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老祖宗说书法
老祖宗说书法


老祖宗说书法

作  者:李石生 著

出 版 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定  价:27.00

I S B N :978755401075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地域文化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国的书法源于汉字的书写,是表现汉字形体美韵的书写艺术,它能借助文字的体式进行自由的舞蹈,于时淡时浓的墨迹间散发出迷人的艺术光彩。《老祖宗说书法》介绍了汉字起源及书体演变、名家名帖、文房四宝,内容丰富,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可让人了解书法,增长书法知识,感受书法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在轻松愉悦中畅享一场美妙的华夏文明之旅吧!


TOP作者简介

  李石生,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本科毕业,杭州师范大学书法技法与理论研究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结集出版,相关学术论文多次在全国书学论坛中获奖、入选并结集出版,作品和论文发表于《中国书画》《东方艺术·书法》《中国文化报》等报刊。


TOP目录

第一章 汉字起源及书体演变 因时记事文明昌

汉字起源——神奇的造字传说

刻画符号——“文字”的原始状貌

甲骨文——药铺里的惊世发现

商代墨迹和金文——率意与庄严并存的表现形式

西周金文——秩序化和典范美文字样式的建立

秦小篆——古文字的终结

秦代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隶书——为今文字书体的演变奠定基础

 

第二章 名家名帖 各逞风流楷模传

张芝——超前绝后,可谓“草圣”

钟繇——为行书立法,始创楷书

陆机——法帖之祖《平复帖》,流传千年动心魄

王羲之——名流雅士,一代书圣

王献之——极草纵之致,开尚奇之门

欧阳询——雅正险劲,是为楷范

颠张狂素——飞纵狂草,双峰并峙

颜真卿——雄秀独出的广大教化主

苏轼——北宋“尚意”书风的中流砥柱

米芾——集古出新的书法巨匠

宋徽宗——能书善画,为艺风流

赵孟頫——元代书坛盟主

文徵明——“吴门书派”的后期领袖

徐渭——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

朱耷——秃毫飞动的大手笔

何绍基——融通各书体的碑派宗师

 

第三章 文房四宝 相依相逐风雅附


TOP书摘

序言

  中国书法是基于汉字的艺术。《易·系辞下》日:“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契”即文字。古时先民造字,天地奥秘得以彰显,万世文明得以绵延。世间万事,不论朝代兴衰、典章秘要、风土人情、天文地理,皆借文字以记述。印光大师言:“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身家经营,遗之于子孙,莫不仗字之力。”基于文字对书法与文明的重要性,故而书中第一章对古代书体之递嬗演进作一番梳理,使大家有所认知,意义尤为深远。

  书法赖诸文字,而作为艺术,便有其独立性,须遵循相应技法和审美规律。汉魏之后,书法上升为自觉艺术,历代书家各逞风流,风格千变万化,而又传承有绪,汲古启新。从帝王将相、硕学大儒到贩夫走卒、僧侣道士,无不徜徉于书法艺术之中。历代书法大家以不朽作品,于历史长河中不断被衍化,重新被塑造,形成新典范,而使书法蓬勃发展,生机焕发。

  康有为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通于道”即通宇宙人生哲学。书为小技,或与学问作比,明代书家黄道周在《书品论》中开篇即言:“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然技可进乎道,“其精者亦通于道焉”。如何能“精”?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璀在《文字论》中有云:“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就是说,在汉字书写中因有“玄妙”,才有了书法。此处“玄妙”,指艺术审美之诸项内容,正是“精”之面向,“通于道”之凭借。 

  “书如其人”,书法彰显性格、表露情感。西汉文学家扬雄云:“书,心画也。”张怀瓘云:“书则一字而见其心。”此等论题,繁复难证。西方人建有“字迹学”,探究笔迹与性格之关系,成为心理学之一支,应用于各种心理测验,亦可说明书写与性格、情感之密切相关。

  书可寄情娱兴,古人心有所感,发于笔端,“天下三大行书”为最佳之例证。宋代欧阳修《学书为乐》有道:“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书法自是奇妙,三岁稚童至八旬老叟,均有消遣终日、乐此而不疲者。陶冶性灵、修身养性自是寄托,而醉心于一笔一迹之间,竟能忘乎于天地之外,更有难以言说之曼妙。

  书法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其要义亦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难以言尽。历代书家以其精品力作,承载传统文化于其中,崇尚美的追求于其中,启迪人生思考于其中。今此书得以呈现于诸位读者面前,或作闲读,但愿书法之精妙或已在品味之中。

  李石生

  2017年5月

 

神奇的造字传说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代表,是中国的国粹,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其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艺术,主要是因为它以汉字的点画作为造型结体材料,以点线的运行、力度的变化来展示汉字的形体美,并以此来表现书家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以及学养。那么,作为书法的书写对象——汉字,产生于何时,又由何人所造呢?

