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精装)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精装)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精装)

作  者:[日] 冈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润 著

译  者:王帅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 书:甲骨文丛书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定  价:65.00

I S B N :978750979934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标  签:历史  中国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描绘了14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海陆亚洲联动的宏伟画卷——“农耕帝国”与“游牧帝国”融合,庞大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诞生。

  雄壮威严的中国皇帝之皇城——紫禁城,是由蒙古人始建,并经满族人之手才得以保存至今的。三位日本学士院奖获得者联手执笔,将从14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紫禁城的几经换主、亚洲的450年激荡尽囊括在本书之中。


TOP作者简介

  冈田英弘,1931年生,现任东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1957年因研究《满文老档》获日本学士院奖。

  神田信夫,1921—2003,曾任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退休后任明治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东洋文库研究员等职。1957年因研究《满文老档》获日本学士院奖。

  松村润,1924年生,现任日本大学名誉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1957年因研究《满文老档》获得日本学士院奖。

 

  王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TOP目录

第一章 中国与支那

从支那到中国

南北支那的对立

支那与蒙古

万里长城

商路

占据优势的游牧民

第二章 从乞丐到皇帝

洪武帝的经历

红巾军

黑道集团

大宋皇帝

明朝的建立

后元朝时代

中央集权的强化

胡惟庸之狱

里甲制度

卫所制度

蓝玉之狱

第三章 北京的紫禁城

靖难之役

迁都北京

北京城与紫禁城

国际都市北京

二十四衙门

西南支那的开发与越南

明代社会

明代的文化发展

文人画

第四章 不灭的元朝

三个时期

瓦剌部的发展

克拉维约眼中的帖木儿

瓦剌帝国

土木之变

也先的末日

第五章 大汗与大喇嘛

蒙古最大的英雄

俺答称汗

汉人移民潮

和平的来临

西藏概况

格鲁派的胜利

达赖喇嘛的诞生

达赖喇嘛的政治影响力

第六章 日本国王

明朝来使

前期倭寇

李氏朝鲜的建立

日本国王

勘合制度

遣明船

琉球的登场

遣明船贸易的衰亡

走私贸易

后期倭寇

朝鲜之役

和平谈判

第七章 元朝的传国玉玺

狩猎农耕民族

由部落到卫所

努尔哈赤的崛起

后金的建立

萨尔浒之战

进军辽东

元朝的传国玉玺

大清皇帝

第八章 北京的四十天

万历三大征

矿税之害

东林党

魏忠贤的登场

农民军的发展

闯王李自成

悲剧的崇祯帝

吴三桂与陈圆圆

清军的入关

日本漂流民

第九章 国姓爷合战

北京的王座

薙发令

农民军的末日

南明小朝廷

桂王永历帝

三藩的权势

三藩之乱

郑氏的海上王国

风云人物国姓爷

美丽岛

攻占台湾

《国姓爷合战》

迁界令

南明与日本

第十章 康熙大帝

清朝的国家结构

多尔衮与顺治帝

康熙帝

内蒙古的合并

与沙俄的战争

准噶尔问题

储君问题

康熙帝的烦恼

第十一章 草原英雄

卫拉特部的发展

噶尔丹的活跃

喀尔喀VS卫拉特

卫拉特部对外蒙古的统治

噶尔丹的南下

多伦诺尔会盟

康熙帝的亲征

清朝对蒙古全境的统治

第十二章 布达拉宫

六世达赖的“人间宣言”

拉藏汗

准噶尔部对西藏的入侵

清廷对西藏的保护

第十三章 《大义觉迷录》

雍正帝的即位

皇权的强化

间谍网

文字狱

雍正帝之死

第十四章 十全老人

十全武功

七旬万寿

大中华帝国

乾隆帝的豪奢

圆明园

《四库全书》

第十五章 扬州的画舫

扬州

盐商

新安商人

好景气

画舫

暴发户的爱好

考据学

扬州学艺

《南巡盛典》

第十六章 紫禁城的黄昏

太上皇

宠臣和珅

财产清单

贿赂

白莲教起义

起义的爆发

北京的满族人

生计艰难

天理教

勇闯紫禁城

 

参考文献

年表

译名对照表

索引


TOP书摘

第一章 中国与支那

  从支那到中国

  首先要说的是,本书所论述的明清历史,可以概括为“从支那到中国”的历史。

  现在所谓的中国,其地域范围非常广阔,包括以黄河和长江为中心的支那地区、古称满洲的东北地区、蒙古高原、从天山北麓延伸出去的准噶尔草原、东土耳其斯坦及其南部的塔里木沙漠、以青海湖为中心的青海地区、西藏地区等。这些地区不仅气候水土各不相同,民族、语言、宗教、生活方式、经济条件等方面也颇具特色。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仅民族的数量就超过五十个,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中国就是这样一个由不同元素统一起来的国家。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已经是常识了。但是我们偶尔仍在有关中国的内容上犯错误。譬如我们笼统地称呼“中国人”时,大都是指代在支那地区居住的汉族人。还有譬如“中文”,指的是作为汉族语言的汉语。但是通常来说,中国人中包括蒙古人和西藏人等,而且中文里当然也包括蒙古语和藏语等。虽然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本书要清楚地界定“中国”的含义,因此在叙述过程中将区别使用“支那”和“中国”、“汉人”和“中国人”、“汉语”和“中文”等名词。

