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易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
易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


易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

作  者:陈曦

出 版 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8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533477905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教师用书  中小学教辅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易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 主要以陈曦的“易语文”教学主张为主线,以陈曦的“易语文”研究的理论和陈曦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课堂实践双轨并行,主要分成三大篇:“不易篇”“简易篇”“变易篇”,每一篇都以陈曦的“易语文”理念的教学论文两三篇,陈曦课堂实录和名师品课综述,及陈曦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精彩片段赏析组成。 


TOP作者简介

 陈曦,  现任福建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首届名师,省骨干校长,“陈曦名师工作室”领头人,省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兼任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培”专家库成员,多次获全国阅读教学比赛特等奖。兼任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指导教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兼职副教授,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省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会副理事等。七十多篇论文、文章在全国及省级比赛中获奖,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新教师》封面人物。在语文教学、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均取得卓越成绩,应邀到全国各地公开教学、讲座百余场,受到高度好评。潜心钻研语文教学,是“易语文”的首创者,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2009至2010年成为福州市首位被教育部选派驻香港教育局一年,任中文教学指导顾问,在全国小学语文界和德育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TOP目录

目 录/CONTENTS

绪论 易语文,中和的智慧 ………………………………………………………… 1

不 易 篇

不变的追求———小学语文教学共性探究 …………………………………………… 9

语文教学要 “实” ………………………………………………………………… 15

从 “热闹”到 “门道”———刍议小学第三学段语文实践能力培养……………… 19

《灰雀》第二课时课堂观察 ………………………………………………………… 24

课堂实录 ………………………………………………………………………… 24

品课综述:主体明显,训练落实 ……………………………………………… 30

《全神贯注》第一课时课堂观察 …………………………………………………… 32

课堂实录 ………………………………………………………………………… 32

品课综述:精导妙放,言意兼得 ……………………………………………… 40

《将相和》第一课时课堂观察 ……………………………………………………… 41

课堂实录 ………………………………………………………………………… 41

品课综述:紧扣学段目标,在扎实的训练中培养能力 ……………………… 46

《桥》第二课时课堂观察 …………………………………………………………… 47

课堂实录 ………………………………………………………………………… 47

品课综述:聚焦文眼,诵读体验 ……………………………………………… 55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 56

《梅花魂》教学实录片段赏析 ……………………………………………………… 61

《匆匆》教学设计 …………………………………………………………………… 67

《桃花心木》片段教学案例 ………………………………………………………… 74

简 易 篇

大道至简———小语教学的课境 …………………………………………………… 81

简易备课 “三板斧” ……………………………………………………………… 86

《小英雄雨来》第一课时课堂观察 ………………………………………………… 90

课堂实录 ………………………………………………………………………… 90

品课综述:“三不教”与 “三教” ……………………………………………… 97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01

品课综述:迈向有效教学的新境界 …………………………………………… 105

《电脑住宅》第一课时课堂观察 ………………………………………………… 107

课堂实录 ………………………………………………………………………… 107

品课综述:把准说明性文章略读特点,聚焦学习说明性语言文字运用 …… 115

《再被狐狸骗一次》教学设计 …………………………………………………… 115

品课综述:立足 “三化”,化难为易…………………………………………… 118

《纸船和风筝》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 121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24

《搭石》识字教学微课案例 ……………………………………………………… 12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 134

变 易 篇

语文教学的固守与创新———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

………………………………………………………………………………… 139

让写走进阅读课 …………………………………………………………………… 147

玩中悟,乐中学,趣中写 ………………………………………………………… 150

合作学习要关注操作细节 ………………………………………………………… 156

《猴王出世》第一课时翻转课堂学案 …………………………………………… 159

品课综述:重构课堂,易于翻转 ……………………………………………… 163

《母亲的鼓励》课堂观察 ………………………………………………………… 164

课堂实录 ………………………………………………………………………… 164

品课综述:移情练语,得法得智 ……………………………………………… 171

《神奇的饼干》作文教学课堂观察 ……………………………………………… 172

课堂实录 ………………………………………………………………………… 172

品课综述:作文课贵在有趣、有味、有效 …………………………………… 179

《日记一则———在那面墙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81

品课综述:因势利导,顺势而变 ……………………………………………… 183

绘本 《我的幸运一天》阅读指导课教学实录 …………………………………… 186

《送元二使安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91

特别的说明书———非连续性文本读写联动教学设计 …………………………… 199

《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 206

附录

陈曦印象记 ………………………………………………………………………… 211

精彩陈曦 …………………………………………………………………………… 214


TOP书摘

绪论 易语文,中和的智慧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我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特鲜活的教学风格,积累

