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

作  者:叶嘉莹 著

出 版 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6661163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文学家    

标  签:传记  文学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纪念顾随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诞辰的献礼书,书中分为求学时代、感念师恩、薪火相传和解读赏析四部分。全书饱含激情,字里行间都写出了叶先生对顾随的师生情,这种感情不仅是师生之间的感情,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份社会责任的担当,处处体现出了叶先生的家国情怀。

TOP作者简介

    叶嘉莹,女,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先后被聘为台湾大学专任教授,淡江大学和辅仁大学兼任教授。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国讲学,30多年来足迹踏遍大江南北。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培养出一批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博士,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

  著有大量诗词作品及中英文学术论文,出版有《迦陵文集》十卷。

TOP目录

第一章 求学时代

 我之从先生受业

 老师对我的期望

  附录1:题季师手写诗稿册子

  附录2:贺新郎·夜读羡季师《稼轩词说》感赋

  附录3:顾羡季先生五旬晋一寿辰祝寿筹备会通启

第二章 感念师恩

 一封我老师的信

 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

  附录1:致顾随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会的信

  附录2:致顾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传真函

第三章 薪火相传

 先生平生最大之成就

 传法如同传灯

  附录:在“叶氏驼庵奖学金”首届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第四章 解读赏析

 先生词作中之思想性和艺术性

 先生作词赏析举隅

 先生前后二期诗作之简介

 先生剧作中之象喻意味

 《苦水作剧》在中国戏曲史上空前绝后的成就

  

附:西方文论与中国词学

跋:跨越时空的师生情意

TOP书摘

跋:跨越时空的师生情意

  20世纪80年代前期,张中行写了《顾羡季》一文,哿慨于我的父亲顾随1960年辞世之后,遗著遗稿损毁殆尽,而“每想到这件事,总不免有人琴俱亡之痛”。 “人琴俱亡之痛”六字,出自中行先生一人之笔端,道出的却是众多学人内心共有的怅憾。的确,父亲顾随的名字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那时候,包括三四十岁读过大学文科的一代年轻人,知道顾随其人者,恐怕也已是甚为寥寥了。但到了新世纪之初,时或见及学术界、出版界在提到顾随时,往往在前面冠以“隐藏的大师” “隐藏的大家”诸名号。这里既然提出了“隐藏”二字,实际已意味着隐藏者已然逐渐走近人们的视线,而渐显他原有的大师、大家的风貌。再到如今的2009年,父亲顾随的遗著包括“全集”在内已出版了十多种(这还不包括正在编订、印行的书籍),至于相关的文章更是时或见诸报端与刊物的版面。

  而今,我与林涛合作编订《顾随与叶嘉莹》一书,我草此跋文,之所以如此地不避“书券三尺”之嫌,只是想要说,二十余年的时光,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还不足以说是“弹指一挥”之间,而父亲顾随的身后事,却从令一代学人痛感“人琴俱亡”的阑珊灯火之中,发展到而今的景象,这是众多师长、学长、同辈学人以及后学才俊共同付出心血才智的结果,这之中,尤其令人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传法弟子叶嘉莹教授。

  当改革开放的熏风刚刚吹动的时候,嘉莹教授即满怀报国深情回国讲学,她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五岳东西,在全国各地的讲坛上,每逢开讲,时时说到“我的老师羡季先生……”, “青年时代师从顾随老师学诗……”,这预示了隐藏于历史大幕之后的顾随形象日后必然要走向幕前。

  前溯到1974年,她于远赴海外二十余年之后,第一次回国探亲的时候,她最想见到的是自己的老师顾随,想要把自己这些年来秉承师教取得的成绩呈于老师座前,以期得到老师的首肯,以慰老师多年培植的苦心。但她得到的消息却是老师早已于1960年过世,且身后著述散佚无收。她在极度的苦痛之中,发愿搜集、整理、出版老师的遗著,以期弥补这历史造成的遗憾。

  弟子对老师的追思怀念,我们得以见诸叶氏后来的诸多文章,而此后老师对弟子的怀念牵挂,真成了一块无法填补的空缺。这给众多学人留下了无尽的怅感;而怅憾最深的当然是父亲的传法弟子叶氏嘉莹。

  谁能料想到,苍天有灵,就在2009年的夏日《顾随与叶嘉莹》一书编订完成,我草此跋文之前的一个多月,奇迹般地从周汝昌先生刚刚提供的父亲当年的信件中,发现了一首父亲的佚词——作于1957年2月的小令《踏莎行》。我们在本书第二十六页已经读到嘉莹女士1943年的一首词序为“用羡季师句,试勉学其作风,苦未能似”的《踏莎行》,其词序所言“用羡季师句”是有其“本事”的,这见于叶嘉莹教授在1995年为《顾随:诗文丛论》所写的序言:

  我当日习作的风格,也曾受有先生之影响。记得先生有一次在课堂上曾举引雪菜(She]]ey)之《西风颂》(Ode to the Westwind)中的“假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的诗意,以中文写了“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两句词。于是我就用这两句凑成了一阕《踏莎行》……应着叶嘉莹所述当年的那段“本事”;师弟子二人相隔十余年的两首词,用的是同一个词牌《踏莎行》;师弟子二人同样把当年课堂上的“断句”置于词作之“歇拍”;老师词作上片之结拍与弟子的词作上片用的是同一个韵字,词中所用意象师生二人也颇有相近似者——这竟是一首老师对弟子十四年前“用羡季师句”足成之作,所谱的一阕无法来明言“和作”的跨越时空的唱和!此中所深蕴的不尽的情意,难以言传,却品之弥深、味之弥永。而我现在草成此拙文时,远在加拿大的嘉莹教授尚不知老师曾有这么一首意味深长的唱和之作,呼应着自己那首学苦水词的习作。就以父亲这首 “《踏莎行》作为本文的结尾,以远慰大洋彼岸的传法弟子叶嘉莹。词曰: 

  踏莎行

  今春沽上风雪间作,寒甚。今冬忆得十余年前

  困居北京时曾有断句,兹足成之,歇拍两句是也

  昔日填词,时常叹老。如今看去真堪笑。江山别换主人公.自然白发成年少。柳柳梅梅,花花草草。眼前几日风光好。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也是春寒了。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页  数:208

开  本:32开

纸  张:纯质纸

加载页面用时:31.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