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黄沙百战穿金甲:华为系列故事
黄沙百战穿金甲:华为系列故事


黄沙百战穿金甲:华为系列故事

作  者:田涛 殷志峰 主编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定  价:46.00

I S B N :978710806097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管理  >  管理读物  >  企业与企业家    

标  签:>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管理  >企业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一书为继《枪林弹雨中成长》《厚积薄发》后第三本华为系列故事。本书稿内容由海内外一线员工(主要为管理财务类员工)撰写的一个个小故事组成。集中展示华为20多年来在积贫积弱的通信市场如何突破重围,*后领先业界、傲视同侪的奋斗经历,突出狼性文化的鲜明个性,他们的管理中西合璧,吸收西方现代管理理念,进行本土化改良,*终形成东西方都能接受的管理模式。他们以客户需求为先导,对客户的反应领先业内友商,突出了客户之上的宗旨。


TOP作者简介


田涛,男,华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华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期从事华为企业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


TOP目录

001 / 梅花香自苦寒来(序) 孟晚舟

009 / 青春梦 非洲结

作者:隋 龙 *  文字编辑:肖晓峰

初出茅庐担重任 009

“ 冻结我的钱不答应!” 011

“ Huawei Good ! Regen Good !” 012

海外的“第三类”感情 014

“结”多了就成了网 015

018 / 不让一个错误发生

作者: 马 姐 * 文字编辑:肖晓峰

两个错误换来12 年零差错 018

掌管四十多枚“大印”,每天盖章近3000 次 020

跨越职责边界,为公司规避近300 万美元损失 022

于平凡中见坚韧 023

026 / 步步为“盈”

作者:林 炜 * 文字编辑:霍 瑶

及时把款付出去 026

躲在“后面”的财经 028

从印度开始试点的概算 029

寻找解锁巴西困境的钥匙 031

梳理流程,坚持用好ERP 和IFS(集成财经服务) 032

对业务做战略性取舍 034

结语 036

038 / 一亿多美元的财产保卫战

作者:米建思 *  文字编辑:霍 瑶 陈红霞

做扎根Y 国的一棵树 038

全面打响财产保卫战 039

“捉蝎子时要掀开每一块石头” 040

刺破影子公司面纱 042

*艰难的谈判岁月 044

1.28 亿美元落袋为安 046

结语:不是奇迹的奇迹 047

049 / 第二次握手

作者:黄江宁 * 文字编辑:张 钊

阿尔及利亚:从简单业务做起 049

印度:和业务共同成长 052

英国:藏龙卧虎的金融中心 054

幸运与遗憾 057

061 / 燕子往“北飞”

作者:钟 燕 * 文字编辑:陈丹华

差点把自己弄丢了 061

要我就是做赔本买卖吗 063

沉下心做“扫雷”专家 064

我不是小青菜,而是小辣椒 065

项目组的“团宠”,成长中的快乐 067

070 / 专业成就价值

作者:Peter O Donoghue Ben Binnington Hendrik Cornelis Richard Needs Mark Atkins *  文字编辑:刘 军