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日渐明晰了自己的教学主张,综合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我将其命名为易语文。①

一、易语文教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易语文的提出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跟风树帜,这是我们长期浸润在闽派语

文土壤中的研究团队全体成员,综合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以及海量阅读中

外相关书籍后所共同思考的结果。针对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

的现状以及一线教师“忙、慢、漫、盲”的教学困惑,我们一直在尝试构想创建

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

实效。

我们做了近八年的调查、访问、实践、研究,走访了大量一线教师,在数十

场教育教学示范课和专题演讲中历练,为易语文教学主张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

础。2011年版《课标》的颁布让我们更坚定了主张易语文的信心,也为我们的研

究指明了方向。2012年,借助福建省首届名师培养活动和福州市小学语文“陈曦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契机,我们在福建师范大学张善文教授、余文森教授,福建

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陈建志主任等专家团队的理论指导和帮助下正式提出易语

文主张。

二、易语文教学思想的宗源探索

易语文教学思想和《易经》这部书关系密切。《易经》可谓是易语文教学思

想的宗源。《易经》是我们华夏五千年智慧和文化的结晶,被喻为“百经之首,大

道之源”,它作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易经》博大精

深,是宏观的,全息的,在现代社会仍有广泛且深刻的现实意义。从古代的医

学、建筑学、伦理学……到现代的物理学、化学、信息学、遗传学等都受到《易

 经》的启发和影响。有人形容“《易经》就像个古井,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时

间,放下一个水桶,就能打上你要的那桶水”,因此, 《易经》被誉为“中华文化

最高的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老而又朴素的哲学思想,它的思维方式是:做任何事情,

都要抓住根本(阴阳),掌握事物之间的发展规律(变易),通过建立一个系统来

把握这个规律,运用这个规律(简易)。我想,我们的汉语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

组成部分,承袭着《易经》的文化,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也完全可以传承并借鉴

《易经》的思想武装自己,使语文教学做到“不易”“简易”“变易”吗? 这样既能够为一线教师理清很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减轻些不必要的负担,又能够追求各种方面达到“中和”的状态,实现我们理想中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境界。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开始思索是否能从《易经》中获得启发,从纷繁复杂的教

学现状中梳理出一套比较清晰的思维方式,易语文正是这样产生的。

三、易语文教学思想的内涵

易语文的“易”有三层含义:第一,“不易”。即做任何事都要抓住根本,事

物的根本属性是阴阳两性,一阴一阳之谓道。大道同源,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我

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也要考虑教师自身语文

素养的提升;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其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关注

预设,也要关注生成……只有一分为二地看待语文教学,才能使各方力量不断地

相互中和、促进、生长,周行而不改,独立而不殆。第二,“简易”。“简易”不能

单纯理解为简单,而是在服务学生学习的前提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教学

过程简约,使课堂简洁又易于操作。第三, “变易”,这是易语文最精髓的思想。

一切事物均有两面性,并且不断转化。生生之谓易,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这跟辩证法中提出的“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是完全相吻合的。我们的语文教学

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花样百出、变来变去。“变”与“不变”要

在“易”上求得和谐统一。“易”是阴阳的协调,是宇宙生化的过程,是开放的过

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课堂的诸多方面,都可以用“阴阳”两种方式来理解,

关键是我们要以全息的、辩证的眼光正视矛盾的存在,恰到好处地转化这些矛

盾,使其达到“中和”的最佳状态。将这些《易经》思想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

仅符合教学科学,还能不断丰富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让我

们不违天逆常,能顺时适变,使教育教学的生命保持长久的活力。

四、易语文教学思想下的课堂特点

第一,模糊性———重在理念,以势定教。长期以来,教师的强势,导致课堂

学生地位的弱化。现在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我们也

担心一味追求以学生为主而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所以,易语文主张教学要根

据不同文本,不同的师情、学情来调整内容,调整策略。策略概括起来就是“中

和”二字,只要达到平衡,即为最佳策略。

第二,灵活性———活在课堂,注重生成。《易经》指导人做事要注意“时”与“中”。“时”指要与时势一致,“中”就是孔子讲的中庸之道,既不要过,也非不及。《易经》讲求洁净精微,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万物的运动产生协动,发生共

