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道歉的力量(精装)
道歉的力量(精装)


道歉的力量(精装)

作  者:[美] 艾伦·拉扎尔(Aaron Lazare) 著

译  者:林凯雄,叶织茵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定  价:60.00

I S B N :978755960303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人生哲学    

标  签:成功/励志  人生哲学  人生智慧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道歉与接受道歉,是一种意义深远的人类互动行为。道歉学在西方自20世纪末兴起,如今已渐成显学。

  本书是道歉学领域专业著作,由该领域专业专家艾伦?拉扎尔积十年之功写成。本书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差异等角度全面介绍了道歉的意义和方法,分析了道歉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心理机制,旁征博引历史上和当代各种真实的道歉案例,阐述了道歉的疗愈功能、道歉的方法、道歉和拒绝道歉的原因、道歉的时机,以及道歉与宽恕的关系等。

  深入理解和运用道歉这种重要的人际互动方式,让诚心道歉成为“俗世中的救赎仪式”,也成为强大又正面的解决纷争之道。


TOP作者简介

  艾伦·拉扎尔,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沃斯特分校名誉校长兼医学院名誉院长,精神病学教授,知名的道歉学专家。他曾参加《奥普拉脱口秀》等电视电台节目,文章见诸《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今日心理学》等主流新闻媒体。

 

  林凯雄,三脚渡人。英文、法文翻译,自由撰稿人。

  叶织茵,酷嗜阅读、翻译,现为专职译者。

TOP目录

第一章 日益重要的道歉

道歉在增多吗?

为什么道歉日益重要

个人观点

第二章 道歉的二重性

道歉的意义

性别与道歉

文化与道歉

道歉的过程

简短的口头道歉和非语言道歉

私下与公开道歉

道歉的二重性

第三章 道歉如何疗愈创伤

恢复自尊与尊严

确认双方遵循相同的价值观

确认错不在自己

确信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

看见冒犯的一方受到惩罚

冒犯的一方对伤害给予补偿

与冒犯的一方进行坦诚的对话

某些道歉能满足多种需求

评 论

第四章 认 错

有效的公开认错

个人感想

未能恰当认错

评 论

第五章 自责、解释与补偿

自责与相关态度

提出与接受解释

补 偿

个人感想

第六章 为什么人们要道歉

“做出这种事来,我感觉好内疚、好羞耻”

“请别瓦解我的社会支持”

在以和为贵的世界里,两种道歉都占有一席之地

第七章 为什么人们不愿道歉

人们不愿道歉的其他理由

第八章 道歉的时机

“我想提前道歉”

“这不是在针对你”

“如果我立刻道歉,就不用听你发怒了”

针对个人的严重过失,道歉需要时间

无法接受道歉的时候

没把握道歉的最佳时机是很可惜,但不是无可挽回的

第九章 迟来的道歉

试图摆脱难以忍受的内疚感或羞耻感

发觉自己上了年纪,甚至面临死亡

企图操纵形势来谋取自身利益

出于对道德理想的新理解或实践

受害者仍然索讨不得的道歉

个人感想

第十章 协商道歉

人与人的协商

国与国的协商

公众人物与其支持者的协商

了解“道歉即协商”的价值

第十一章 道歉与宽恕

道歉、忏悔与宽恕

道歉(忏悔)与宽恕的关系

结语:道歉的复杂与简单

第十二章 道歉的未来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一些著名道歉

道歉与宗教和法律的关系

个人观察:当今社会的道歉热

展望未来的道歉

结 语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团体讨论议题

TOP书摘

第一章 日益重要的道歉

  道歉与接受道歉,都是意义深远的人际沟通行为。道歉可以让冒犯他人的一方不再那么恐惧会遭到报复,减轻内心挥之不去的内疚感、羞耻感,不让它们成为紧箍心灵的桎梏;接受道歉则可以化解被冒犯一方的屈辱与怨恨,打消其报复的念头,进而给予对方宽恕。道歉的理想结果,是和解,是修复破裂的关系。

  如果问起来,大部分人都会告诉你一些恩恩怨怨的故事,当中的怨恨摧毁了他们重要的人际关系,甚至造成与家人、朋友的决裂。这些故事可

  能是没去探望住院的朋友、没出席婚礼或葬礼,也可能是背叛了信任关系、公开羞辱他人等。如果当时有效地道歉,或许敌意就不会产生;不过哪怕道歉迟来了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也有可能促成双方和解。

  来看看这个迟到了61年的有关道歉的故事。在一个社交晚宴上,71岁的曼纽尔(Manuel)老先生走到我身边,感谢我用道歉帮助他恢复了一段重要的关系。不久后他还写信给我,亲切地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与道歉的过程。“去年,我参加了你做的关于道歉的讲座,深受触动,你精准地描述了什么是真正的道歉,当中的概念简单却重要。我将你讲的内容记在心上,并与其他人分享。随后我又想到,这也可以在我自己的问题上派上用场。于是,我给一个老朋友写了下面这封信。我们是一起长大的,大约从4岁到17岁我们都在一起;如今他70岁,我71岁,我们都

