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大学的未来:美国高等教育启示录
大学的未来:美国高等教育启示录


大学的未来:美国高等教育启示录

作  者:[美] 德里克·博克(Derek Bok) 著

译  者:曲强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 书:财富汇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定  价:89.90

I S B N :9787300199559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教育  社会科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大学的未来》综合展现并客观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利弊得失,论述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殊性、优越性以及脆弱性,同时从本科教育、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三方面阐述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作者反复强调改革的重要性,认为纵使过程困难重重,但改革创新仍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案例。通过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来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TOP作者简介

  德里克·博克:美国当代杰出教育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美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大学校长之一,西方高等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思想家和实践家。

  两度担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人。1971年博克临危受命,担任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他采取种种措施帮助教师与学生重塑信心,并引领学校回归正常的教学和科研轨道,直至1991年退休,任期长达20年。2006年,博克再度重返哈佛,于2006—2007年间担任代理校长,接替被迫辞职的校长劳伦斯·萨默斯,也因此成为近50年来任期*长的哈佛校长。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格文美尔教育奖获得者。在任期间,博克致力于哈佛大学课程改革,将效果不佳的通识教育转为课程教育,奠定了现代大学的课程标准,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公认为美国教育界*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世界一流大学争相效仿的“博克教学与学习中心”创始人。博克非常关注本科教学质量,1975年,他创立了博克教学与学习中心,该中心是美国*早的教师发展与教学促进中心之一,长期致力于哈佛大学全体教师与研究生助教教学水平的提升。

  美国国家公共事务委员会主席。退休之后,博克并没有隐居乡里,转而研究美国政府在国家公共事务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合理的方式。

TOP目录

推荐序1 他石攻玉,立足本土的高等教育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 陈雨露

推荐序2 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彭龙

 

引言 大学如何赢得未来的挑战

第一部分 纵观美国高等教育

01 庞大的美国高等教育体系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五大分类

 研究型大学

 综合性大学

 四年制学院

 社区学院

 营利性教育机构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四大特征

  特征1:多元化的教育机构

  特征2:政府干预少

  特征3:多元的筹资渠道

  特征4:无处不在的激烈竞争

 被视为成功模式的美国高等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强大优势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潜在风险

02 不确定时代,大学的使命是什么

 明确办学目标

 从单一目标到多目标办学

 多目标办学的利与弊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局限

 目标和工作重点不明确

 目标进展无法量化

 “职能扩张”代价高昂

 为不必要的项目增长所累

 扩大规模将不可避免

 大学发展的根本问题

03 距成功的大学管理体系有多远

 理想中的管理体系

 校董,最高权力层

 校长,行政管理层

 教授,无法取代的最终权力掌握者

 学生,变革的潜在力量

 现行管理体系的两大问题

  问题1:共同治理

  问题2:过度的政府监管

 公立大学与政府的三大改革方案

 需要彻底改革吗

【小结】美国高等院校因何成功运行


第二部分 本科教育

04 进入大学与获得学位

 多少年轻人应该上大学

 如何提高毕业率

 困境的根源在哪里

 大学能采取哪些措施

 学费过高的影响和危害

05 教育经费,政府与大学的共同挑战

 顶尖私立大学

 一流公立大学

 综合性大学和社区学院

 营利性大学

 政策指导四原则

 大学自身能做什么

 削减成本

 善加利用节省出的成本

 降低辍学率

 展望成本控制的五种可能

06 进入理想中的大学

 顶尖大学如何筛选学生

 家境殷实的学生

 校友子女

 有前途的运动员

 少数族裔学生

 扩招低收入家庭的优秀学生

 为什么他们很少申请顶尖大学

 要扩招,先找到他们

 高等院校给予优先政策

 经济资助政策收效甚微

 抽签录取体系难改现状

 顶尖大学录取政策的未来

07 如何应对日益增多的生源

 无所不及的现代科技

 新兴科技对教学的影响

 新兴科技的长期影响

 海外合作办学项目

 开展对非传统类学生的服务

 营利性或非营利性

 海外合作办学的风险

 如何分配利润

 大学对新增生源的反应

08 如何看待大学课程体系

 大学教育的目标

 主要的大学课程体系

 对现行课程体系的评价

 现行课程体系,对现实的妥协

 现行课程体系的价值

 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09 大学的教学方法

 现行教学方法的缺陷和原因

 控制成本,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估意义重大

10 大学教育改革的前景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

 在困境中前行

【小结】大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1 研究生教育

 日益增多的申报者

 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获得学位耗时过长

 学生流失率居高不下

 把博士生培养成合格教师

 研究生教育改革步伐缓慢

 