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所谓“活”是指师生思维活跃

带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具体情况,营造气场,让学生的创

造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各方面得到动态的平衡。

第三,空白性———功在平时,注重训练。《易经》告诉我们,一切事物在变化

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的艰难、坎坷,一顺到底的事,往往也是极其浅薄、

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磨炼,每一节课都留

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获得提升。

结合当前语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我强调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文本处理要童

化。在解读任何文本时,都要考虑学生的观点,用学生们可接受的方式指导他们

学习。教育讲究可接受性,只有学生接受了,教育才是有效的。其次,教师的地

位要柔化。我认为,教师主宰话语权的时代要渐渐远去,教师角色要逐渐转变,

要循序渐进强化学生的作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师生双方都成为

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课堂效果。再者,教学过程要简化。简

约,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生成,所以,每节课的教学环节尽量不超过四个,留

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践、发展、生成。

易语文的课堂追求的是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以往的提法大都

是教语文,以教师的“教”为立足点,而易语文考虑的则是“学”。我觉得,语文

教学,不仅学生在学,要发展,教师也在学,也要发展。因此,我们应当以“学”

为落脚点,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正所谓

教学相长。易语文的教学主张强调简约明快,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课堂易于

操作。因为只有简单的东西,才具有亲和力。如果一味追求感观艺术、课堂完

美,却没有真正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没有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

那么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五、易语文的实际操作要点

在易语文指导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梳理语文教学的各种关系。一方面,

我们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目标,不设太多无用的环节,尽量让课堂简约、明快,

易于操作。实实在在教语文,实实在在搞训练;简化课堂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

力;在细节处理上多下工夫,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手段更加灵动鲜

活,使课堂上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以辩证观为指导,在看似简

单的教学过程中渗入丰富的思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强调简约平实,

但是在简约平实的课堂背后,还需要我们不畏困难,善于钻研,夯实根基,灵活

应变,不断探求语文的真知。

1.解读教材要“四心”相通,厚积薄发。

备课过程是进一步发展“易”的思想的过程。备课时应注重做到“四心”相

通:一通编者心,此为心之“窍”。教材编者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文本为载

体,依标靠本,合理组织阅读文本。所以通编者心,从编者的意图去备课,会为

教师打开新的教学思路。二通作者心,充分与作者对话,对作品全面了解。教师

对文本的细读揣摩必不可少,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就能带着学生走多远。只有

读“进”文中了,教师才会身临其境地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中,才会为情节所

动容,才会因文字的精彩而拍案,才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才会有一种分享

他人感受的冲动,才会想尽办法带领学生一起体验这美妙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

更加充分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文学特色及作者相关作品等,更加准确

地抓住“文眼”,把握“课眼”,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解读教材可以“双线突

围”,并注重和谐统一:一条线要立足于语言文字,文字承载了内容,承载着情

感,只有深入地品词析句,才能慢慢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另一条线要立足于情

感、情境,注重营造适合语文学习的气氛,中高年级的课文还有文学的底蕴在其

中,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学习和感悟。三通学生心,了解学情,确立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此为关键点。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心中无学生,课

堂无好课。关键要考虑学生如何学,要了解学生知识的停靠点,学习的兴奋点,

兴趣的热点,认识的盲点、难点等,还要考虑知识以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习惯等的养成。四通教者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要考虑教出自己的

特色、水平,并以此影响、激励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多考虑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自己的优势如何发挥,如何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设计合适的具体的实施步骤、

策略,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在教学资源的挖掘、使用上做得更加极致等,在

备课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备课要深入有效,就要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厚积薄发,更要深入