  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流传着多种传说。《易·系辞下》日:“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据说,文字产生以前,上古时期的先民用绳子打结的方法辅助记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绳记事”。如何用结绳来记事呢?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引虞郑《九家易》称:

  古者无文字,其有誓约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

  由此可见结绳还有大小之分,与事情的重要性相关,大事情就系个大结,小事情就系个小结。打结的多少,则根据事情的多少而定,事多结就多,事少结就相应少。

  或许,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信息量,难以理解上古人类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要知道若用结绳记事的方法,哪怕如今小学生的日记,一天所记的内容都不知要打下多少个绳结了,更别说记下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一个部落宗族古今的历史了,而且当年代久远之后,又如何在一堆密密麻麻的“绳结”中读懂过去的记录呢?

  当然,上古先民的生活方式相对单一,当真需要用绳结记事的,应该是那些关乎个人、部族命运的大事吧。但人们终究会有更多的事情要记录,也需要更清楚方便的记录方式。这时,“书契”也就出现了,“书契”即指文字。

  从“结绳”到“书契”的转变,上面的引文也仅说是由于圣人的作用,但具体过程究竟经历了多长时间?如何进行创造的?也是含糊其词,或许也是学者们的推测罢了。所幸,这种推测越发形象而生动,甚至让我们不免猜测,那位“易之以书契”的“圣人”或许便是仓颉了。

  虽然有关汉字起源还有“八卦说”“图画说”“河图洛书说”,但“仓颉造字”是影响最大的一种传说,古代典籍多有记载。早在战国时的《苟子·解蔽》就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这是目前发现,最早提到仓颉名字的典籍。荀子并不认为文字是仓颉所造,不过说他是众多喜欢写字的人中,因为能用心专一而使名声流传的唯一一人。但在先秦诸子的其他书籍中多直接认为文字为仓颉所造。《韩非子·五蠹》中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吕氏春秋》则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秦朝时,丞相李斯为统一全国文字,用小篆写了一篇重要的文章《仓颉篇》,开头两句是“仓颉作书,以教后嗣”,更以朝廷的权威肯定了仓颉造字的说法。

  原先在先秦典籍中,也仅认为仓颉为黄帝时代的史官。但到了汉代,仓颉便逐渐被夸大尊奉为古代具有神秘力量的圣人了,汉代纬书《春秋元命苞》记载:

  (仓颉)生而能书,及受河图绿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据传说,仓颉造字成功的当天,粟米从天上如雨一般下落,鬼怪在夜里恸哭,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为什么会下粟如雨呢?原来仓颉创造文字后,人们从此可以自由地传播知识,发扬文明,所以上天下米以示庆贺。为什么鬼魅要哭嚎呢?因为文字的发明,使人类可以传情达意,连贯古今,而不再受鬼怪愚弄操控,也让他们黯然失色,只好暗自恸哭。正因为仓颉“生而能书”,发明了“文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早在汉代便为其塑像、建庙以让后人供奉。仓颉神像,有着四只眼睛,根据古书“龙颜侈哆,四目灵光”的记载所塑造。

  此后,仓颉的画像同样也是脸上有四只眼睛的奇异长相。确实,文字产生之初便发挥着无限广大的功能,让人以为定是超凡的神圣人物才能创造,于是有了“颉有四目”的传说。因为有四只眼睛,才可仰观天象,看尽日月星辰与斗转星移;因为有四只眼睛,才能俯察大地,理清层峦叠嶂:江河蜿蜒;因为有四只眼睛,才可记录鸟兽鱼虫的足印爪痕,贯通一切事物的纹理、脉络,从而依照自然物理分别异同,创造文字。

  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在今天看来,大都穿凿附会。文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应该是出自众手,群力所为,非一人在短时间内所能创造。正如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所说:“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的。”为此,我们不妨将仓颉看作是发明、创造文字的收集及整理者,或是突出贡献者。之所以要为此编造夸饰出种种神话传说,或许也并非人们有意多事,让后人误以为真。而是人们离造字之初的年代太过久远,无法解释创造文字这种惊天动地的伟大创举,只有曲饰附会,才觉得合理。更有意味的是,文字逐渐被神圣化的同时,也为书法罩上了一轮神秘的光环,指引、照耀着书法的延续、发展之路,使得书法也同样神圣而伟大。

  P4-7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123.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