第三部分 专业教育

12 医学院

 课程设置的变化与困境

 新式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争论

 临床教学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做好准备应对未来挑战

13 法学院

 排名之争引发的问题

 教学内容及问题

 学生难以保持学习兴趣

 从业必备技能传授不足

 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临床法学教育,法学院的未来发展

14 商学院

 商学院的发展历程

 课程体系与教学中的问题

 直面批评

 管理学教育的终极挑战

【小结】专业教育的利与弊

 

第四部分 学术研究

15 “要么发表,要么走人”

 学术研究与教学的矛盾分析

 来自各方的声音

 不得不说的题外话

 学术委员会

 推荐信

 官僚作风的负担

16 学术研究性质的转变

 跨学科合作的“新科学”

 顺应跨学科研究的潮流

 科研成果商业化

 商业化的风险

 高等院校对商业化的反应

 商业化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商业化影响的总结

17 学术研究的环境

 终身聘任制的利与弊

 其他限制学术自由的因素

 高等院校的自由主义倾向

 学术研究氛围多元化

【小结】坚守学术价值观

 

第五部分 我们应该为大学的未来做些什么

18 真正关心的问题

 高等教育体系的外在风险

 高等教育体系的内在缺陷

 竞争的后果

 资金的影响

 领导力问题

 执行教学质量最低标准

 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景

结语:用创新精神缔造下一个巅峰

 

致谢


TOP书摘

[推荐序1] 他石攻玉,立足本土的高等教育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 陈雨露

  《大学的未来》一书的作者德里克?博克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美国高等教育界最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和活动家之一。1954年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971—1991年任哈佛大学校长。在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期间,他锐意进取、积极改革、苦心经营,创造了哈佛大学的一个光辉时代。他对哈佛大学的发展以及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贡献卓越。与此同时,博克不断总结哈佛大学的办学经验,阐述自己的大学理念和主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先后撰写了多本著作,博克独到的观点和深邃的思想使其成为饮誉学坛的学者。《大学的未来》综合展现并客观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利弊得失,论述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殊性、优越性以及脆弱性,同时从本科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学术研究三方面阐述了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之道,该书反复强调改革的重要性,认为纵使过程困难重重,但改革创新仍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球化”就像一个精灵出没于世界的各个国家,渗透到国家发展的各个层面。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借鉴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全球化竞争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加强教育研究领域和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来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回顾近代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从在战战兢兢、犹疑不定中被迫开启国门,到立足改革发展主动全面对外开放;从毕恭毕敬的“拿来主义”,到融会贯通的“他石攻玉”;从亦步亦趋地模仿先进体制,到实事求是地开创中国道路,国人在追逐先进文明的同时,从未放弃过对本土文化的坚守,始终都在坚持着中外文化的“和而不同”,也一直恪守着务实变通、知行合一的品格和传统。

  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是高等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与扬弃的题中要义。跨文化沟通,也称跨文化交流,本意为互通有无,表现为一种知识的传递和思想的碰撞。从时空上讲,既有思接千载的跨代交流,也有视通万里的跨国交流。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可能发生在国际之间,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跨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多元文化背景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全球化生活给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张力。在当下,面对中西方文化交融、多元思想碰撞,如何为世界文明体系的延续与重构贡献民族的文化信仰,成为宏大的时代命题,密切的跨文化沟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新时代,人们需要一场自觉的视野革命,建立一种立足于本土基础上的全球意识。同时,需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国家、民族、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