浅出。把课文变“厚”。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

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要时刻胸怀大语文观,在课堂上注意人文性和

工具性的统一。对于语文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于语言;对于语文课程而

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于学习语言。语言学家洪堡特说: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

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

 

因此,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深入语言文字,涵泳其中,又能跳出来,懂得取舍,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研究知识的重、难点,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化”之。

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

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因此,要多考虑留给学生练习听说读写能力的时间,还学生感悟、体验、思考的

快乐,搭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同时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应注重因势定教,注意“变易”,力求中和。

首先,教学的目标设定要因“人”制宜。全面了解学生,关照学生,是课堂

教学“变易”的初衷和旨归。教学目标虽然是众所周知的,但细化到具体的内容

时就要注意学生的元认知和知识停靠点,并关注到群体差异,充分考虑各个层面

学情,这样才能部署出更为合适的“局”,“渡化”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

舒展自己、发展自己,在自由的天空下放飞思维,展示个性,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次,教学的内容取舍要因“文”制宜。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都掰烂、

揉碎,或让学生“吃老师吃过的东西”必定索然无味,学生会失去阅读神奇美妙

的初体验和探秘的快乐。学生的语文实践既是学语文的途径,又是学语文的目

标。语文实践对于学生学习文化、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以及提升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等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

响作用。易语文教学讲求洁净精微,紧守语文实践,不为泛滥,此是洁净;教学

扣紧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感悟、体会、积累、运用……穷理尽性,细如秋毫,精微

之至;能中和教学中各个方面的矛盾,达到新的和谐;追求课堂的简洁明快、高

雅志趣、和谐共生。例如,篇幅长、内容浅的课文,可以加快节奏,长文短教;

篇幅短、立意深的课文,宜放慢步伐,短文长教等。

第三,教学策略使用要因“情”制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是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还是费厄斯坦的认知可塑性和中介性

学习理论,归根到底,都是要调动学生,用科学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主动地学。

情动而辞发,让学生感悟、体会、运用语言,最为有效的是课堂上学生情绪的管

理。学生在问题解决顺利时则兴高采烈,遇到疑难障碍时则情绪低沉。教师要时

刻注意学生的情绪,适当调节教学的策略,以适应学生思维的张弛,使学生保持

良好的学习状态。师生情绪中正平和,才能皆大欢喜。

第四,教学节奏的变化要因“时”制宜。课堂要“有戏剧的情节,中国画的

意境,交响乐的气势,相声的幽默……大处起波澜,小处见优美,那该有多美!”

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课堂的变奏和美。根据教材、学生、教师自身特点,教学

时注意动静结合,高低起伏,疏密适当,课堂气氛必然抑扬顿挫,高潮迭起。预

 设与生成要完美结合,不管预设是一种价值追求,还是生成是一种意外收获,不

管预设是一种常态要求,还是生成是一种教育智慧,二者能够而且必须和谐统一

起来。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

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碰撞的火花。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教师的

教学方式要经常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因思维定势造成的疲劳;

高年级的学生自制力强,教学方式宜相对稳定以保持思维的稳定和深入。课堂教

学开始时宜精彩激越,引人入胜;发展阶段宜舒展缓慢,留有余地;高潮时宜迅

猛疾速,奇峰突起;结尾宜简洁紧凑,余音缭绕。

在现实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太关注自己,而没有充分观察学

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导致课堂失控。(1)行为过敏。教师对课堂内所有的杂音,

如咳嗽、细语等都会作出强烈反应,动辄对学生批评、指责,小题大做,激化矛

盾,自乱阵脚。这往往造成教学中断,课堂一片混乱,正常的教学进程遭到破

坏。(2)枝节过敏。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内容的主

次,在一些细小的枝节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打乱教学节奏,冲淡教学主题,在教

学推进上制造了一种障碍。(3)期望过敏。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

设置教学环节,对学生要求过多、过高,致使学生无法应付,无所适从,甚至放

弃对教师的追随。这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引起了学生的焦虑和不

满,继而出现问题行为,最终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因此,我们要用开放的视野和心态与学生互动、对话、交流,深入了解学生

