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中国长城志(共10卷)(精装)
中国长城志(共10卷)(精装)


中国长城志(共10卷)(精装)

作  者:陈海燕、董耀会总主编

出 版 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 书:中国长城志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定  价:6800.00

I S B N :9787553762234

所属分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内容推荐: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汉史学会会长)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大奇迹,是东方与世界文明史上一大创举。长城内外都是中华民族整体的一部分,但是,历史上各部落、各民族的统治者,为了夺取空间领域,相互争战是经常发生的,在双方领土的边缘地带,往往是直接摩擦、碰撞,战事最频繁的地带。而长城的修筑保护了中原较先进的农业文化,同时也促进了边疆的繁荣和北方游牧民族向高层次文明社会的发展。虽然对抗、战争本身是残酷的,是对生产力的破坏,但在先进与落后两种势力的对撞中,客观上却促进了相互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当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时,不可能抵挡和抗拒先进农业文明的诱惑力,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融合到农耕经济之中;当游牧民族撤出中原时,他们也有意无意地带走当地有技术的工匠,促进了游牧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长城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碰撞,融合的载体。尽管出发点不同甚至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各民族的文化中原来就有很多相同的、有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念。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一些要素,即使放在当下的社会,依然具有其普遍价值。不同民族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观念,甚至可能因文化的不同而引起矛盾和冲突,这不仅在历史上存在过,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着。就像当今我们所说的“和谐”,也有一种文化中的认同。当然,这种相互“同”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也不是一方“同化”另一方,而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中寻求交汇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双方文化的提升,这正是“和”的作用。长城的文化内涵也是体现了一个“和”的核心。

自汉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内,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的甚至不辞艰辛,长途跋涉,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对长城的研究也是对长城文化的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儿?这是我们现在所关注的问题。我们要重建道德和价值观念,要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营养,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编纂一部关于长城的大型志书《中国长城志》,无疑对当前和后世都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使中国的长城成为世界文明新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长城志》是首部全面记述长城历史文献、全面反映长城区域风貌的史志体大型学术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的出版必将为长城研究的发展、为我国长城文化的发展与弘扬,提供一部真正体现严密科学性、丰富知识性的最权威资料。在我国乃至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长城研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是对我国历朝历代长城进行的一次最为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总结。

长城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中,长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明的一条主线之一,《中国长城志》的编纂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自然更不可低估。

长城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长城所经由地区与古丝绸之路基本吻合,长城文化借由丝路而得以传播,使得长城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到世界,这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拓展中国文化圈、实现文化走出去都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由此,《中国长城志》及其配套图书的编纂,不仅仅对于长城历史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长城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对于长城周边地区的区域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长城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的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所以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当之无愧。

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煌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铁马、逐鹿沙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

《中国长城志》应运而生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长城及其周围区域为对象,围绕长城进行记述的专志。

《中国长城志》的编修,不仅将成为关于长城全面系统的历史著述,而且它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研究长城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经典文献,《中国长城志》的编修是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一件大事。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定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辉煌的成就,有着独特而傲然于世的民族精神。长城,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中国长城志》的出版对弘扬民族文化,凝结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热情,促进民族团结,必将发挥着不可估拟的推动作用。一部好的志书,记载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中国长城志》的出版是一项开拓性的历史工程,她对记载我们民族历史,研究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无不都在追记自己的历史,用以激励本朝,惠及后人。事实上,当代的人们在这方面已作了大量的工作,其功不可没!但也无庸讳言,无论在保护、探寻,还是在传承等诸方面,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目前尚无一部完整记载长城建筑、传承、文化的书籍,《中国长城志》这套长城专志的出版,将填补志书上的空白,也将成为弘扬长城文化的标志性读本。


TOP作者简介

总主编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陈海燕、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

10个分卷主编分别是:

《总述·大事记》之总述著者为董耀会,大事记主编为河北省地方志学会秘书长贾辉铭;

《图志》之古代舆图著者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孝聪,现代地图主编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军;

《环境·经济·民族》主编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鸿宾、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保春;

《边镇·堡寨·关隘》主编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

《建筑》主编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教授汤羽扬;

《遗址遗存》主编为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黄景略,文物出版社编审朱启新,执行主编为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朱筱新;

《军事》主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刘庆;

《文献》主编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向燕南;

《文学艺术》主编为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孙志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苏君礼;

《人物》主编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毛佩琦。


TOP目录

中国长城志 图志

中国长城志 总述·大事记                             

中国长城志 环境·经济·民族

中国长城志 边镇·堡寨·关隘

中国长城志 建筑

中国长城志 遗址遗存(上、下)

中国长城志 军事

中国长城志 文献(上、下)