  高等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一件紧迫而又关系长远的重任。文化交流折射出的是民族实力的竞争,是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互动和平衡,是“大国兴衰”的基本符号。要走进一个中西会通的时代,就要善于学习借鉴。学习借鉴是文化的彼此认同,是在理解他国教育、他国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对美国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复制和仿效,而是立足本土行动和多元化的教育实践,在借鉴和比较基础上的升华和超越。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对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高等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博览众长、扬弃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序2] 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彭龙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不断走进国际舞台中央,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大学的未来》的出版,对于我们认识、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丰富与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理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作者德里克·博克是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家,他对现代高等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既保留了传统高等教育的优秀理论精华,又紧密地联系了当时社会的客观实际,在美国乃至世界都极具影响力。曲强博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优秀教师,多年从事翻译工作,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大学的未来》详细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在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些主要内容,我也比较熟悉。近几年,我曾多次访问美国,着重考察美国一流大学的高等教育现状,曾与数位校长和教授共同探讨高等教育问题。我看过这部著作,因此,它使我有一种亲切之感。这部著作内容丰富,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探讨,既有理论性,又紧密结合实践。同时,从这部著作中,我们感受到博克教授开阔的视野,他将高等教育看作社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放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传统中论述,把美国高等教育与其历史渊源、发展现状、未来趁势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美国的经验表明,美国大学达到今天的水平历经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他们也曾不断学习、借鉴当时英、德等国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制度,与美国实际国情结合,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今天,中国同样站在和平发展崛起的历史关头,需要这种国际化的眼界与胸怀,同时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曲强是我校的杰出青年学者,拥有经济学科、文学学科、翻译学科的丰富学术背景和实践积累,他翻译的《大学的未来》文笔优雅,语言洗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中国外语高等院校的引领者,将立足语言资源和学科优势,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主要语言和对象国研究,关注、介绍世界经济、政治、法律、高等教育等各领域最新发展,服务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和人类文明共同繁荣。

 

[引言] 大学如何赢得未来的挑战

  高等院校在当今世界扮演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侯都重要得多。如今,它已成为推动美国进步的三大要素中的主要贡献者。这三大要素分别是:一,科技及其他探究性领域的新发现;二,那些最重要的组织机构开展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三,训练有素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很好地胜任专业岗位、管理不同类型的机构组织。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加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人才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另外,高等院校还可以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而博学的公民,为政府计划和政策提供实质性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使美国的民主制度更加完善。同样也不能忽略的是,高等院校还汇聚了大量的知识和想法,帮助美国开辟新兴产业,防治疾病,保护和丰富美国的文化,并使美国公众了解历史、环境、社会以及他们自己。

  正因为高等院校的作用重大,因此其良好运转几乎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美国的高等院校成绩斐然。根据近期由一些中国学者编撰的高等院校排名来看,在世界排名前20 的高等院校之中,只有3 所不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他们重要的学术研究工作都是在美国高等院校任职时完成的。 美国的本科院校和研究生院一直以来也都是留学生的理想目的地。正是因为这些成就,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调整其高等教育制度,向美国的模式靠拢。

  全世界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认可和尊重让很多美国人都感到志得意满,这绝不仅限于高等院校人士。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声名鹊起之后,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美国高等院校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随心所欲的自我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了。随着高等院校规模日益增大,重要性日益增强,各个群体对高等院校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美国各州立法者想知道,纳税人和学生父母花在公共高等教育上的那些钱能产生什么回报;政治家和媒体评论人士则关注大学都教些什么、大学教授在公众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等;雇主则询问美国大学和专业学院的毕业生能否胜任实际工作;各个社区对大学对于当地经济能作出什么贡献则越来越感兴趣,并且想知道高等院校是不是应该向所在的城镇多缴纳些税。

  不断增加的关注也带来了一片怨言。无论全世界对美国高等院校的质量怎么看,美国公众都很不满意。学生家长认为学费太高,而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降低学费;学生们则要拼命偿还大学教育的高昂贷款;立法者则抱怨高等院校体系浪费且低效,学生毕业率太低,对高等院校不愿为自己的表现负责的行为也深感不满;雇主又抱怨太多大学毕业生连文案都写不清楚,不会分析性思考,不善于团队合作,不懂如何与人相处,也不遵守道德准则;保守派人士更是声讨教职员工,说他们有明显的自由主义倾向;而左派的批评人士则坚称,大学过于看重自身的利益;同时,媒体指责,大学校长既对学校发展缺乏远见,也没能贡献智慧、为国分忧。