的天性,掌握事物矛盾、对立、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顺势而教。更重要的是,

我们要守住“道”,一以贯之,处变不惊,对自己的教育理想坚定不移,还要“化

而裁之”,心存忧患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既不断给学生新

鲜、适度的刺激,又摒除单纯为了追求“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的单纯感官

刺激。以不变应万变,我们才能做到心无挂碍,潇洒超脱。

任何一种新思想的产生都伴随着许多潜在的不足。在探索易语文的道路上,

我们越发感受到,它的概念很难定义,有太多的空间和余地留给我们探索、研

究、论证。它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发展性。但通过研究,我们有了追求,有

了思想,有了个性,这也许超过了它自身的意义、价值。老子云:“大成若缺,其

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推进易语文教学思想任重而道远,为了使其更

好地指导课堂实践,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在探索中完善。我们必须

保持谦卑之心,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柔软而敏锐

的心,从生活的最细微处去发现、感悟生活中的大道理,人生中的大智慧,在教

学中不断去发现新规律,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为沉着、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必

定更加扎实灵动、鲜活出彩。

《全神贯注》第一课时课堂观察

(获2012年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比赛特等奖)

课堂实录

【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6课。

师:孩子们,听说你们一大早六点多就准备到这儿来上课了, 我非常感动。

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大的会场,看到这么多的人,这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无比激动。

生:无比兴奋。

师:还用上“无比”呢! 这个班是不是“无比”班呢?

生:无比开心!

师:还是用“无比”。(众笑) 看来大家都爱读书,爱语文。这让我想起一个

人,他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叫———

生:莫言。

师:你知道我为什么会突然想起他? 因为你们和他一样, 说实话, 说真话。

而且你们还知道吗? 莫言为什么爱写作,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想知道吗? 那就

要多看书,多看报。莫言之所以要写作,其实是想以后———

生:……

师:他爱写作目的很简单,就是想以后三顿饭都能吃上饺子。谁知道他的学

历是什么吗? 你们现在读几年级?

生(齐):四年级。

师:猜得挺准。(众笑)他只比你们高一年级,几年级?

生(齐):五年级。

师:是啊,他是自己学,自己写。学着学着,写着写着,他就得了诺贝尔奖。

了不起呀! 还有一个信息,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莫言说他自己是一个非常———

生:爱讲故事的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听别人说的。

师:包括他在诺贝尔颁奖仪式上的演讲也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的。可见会

讲故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今天老师也来和大家一起学一个故事,这是一篇

课文,在你们下学期的第26课,有点难。挑战一下自己,超越一下自己好吗?

生(齐):好。

师:这是课文结尾的一段话。谁来读一读呢?

(生读)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习贵在有疑啊。

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生:他在文章的工作室里学到了什么?

生: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问我吗? 了不起呀! 敢向老师发问了。还有问题吗?

生:……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我们下学期才上的课文,题目叫———

生(齐):全神贯注。

师:看老师来写课题,你们拿出手来。很难写,但我们还得认真写! 这“全”

字的两笔我们要打开,而且要对称。“神”字什么旁?

生(齐):示字旁。

师:示字旁不要写成衣字旁。右边的这一竖定乾坤, 一定要写得直而有力。

“贯”字请注意,中间一横稍稍长些。“注”字的三点水要写窄些,给右边的“主”

留出位置。但是,在这个标题旁边它还多了个什么? 星号。这提醒我们什么?

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生: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师:还有吗?

生:这篇课文比较难。

师:很好,自读课文要怎么学? 跟平时没有带星号的课文一样吗?

生:带星号的课文要自己理解。

生:带星号的课文要抓重点词、重点句来理解。

生:要默读课文。

师:那你们就只有带星号的课文才能默读, 那不带星号的课文就不能默读

了吗?

生(齐):可以。

师:那就是说可以用学精读课文的方法来学习自读课文。还有吗?

生:自读课文自己不会的可以问老师。

 师:现在,我们就是课堂的主人。第一段老师教你们学。我希望你们也能全

神贯注地听。(师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听的效果怎么样? 我们来检验一下,做个小游戏。看上面那句话,它不

是按照原文那样写,有些空要我们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么填才正确。老师可

以用掌声来提醒你。一次掌声就表示——— (一个字)两次呢? 三次呢?