“我的*目标是把FRCC 做没了” 070

从财务核算看华为“五大风险” 072

预防“黑天鹅事件”发生 074

“卡住”税务风险敞口 077

理解文化及人才保留 079

084 / 小丫也能扛大旗

作者:季 慧 * 文字编辑:张 钊

我要做个不一样的述职 084

“厚着脸皮”蹭ST 会议 085

打破多年来的低商务 087

我不怕成为“罪人” 089

这里没有边界 091

095 / 维斯瓦河畔的拥抱

作者:张弛有道 * 文字编辑:王 鹏

从“零”开始的项目 095

看清各方的“牌面” 096

把我们“绑”在一起 098

“要做波兰*大!” 099

为客户“挤水”“添柴” 100

“奔流入海” 102

105 / 财报何以清如许

作者:蔡志坚 * 文字编辑:陈丹华

变革之路如何抉择 105

一封“很生气”的邮件 107

利剑出鞘,初露锋芒 108

猛烈炮轰,如何承受 109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10

前路漫漫,砥砺而行 112

115 / “仪表盘”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刘建华 * 文字编辑:黄海强

肩负重任,R&A 扬帆启航 115

迷茫中苦寻方向 116

方案设计,抽丝剥茧 117

交付:亮剑 120

上线切换,48 小时鏖战 123

全面开启财经数字化建设 125

127 / 从“一分钱”开始

作者:陈栾平 * 文字编辑:江晓奕

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127

解开5000 万美元的“死结” 129

从相隔万里到并肩作战 131

理清账,才能做好“大管家” 132

挖到客户*真实的需求 134

136 / 做*真实的财报

作者:史延丽 * 文字编辑:江晓奕

五毛钱、一块钱都不能错 136

我要麻雀,你却给了我兔子 138

你们出的财报可信吗 139

IBM 顾问手把手教我们“共享” 141

账务的手和业务的手握在了一起 143

“报告每提前一天,价值一个亿” 144

忆往昔峥嵘岁月,望未来任重道远 145

148 / 责任的重量

作者: 郑爱珠 陈 雁 文泽菊 徐 爽 陶乃辉 文字编辑:江晓奕

做乱世中的“定海神针” 148

付款无小事,每一分钱都很重要 150

离你*近的SSE 助手 152

“掘地三尺”,还原一本清楚账 155

“收”回来的真金白银 157

161 / 世界屋脊上的修行

作者:张心蕊 * 文字编辑:肖晓峰

年轻,不缺的是勇气 161

“ 掘地三尺”清历史 164

做“行走的数据库” 165

全预算中“升级打怪” 167

争分夺秒“抢”回款 169

愿有红尘可洒脱,愿有前程可奔赴 171

176 / 一台“倔强”的推土机

作者:李 真 * 文字编辑:肖晓峰

带着初级装备出“茅庐” 176

升级成专家 178

一张图让我“火”了 180

“二真曲线”和一本书 182

187 / 一颗芯片连万物

作者:曾 超 * 文字编辑:刘 军

人海战术管理方式走进死胡同 187

波澜中建立资产物联大网 189

找、借设备无须再“碰运气” 191

“马拉松式”盘点,几分钟“跑完” 192

“蹭网”,突破资产全球“漫游” 194

198 / 从“雷达”到“第三只眼”

作者:白 熠 * 文字编辑:肖晓峰

风险无处不在 198

走向海外 200

剑指伦敦 202

业务驱动,扎根伦敦 204

不断试错,摸索创新,多业务融合 207

财经的“蓝军”,关注风险的“第三只眼” 208

211 / “拧”出十亿美元

作者:吴小慧 * 文字编辑:刘 军

费用预算胶着不前,“拧毛巾”势在必行 211

“拧毛巾”*招:制定平台组织费用预算“高压线” 213

“拧毛巾”第二招:弹性预算,“拧”转亏损局面 214

“拧毛巾”第三招:管住权签人手中一支笔 215

“拧毛巾”四式:差异化管理各类费用,平衡好短期收益和

长期利益 217

结语 219

TOP书摘


一颗芯片连万物

作者:曾 超 * 文字编辑:刘 军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我擅长让数字说话,但这次,我要让物品“开口说话”。

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我们在磕磕绊绊中探索与成长。它们也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一路蹒跚走来,终于“开口”与人“交流”。

“你在哪里?”“空闲还是忙碌?”它们虽然只会几句简单的“问答”,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资产管理上的一大飞越。

三年来,面对资产管理困境,我们用一颗芯片搭建起公司资产物联的大网,让万物有了“生命”。

人海战术管理方式走进死胡同

“名下挂的一件资产在公司内部找不到了,盘点时说要赔偿,居然要上千块。”

“完了,我名下挂着的资产快一百项了。有些借出去就没了去向!”

“以前在实验室,全部仪器仪表都挂在自己名下,算起来真的有好几千万资产,一堆人天天借来借去,资产盘点时找仪器找得发疯!”