  现在作为多民族政治统一体的中国概念,其原型早在明清之前的元朝时就已经形成了。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原本是一个游牧民族的国家,仅仅是由生产力低下的游牧区构成的帝国,其经济基础薄弱,也很难稳定地发展。直到第五代君主薛禅汗将蒙古游牧区与支那农耕区合并统治后,帝国才最终得以稳固。中国概念就是从这里诞生的,而元朝也正是最早将多个地区合并统治的新中国之雏形。

  但是元帝国在联合各地区的问题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各个地区自行其是,各自为政,一旦作为统治力量基础的蒙古游牧军队由于一些原因被削弱,帝国就必将分崩离析,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支那地区建立了明朝。蒙古高原和准噶尔草原由北元统治。满洲也由明朝统治,朝鲜半岛上则建立起独立的李氏朝鲜王朝。随着元末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土耳其斯坦成为东察合台汗国的领土。

  明朝实际上打算在其所继承的元帝国的全部疆域内建立统治。不过,这种愿望最终没能实现。汉族由爱好和平的农民组成,其军事力量存在极限,不可能期望其像元帝国那样建立起强有力的统治。

  所以,现代中国概念的真正成形,必须要等到清帝国建立之后。研究继承元朝的明朝乃至之后清朝的历史,就要从支那到中国的历史开始叙述。本书正是基于这种视角对明清时期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南北支那的对立

  那么,鉴于中国广大的地域范围,各地区的由来自然有其各不相同的历史原因。但是,在这里我只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支那地区内部的南北关系问题。

  总的来说,支那历史的大趋势通常是北方统治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支那相对于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支那来说,一直保有相当大的政治优势。

  4世纪初的东亚民族大迁徙使南支那开始进入支那历史发展的主流。因为五胡侵入北支那,汉族被迫向南迁徙,因此南支那迅速地得到了开发,除去黄河流域仍然是支那地区的中心之外,另一个中心在长江流域建立起来。总之,得益于高产的水田耕作,南支那成长为中国的粮仓,同时也成为经济中心。

  但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支那。即便到了隋唐时期,诸王朝的国都也大都设置在北支那。为了南北支那的沟通和联络,隋朝开凿了闻名于世的大运河。这个通道将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从而维持了支那地区的统一。

  俗话说“南船北马”,北支那以陆路交通为主,但是运送粮食等大宗物资还是水运较为方便。所以在运送物资时,当然要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河流。迅速建立起大一统国家的秦朝,在秦始皇时期将开封附近的黄河分流,开通了通往南方淮河的水路。到了汉代,水路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南方延伸,楚州(江苏省淮安县)到扬州之间的水路将淮河和长江也联系起来。总而言之,船舶可以从长江口向北行进,横穿淮河进入黄河,然后沿河上溯,最终将物资输送到位于渭河流域的国都长安。

  但是,黄河的水患问题也十分棘手,因此维护运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运河的兴衰也与国力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随着时代的变迁,南支那的经济重要性日益凸显。到了宋代,诸如“江浙(江苏省和浙江省)熟,天下足;江浙歉,天下饥”这样的谚语广泛流传,也象征着南支那控制了整个支那地区的经济命脉。而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世祖忽必烈时征服南宋并夺取了这个谷仓地带,所以蒙古帝国向大元帝国的转变也就成为必然趋势。

  即使到了元代,支那地区重心南移的进程仍不可阻止。当时访问中国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Abu Abdullah Muhammad Ibn Battuta,1304—1377)在《伊本·白图泰游记》一书中将“汗沙城”,即浙江省杭州市称为地球上最大的城市,另外还将“刺桐城”,实际上即泉州附近的外港,描述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伊本·白图泰21岁时立志到麦加朝圣,离开故乡摩洛哥,向着他所憧憬的未知世界——东亚进发。他的前半生几乎都奉献给了旅行事业,直到45岁才返回摩洛哥。因此,他实地考察了诸如麦加、开罗、伊斯坦布尔、巴格达等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并耳闻目睹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故而其对南支那的评价也是可信的。

  正是如此,南支那越来越繁荣兴旺。最终到元末时,支那地区北方统治南方的历史原则被彻底推翻。于是在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朱元璋集团建立明政权,并推翻了北京的元政权。南方打败了北方,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大事。此外,明朝试图全盘继承元朝的版图进而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帝国,但位于支那北方的元朝发源地——蒙古本部则阻止了明朝的行动。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90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8.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