生:两个字、三个字。

师:猜对了,说明你在全神贯注地听;猜错了,也不要怕。

师:法国雕塑家邀请哪国人参观?

生:奥地利。

师:对了,不容易,外国名称很难读的!

师:罗丹作品被茨威格称作———

生:杰作。

师:什么样的作品叫杰作呢?

生:非常好的。

生:漂亮。

生:栩栩如生。

师:精品,这样的作品才叫———杰作!

师:被茨威格称为杰作的女像左肩———

生:偏了点。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偏了一点儿。

师:两个意见出来了。你们赞同谁的?

师:赞同他的,为什么? “偏了点”与“偏了一点儿”哪个告诉我们女像的问

题就只有那么一点儿?

生:偏了一点儿。

师:你们听得很认真! 的的确确是这样的,下面你们翻开课文,左肩只是偏

了———

生(齐):偏了点儿。

师:第一个空我只是考考你们的记忆力。后面两个词老师非常喜欢,因为我

对这两个词非常有感触,跟你们刚才的感触是一样的。接着我们来读好吗? 按照

你们刚才说的,先读懂课文的意思。(生快速默读课文)

师:我跟你们一起看,注意坐姿!

师:我看完了,没看完的加快速度。

师: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师:没发言过的把手举得更高一点。这位小博士。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法国雕塑家邀请茨威格到他家做客, 并把作品给他

看,然后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于是修改起作品来,最后忘记了茨威格还在自己

的家里。

师:你是一个思维缜密型的读者。这么长的文章你能把每部分的内容记得清

清楚楚。

师:还有一种读者叫简约型的读者。他能把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一篇文

章读成一两句话,他会懂得抓住这篇文章灵魂的词。这篇文章灵魂的词是哪个呢?

生(齐):全神贯注。

师:谁能在这个词的前面和后面加上几个字,构成的句子就是这篇文章的主

要内容了。

生: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雕塑,把茨威格忘了。

师:这是两种读者,这两种思维都很重要,都很可贵。

师: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海量知识的时代,我们要大量地看书,看书要讲

求速度,要知道大概的意思,这种读书方法叫“鲸吞”,但是像他那种读书方法

非常有条理,能把一些逻辑的东西记下来,就像“牛嚼”。

师:一篇课文读下来,可以把内容画成一条线、一个图形。这篇文章呢?

生:曲线。

师:为什么? 他跟我想的一样! (师在黑板上画曲线)

师:是这样的吗? 为什么? 情节刚开始的时候———

生:刚开始的时候讲了故事的起因。

师:接着写———

生:经过。

师:最后写———

生:结果。

师:你看这像什么?

生:一座山。

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生动! 最高潮的部分

是这个部分———经过,也就是罗丹全神贯注地———

生:修改雕塑。

师:一起来“牛嚼”好吗? 自己读一读。像刚才那样抓住一些关键词,在特

别有感触的关键词旁做批注。(生自读课文)

师:注意坐姿,提笔即练字。最高潮部分在哪几个自然段? 对, 第二、三、

四自然段。可以小声地读。(师巡视指导)

 师:好的,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了。现在同桌两个人把第二、三自然段

小声地对读,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交流一下, 注意读准字音, 把句子读通。

虽然是独立阅读课文,字词还是很重要的。来,你的同桌就是你最好的伙伴。

师:把自己的感受,最有感触的一个词,跟同桌交流一下。很好,会讨论起

来,能争论起来,说明你们有自己的见解了。

师:好的,来,同学们,你们是很会读书的四年(1)班的孩子,后面的生字

还是要会读的,班长是谁? 你能不能够做老师的小助手,你们来自学生字,你们

平时怎么学生字? 检查到不会的同学怎么办?

生:老师给我们讲解生字,然后让我们自己来读。(生让小组开火车)

师:开火车? 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动车了,有的还有———

生:高铁。

师:高铁,还有航母呢。你们还在开火车,能不能来个航母的? 航母起飞动

作怎么做?