2013年6月份,我从财经规划部调任CAPEX(资本支出)管理部,核心任务就是负责公司庞大数量资产的管理,我常常听到员工对资产管理的抱怨。

我非常理解员工的抱怨,公司八十多万件固定资产全部挂在员工名下,员工除了本职工作,平均每人还要管理三四件资产,但资产经常在员工与部门间“跑来跑去”,员工很难看得住,找资产就跟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我们管理起来也相当棘手,每年的盘点工作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长跑,即便盘点工作全员参与,耗时半年,我们也不能完全掌握资产安全和使用情况,每年资产丢失、盘亏等直接损失约三百万美元。

我意识到,这种依靠人海战术的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已经走进管理的死胡同。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找到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为此,我们与国内业界公司、顾问公司、华为美国研究所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发现大家普遍陷入管理迷茫,找不到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你们为什么不试试物联网?”一次跟黄朝文闲聊,谈起资产管理,他一句话点醒了我。那时,我刚好在看凯文·凯利的《新经济新规则》,其中对庞大数量物品的管理有两个经典阐述:网络即未来;单一功能的元件,以合适的方式连接起来,会产生奇妙的效果。这说的不也正是资产物联吗?

为此,我们特意成立了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明确了物联思路。2013年下半年,我们开启了资产物联之路。

波澜中建立资产物联大网

资产物联,简单说就是让物品“开口说话”,主动向我们上报位置、使用情况等信息。我们*初设想是在市场上采购成熟的物联网产品,直接应用。可是当我们看过几轮展会,搜尽市场上所有物联网产品时,却发现没有一款产品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对外搜索无果,对内却有了新发现!

一天,同事席杨兴冲冲跑回办公室,像发现了新大陆般向我们宣告:找到了物联产品的原型!该产品已应用于公司制造部,由A公司生产。

我们看到,它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在设备身上内置物联芯片,实现了“说话”。这颗芯片就像大脑一样,让设备能感知到自己的位置和使用情况并主动上报。没有生命的资产一下就有了生命的“脉动”,这不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物联效果吗?但它能达到我们商用的目的吗?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遛遛。我们立即拿了300个产品原型,在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实验室部署验证。三地验证结果来看,这款产品具备自动、实时和远程管理三大杀手级特性。

但该产品也存在一些硬伤:标签体积太大、使用场景有限、电池设计寿命太短、产品昂贵……

我们自然而然找到A 公司,希望改进产品并降低价格,但A公司产品改进缓慢,成本也始终难以降下来,我们却没有谈判砝码。在陷入僵局时,我们深刻认识到,华为必须建立和掌控全面、统一的产品技术标准,才能在公平、开放的前提下引入更多合作伙伴,*终提升产品品质和降低采购成本。

这跟我们做衣服是一样的,如果只有一家裁缝店,布料、设计风格、裁缝标准都由裁缝店说了算,你爱做不做、爱穿不穿,那我们便失去了议价能力;但如果有多家裁缝店,布料我们自己带,衣服尺码、设计风格都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不就可以货比三家、优中选优了吗?

我们本来是打算盘的账房先生,要我们制定“裁缝”的标准,谈何容易!但我们并未退缩,在研发人员邹果等同事和其他部门的同心协力下,工作一点点取得突破:标签体积太大,我们蹲在实验室,亲自拿着小刀制作泡沫模型,探索*外观设计;电池寿命太短,我们挑战极限,将电池寿命从一年半延长至五年……

“布料”“设计风格”等标准就这么被我们死磕出来了,但“裁缝店”却迟迟不肯接单。有的说,你的“衣服标准”太高了,我们做不来;有的说,按你这个标准做出来的“衣服”,卖不了其他客户,不划算;有的说,谁知道你是不是来偷学技术,想自己开“裁缝店”?经过多次澄清与对标,终于有三家“裁缝店”愿意一试。

