小众话题。这里,我想跟大家讲一讲人人都会关注的学习。我一路上跑过来,在火车上,飞机上,地铁里,轻轨上,甚至我们老家的小院子,我看到所有人都在学习。有时候我们看到小孩坐在院子里或胡同口学习,有时候我们看到年轻的职业者在火车上边看着iPad边记笔记。我就跟大家讲一讲“学习”这个概念。

  我的职业是课程设计师(instructional designer)。这个职业三百六十行里面找不到,在美国人们也感觉陌生。我说自己是课程设计师的时候,大家一般都说,哦,很有意思。这说明他基本上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课程设计师帮老师,老师最终的服务对象也是学生,说到底课程设计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

  我来自俄克拉荷马州,常刮龙卷风,我是灾区来的。俄克拉荷马地形平坦,在这里冷风和暖流汇聚,没有阻挡,于是形成龙卷风天气。弗里德曼写过一本书《世界是平的》。书中称,在很多领域,过去的障碍正被移除,世界越来越平。教育正是这么回事:以前我们有时间、空间对于学习的限制,技术等因素让教育的世界越来越平,平得像俄克拉荷马。

  最近几年,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新观念在这个平的世界里火着。“虎妈”现象在美国吵了很多天。虎妈说小孩儿必须推才会去学习。英国教育者肯·罗宾逊则认为小孩必须培养内在动力,追随内心的激励。

  美国学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讨论呢?美国的教育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教育领域人们对体育过于重视,很多学校里教练工资比校长高。另外,美国是个富裕国家,有它的富裕病。比如小孩手头的电子设备太多,家里面有Wii、Xbox,有iPhone、iPod,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很多时间就花在这个上面了。还有一点,信息的充沛乃至过剩,冲击了过去教育的模式。

  我们面临的过剩时代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要适应的东西很多,教育只是一个方面。最困难的是饮食。我们有首歌叫“洋装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其实不如说,我胃依然是中国胃。到美国之后,大家总是千方百计找中国东西吃。我去的不是洛杉矶、纽约这些地方,而是一些小地方。这里中国菜不正宗,很多中餐馆是自助餐形式。我们那时候做留学生很穷,一周巴不得等星期六的时候,去吃一顿中国的自助餐,还要提前做足准备:扩胸运动,吃健胃丸。饿得扶墙进去,撑得扶墙出来。想想看这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今天学习也是这么回事。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我以前学英语专业。学英文需要听外文的广播,比如说美国之音(VOA)。我老师那一代,美国之音被视为敌台,听“敌台”要省外办特批。我这一代就好多了,可以随便听美国之音,只要买一个短波收音机就可以。我们也有了新的选择,可以听VOA,也可以听BBC。可以学美国口音,英国口音,你要是想学个朝鲜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口音,也是可以的,我有个老师就学得惟妙惟肖。再到下面00后的、90后的这些人,选择更多,比如各种“播客”、“视频播客”,还有一种“客”叫慕课,有成千上万人收看。再有可汗学院(Khan Academy)那种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学习的短视频,我小孩非常喜欢这个。学习者还有很多视频网站平台可用。苹果、谷歌等很多商家也都千方百计要进入教育领域,希望分到教育的一块蛋糕。出版商会提供一些资源给老师使用,比如现成的视频、测验等。

  现在资源是海量的,非常丰富。资源丰富,老师选择,也被人选择,学生期望在变化,老师角色也在变化。以前老师是站在舞台上的智者(sage on the stage)。现在学生资源丰富,学生可以调用其他资源,老师就成了边上的向导(guide on the side)。学生在其引导下,可自主选择很多东西。老师不仅传授知识,也在边上当向导,或是充当学习的脚手架。对学生来说,丰富的资源并不一定是好事。美国有一句话:如果给一个人绳子太多的话,搞不好他会把自己吊死。

  很多人觉得现在中国教育很有问题,可大环境如此,大家怎么办?换环境能解决问题吗?有一句话:当你唯一的工具是钉锤的时候,你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有时候大家会发现,有些问题其实不是钉子,是螺丝钉,钉锤解决不了。那怎么办呢?用螺丝刀。你把钉锤全部换成螺丝刀,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用一种体系完全替代另外一种体系,就是把所有钉锤全部换成螺丝刀的思维。

