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
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


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

作  者:(美)埃克曼 著;徐国强 校

译  者:邓伯宸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丛 书:新知文库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10803004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社会病态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社会学  社会科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世纪百大心理学家微表情专家保罗?埃克曼所著,累计销售7万册

TOP内容简介

诚实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就在于谎言是普世现象,从政坛精英到市井小民,从商界巨贾到谍海特工,它成为生活的潜在主线。你想知道人们如何说谎,为何说谎,说谎时有何表现么?你想知道如何识破这些谎言,识破的可能性与利弊如何,如何创造和增进识破的机会么?那么请从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开始,请从保罗?埃克曼这本一版再版,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教材的研究之作开始。 对于必须娴熟人际互动,了解嫌疑人性格特质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与警察而言,这是一本强化职能的教材;对于需要洞悉人心,长于沟通的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与咨询专家而言,这是一本很好的人际互动宝典:对于极欲防止被骗的市井百姓而言,这更是一本可以使我们减少上当机会,防范诈术的实用指南。

TOP作者简介

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1934-),美国心理学家,加州大学医学院心理学教授,199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并被列为二十世纪百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主要研究情绪的表达及其生理活动和人际欺骗等,是这一领域最主要的专家,在四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曾研究过新几内亚部族、精神病患者、间谍、连环杀人犯和职业杀手等的面容。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执法部门、反恐怖小组等政府机构,皮克斯(Pixar)、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jc)等著名动画工作室常常请他作情绪表情的顾问。英美的电视节目也常常向他咨询,甚至请他到节目中现身说法。他共编著有十三本书。

TOP目录

第三版序
致谢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谎言、破绽与说谎线索
第三章 谎言何以穿帮
第四章 言辞、声音、身体行为与谎言
第五章 说谎的表情线索
第六章 陷阱与预防措施
第七章 测谎仪
第八章 估谎
第九章 20世纪90年代的抓谎
第十章 公共领域的谎言
第十一章 新进展与新想法
结语
附录
校者跋

TOP书摘

说谎的罪恶感
说谎的罪恶感是指一种对于说谎本身的感觉,与法律上的有罪或清白无关,也与对说谎所要隐瞒的内容的罪恶感有区别。再以《温家男孩》为例,假设龙尼确实偷窃了邮政汇票,他或许对偷窃行为本身感到不安,并因此看轻自己,这实属小人所为。如果又对父亲隐瞒了自己偷窃的事实,他也将会为自己的隐瞒行为感到不安,这就是说谎的罪恶感。不过,为说谎感到罪恶,未必也会为说谎所要隐瞒的事情感到不安,假设龙尼所偷的东西是属于曾经欺侮过他的同学的,他或许丝毫不觉罪恶,是同学先不义于他,他只是报了一箭之仇,但是,他若对校长或父亲谎称没有偷窃,却免不了感到说谎的罪恶。这就跟精神病患者玛丽的情形一样,不会为自己的自杀计划感到不安,却因对医生说谎而感到罪恶。
与担心被识破一样,说谎的罪恶感也有强弱之分,良心不安的感觉可以很轻,也可能强烈得足以让谎言穿帮,产生破绽或说谎线索。罪恶感强烈到极致时,甚至会变成一种折磨,足以毁掉当事人最基本的自尊感;此外,良心上的不安也可能使说谎者甘于接受惩罚,以消除精神上的煎熬。事实上,对于减轻罪恶感的折磨,惩罚也许正是所需要的,此时,获得惩罚也成为人们坦白的原因。
刚决心要说谎时,对于事后是否会感到良心不安,往往一无所觉。说谎者意识不到,当受骗者为自己的虚情假意而再三感谢时,当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为自己代过蒙受不白之冤时,自己心态所产生的微妙变化,这些情景尤其会激发人的罪恶感。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这些情景却会让他们更加兴奋刺激,从而说谎,我将在本章“欺骗的快感”部分讨论这种反应。说谎者低估罪恶感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说谎者才知道一谎不能遮天,为了圆第一个谎,谎言就不得不接二连三地说下去。
羞耻感(shame)与罪恶感密切相关,但其问存在一个本质的差别:罪恶感这种情绪不需要旁人知晓,完全是自我的评判;羞耻感则不同,耻辱的蒙受完全来自于别人的非议或嘲讽。行为失检却无人知晓,就不会感到羞耻,但却可能感到罪恶。当然,有时也可能两者兼具。羞耻感与罪恶感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因为这两种情绪可能会形成相反的力量,把一个人撕裂——为摆脱罪恶感,可能兴起坦白承认的念头,但羞耻感却在旁边拉住,一旦讲出去只怕颜面尽失,因而陷入矛盾的挣扎。
假设《温家男孩》中的龙尼确实偷了钱,自觉罪大恶极,又因隐瞒本身而产生说谎的罪恶感。他可能为消除良心不安而想坦白,但一想到父亲会如何反应时,出于羞耻感便打消念头。回顾上文,父亲为了鼓励他坦白,愿意原谅他,不会给予惩罚,没有害怕受罚的恐惧,只是让龙尼担心被识破的心理随之减轻。但若真要龙尼诚实,父亲还得消除他的另一层障碍——羞耻感。先前提到的那位刑侦人员力劝犯罪嫌疑人招供时所采取的策略,父亲就有必要尝试一下,也就是说,他可以这样对龙尼说:“偷东西,我是了解的,要是我在你的情况下,面对诱惑可能也会,人哪有不犯错的?也许当时身不由己,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当然,一个传统的英国父亲估计不会说出这番话来,与面对犯罪嫌疑人的刑侦人员不同,他不会为了千方百计获取坦白而到了言不由衷的地步。
有些人对说谎特别敏感,很容易产生羞耻感与罪恶感,从小便被教导“说谎罪大恶极”的人就属此类。尽管将说谎视为罪不可赦并用以教人的情况,或许已不多见,但说谎之于人心,总不免产生罪恶感,则是一般的社会教化所为。有些人一旦怀有这种罪恶感,似乎就会主动往那种体验上靠,强化自己的罪恶感,保持被别人指点的羞耻感。可惜的是,对于这种人,相关的研究不多,倒是对与他们恰好相反的人,却多少有一些研究。
报纸专栏作家安德生(Jack.Anderson)就谈过一个既无羞耻感又无罪恶感的骗子,即Abscam政治丑闻案中联邦调查局的主要证人温伯格(MelvinWeinberg)。安德生在专栏中谴责温伯格的诚信,文中提到他隐瞒长达十四年的婚外情被妻子发现时的反应:
梅尔文回到家,玛丽要求他给个解释。他耸耸肩,说:“就
算我被抓到了,又怎么样呢?我不是告诉过你么,我是天下第一大骗子!”说完,窝进心爱的摇椅,跟餐厅订了些中国菜,便叫玛丽帮他修指甲。
对自己的罪行毫无羞耻感和罪恶感被认为是精神病态人格者的标志,如果这种缺失遍及其生活的各个方面或绝大多数方面的话,那就可以确诊了(很明显,诊断时仅靠报刊文字是不足为据的)。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于教养还是某些生理性的因素,专家对此意见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说谎时既不感到良心不安,又不担心被识破,反而会使精神病态人格者失去警惕而露出破绽,这一点倒是大家都同意的。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17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8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