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倾听博物馆:朋朋的时光笔记1
倾听博物馆:朋朋的时光笔记1


倾听博物馆:朋朋的时光笔记1

作  者:朋朋哥哥 编著

出 版 社:新蕾出版社

丛 书:倾听博物馆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530766354

所属分类: 少儿  >  少儿科普    

标  签:科普/百科  少儿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古代的“橡皮擦”、传说中的神兽麒麟、真实的唐僧取经路、猴年马月……本书用50篇文化故事带领孩子们窥探古代中国的真实生活。书中既有实打实的文物珍藏,又有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符号,千余字的小故事配以作者亲自配音的音频,让孩子徜徉在亲切又富有趣味的阅读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

TOP作者简介

  朋朋哥哥,本名张鹏,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青少年阅读推广人、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全国青联委员、北京青联常委。他从事博物馆讲解工作14年,著有《博物馆里的中国·发现绝妙器皿》《朋朋哥哥讲故宫》等书。

TOP目录

01. 你听说过“虎撑”吗

02. 穿越而来的战国水晶杯

03. 唐代的美酒什么样

04. 咬着门环的神兽

05. 亮闪闪的金饼

06. 翻山越岭的“小鸭子”

07. 真实版的神兽——麒麟

08. 中华第一玉龙发现记

09. 一波三折的教师节

10. 谁能称得起“先生”

11. 孔子收学费吗

12. 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

13. 海昏侯刘贺其人其事

14. 穿紫衣服的兵马俑

15. 最早的相声在唐代吗

16.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17. 古人的名片什么样

18.《石渠宝笈》中的“石渠”在哪里

19. 古代名士的香熏

20. 正定城里有只大赑屃

21. 原来唐僧是偷偷去取经的

22. 孙悟空的原型是谁

23. 猴年马月是哪年哪月

24. 皇帝家的大象

25. 古人用什么表平安

26.“免死金牌”管用吗

27. 北京城有座风神庙

28. 冬天的紫禁城有暖气吗

29. 紫禁城里的通行证

30. 北京城的冰窖

31. 两千年前的火锅

32. 紫禁城里大缸的秘密

33. 古人用“橡皮擦”吗

34. 古代造纸的那些事

35. 什么样的甲骨好刻字

36. 古人在冰上怎么玩儿

37. 古人的袜子怎么穿

38. 古人的鞋为什么要翘个头

39. 古人也会理发吗

40. 冬至要送鞋和袜

41. 人靠衣装马靠鞍

42. 冬至日后来数九

43. 县长和县令有啥区别

44. 古代的“总裁”都管啥

45. 鄂温克人的狍头帽子

46. 元旦的起源在哪里

47. 最早的博物馆在哪里

48. 最早的隧道在哪里

49. 皇帝怎么过腊八节

50. 流行千年的“雪地靴”

TOP书摘

序言 给你一个温暖的博物馆

  回想自己的经历,很多重要的决定似乎都是在春天做的,也许是因为那是个可以让人感受到力量的季节吧。

  三年前的春天,我注册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希望把自己在博物馆讲过的内容,写成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小文章,让那些到不了现场听讲解的小朋友看到。那时,微信公众号的名字还叫“义务讲解员朋朋”,我还很用心地设计了几个小栏目,想着能长期更新下去。

  然而,事与愿违。文章虽小,但从选题到落笔,组织起来却也很费时间,坚持不间断地更新,确实是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中途时写时停,栏目也调整过很多次,讲过成语里的文物,讲过希腊、埃及的游记,等等。

  两年前,音频内容越来越多地被小朋友们接受,后来想想,干脆集中精力做个音频的小栏目吧,于是有了《朋朋说》。还记得当时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非常引人注目,很多人都奔着《清明上河图》而去,我想着,是不是可以给孩子们讲讲“石渠”在哪里?渐渐地,我在选题和写作时找到了一些规律,总结出来就是“小切口,大背景,当下语言”。“小切口”指的是话题的切入点一定要小,毕竟体量有限,切口小些更易于话题的展开,讲起来也不累。“大背景”指的是要有立意,小小的知识点背后是个可以让孩子们去拓展的大空间,比如宋代的广告牌背后就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当下语言”指的是要建立与孩子们当下认知的勾连,这不仅能够让话题变得有趣,更是在为孩子们树立一种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在身边。