师:读书啊,一定要跟上时代, 要关心国家大事。快, 航空母舰很厉害的,

快,起飞。(生做动作,一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师:好,下次不要开火车了,开航母,再来一组好吗? 谁愿意来当舰长指挥

大家起飞? 这位男同学你来。(生自学生字,兴趣盎然)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批注写在黑板上。分类一下, 这里有三位同

学,有一位是写自己的感触,你们说是什么? 走火入魔,谁写的? 哇! 这个词你

怎么想出来的?

生:他把自己的挚友茨威格忘记了。

师:他是走火入魔,但是我告诉你,走火入魔一般是形容什么? 你欣赏罗丹

吗? 这个词意思差不多,但是感情色彩上差那么一点点了。

师:这类看看,“语言”“神态” “表情”。写这几个字的同学站起来。你们读

出了什么? 你们为什么写这些词?

师:会读书,不仅知道写什么,还知道怎么写。

师:抓住这些,还有比喻、排比啦,这是一些修辞手法,这样就使得文章更

生动了,是吧? 另外我还特别发现了,这个同学他写的什么?

生:吁。

师:还打了个问号。谁写的? 这说明他不懂。谁知道, “吁” 什么意思? 你

来,舰长。

生:喘气。

师:你是吸气呀,应该是吸了口气,然后再——— (生吸气)

师:还是在吸? (生笑)还是这口气憋在那里,吁了一口气,说明他已经———

 生:放松了。

师:对,读书就是这样读的。你们读得明白不明白不重要,关键要把这段话

读好,好不好? 读出文章的高潮,行吗? 再现这个画面,哪一组的航母还想起飞?

把这段话读好,谁来? 自己就找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来读。现在给你们练的时间,

待会我们比赛,好吗?

选你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其他人仔细听好不好? 待会儿你们来评价,并且勇

敢地向她挑战。

生(读):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

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

响,手不停地挥动……

师:读了两句,自己奖励自己一句了。(生笑)读得真好,掌声送给她。你们

都读了,有没有不服气的?

生(读):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 罗丹越干越有劲, 情绪更加激动

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师:你很注意你的表情,还有提升空间,其实你可以比她读得更好。我给你

一个小小建议,把标点符号读出来,注意,这里有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生:破折号。

师:这个破折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解释说明。

师:表示解释说明吗? 前后两个的意思怎么样? 再读读,没关系。我们给他

机会好不好? 给他鼓励好不好? 来给勇士掌声鼓励。

生(读):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 罗丹越干越有劲, 情绪更加激动

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

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

在塑像上。

师:有一个字值得我们学习,哪个字?

生:吁。

师:读得太好了, 有没有再现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罗丹这时候忘记了什

么? 也忘记了什么? 还忘记了什么?

生:还忘记了整个世界。

师:是啊,这才叫全神———

生:全神贯注。

师:你现在能不能也把所有的东西都忘了,就把这句话读好。

(生读,其他同学情不自禁鼓掌)

 

师:很了不起啊! 这里有很多词我们同学都圈了,比如哪个词? “痴痴地微

笑”,罗丹像喝醉了酒一样。我们黄山也有很出名的酒, 好像叫黄山松。你们刚

才估计没喝酒,现在能不能给自己一点喝酒的感觉,来读这句话,就这句话。

生: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这个酒只是米酒,让我微微的醉,能不能给我一点高度的,让我那种感

觉能找到,来。

生: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你不是喝酒,你喝了醒酒药,清醒着呢。(众笑)但是我知道,其实每个

人的感触不一样,所以读出来的感觉就不一样。愿意不愿意再读,全班同学就读

这句话好吗?

生:好。

生: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这就叫忘我的程度啊。如果叫你们演这个片段,你们会不会演? 演要有

几个条件? 首先要把这些台词记熟, 还要把他的动作给记熟, 另外还不能少道

具,知道吗? 哪些道具必须准备?

生:抹刀。

师:可以,还有呢?

生:雕塑。

师:可以。

生:门。

师:门,倒不一定。

生:湿布。

师:湿布,必需的。知道为什么是必需的吗? 你们自己看,有时候发现了细

节,就发现了关键词,孩子们。湿布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两次,说明了什么?