2014年下半年,产品终于交付,因为是按我们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进行生产,产品立马有了质的飞越,性能提升了1/2,体积下降2/3,成本下降3/4。

2014年年底,我们开始对公司贵重资产安装物联芯片。设备能“开口说话”了,但我们还需要将他们上报的信息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和应用。于是我们建立了资产物联管理与应用平台。

目前物联网络已覆盖公司18.6万项固定资产,资产价值超过140亿元。资产物联管理方案日趋成熟,一张覆盖公司全球固定资产的大网基本成形。

找、借设备无须再“碰运气”

资产物联平台搭建起来后,资产位置、使用情况都由设备主动上报并呈现在平台上,员工可实现一键借用、一键共享和秒寻资产。

不久前,上海研究所无线产品线员工小刘接到任务,急需一台专用测试仪器做网络问题紧急定位,但他身边没有这台仪器,采购一台新仪器需要三个月以上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他很是焦急。

“每个人去问,每个实验室去跑。设备在的话,就能借到;设备不在的话,只能白跑一趟。”习惯了借设备靠嘴的他没想到,这次,资产管理员将资产物联管理与应用平台推荐给他。

“像淘宝一样,一搜就能搜到想要的设备?”带着疑问,他打开平台发现,可以按照型号、描述模糊搜索,并且搜索到的设备位置由近及远、使用率由低到高排序。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处于闲置状态的同款仪器,立即在平台提交了共享申请,顺利借到了仪器,成功定位问题。

借设备无须再碰运气了,找设备也只需动动手指头。休假月余归来,武汉一位同事发现,其名下价值3000美元的直流稳压电源不翼而飞!他焦急地找遍了办公楼每个角落,也没发现踪影;电子流上也没查到借用记录。

按规定,作为挂账人,他需赔偿仪器丢失费用。心灰意冷之际,他想到设备已植入芯片,可根据定位秒寻资产。他立即登入资产物联管理与应用平台,意外地发现,这个电源已“跑到”了另外一栋楼里。他依迹循踪,成功找回了电源。

员工享受到了切实的便利,而对于贵重资产较多的部门而言,资产物联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引入物联方案以来,研发体系以及制造部门已实现1000多项资产共享,节省仪器采购费用2.5亿元。

“马拉松式”盘点,几分钟“跑完”

对于我们管理部门来说,此前历时数月的马拉松式资产盘点工作,现在也仅需数分钟就可完成,每年可减少资产盘点、巡检等资产管理工作9000人/天。

2013年,我刚加入部门的时候,刚好遇到一年一度的资产盘点工作启动,那时还没有物联管理方案,盘点起来相当头疼。

我们需要一层层发起盘点通知,一遍遍讲解盘点政策和规则,催促员工完成盘点。但各级员工有的忙于手头工作,有的不在资产现场,有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找资产,只能不断催大家尽快完成。没完成资产盘点的需要进行赔偿,在这样的压力下,盘点进展通常也非常缓慢,需要半年多时间才能完成。

2015年实施RFID盘点后,相比于此前声势浩大的全员参与,我们只需一个人,不跑腿,不催促,只要动动手指头,在系统中导入一列需要盘点的资产编号信息,系统即能在数分钟时间内完成20万件资产盘点。效率有了“火箭式”提升!

根据2016年实际盘点数据,由于我们采用了这种IT化的盘点方式,减少了53%的人工盘点工作量。由于系统能够提供*近扫描时间和资产位置信息,针对系统盘点不到的资产,我们再组织员工进行人工盘点时,也能够缩小资产查找范围,提升盘点效率。

除了节省人力、时间,采用资产物联盘点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能提升盘点质量。此前采用人工盘点时,我们对盘点质量没法把握,员工将资产信息上报了,说资产还在,可资产实际已经不见了,我们也无从得知。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也曾想出一些办法。2014年后,我们推出“精品盘点”工程,要求员工在实施贵重资产盘点时,提供盘点实物照片作为证据。由此,盘点程序增加了员工借用相机、完成拍照申请、照片导出和上传等工作步骤,效率大打折扣。而现在,我们所有的盘点结果,都是基于IT实时数据说话,出具盘点结论更有底气了!

