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五十四种孤单:中国孤宿人群口述实录
五十四种孤单:中国孤宿人群口述实录


五十四种孤单:中国孤宿人群口述实录

作  者:普玄 等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59400055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标  签:纪实文学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孤寡老人是特殊群体,他们虽然都享有国家的良好福利,但又似乎被社会所遗忘,似乎他们从未在这个社会立足过。事实上,每一位孤寡老人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甚至因为誓要摆脱孤身的命运,他们的阅历更为丰富和令人动容。本书中的54位孤宿老人即是如此,如今他们均已经得到了民政部门的悉心照料,生活舒适安逸,而他们的精神状况则成为相对凸显的问题。从他们的口述中,可以看到他们都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经历,都向往家庭生活、对天伦之乐充满向往,都在遭遇到命运的不公对待后长时间地抗争与奋斗。但“孤寡”似乎有着某种遗传密码,总能在一代代人身上发生,这些孤宿老人的命运与经历,有助于我们更深一步理解孤寡的成因,对如今尚在中青年的人群有着极为宝贵的借鉴意义。

    本书为中国作协、湖北省作协“孤寡老人生存状态调查项目”,旨在通过对福利院等场所的孤宿老人的走访采访,提炼出孤寡的成因,呈现孤宿老人的现状,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老龄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孤宿老人的人生际遇、当下生存和精神状态,是极具社会价值的资料。


TOP作者简介

    本书由“孤寡老人生存状态调查项目组”集体采访创作而成,项目组总负责人普玄,调查组组长付小平、程文敏,副组长郭啸文、楚林。撰稿人包括王东照、付小平、何小飞、肖肖、肖琴、贺洲、段吉雄、郭啸文、普玄、程文敏、楚林、熊湘鄂、魏荣冰等。


TOP目录

他们不是与我们无关的人群 / 001

 

第一部分:河流开始的时候(解放前后~1966年前后)

1.他们死了,我还活着 / 003

2.组织上好多年没人来看我了 / 010

3.婚姻自由了,却没能生个孩子 / 015

4.身边的人没文化,所以很孤单 / 019

5.石油大会战的民兵班长 / 024

6.我可没有破坏军婚 / 030

7.代替父亲撑起一个家 / 036

8.修铁路那年,娃子在家病死了 / 043

9.爱喝酒的拖拉机手 / 050

10.睡了几十年山庙的唱戏人 / 057

11.心意拳大师陈同林 / 064

12.讨饭养活爹妈的人 / 072

13.我得感谢湖北人 / 079

14.还想唱戏,没人看了 / 086

15.戏里戏外都是泪 / 092

 

第二部分:偶然还是必然的巨石(1966年~1980年左右)

16.我是个有案底的人 / 101

17.修水库把一条腿弄没了 / 110

18.血吸虫在钉螺里 / 117

19.当过大队干部的道士 / 123

20.晃荡了几十年的游民 / 130

21.一辈子只放过一个坏炮的炮手 / 137

22.能干的乡村财经老人 / 144

23.六指裁缝 / 151

24.吹号的复退军人 / 156

25.湖区船工 / 162

26.养大六个侄儿 / 168

27.似诉平生不得志 / 175

 

第三部分:在绝望中接受和平静(改革开放时期,1980年~1992年左右)

28.会做皮包生意的地主崽 / 185

29.一生没“转正”的命 / 194

30.混得还可以的“矮哥” / 201

31.泥瓦工的辛酸史 / 207

32.来世再也不去抵门杠了 / 215

33.一生渴望成个家 / 221

34.乡村货郎 / 227

35.一个人再孤单也比受骗强 / 234

36.湖区说书人 / 240

37.做多了坏事会遭报应的 / 247

38.做什么都做不赢人家 / 256

39.我养活了别人一家 / 263

40.命中注定是个瞎子 / 269

41.“烂命”一条的瘸子 / 276

 