中国长城志 文学艺术

中国长城志 人物


TOP书摘

一、序

盛世修志  为后世鉴

《中国长城志》序

许嘉璐(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中国长城学会会长)

《中国长城志》终于出版了。200余位学者,十年寒窗,投资以千万元计,无数次易

稿,多少回争论,一个个不眠之夜……现在,孕育已久的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了!10卷,12册,2?000余万字,可谓是一个虽然可能稚嫩,块头却很大的婴儿。

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言辞才能表达此时的激动,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对为这部大“志”做出奉献的所有同志和朋友以及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表达作为一个长城热爱者的感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做事岂知事之难!上下几千年,东西万余里,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军事、经济、文献、文物、建筑、测量、艺术和现代的地图学、遥感、信息技术众多学科,专家分散于几十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多个省份、多个机构,要严密分工,又要亲密合作,体例要规范,各卷又要有个性 — 这样的编纂,组织难,起步难,过程难,保证质量更难。现在目标达到了,全靠所有人员的奋不顾身,全靠伟大时代给予的启示:现在是编纂《中国长城志》的时候了!

自战国时代起,华夏大地上发达的农耕社会的最大威胁是来自西部和北部的游牧民族,如不阻止,不但人民会遭涂炭、帝国将要毁灭,社会也会退至荒蛮,甚至人类发展史就不是我们所知道的这个样子了。于是,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出现了地球上最长、最牢固,在许多人看来“最不可能”的防御工事,中华民族因而得以形成并不断繁衍、发达,同时促进了周边游牧者向农耕社会靠拢、转变。这就是说,长城不仅大有益于中华,也对世界做出了贡献。五大洲的人来看长城,不只看她巍峨壮丽的身躯,也会从中体验到中华民族刚强、包容、仁爱、智慧的性格,还可以生动地体验到这样的真理:只靠武力,不能永远称霸,也不能永远抵御住强敌;重要的是人心向背和“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长城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既指作为物质遗产的长城本体,也指长城所涵蕴的崇高精神。

但是,这样一个世界奇迹,千百年来却没有系统而全面记述、描绘她的论著,遑论为之修“志”。在冷兵器时代,帝王只是把长城作为军事设施、自己威严的象征,文人视之为帝制残暴的见证、倾泻对穷兵黩武愤懑的对象,自然不应该期盼哪个朝代能够为她立“传”。时至今日,世人都知道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人类罕见的文化遗产,国人喜爱她,外人敬仰她。如果我们这代人,勠力振兴中华、珍惜和弘扬优秀传统、创造新时代的人们,还不及时编纂出一部足以体现长城之伟大的志书,是不是一个时代的失职?正是出于这样的共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动起来了,伸出慷慨之手了,一批批专家走到一起了,开始了这一熟悉而又新颖的工程。

先哲告诉我们:盛世修典。我理解,这不仅是说因为盛世有人才、有条件因而才来修典,更重要的是因为在饱尝了非盛世的痛苦,总结了民族衰而后兴的教训与经验后,需要再次清理祖先留下的遗产,以为现世和未来持续发展的镜鉴。编纂《中国长城志》的初衷即是如此;编纂工作不断创新,也是因为这初衷的催动。

由社会学术团体和出版机构结成一体(当然也不放松与编纂团队之外的学界、管理机构的合作),这恐怕是鲜有前例的。我曾设想过,如果不是种种机缘形成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长城学会的合作,还有什么方式能够达到既定的目的?我想不出。《中国长城志》的这种合作形式,恐怕可以供今后学术研究和出版事业参考。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修史和读史的国家。《中国长城志》充分地借鉴了历代修“志”、研究“专题”(如交通史、经济史、宗教史等)在体例、编排、纵横呼应等方面的经验,而又根据全书内容的时空跨度、丰富类别而有所创新。例如确定了“横分纵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原则,力求形成面、线、点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古代乃至当代志书所没有的。

再如,全书“古今并重”“述重于论”,在为读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资料的同时也注意开掘长城的精神内涵,例如在《环境·经济·民族》中就有所体现。

万事开头难。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一件事情之后,总会留下一些不足和遗憾。当局者迷,读者会比从事其役者看得更为清楚。我们希望不断得到各界读者的批评指正,更希望将来能够看到《中国长城志》的“补正”或“续编”,我们相信:譬如积薪,后来居上!