  不少人认为,其实大可不必过于在意这些批评意见,毕竟美国高等教育在全世界的地位无出其右,这充分证明美国的高等院校已然十分出色了。但是,过分看重荣誉也是一种错误。美国高等院校在全世界领先的排名其实只反映了一小部分学校的杰出成就,而即便只是这一小部分学校取得的成绩斐然,也多半是就其科研水平而言,而非其教育质量。没人能够衡量出教授教得怎样,或者学生学到了多少,更别提与其他国家作比较了。

  此外,美国高等院校在世界上排名突出,还有可能是因为其他国家的高等院校表现太弱,而并非美国高等院校自己有多成功。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长期以来被过度管制,经费不足,不受政府重视。因为直到20 世纪后期,高等院校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才逐渐被各国意识到。近年来,许多欧盟成员国下决心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争在2020 年之前在科研方面要走在世界前列。法国和德国最近都拨付专款,准备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学。近年来,中国高等院校扩建和扩招的速度也让人惊叹,其科研人员以及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也都在激增。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国家的宏大计划很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在学界掀起一场改革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大多数政府官员的想象,更不用说建立伟大的大学、取得杰出的科研成果了,而改革所需的也绝非只是金钱。另外,那些认为美国大学有着理所当然的杰出地位的想法也同样不太明智。一个国家在位列世界之巅时尚可轰然衰败,学术机构也绝无万古长青之理。

  大家可能已经察觉到了一些危险信号,这样的命运也许早晚会降临到美国高等教育的头上。几个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入学和毕业的学生比例,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要高。但在过去的30 年中,随着其他国家纷纷向大众高等教育的模式转型,越来越多国家在这两项指标上都超过了美国。而美国的高等院校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可能也在减弱。尽管美国仍然是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但过去10 年中,在美国的留学生的数量在全世界的比例大幅下降,甚至有许多国家留学生的入学比例要比美国高很多。

  除了来自海外的挑战,美国国内的大环境也在转变,这令美国的高等院校也面临着重大变化。技术进步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通信手段的日益发达,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潜在的学习群体,能够囊括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新的教育资源提供者,尤其是营利性大学和在线组织,创造了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并已开始侵入传统高等院校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多的在职学习者、家庭中的初代大学生(first generation students,简称FGS)、非正规公立学校毕业的高中生等都想获得本科学历,这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增添了不少烦恼。同时,年轻的美国大学生现在尤其需要更高质量的大学教育,因为曾经的热门领域,比如,会计、计算机编程、企业研究等的相关工作,现在都可以外包给美国以外国家的大学毕业生来做,而他们要求的工资要比美国大学毕业生低得多。

  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带来了一系列疑问。美国高等院校是否在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各项问题和机遇?当今社会对美国高等院校的众多批评中,哪些问题是确实存在,哪些是言之无据或是太过夸张?美国高等院校进行怎样合适的改革才能做得更好?

  为了解答上述这些问题,我会尽量全面地看待美国的高等教育,不仅分析本科教育,也会考察研究生教育和专业教育;不单独谈教育或科研,而是将两者一并进行讨论;不仅要探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也会涉及两年制或四年制的学院、大学以及营利性教育机构。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后文中我会多次提到美国政府的角色,但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高等院校自身该如何不断进步,并不是其他角色该如何帮助高等院校实现发展。

  通过尝试进行这样一项全面的研究,我希望能为高等教育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这其中包括政策制定者、学科带头人、教职员工、校董事会等,甚至还有学生与家长。我尤其想对那些想走所谓“学术管理工作”这一崎岖道路的读者说,如同很多选择走上这条道路的人们那样,管理工作事无巨细,耗时费心,导致我过去一直没有机会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的各方面细节。直到退休后,我才有时间去探究这个已经占据了我25 年生命的课题。在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时,我有些懊恼,如果我早一些理解了那些现在已经理解的问题,这条路应该会走得很不同吧。如果我的书能对那些还有机会继续服务于教育事业的人们有所助益的话,那么它就很有价值了。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页  数:416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1.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