第四部分:只剩下孤独的时候(1992年至今,城市化时期)

42.我发现了很多乡村秘密 / 286

43.“下放”的日子不好过 / 295

44.民间修庙人 / 301

45.卖了二十年血 / 308

46.在乡村,名声就是信用 / 315

47.得不偿失的失地农民 / 322

48.打了一辈子零工 / 329

49.残疾人保安队长 / 336

50.漂泊半生当道士 / 343

51.跑了一辈子江湖的蛇医 / 349

52.不能生孩子,含泪活下去 / 355

53.雷锋战友 / 362

54.我服侍母亲整整十六年 / 367

采访手记 / 375


TOP书摘

  采访手记 

  承受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密码/普玄 

  我一共见到了七百多个孤寡老人,近距离接触了六十多个采访对象,和十几个孤寡老人交成了朋友,并且准备向几位老人学习星相命理学和心意拳。采访他们,改变了我的世界观。 

  我原来以为福利院里的孤寡老人都是贫病弱集中的可怜一类,相信在城市里生活的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样的看法。但是真正深入以后,我发现这里面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我们认为的因为残疾和贫弱而孤寡的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里面有很多身怀绝技的人,还有梦想家。有一位孤寡老人,会看风水,他把所有能募捐来的钱用来修路、建庙、在荒山上种植果林;心意拳大师陈同林八十岁了却一直在传承中国文化,每天带弟子;还有一个秦传刚,他追踪毛泽东的足迹,骑自行车跑了二十多个省份,他们让我吃惊、敬佩和汗颜。 

  我特别想说说那些没有能力的无助生命,他们没有后代,凭着什么几十年活下来?我们在福利院看不到过多的悲戚,他们抽颗烟,喝一点散酒,或者家长里短吵架拌嘴,他们争执一点一点小利益,让你感觉他们还活得有滋有味。我们听说过太多生命的坚韧,活着的伟大这样的陈词滥调,我无法在他们的身上寻找到这些。 

  上天给他们的寿命还没结束,他们就还要活下来。我在他们身上感受最多的是两个字——承受。命运让你流产了不能生孩子,时代让人贫穷娶不了老婆,事故让你受了伤无人嫁你,孩子落水死了,老婆喝了农药……所有这些遭遇,这些事故,撞到一个弱小的人物身上,他无法承受,但是生命没止,怎么办?他们只有承受。能承受也承受,不能承受也要承受。 

  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妻儿,失去了年华,失去了力气,但是还有一口气,就承受着。承受着,就要吃饭、喝酒、晒太阳、发生争执,开怀大笑。 

  因为日子是在承受中一天一天过去的,因为寿还没有到。 

  承受,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密码。 

  无法抹掉的采访记忆/王东照 

  十月份镇平的天空,淫雨霏霏。冒雨采访县城六个福利院,都以不符合要求而失败。当走进第七个乡村福利院大门的时候,泥瓦工李顺业老人正独自蹲在墙角处抽烟,他迷茫的眼神,促使我走上前,跟他聊天。谁知,老人家话匣子打开后,就再也关不住,他的苦,他的痛,他的不幸,他的遭遇,字字揪心。当说到他背着一口大缸去“婆家”,然后又带着妻儿背着大缸回“娘家”。尤其是他讲到临走时被“三爷挡路”,我俩的眼睛都湿润了。这一幕一幕让我这个出道多年的老记者也为之动容。整理采访录音,几乎是一气哈成。 

  采访阴阳先生老秦的那天上午,刚下完一场大雨,且不说采访车途中被泥水打滑的艰难重重,单是老秦随口说出的一套一套话,就是很好的典故。跟老秦聊天非常愉快。他并不孤独,他很快乐,他心里藏着很多秘密,他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他自费修庙,洞悉人间冷暖,透视天地阴阳。采访他,总有写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人生。 

