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海南火山石传统村落
海南火山石传统村落


海南火山石传统村落

作  者:李惠军,陈德雄

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定  价:78.00

I S B N :978731314322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空间是文化的载体。从传统民居到传统村落,从物质空间到文化空间,独特的空间形态孕育了独特的空间文化。从这个角度出发,海南火山石传统村落可以说是海南地域文化真正的独特代表。然而,这一独特的空间文化,随着旧有的空间形态被“碎片化侵蚀”,正在加速消解。《海南火山石传统村落》基于大量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试图从规划、建筑、景观等综合的建成环境视角,在筑梦“守望故乡”的时代中,通过文字与图像,记载并追寻属于本土空间的、特定的文化记忆。


TOP目录

第一章 火山文化与火山石村落

1.1 火山文化

1.2 乡土火山文化

1.3 火山石村落

1.4 琼北火山石村落

第二章 海南火山石村落

2.1 海南传统聚落文化

2.1.1 海南移民史

2.1.2 海南传统民居

2.2 琼北的移民与雷琼火山带

2.2.1 雷琼火山带

2.2.2 琼北的移民

2.3 火山与村落

2.3.1 村落选址

2.3.2 村落格局

2.3.3 村落空间形态

第三章 海南火山石民居

3.1 火山石

3.1.1 材料特性

3.1.2 火山石墙

3.1.3 风热环境

3.1.4 石木构造

3.1.5 瓦与屋面

3.2 火山石住宅

3.2.1 儒豪村李氏民宅

3.2.2 罗驿村李恒谦故居

3.2.3 湧潭村蔡家老宅

3.2.4 湧潭村有开公故居

3.3 火山石宗庙

3.3.1 宗族文化

3.3.2 私塾教育

3.3.3 神庙

……

第四章 海南乡土火山文化

参考文献


TOP书摘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有火山活动的历史,火山活动是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经遍布地球的普遍存在。人类的聚居活动,正是在一片片火山活动造就的地质地貌上开展起来的,因而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同类型的火山文化。但是,现代人类的聚居生活与火山文化的关联,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仅剩下零散的碎片了。特别是乡土类型的火山文化,恐怕很少能有像海南火山石传统村落这样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活的遗存。至少在中国大陆,这是独一无二的地方文化的代表。

  目前中国境内,如果同时综合规模、面积和历史三个因素,海南火山石传统村落可以说是最大、最久、最“活”的乡土火山文化遗存,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国内常有四大火山文化的说法,尽管关于其他三个地方的说法并不统一,但海南火山石传统村落所代表的乡土火山文化却应该是无可争议的。这种乡土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整体环境的乡土性、构筑形式的乡土性以及生活形态的乡土性。乡土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乡土性对应的是城市性,乡土生活对应的是城市生活。它可能还没有城市那样发达的科技和文明,但却并不缺少生存的智慧和手段。海南火山石传统村落中,处处可见先人的生存智慧,通过对火山石材料的使用、对火山生态的利用、对火山地质环境的顺应,使世世代代的栖居和繁衍成为可能。

  当然,这种世代繁衍的可能与需要,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已经威胁到传统的生产形态的消失、生活形态的消失,进而威胁着传统的空间形态的消失。空间是生活的躯体、是记忆的载体,如果不加以挽救,传统的物质窄间形态,就会像身体的死亡一样——最终消散的不只是物化的实体,瓦解的还有记忆和乡愁。这样的后果,将不只是个体经验的忘却,而将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记忆的整体缺失。这种失忆现象,在当代中国,某种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历史的危机。

  本书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危机感、在这样一种动机下的思考与行动。课题组的研究者们试图从空间规划设计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对空间物质形态的调研和分析,剖解到对非物质形态的生产与生活的分析,进而建立较为全面的对于传统环境的理解和认知,并通过书写进一步建构当代人对于历史意识和乡土文化的记忆方式。从民居到村落、从乡村生活的地质环境到乡土文化的物质基础,再从物质空间到文化空间,以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思考方式解读地域和乡土文化,是本书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而本书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起点,试图对“什么是海南真正的地域文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欢迎各方朋友批评指正、探讨商榷。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8.1154