生:湿布本来就是披在塑像上的。

师:是吗? 还说明了什么?

生:还想给客人一个惊喜。

生:可能罗丹把所有的东西都忘了。

师:湿布一定不能少,我告诉大家,湿布是用来保护这个还没有完成的作品

的,披着它还是湿的,可见他下次再观赏再发现问题,他可能还会———

生:修改。

师:可见罗丹对自己的作品是———

 

生:精益求精。

师:对自己的作品是———

生:非常喜欢。

生:有严格的要求。

师:对自己的作品———

生:追求完美。

师:(欣赏课件)这是他非常著名的代表作《思想者》。望着他,我们仿佛怎

样啊? 望着他,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感受到他皮肤的温度…… 罗丹的

作品非常多,陈老师查了资料,书上的女像并不是他杰出的代表作,只是他普普

通通作品中的一个。对一个很普通的作品他都能做到如此的高度负责,如此的全

神贯注,所以在一旁的茨威格有了深深地感触。因此,这个普通的故事,因为有

了茨威格的这句话,更有魅力,读———

生(齐读):人类的一切工作, 如果值得去做, 而且要做得好, 就应该全神

贯注。

师:是的,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今天学到的,以后你们也会受用一辈子。拿

出你们的笔,在文章的最下面一行,也写写自己今天上这节课或者学了这篇文章

的感受,请在后面署个名,未来的科学家、未来的宇航员或未来的外交官等。好

不好,来,开始,把自己的感触写下来。(生写感触)

生:这种无论做什么事都追求完美的精神,我要学习。未来的老师朱文琦。

师:未来的朱老师是吗? 我希望你能变成我的同行。再说一遍, 你说得非

常好。

生:这种无论做什么事都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生:全神贯注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重要因素。未来的老师张德馨。

师:也想当老师呀,和你握个手,也和你握个手,张老师。

生:我想不管做什么事只求更好,不求最好。未来的医生戴佳丽。

师:救死扶伤的医生,很伟大呀。

生:天文学家不是想做就可以做的,要想做就应该全神贯注。未来的天文学

家卓振洋。

师:这节课,大家忘我的学习,也忘记了时间,现在要下课了,还想再学吗?

(生点头)还有问题吗? 对,学无止境。希望你们是语言的巨人,思想的巨人,更

要做行动的巨人,未来的人才就在这里。下课。

 

品课综述: 精导妙放, 言意兼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

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圣陶先生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

略读的关系。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选编意图,陈曦老师在《全

神贯注》教学设计上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

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拓展性阅读。

“自读课文要怎么学? 跟平时没有带星号的课文一样吗?”策略简约不简单,

让学生借助连接语,知道阅读提示是引导自己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

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可以

用学精读课文的方法来学习自读课文”,与文本进行自由的对话,建构出简约的

教学框架。

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

的重要方式。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略读能力训练的关键。扎扎实实地学

语文,让学生“习得”方法,进而抓住主要内容。陈曦老师授之以渔,渗透“鲸

吞”与“牛嚼”的方法,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如“懂得抓住这篇文章灵魂的词。

这篇文章灵魂的词是哪个呢?”

精讲“痴”“醉”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提供保证。而对于板块中

的其他段落,陈曦老师则是采用组织学生抓住关键词圈点勾画,集体交流,引导

学生从内容、结构、写法等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

构,引导学生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点拨解疑。轻轻松松地学语文,学生的学习收获

不小,有的从写法上来板书,有的板书虽只是只字片语却展示着自己的所得。加

强语文实践,充分体现了易语文教学主张以及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

有精,教略而学不略”。朗读指导堪称典范,“这个酒只是米酒,让我微微的醉”,

渲染点拨,学生的朗读有了质的飞跃,听课老师如沐春风。

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

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联,进行恰当地

拓展。从《思想者》的拓展延伸, “望着他,我们仿佛……”丰富学生的阅读实

践,点睛之笔,足见教者匠心与智慧。音乐、图片与表达,得趣,得法。

人即课,课即人,陈曦老师不经意间流露出人格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

种境界极难达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提升语文素养的主阵地。陈曦老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

特级教师 陈玮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83.9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