  第一眼见到刘书丰老人时,她和同伴现场给我们表演曲剧,全是哭戏,像她生命里的苦和泪一样多。采访她很困难。她耳聋,提前设计好的采访提纲,回答得都十分零碎、笼统。与她连续两个下午的沟通交流,尽管采访本密密麻麻记录了不少,但真正有价值的并不多。最终还是经过她同伴们的补充,才有了最后成型的文字。 

  聆听生命的声音/付小平 

  几乎所有人的讲述都是那么云淡风轻。似乎是在讲述与他们的生命毫无关联的尘封往事。 

  而我,作为一个听者,却是在聆听着生命发出的声响。 

  一百多名受访者,无一不是孤独者,他们却不说孤独,他们在命运中跋涉而来,满足于安乐的现状。他们总是忍不住要说感谢很多人,感谢每一个照顾着他们晚年生活的福利院工作人员,感谢政府。历经命运的洗礼,他们生命的棱角被磨砺得片瓦无存,于是他们选择相信命运。 

  他们都是在笑着讲述。哪怕是在讲述失去至亲,哪怕是在讲述与最近的幸福拉开到最遥远的距离,哪怕是在讲述死里逃生,哪怕是在讲述绝望与挣扎……听着听着,我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可他们还是微笑着。也许是他们觉得,从走近福利院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命运就已经定格,孤独与否,只是埋藏在心中的一个念想而已。 

  我想,是我太肤浅了。生命的声音本该就是温暖的。即便是这声音里隐藏着常人无法触摸的痛。生命在继续,为什么不笑着面对?有一个老人对我说,他刚进福利院的时候,福利院连续五天都有老人去世。他说,活着就很好了。 

  刚开始走进福利院采访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是处处都充斥着衰老和死亡的味道。这里面对我来说太过陌生,与外面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当与老人们渐渐熟悉,尤其是聆听他们讲述与时代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生命历程,我再也不认为,福利院里的世界,与我无关。 

  我们常常与传说擦肩而过/何小飞 

  与普玄兄20多年没见过面了,得知他从邓州经过,我执意要求见面一叙。旧友重逢自不必说,晤谈中他告知我在邻县采访孤寡老人,并让我也采写两位,欣然应承后却找不到素材,在与太极拳师付义冲闲聊中,我随口提及此事,付义冲说,你何不采访一下心意拳大师陈同林。 

  一连串的偶然,让我走近了陈同林大师。采访中我几乎忘记了目的,自己也被大师的拳术所吸引。一位武术大师的经历让我豁然看到了真实的武林一角。原来文艺作品及影视中的功夫与真实截然不同,被美化了的功夫就像红薯被磨成粉制作成形态各异并添加了N种调味剂的食品——有的存留有红薯的味道、有的调味剂过多已损伤味觉。在陈同林大师这里我嗅到了田野间的红薯味道,原来传统拳术是这样的直接和实用,原来传奇都是从传说中来。 

  因为我的工作,经常接触邓州的雷锋战友。忽然想,这么多人中有孤寡的吗,一打听,果然找到了张少林老人。在这里,我从另一个视角看到了雷锋的真实与崇高,这位比雷锋大3岁的战友,当年因病退伍,却在雷锋短暂而又光辉的生命结束后的50多年来,默默地生存,用自己的渺小来证实雷锋的真实与伟大,原来传说的最初是这般模样。 

  两位老人一位家在邓州城西20里,一位在城东20里,两人正好同龄,今年都80岁。张少林老人让我感觉很近,充满着革命气息;陈同林老人让我感觉很远,对传统拳术的传承与坚守使他似乎从古代走来。或许与他们偶然的相逢就是为了一个必然:孤寡老人的经历丰富了我们的人生视野,引起我们对他们最后岁月如何度过的关注与关怀。 

  这喧嚣的生活中静静地存在着无尽的传说,他常常与我们擦肩而过。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00

版  次: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3.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