  在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个人选择空间和能动性越来越大。即便换了大环境,我们也可能因为错误选择而不得要领。我们会置身于各种人造的气泡。在美国这个环境下,很多中国学生去了,仍集中在华人留学生和学者小圈子里。还有一种环境是海外中文学校。这类周末学校的设立本身是很好的事。爸爸妈妈把小孩送去学中文。可很多时候,小孩在学中文时,爸爸妈妈在一起攀比、切磋,然后回去各自压迫自己的孩子让其跟他人一样。这环境于是就成了虎妈集中营。怎么办?应该走出这个气泡,融入到其他群体中,并不时反省自己的教育。

  选择自己的学习未来

  在过剩时代我们怎么学习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像吃自助餐一样,要找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别人喜欢小龙虾,你未必喜欢。学习是一种发现。爱因斯坦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个天才,但如果你是一条鱼,而别人通过爬树来检验你的能力,你一辈子都会觉得自己是一条很蠢的鱼。鸭子、乌龟、猪,大家各有特长,干吗逼所有的都去跑步,都去飞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怎样找到自己的独特?应该识别自己内心的召唤。我看过一部电影,叫《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电影中的富家女被两个年轻人同时追求,她面临选择的困境,她的父母给了她一些建议。这或许可以启发大家识别自身需求。

  有一句台词是“你需要什么?”。你不要看别人怎么说,也不要看周围,甚至不要看你的父母怎么去规划你的人生和职业选择。你首先应该想: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能力是什么?把它们结合起来,和其他资源汇聚。

  你还要去想象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在做什么事情。我过去在管理培训和管理咨询行业做事,出国前在犹豫,是去学管理还是教育。我找一个老师咨询,他说这两个选择自身并无好坏。关键是你怎么憧憬未来的生活。二十年以后你希望忙忙碌碌挣钱?还是悠悠然然做事,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觉得自己是后一种人,于是学了教育。人应当想象未来的生活。生活需要想象力。

  如果我们确实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以看看周围其他的人,看看父辈那些人在做什么事情,可不可以让他们作为自己的参照系?我做教育技术,有时候也会看到一些五六十岁的人还在做,教育技术更迭过快,他们有时候跟得力不从心。我就想应该发展两个职业,一边做教育技术,等难以继续的时候,我还可以做我的翻译和写作。

  还有一点是安全感。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或者选择学习对象的时候,我们是要寻找安全感。我们希望职业和学习能给我们带来经济上、心理上的安全。但这种安全感,未必是周遭社会定义的安全感,而是你在这个职业里边,能不能够成为一个热门的人物。没有什么职业绝对是热门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和这个职业去配合。

  我们还要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是把读书作为敲门砖。我们希望通过读书,然后上大学,然后一个关一个关去过。这种学习,是一种外在的动力驱动着我们。当我们进入成年以后,开始工作,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另一种形态。在这个资源过于丰盛的时代,我们应该尽量找到什么东西有内在的驱动力。是什么样的引擎,在拉着我们走?怎么样找到这种引擎?我们每个人自己,最终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称niche,是我们自在发挥的地方)。在本书中,我们也会谈到我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也不是贪多求大的过程。我再说那个自助餐的话题,我们自助餐往往会吃多了,有的人吃撑了是扶着墙出来的,那是不知道他的能量、潜力有多大。我们的头脑也是这么一回事,人脑也存认知负荷问题。学什么、不学什么当有所选择。我们不要给自己太重的负荷,有的东西我们是不需要去学习的,是可以放在外面的。我有一个老师叫罗米斯佐夫斯基,是波兰人,他说人类的绩效问题其实并不完全都是技能的、知识的或者态度的问题,有的可能是环境的问题。比如说有的人事情做得比较好,反而得到了惩罚,那么在环境因素上就出现了问题,那么这种情况下,你学得再好,再用功,还是没有用的。有些东西涉及态度问题,我们或许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不愿意去学它。态度问题不解决的话,还是学不进去。受他启发,我就觉得经常用的知识要学会了,放在大脑里面(knowledge in the head)。但是另外一些知识应该放在世界上(knowledge in the world)。二者很有差别。有些东西,一辈子只用一两次,为什么花一两年时间去学它?有些东西已经排除在外,不要去学,可通过绩效支持等手段来解决。

  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剩下的一些东西,我们必须学习。怎么去掌握这种学习?人的学习潜力很大。我在俄克拉荷马见到一位老者已经70多岁,还在学跆拳道。他一辈子拿了三个博士学位。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他学习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打搅他,他把自己的时间封闭起来了,学习的时间就在做学习的事情,效率非常高。