2016年3月29日夜

谨识于日读一卷书屋

二、凡例

一、本志全面、系统地记述中国北方长城及长城区域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遵照事以类聚的原则,依事物属性分类设卷,分为《总述·大事记》(1册)、《图志》(1册)、《环境·经济·民族》(1册)、《边镇·堡寨·关隘》(1册)、《建筑》(1册)、《遗址遗存》(2册)、《军事》(1册)、《文献》(2册)、《文学艺术》(1册)、《人物》(1册),计10卷12册。全志在分卷中均以分卷名行文。

三、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环境·经济·民族》《边镇·堡寨·关隘》《建筑》《遗址遗存》《军事》《文学艺术》以篇、章、节为序编排,卷首设综述。《总述·大事记》中的大事记部分以编年纪事。《图志》依时限和绘图方法分为古代舆图和现代地图两部分。

四、本志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人物》以传或传略为主,人物简况表为辅,以事系人,记述对长城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生平事迹。

五、本志一般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辅以文言文,文字力求朴实、简练、流畅,内容力求客观准确。除总述、综述、概述、无题述外,一般以记述史实为主。

六、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因卷而异:《文献》为清末民初;《军事》一般为清末,其中有关战事部分止于抗日战争结束;《环境·经济·民族》《人物》等卷均因事而异,或止于清末,或止于现代。

七、本志使用规范地名,一般历史地名括注今名。古代计量单位遵循历史文献。

八、本志资料来源依据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实物资料、实地考察和近现代研究著述等。

内容推荐: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汉史学会会长)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大奇迹,是东方与世界文明史上一大创举。长城内外都是中华民族整体的一部分,但是,历史上各部落、各民族的统治者,为了夺取空间领域,相互争战是经常发生的,在双方领土的边缘地带,往往是直接摩擦、碰撞,战事最频繁的地带。而长城的修筑保护了中原较先进的农业文化,同时也促进了边疆的繁荣和北方游牧民族向高层次文明社会的发展。虽然对抗、战争本身是残酷的,是对生产力的破坏,但在先进与落后两种势力的对撞中,客观上却促进了相互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当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时,不可能抵挡和抗拒先进农业文明的诱惑力,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融合到农耕经济之中;当游牧民族撤出中原时,他们也有意无意地带走当地有技术的工匠,促进了游牧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长城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碰撞,融合的载体。尽管出发点不同甚至形式也不尽相同,但各民族的文化中原来就有很多相同的、有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念。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一些要素,即使放在当下的社会,依然具有其普遍价值。不同民族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观念,甚至可能因文化的不同而引起矛盾和冲突,这不仅在历史上存在过,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着。就像当今我们所说的“和谐”,也有一种文化中的认同。当然,这种相互“同”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也不是一方“同化”另一方,而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中寻求交汇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双方文化的提升,这正是“和”的作用。长城的文化内涵也是体现了一个“和”的核心。

自汉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内,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的甚至不辞艰辛,长途跋涉,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对长城的研究也是对长城文化的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儿?这是我们现在所关注的问题。我们要重建道德和价值观念,要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营养,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编纂一部关于长城的大型志书《中国长城志》,无疑对当前和后世都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使中国的长城成为世界文明新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长城志》是首部全面记述长城历史文献、全面反映长城区域风貌的史志体大型学术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的出版必将为长城研究的发展、为我国长城文化的发展与弘扬,提供一部真正体现严密科学性、丰富知识性的最权威资料。在我国乃至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长城研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是对我国历朝历代长城进行的一次最为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总结。

长城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中,长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明的一条主线之一,《中国长城志》的编纂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自然更不可低估。

长城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长城所经由地区与古丝绸之路基本吻合,长城文化借由丝路而得以传播,使得长城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到世界,这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拓展中国文化圈、实现文化走出去都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由此,《中国长城志》及其配套图书的编纂,不仅仅对于长城历史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长城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对于长城周边地区的区域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长城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的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所以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当之无愧。

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煌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铁马、逐鹿沙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

《中国长城志》应运而生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长城及其周围区域为对象,围绕长城进行记述的专志。

《中国长城志》的编修,不仅将成为关于长城全面系统的历史著述,而且它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研究长城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经典文献,《中国长城志》的编修是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一件大事。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定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辉煌的成就,有着独特而傲然于世的民族精神。长城,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中国长城志》的出版对弘扬民族文化,凝结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热情,促进民族团结,必将发挥着不可估拟的推动作用。一部好的志书,记载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中国长城志》的出版是一项开拓性的历史工程,她对记载我们民族历史,研究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无不都在追记自己的历史,用以激励本朝,惠及后人。事实上,当代的人们在这方面已作了大量的工作,其功不可没!但也无庸讳言,无论在保护、探寻,还是在传承等诸方面,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目前尚无一部完整记载长城建筑、传承、文化的书籍,《中国长城志》这套长城专志的出版,将填补志书上的空白,也将成为弘扬长城文化的标志性读本。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76.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