  很多家长对博物馆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充分认可的,但总觉得这个空间、这类内容是有距离感的,似乎说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得到浩瀚艰涩的典籍史料中去。我想说的是,古人的记忆和智慧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就看我们是不是真的去寻找和发现了。其实,《朋朋说》不只是讲给孩子们的,也是讲给家长们的,希望他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去学习。后来,和持续收听的很多家长们沟通后发现,我的努力在渐渐地起作用。

  起初,为了讲述起来更自然和真实,就像是朋朋哥哥真的站在孩子面前那样,我基本上都是把文章框架和要点内容列下来,然后在录音的过程中,一边组织语言一边讲述,所以《朋朋说》前五十多集都只有音频,没有文字,后面才调整为先组织起成熟的文字,再进行录制。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好朋友江筱湖带着石榴酱和青青两位年轻人将音频还原成文字,补齐了前半部分的内容。

  在众多家长的建议下,我决定把《朋朋说》的文字结集出版,并且配上音频二维码,让孩子们可以边听、边读、边看。并且,书里的故事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更迭交替排序,希望孩子们在阅读时也能体会到时光流转的魅力。书稿在整理和修订期间,团队伙伴张琰敏、刘天星付出了很多辛劳,感谢他们的细致工作。同时要感谢新蕾出版社的高雅、翦悦等老师在编辑和审校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给我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谢谢“耳朵里的博物馆”团队里所有伙伴的支持,是他们让这套书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

  当然了,最应该感谢的是一直在听我讲解的小朋友们和家长们,大家的倾听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让我有力量坚持做下去。前几日,和朋友聊天儿,我说我希望能够继续录制《朋朋说》,把文字都整理出来,每年至少结集出版一本,等我老了,看着柜子里满满的几排书,那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现在,这个愿望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并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倾听博物馆。

  最后,我想和所有读到这本书的小朋友说:

  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

  我想把它们的故事讲给你听。

  每个故事都是温暖的。

 

28. 冬天的紫禁城有暖气吗

  北方人总说南方人冬天不怕冷,南方人总说北方人冬天不怕冷,可真要是寒冬来了,无论南方人北方人,没有制暖设备都会扛不住。那么,古代那些生活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后妃、皇子、公主们是怎么度过寒冬的呢?

  其实,紫禁城里也有暖气,每到农历十一月初一的开炉节这一天,人们就会开始烧炭取暖。古时候没有暖气片,紫禁城里用的是类似现在地暖的设备。在很多有人居住的房间的外墙根下,会有类似坑道的设计,宫殿的外面有地方可以烧炭火,并且连接着墙壁和地板下面专门供热气通过的管道,通过这些管道,温暖就被带到房间里面了。皇帝的卧榻下面也设有通热气的管道,类似北方农村常见的“炕”。

  既然烧的是炭火,那房间里会有烟吗?不会的,因为所有管道都是封闭的,不过为了能让这些热气在通道里不断流动,聪明的古人在房间外的烟道尽头设计了出气孔,这样,那些不怎么热的烟气就可以及时排出了。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在紫禁城里找找这样的通风口。另外,紫禁城取暖所用的炭质量特别好,都是北京周边的硬木烧成的木炭。这种炭不仅热量比较足,而且不会爆裂,据说还会有香味,所以不用担心房间里有浓烟,住在里面的人只会觉得既暖和又舒适。当时的人们会把这种炭锯成一尺来长的段,放在专门涂成红色的箩筐里面,于是这些炭就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红箩炭。直到今天,紫禁城外西北方不远处还有一条街叫作大红罗厂街,当年皇家就是在这里存放红箩炭的。

  但是,并不是谁都能享受到这样温暖的冬天,在紫禁城里住着的人地位是不一样的,不同身份的人能用的炭火数量也是不一样的。偌大的紫禁城里,谁来负责烧炭呢?明代负责烧炭的部门叫作惜薪司,它下面还有三个小部门,一个负责安装火炉、运送柴炭,叫作热火处,有 52 个人;一个管理柴炭的分配,叫作柴炭处,有 27 个人;还有一个负责点火烧炕,叫作烧炕处,也有 27 个人。仔细算来,一共要有一百多人给皇帝家烧暖气呢!如果再加上每个宫殿里面负责烧火盆的服务人员,人数可就更多了。

  转眼又到冬天了,你家今年的暖气热不热呢?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2.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