  结婚40多年了,都有了孩子和孙子。”曼纽尔写好这封信,等了四个月才交到朋友手上,“我一直在等待能将这封信亲手交给他的时机,我想亲眼看着他读信,然后,亲口跟他谈谈”。

  “亲爱的埃迪,”他这么写道:

  这是一封道歉信,为了60年前那件事。尽管我最近才决定写下这封信,然而,自那件事发生以来,当时的景象就不时萦绕在我的心头。

  我仿佛仍然可以看见你站在屋后的门廊上,独自面对一群男孩,他们围成一个半圆,对着你叫嚣。我记不清他们说什么了,不过隐约记得就因为你投球的动作像个女孩,他们就嘲笑你是娘娘腔。我也在那个半圆里,但我想不起来当时自己有没有说话,我就愣在那儿,一心想离开。终于,我朝你走了过去,而你说你知道我会站在你这边之类的话。

  但我却没有站在你这边。我的声音好像哽住了似的,内心也在苦苦挣扎,陷入两难的境地,我不知道该站在哪一边。结果,我放弃了你,加入了那群孩子,我的五脏六腑绞成一团,我仿佛永远留在那条街上了过后的那段日子还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一点都想不起来。尽管我知道,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的友谊又恢复如初,但那日的景象在往后的岁月里,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20世纪70年代,你打电话给我,问我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待在多切斯特的那些日子。听到你的声音,我真的很高兴。后来,更令我满心欢喜的是,阔别30多年后我能与你再次相见。然而,在我灵魂深处的某个角落,男孩们嘲弄辱骂你的那一幕,“咔嗒”一声回放,再度涌现在我的脑海中,如同过去一样,只是这次更加鲜明,历历在目。我仿佛看见你对我的失望,因为我竟这样残酷地对待你。

  所以,现在我要为当初在怀伍德街上的行为道歉。我本想亲口向你说出这些话,但实在难以启齿,光是在键盘上敲击出这些字句,对我来说就已经够困难了。

  信末写道,“爱你的朋友,曼纽尔”。

  “埃迪读这封信的时候,”曼纽尔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我看见他先是一脸惊讶,接着慢慢漾起微笑。然后,我们拥抱,他还说了‘我爱你’。他说自己的一只手天生臂力比较弱,投起球来总是那样子,也提醒我正因如此,我们打橄榄球时,他从来没有当过四分卫。”曼纽尔最后告诉我,“这封道歉信带给我的一个收获,是帮我从挥之不去的,伤害埃迪的回忆中解脱出来。”

  大约两年之后,曼纽尔又写信告诉我,埃迪在我们见面、他收下道歉信的18个月后,离开了人世。曼纽尔跟我分享了他的感触:“能赶在埃

  迪过世前将道歉信交到他手上,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那件事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太长时间了,我总算能亲眼见到埃迪的反应,知道他怎么看待我,和我们亲密的友谊。要是埃迪在收到这封信前去世,我这辈子都无法得到这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摆脱这个……心理负担。”

  日常的道歉,当然不会像这个故事一样扣人心弦。大多数道歉在做错事后不久就会发生,因此并不怎么耐人寻味。不过,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个故事的许多特质,也是本书经常会描写到的和生活中常见的特质。这些特质包括:其中一方或双方会经历无尽的情感煎熬、起初不愿意道歉、单纯地做出道歉行为、做错的一方从内疚感中解脱、受到伤害的一方由衷地宽恕、双方恢复关系等。

  在人际关系中,道歉很重要。在国内或国际关系中,道歉同样重要。我们都在报纸上读过参议员特伦特?洛特(TrentLott)的一连串道歉声明,起因是舆论认为他的发言鼓吹种族隔离,他作为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政治前途也因此岌岌可危。我们关注过美国政府是否该为撞毁中国的战斗机向中国政府道歉,以及如何道歉的漫长讨论。我们也知道,在前总统克林顿与小布什是否该为奴隶制度而道歉一事上,争论仍未平息。最近一年多,我们不断读到罗马天主教神父对性侵受害者要求道歉做出的回应。我们甚至在《纽约时报》头版读过美国最高法院对于男同性恋性行为的决议,这个决议也可以被视为道歉:“今天,最高法院基于宪法自由,发布了一则对同性恋者意义深远的声明,声明基本推翻了得克萨斯州的‘鸡奸法’,并为1986年做出的相反决议,也是被多数人认为‘侮辱同性恋者生活’的决议而道歉。”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曾担任过克林顿、小布什政府反恐顾问的“反恐沙皇”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A.Clarke),为自己在“9?11”事件中扮演的失败角色而道歉。每星期,我们都会在全国性报纸上看到几篇公开道歉的声明,这些道歉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它们的理解,显然也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256

开  本:16开

纸  张:纯质纸

加载页面用时:46.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