  提高学习效率:怎样让学习高效?我设计了一个公式:M = CE2,这是一个文科生能理解的相对论。这里的M指mastery,亦即我们要掌握的知识;C是指choice of content,我们选择要学习的东西;我们还要有有效的教育方法E(effective instruction)。有时候我们不能够左右老师,但是我们可以给老师提供反馈。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学习的时候,必须非常专注、精力非常旺盛。在这个过剩时代,有时候大家觉得学习反正就是网络上的学习,重要的事情完成之后再去学。很多时候,我们把一天的事情完成之后,已经精疲力竭了,那时候学习就是没有效果的,你还不如不学,不如去睡觉。

  切分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庞杂,可能大家会有一种淹没感。过去,学习很多是预备式学习(just-in-case learning),学习是作为一种预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习是让我们去及时、刚好够的学习(just-in-time, just-enough learning)。我的工作包括不少教师培训。有时候让老师过来参加培训,来的人很少。老师有自己的事,要发文章,备课,回答学生提问,参加社区服务等。后来我们想方设法地把大的学习转化成小的学习,比如一两分钟的短视频。他们需要什么我就制作什么,基本上按苹果的教学视频模式来做。

  不能忽视知识:另外,学习方法也很重要。我们有很多选择,但选择之后,我们还要用好的方法去学。我写了一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知识不是力量》。送给别人,尤其是送给小学老师时,大家都面露难色:什么叫知识不是力量,你这不是给我造反吗?其实我不是说知识没有用,而是说,我们仅仅有知识,不会使用、不会分析、不会应用,那还是没有用的。在任何学科中,我们都必须建立自己的知识基础,虽然我们现在可以搜索很多东西,但是如果缺了基础知识,搜索都不知道怎么搜索。

  多一些项目式学习:另外,我发现美国的学习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很多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而不是基于识记。比如说我们学媒体设计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设计个网站。设计网站逼迫你学习到很多知识,包括课本上有的和没有的。我当时在翻译一本小说,叫做《老谋深算》,其中提到生态养殖的话题。受其启发,我设计了个生态养猪的网站放在网上,之后就忘记了密码。很多人给我写信,求教我生态养猪的话题。我摇身成了生态养猪的专家,其实我懂的并不是很多。后来想方设法把密码找到,给删掉了。现在想想挺后悔的,我们做IT的,为什么不可以养猪呢?丁磊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学一点思维技能:去美国任何一个地方开会,他们都会提到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译批判性思维)。过去人们的重点是在“批判”二字上。它实际上要求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检验说法的前提、假设、背景。只有这么做才可以甄别真伪。还有一种很被强调的思维,是创意性思维。而那种背诵式、记忆式教育,在美国不被看重,被视为低端思维技能。到底如何应对这种技能,我们会在下文中再详述。

  学一点横向管理技能:还有一个学习方法论也很重要,就是项目管理,可能很多专业都有学,它真是很管用。它教会你一种思维,把一个大的任务切分成小的任务,这样就可以把很难做的事情,变得容易起来。像中国古时候的大家族,选出来的当家人,既要打点上下,顾全各房各枝的人情面子,又要经营好家族产业,分派不同的门客幕僚打理方方面面的生意,思路方法跟现代MBA恐怕也是差不多。谁说知识不是力量?

  学一点研究方法:要从事高等教育的话,不管做什么事情,我希望大家都学一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知识。我当时学的是定性研究的方法,我就到图书馆去观察、去访察,人们有顾忌,不让我去观察。我就做“卧底”,推着我女儿去。我女儿去读书,总不会有人反对。我自己在那边观察,看图书馆怎么运作。这种研究技能很多场合都可以使用。包括我现在写专栏,很多话题我一点都不熟悉,比如说美国医疗状况、美国教科书采用的是什么。我都是用这个应用研究的方法去做的。

  我们总希望把其他国家教育中的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搬到国内来,如芬兰、美国等。盲从于人家的奇技淫巧,只顾引进些噱头显然是不管用的。有个阿拉伯的商人到了美国开会,住在宾馆里面,宾馆里面的水龙头一拧水就出来很多。他很好奇。在沙漠里,他找水有时要找几天几夜。回阿拉伯的时候,就把宾馆里的水龙头卸走带了回去。水龙头装在沙漠里面,能拧出水来吗?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页  数:308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