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历史及其图像:艺术及对往昔的阐释(精装)
历史及其图像:艺术及对往昔的阐释(精装)


历史及其图像:艺术及对往昔的阐释(精装)

作  者:[英]弗朗西斯·哈斯克尔 著

译  者:孔令伟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丛 书: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定  价:172.00

I S B N :978710015436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史学研究与随笔    

标  签:艺术史  艺术与摄影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历史及其图像》初版于1993年,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弗朗西斯·哈斯克尔撰写的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史巨著。本书对西方史学界长久关注的“图像的历史想象”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对“图像证史”的传统进行了全面梳理。

    图像在历史阐释中一直扮演着作为史料的重要角色,无论是钱币、绘画、雕刻、建筑,还是其他历史遗物,都在传达着文字记载所无法传递的信息,但图像的意义又不仅仅局限于其史料价值,更在于它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甚至“历史本身”。作者以16、17世纪钱币学家、古物学家,18、19世纪历史学家、文化史家、艺术史家在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为线索,通过考察瓦萨里、温克尔曼、黑格尔、布克哈特、米什莱、罗斯金和赫伊津哈等历史学家的著作与观点,揭示了“图像证史”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指出了其中无法避免的思维和情感陷阱,这些陷阱既是西方艺术史学史中的经典问题,也是艺术史学科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TOP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哈斯克尔(Francis Haskell,1928—2000),英国著名艺术史家,生前历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哈斯克尔被誉为20世纪最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史家,他对艺术史的研究不但彻底改变了英语国家传统的艺术史面貌,而且丰富了对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文化史探索。其主要经典著作有《赞助人与画家》《艺术中的再发现》《趣味与古物》《过去与现在》和《历史及其图像》等。

 

    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为艺术史学史、近现代中国美术史;对“观念与图像的不对称性”问题有着长期的思考与关注。著有《风尚与思潮:清末民初中国美术史中的流行观念》(获2011年浙江省社科联第三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合著,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编著有《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文献选编》(与吕澎合作)、《艺术哲学与史学理论》等;曾在《新美术》《美术研究》《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TOP目录

001 致 谢

001 导 论

 

第一部分:图像的发现

015 第一章 早期钱币学家

031 第二章 往昔的肖像

097 第三章 史话与实录

135 第四章 品质问题

 

第二部分:图像的运用

157 第五章 阐释的各种难题

193 第六章 古物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对话

247 第七章 文化史的诞生

269 第八章 作为社会表征的艺术

295 第九章 法兰西古迹博物馆

317 第十章 米什莱

349 第十一章 博物馆,插图及对真实性的探寻

381 第十二章 风格的历史意义

457 第十三章 艺术的伪证

489 第十四章 作为预言的艺术

543 第十五章 赫伊津哈与弗莱芒文艺复兴

 

625 注 释

659 正文及注释中引用的著作

713 图片目录

731 索引


TOP书摘

前言/序言

  卡夫卡曾说:通天塔建成后,若不攀爬,也许会得到神的宽宥。这一隐喻,象征了语言交流的隔绝。同样的想法,还让他把横亘的长城与通天塔的垂直意象做了对比。不过,攀爬通天塔所受到的惩罚——“语言的淆乱”,却并未摧毁人类的勇气。翻译就是这种魄力与智慧的产物。 

  7世纪,玄奘(?-664)组织国家译场,有系统翻译佛经,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伟大事件。那时,为了满足信众的需要,印刷术或许已经微露端倪,但译本能广泛传播,最终掀起佛教哲学的神化风宣,还要靠抄书员日复一日的枯寂劳动。20世纪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让人们能够遥想千年前抄书的格局。当年抄书员普普通通的产品,现在都成了吉光片羽。 

  远望欧洲,其时的知识传播,同样靠抄工来临写悠广。但是两个半世纪后的公元909年,开始传出一条消息,说万物的末日即将迫近。这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恐慌,知识的流动也面临着停断的危险。处在如此岌岌危惧之际,心敬神意的抄书员或许会反问自己,继续抄写这些典籍有何益处,既然它们很快就要烟灭灰飞于最后的审判。 

  他们抄录的书,有一部分就是翻译的著作,是让古典微光不灭的典籍。幸亏抄书员不为appropinguarue mundi termino[世界末日将至]的流言所撼动,才让知识最终从中古世纪走出,迎来12世纪的文艺复兴。 

  这些普通的历史常识,让我经常把翻译者和抄书员等量齐观。因为他们的工作都不是原创。有时,欣赏南北朝写经生的一手好字,甚至会觉得翻译者还要卑微。不过,我也曾把一位伟大校书者的小诗改换二字,描绘心目中所敬重的译者一抄工形象:一书适译几番来,岁晚无聊卷又开。风雨打窗人独坐,暗惊寒暑迭相摧。 

  他们危坐于纸窗竹屋、灯火青荧中,一心想参透古人的思想,往往为了一字之妥帖、一义之稳安,殚精竭思,岁月笔端。很可能他们普普通通,只是些庸碌之辈或迂腐之士,但他们毕恭毕敬翻译摹写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仅此一点,就足以起人“此时开书卷,心魂肃寻常”之感。更何况,若不是他们的默默辛苦,不朽者也早已死掉了。 

  玄奘大师为翻译所悬鹄的“令人生敬”,大概就隐然有这层意思。这也使我们反躬自问:为什么让那些不朽者不朽?我想,答案必定是人言言殊。但最简单最实在的回答也许是,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就少了一个维度,一个叫作时间的维度;它一旦阙如,我们就会像是站在荒漠的空旷之野,前面是无边的茫茫,身后是无边的黯黯。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749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