但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目前,我们仅仅能做到集中在热点区域的一半数量的固定资产联网,另一半广泛分布的固定资产仍需要手工作坊式的管理,要想实现公司全球资产物联的设想,还得突破网络这一关。

“蹭网”,突破资产全球“漫游”

网络是资产物联的基础,没有网络,设备装再多芯片,也如一部没有基站信号覆盖的手机。公司固定资产遍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物联网络使用的是独立网络,用这种方式实现全球覆盖的话,需要再建设一张大网,不管是建设还是维护,都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和成本投入。

一次在考虑如何实现网络全球覆盖时,我们发现公司WiFi 覆盖已经部署了六万个以上的接入点,员工出差到全球各个办公场所,都能实现WiFi 网络的自动接入,非常方便。那我们为何不“蹭网”呢?

我们开始考虑借助WiFi设备为RFID提供数据通道的方案,实现有WiFi 的地方就有RFID覆盖。目前,公司相关产品已经上市,并顺手一举将资产物联接入点设备成本降低80%。

鉴于此,未来一两年,我们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该方案,实现有WiFi 的地方就有资产物联。这样,公司在未来所有资产的经常性变动就能尽在掌控之中了。

去年4月份,我出差到西班牙。西班牙是Telefonica(西班牙电信集团)系统部总部,下面有巴西、墨西哥等子网。西班牙一位资产管理员跟我说,总部的人经常去子网,资产也经常被携带到总部与子网间流转,一个资产账面显示是在西班牙,但是可能随着挂账人已经出差去了巴西、墨西哥或其他地方,设备虽然安装了“芯片”,但部分区域的物联网络还未实现覆盖,怎样才能实时确定这些资产的位置及使用情况呢?

“等我们采用融入WiFi网络的物联方案后,就可以实现。”我告诉他,到时,设备去到任何办公地点都可以“看到”。

就像我们的手机,进到全球任何一个华为办公区域,都能接入公司WiFi 上网。未来,我们的资产也一样,只要进入全球任何一个办公场所,就能接入网络,自报家门了。

心声社区

 部分网友回复——

|m00317691 :

这个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开始在推广和应用了,对于集中在实验室内的U 位管理,如果能定位并上报机柜中的U 位置,自动更新和维护位置信息,那就更好了!

|口丁乐:

从业务角度和痛点倒逼的解决方案,非常好,也给自己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打个A 打个D :

1. 公司内部的供应链货物盘点是否也可以应用?一般供应链中心仓盘点都要封仓库三天,又慢又没效率,用这个方案是否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搞定?

2. 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站点物料盘点的解决方案运用在运营商界面?

|玉笛暗飞声:

IOT( 物联网) 在公司内部使用开了,应了“狗粮自己先吃”的要求!

|l00382729 :

实践出真知,赞! 今后我司发展云服务,RFID 大有用武之地,业界的公有云巨头动辄管理百万级的服务器,用人力管理是不可能的,全要依靠自动化。在大型数据中心中,怎样进行自动部署,新老资产的无缝对接,交替时保证服务不中断,退役资产如何报废,残值处理等,都是对云服务运营资产管理的挑战。

|老特拉福德的梅西:

作为十年前做RFID 的老家伙,看到RFID 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这个场景得到这么好的应用,真是开心。主动式标签的电池寿命能做到两年,全向式标签天线的防干扰能做到这么好,很了不起。标签的尺寸和成本,阅读器的性能的优化也非常牛。

|ABCDEFGH :

安装RFID 标签后,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的确提升了不少,只是RFID 标签的电源使用寿命有待改进,很多RFID 标签使用两年不到就出现低电压告警,就算按正常寿命使用五年就得更换一次,也是个不小的工程,如果RFID 标签能改进到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或是不受电源使用时长的限制,那就更完美了。一起努力,希望越来越好。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52.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